?

如何在鄉土歷史課中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

2018-09-17 05:42賈曉燕
課程教育研究·上 2018年24期
關鍵詞:文化自信學生

【摘要】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國家對自身的文化價值予以充分肯定。鄉土歷史是民族文化的瑰寶,也是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的生動素材。開展鄉土歷史學習,讓學生從“知家鄉”到“愛家鄉”“愛祖國”激發為家鄉悠久而輝煌的歷史為榮的自豪感,所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

【關鍵詞】文化自信 鄉土歷史 學生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4-0128-02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全黨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的自信”。 文化自信,即一個民族、國家對自身的文化價值予以充分肯定,對自身的文化生命力有著堅定的信念。教育是傳承文化,使人民構筑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作為人文學科的核心課程,歷史學科肩負著提高學生人文素養、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的重任。

著名哲學家張岱年說過:“如果一個民族具有優秀文化傳統,而人們對之無所認識,也就無從萌生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敝腥A民族上下五千年綿延不斷的深厚文脈,自可成為當今教育改革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而鄉土歷史是民族文化的瑰寶,也是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的生動素材。就歷史文化名城張家口而言,泥河灣遺址、三祖文明、大境門歷史、古長城博物館、張庫大道、堡子里文化等文化遺址大放異彩;蔚縣剪紙、民俗表演、張垣口梆子、壩上風光與美食等民俗文化同樣別具一格。它們是觸手可及的“歷史教材”,能夠讓學生真切感受本土文化的獨特魅力。

作為一名中學歷史教師,在近幾年的教學中,我一直嘗試將鄉土史資源融入到平時的歷史教學中,并積極開展鄉土歷史校本課程,讓學生從“知家鄉”到“愛家鄉”,激發了為家鄉悠久而輝煌的歷史為榮的自豪感,所以在培養學生文化自信方面收益頗多。下面進行簡要闡述:

一、開發校本課程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實施建議中指出:中學歷史教學“要充分開發利用鄉土教材和社區課程資源,鄉土教材和社區課程資源對學生的歷史學習和歷史感悟大有裨益……”這段話充分說明了鄉土史在歷史教學中的重要性。要讓學生系統地了解和學習鄉土歷史,我們編寫了鄉土教材校本課程,并且保證兩周一個課時,該教材主要記錄了張家口及所轄的十三縣的歷史和文化特色。通過這一課程可以探尋古老的中華文明在這里發祥的足跡;領略散落在張垣大地上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揭示武城遠古至今的滄桑變遷;感受今日塞外的獨特魅力。教材挖掘學生身邊的歷史,貼近學生生活。課程形式多樣,有情感體驗實踐課、也有知識拓展普及課、有情感抒發活動課、也有社會服務實踐課、還有成果展示匯報課等。多樣化的教學形式,為師生提供了教學自助餐,體現生本教學理念。

實踐證明:這種校本課程會養成學生多途徑獲取知識的方法,形成“歷史就在我們身邊”的理念,建立學生關注身邊,注重調研、實踐、社會調查、訪談、搜集實物等習慣的培養。也促進了學生對家鄉的了解、熱愛,激發學生為家鄉悠久而輝煌的歷史為榮的情感,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學生對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良好途徑。

二、教師生動講述

在中學歷史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仍然是教學的主體。教師可以在知識傳授過程中直接告訴學生有關鄉土史在某一階段的情況,在某一歷史事件中的地位,這是教師主導的講解,教學效率比較高。教學中運用多媒體以多種形式呈現家鄉歷史,包括視頻、圖片、文字、實物等感受身邊的歷史。

如:在講述校本課程“張庫大道”的歷史中,我首先給學生播放了“張庫大道”紀錄片,那一聲聲長城腳下粗狂的邊塞歌曲,一道道斑駁滄桑的商貿痕跡,古商道上一陣陣的駝鈴聲……深深地吸引住了學生。在視頻中學生們清晰了解了張庫大道數百年的繁榮,感受著張家口的歷史傳奇,也喚起了他們作為張垣人深藏心底的驕傲。然后我順勢提問:“從這段視頻中你們感受到了什么?”學生的情感和思維火花被點燃,紛紛起來談感想,說認識。進而我又向同學們提出更多問題:“為什么張庫大道在民國時期逐漸衰落了?為什么張家口過去的輝煌現在不在了?……”學生們渴求答案的眼神始終緊跟著我,然后我從“記憶中的大道”到“憧憬中的大道”為同學們一一解答,并對同學們提出“讓古老的張庫大道再現輝煌,再展多嬌,需要你們這一代張垣人的不懈努力……”!

青少年處于情感逐漸豐富和成熟的時期,文化自信的培養要注重滲透人的情感,情景教學氛圍的營造,不僅激發了學生內心深處的共鳴。也激發了學生對家鄉發展的信心和責任感,熱愛家鄉的情感情不自禁地得到升華。

三、學生親自體驗

青少年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僅需要豐富的歷史知識,更需要廣泛的實踐活動。鄉土歷史生動真實,貼近現實,有助于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認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所以我會帶領孩子們走出校門,開辟第二課堂,通過具體的實地考察、參觀并搜集資料、啟發他們用心發現、挖掘自己身邊的歷史文化。如:在學習明朝修筑長城時,我帶領一部分同學爬上西太平山古長城遺址,和孩子們親手觸摸那里的石頭砌成的、至今堅固的明長城遺址。崇山峻嶺中雄偉的萬里長城綿延起伏,孩子們想象著不同民族在這里爭奪、交錯、伴生……感慨著這些歷史遺跡的神奇。登上大境門長城,“為什么萬里長城其他的關隘以關命名,而大境門卻以門命名?”“為什么大境門旁邊還有小境門?……”同學們探究歷史的濃厚興趣此起彼伏。

為了增強學生對家鄉歷史更廣泛的了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講述《近代社會變遷》一課時,我直接將課題改作《家鄉近代社會的變遷》,將每班分成五組要求學生小組合作,在課前廣泛了解---實踐走訪、詢問長輩、參觀博物館、網絡查詢等途徑收集家鄉在交通通信、文化娛樂、社會習俗、城市規模、其他變遷等方面的資料,并以制作簡報的形式在課堂上進行展示交流。通過資料收集,合作交流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和交流表達能力。通過對家鄉歷史的挖掘和多元解讀,學生們親自體驗了家鄉的深刻變化,情感和知識的鋪墊早已具備,進而教師再引領同學們將視覺放大,認識近代中國的社會變遷就顯得更加水到渠成了。在探究過程中,學生們清晰了解了中華民族艱難探索、自強不息的歷史,對于發揚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增強文化自信,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感意義重大。

習總書記曾強調,“我們的教育改革要堅持文化自信,好經驗要堅持,不足的要補齊?!边@一重要指示應該成為新時期我國教育改革新的指引和遵循。教育改革不能忘記中國文化的根,尤其是歷史積淀的寶貴經驗,不僅不能被拋棄,而且必須加以大力弘揚。作為一線歷史教師,我們要履好職盡好責,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中扛起文化自信這面大旗!

作者簡介:賈曉燕 (1978.10-),女,漢族,河北張家口,本科,歷史教師兼班主任和年級組長,張家口市第二十中學,研究方向:張家口地方歷史。

猜你喜歡
文化自信學生
快把我哥帶走
趕不走的學生
學生寫話
融媒體時代如何踐行基層群眾文化自信
淺析習近平“文化自信”的四個維度
新聞媒體堅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讓西方文化帝國主義“退場”
特意和故意
聰明的學生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