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審視

2018-09-17 05:42李妍
課程教育研究·上 2018年24期
關鍵詞:規范文本

【摘要】從1984年首次頒布中小學職業道德要求試行至今,教師職業道德問題一直都是教育領域一直關注的問題,我國共頒布四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四個文本有延續也有不同。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規約著教師職業行為,隨著社會現代化的轉型通過不斷地修訂有效提高了教師職業道德素養。本文通過對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內涵的分析,對制定其依據的解讀,以及通過比較分析我國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文本發展歷程,對當前我國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總體特征把握,以便更好地改進提升。

【關鍵詞】教師職業道德 規范 文本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4-0190-03

一、引言

文字的誕生為教育者傳授知識活動提供了媒介。文字的各種史料記載,人類早期教育活動僅僅滲透在生產勞動中,隨著社會生產知識和經驗的積累經驗,腦力勞動逐漸從生產勞動分離出來,開始具備了從事文化教育的才能,為教師職業的產生提供了有利條件。教育者的從教活動逐步向專業化,職業化方向發展。直至今日,21世紀對教師的要求不僅僅是高度的專業化,還越來越關注教師的綜合素質尤其教師職業道德的培養。因此制定一套完整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對從事教育行業的教師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沿革比較分析

從1984年至今我國共頒布四次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內容有繼承也有發展。

1.1984年首次制定出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總共有六條內容,有以下內容特點:

第一條提出四個“熱愛”帶有明顯的國家政治色彩,尤其是提出“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的要求,若沒有達到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但其他方面都合格的教師就是意味著教師職業道德不合格呢?

第二條對教師提出了總體性要求,執行教育方針,遵循教育規律,面向全體學生教書育人,但有歧義的是教師遵循了教育的規律卻與我國制定的教育方針有矛盾的情況出現,教師有違背職業道德嗎?

第三條同樣提出國家層面的政治要求,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進而提出教師要鉆研業務,勇于創新。

第四條明確提出教師服務的對象,較為細致地提出如何對待學生,這條對教師的要求比較理想化,教師有壓力。

第五條關鍵詞為“守法”而且還要求教師處理好社會同事家長之間的關系。

第六條是對教師提出日常著裝等禮儀規范。

1984年文本總體帶有濃厚的政治色彩,如要按照國家制定的政策執行教育方針。其次缺乏操作性,規范內容職業道德較為理想化。再而定位缺乏專業性,不細化,有待改進。但值得我們肯定的是本次文本給后續的文本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使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走上發展的道路。

2.1991年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相比1984年文本字數減少,有以下改動:

第一條把“熱愛祖國”詳細描述為“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熱愛共產黨”修改為“擁護中國共產黨”更具合理化,84年第三條的政治要求調至本條,較為集中表明教師要遵守國家層面的硬性要求。

第二條簡化為面向全體學生具體的八字要求:“盡職盡責,教書育人”,但對學生全面發展的具體內涵不再闡釋.

第三條微調后文本更凸顯對教師鉆研業務的能力的看重,要求教師不斷提高業務水平。

第四條對象具化為“面向全體學生”,“保護學生身心健康”替代“不歧視,諷刺,體罰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緊密的關系”,體現出社會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關注,但警示意義消失。

第五條關鍵詞為熱愛學校,但關于教師與家長社會關系的結合共同育才的要求取消了,且全文也沒有提到這些關系,有失妥當。

第六條只是微調,在本條加入“大方”的著裝要求。

1991年文本總體微調,無大改,主要呈現三點:

(1)表述精煉

(2)盡量減少歧義。

(3)盡量用某個關鍵詞帶出該條款的主要內涵

3.1997年第三次頒布中小學教師道德規范的文本擴充至八條,主要有以下改動:

第一條“依法執教”不僅與當時社會熱點相呼應,還規定教師必須有底線倫理和法制觀念;保留了馬列毛思想,增加了與時代相符合的“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將“擁護共產黨的領導”調整為“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強調了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與國家方針政策相一致,不得違背。

第二條與1991年文本對比,“執行教育方針”提至首條,國家更加重視教育,突出教師的主體性,刪除遵循教育規律,強調盡職盡責,教書育人并對其做了具體描述為“注意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不敷衍塞責,不傳播有害學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第三、四條是對1991年文本三四條進行了修改,表現為:(1)91文本的3、4條交換位置,重點強調“熱愛學生”。(2)91文本面向全體學生具化為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3)綜合84年,91年文本,97文本否定了91年文本,再次回到84年文本“禁止”體罰學生的規范;詳細描述熱愛學生的具體內容:“對學生嚴格要求,耐心教導,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保護學生權益,促進學生全面、主動健康發展”。(4)97年第四條是91年第三條,以“嚴謹治學”為關鍵詞,鉆研業務更精確為刻苦鉆研業務并且具體提出不斷學習新知識,探索教育規律,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和科研水平的要求。

第五條關鍵詞為團結協作,強化同行之間的互相學習互相幫助,謙虛謹慎。

第六七八條關鍵詞為尊重家長、廉潔從教、為人師表分別以三條列出強化對家長的尊重,警示從教人員禁止出現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的行為,以及前調為人師表,注重師德禮儀也是針對教育者出現的著裝問題,語言使用不當所提出的要求。

1997年文本的總特征為以四字關鍵詞為標題性,清晰易記;呈現繼承和恢復84年的某幾點;規范更加具體,更易操作;數量也從六條升至八條。

4.2008年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在數量上回歸至六條,主要有以下變化:

第一條不變的是對教師提出國家責任和公民意識的要求,變化的是不在提出學習和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的要求。

第二條關鍵詞沒變,但內容具化為要老師志存高遠,樂于奉獻,是以往文本中所未提及的。

第三條在關愛學生的前提下,增加了“保護學生安全”的道德要求,要求教師要具有崇高的師德精神,在危險面前的大無畏精神。

第四條明確提出“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第五條是1997年文本6、7、8條的綜合,以為人師表為小標題,要求教師廉潔從教、尊重家長、嚴于律己、以身作則。

第六條首次提出終身學習,產生背景是我國教育界20世紀出現對終身教范之中。

2008年文本呈現的總體特征保持關鍵詞,但有微調及新加入的詞;根據社會對教師形象的負評,增加了保護學生安全的具體要求;數量六條但字數減少更為精簡但值得肯定的是相對以前文本更具于針對性,層次性。

三、我國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呈現的總體特征

1.責任與義務凸顯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恪守義務可以使人變得高尚。教育者的任務就在于使義務感成為自己紀律這個極其重要品質的核心,缺少這種品質,學校就是不可想象的?!庇捎谖覈苋寮覀鹘y文化的影響,對教師的要求突出強調責任和義務,對教師的評判也在于其專業能力的責任及其義務是否盡責,以此為邏輯起點的中小學 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就較為關注責任和義務之間的實現與否,來評判教師是否合格。

我國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規定的責任就是教師基于一定的道德認識,在內心信念和道德責任感的驅使下,自覺履行對學生、他人和社會之間應該盡到的責任,使命和任務。文本突出強調責任感,這也是一貫以來對教師的要求。責任感的確立可以調解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沖突:有利于培養教師的高尚道德品質:是教師教育活動的巨大鞭策力量。文本也同時提及對教師應履行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的義務。教師義務在主觀層面是教師在理解認識社會對教師的客觀要求,自覺在教師的使命、任務或指責基礎上形成的一種內心信念和意志。教師義務不僅是社會、教師主體用以調節教師行為的手段,也是從教師個人自身的責任、良心和榮譽的角度出發去履行應盡的義務。這也就是人民教師能夠獻身教育、甘為人梯、嘔心瀝血為教育事業貢獻自身力量的精神動力。

2.注重自我素養

教師這門職業從古至今都受到人的愛戴,擔任著教書育人的責任,承載著社會和人民大眾的厚望,同時教師專業技能的高低關系到學生的身心發展和前途,因此學生和家長對教師都抱有很大期望,這種期望可讓教師這種壓力轉變為一種高度的職業責任感,對待這門職業要通過不斷地增強自身專業技術能力,追求責任感和認同感。

洛克在《教育漫話》說道,做導師的人自己便當具有良好的教養,隨人,隨時,隨地,都有適當的舉止和禮貌。這說明道德素養對教師自身素質的提升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制定時就較為注重教師的自我修養,由于沒有制定相關具體的道德行為目標標準,因此規范執行重在教師從業人員的自覺性。教師職業道德覺悟與品質的培養離不開自身的道德素養。我國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主要是通過環境輿論和教師信念來維持的,并且在教師工作方式的獨立性,更要求教師在進行自我道德修養中高度的自覺性。高尚的師德不會自發產生,它是教師在實踐中努力加強師德修養和自覺接受各種形式的師德教育的結果。我國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就是給教師們規約的文本,強調自覺遵守并提升道德修養。

3.理想泛化,規則弱化

我國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內容目前還處在宏觀階段,規范還較缺乏層次性。規范是教師的行為準則,用來調整教育實踐中各種關系,進行師德評價,屬于較高層次的準則,處于整個規范體系的主導地位,有指導性和約束力。

縱觀規范文本的內容進展,有理想向務實的趨勢走向,但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仍偏重理想化,欠缺現實性,不接地氣。教師們則會產生距離感敬而遠之,導致規范流于形式化。近些年來,問題逐漸被人們意識到并向現實靠近。比如2008年文本顯示的前五條內容有可操作性較強的規范條例,以不……”的方式提出禁止要求,這些不式規范便于教師在工作中操作,約束教師的失范行為。我們不妨借鑒美國教育倫理規范化明確提出對教師提出不同層次和較具體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要求,尤其是教師道德規則所占比重最大,它是一位稱職教師最基本的要求。美國教師道德規則更加明確具體,在實踐中也更具操作性。因其直接影響教師的行為,限定教師在課堂內外各方面的表現,這種詳細規定教師職業行為,并根據教師職業特殊性的需要,有針對性地修改規范。

4.規范時代特征明顯

職業道德一經產生,就不僅需要隨著行業本身發展不斷地豐富,并且隨著社會性套的變革不斷地變化和革新。職業道德的存在與發展雖是相對獨立的,但歸根結底離不開一定社會的階級環境和時代條件。我國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演變修訂,受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發展要求的影響,每次修訂都受到政治因素影響,充分反映新形勢下經濟,教育發展對中小學教師應有道德品質和職業行為的基本要求。

自我國實施改革開放以來教育理念不斷進步,素質教育、以人為本、和諧發展、依法執教、終身教育等理念搜是人們所普遍接受的,如文本中的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激發學生創新精神的條目就體現了當代提倡的素質教育的要求。熱愛學生、關愛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同事、尊重家長等規范條目則體現出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教育理念。終身教育理念的提出,規范與時俱進在08年文本中專門列出一條相應時代精神;08年5月份汶川地震發生的“范跑跑”事件引起社會輿論的廣泛討伐,6月份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就根據社會熱點將“保護學生安全”納入規范之中。時代性是規范的主要特征,隨著人類社會歷史發展和人的價值觀念漸變,新時期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從歷史中來,在變革中發展,修訂規范時必然要考慮社會時代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全國教育工會.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要求(試行草案)[J].江蘇教育,1984.

[2]關于頒布《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通知[J]. 中小學管理,1991.

[3]杜瑞成,王環. 教師職業道德變化的審視與新規范探討[J]. 山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02:66-68.

[4]付志榮. 淺談我國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體系的建構[J]. 師資培訓研究,2004,04:58-62.

[5]黎瓊鋒. 從規約到自律:教師專業道德的建構[J]. 教育發展研究,2007,01:35-38.

[6]周國華,劉貞華. 從美國人力資源管理協會的倫理標準看我國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J]. 外國中小學教育,2007,05:24-27.

[7]王毓珣.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應然思考[J]. 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7,04:40-43.

[8] 黃向陽.教育專業倫理規范導論[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 .

[9]王艷. 教師道德反思——從教師德性和教師職業道德關系角度分析教師德性建設[J]. 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8,04:34-36.

[10]邱偉光. 與時俱進地完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J]. 思想理論教育,2008,18:9-12.

作者簡介:李妍(1994-),女,漢族,籍貫:河南濮陽,在讀研究生,湖北大學,研究方向:教育學原理。

猜你喜歡
規范文本
規范漢字書寫優秀作品
規范漢字書寫
文本聯讀學概括 細致觀察促寫作
從創新探索到立法規范
規范漢字書寫
規范漢字書寫
挖掘文本資源 有效落實語言實踐
搭文本之橋 鋪生活之路 引習作之流
文本與電影的照應閱讀——以《〈草房子〉文本與影片的對比閱讀》教學為例
組織參加CCS“新公約、新規范”培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