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湯水河
——南京附近史前遺址考察記(八)

2018-09-19 11:00劉宗意
江蘇地方志 2018年4期
關鍵詞:句容湯水秦淮

◎劉宗意

南京城東30公里的丘陵山地中,有以出溫泉著名的湯山,南朝劉宋的江夏王劉義恭曾作《湯泉銘》贊道:“炎德資遠液,暄波起斯源?!睖讲⒉淮?,東西長5公里,南北寬1.5公里,最高峰292米,處于秦淮盆地的北沿。其東麓有湯山鎮,曾叫湯水鎮,鎮旁有河,叫做湯水河,是秦淮的一條支流。1958年修了湯泉水庫,湯水河就從水庫流出,向南流23公里,至秦淮盆地中的赤山北麓匯入秦淮(句容河段),流域面積240.4平方公里,流經南京江寧區和鎮江句容市轄地,中途在江寧土橋鎮附近有黃梅河、唐家河匯入。土橋以南的流經區域為大片低洼區,現在是五城圩、大埝圩、西城圩三大產糧圩區,在史前古秦淮大湖時期是一個大湖灣,我叫它土橋灣。(圖1)

圖2 清《康熙南巡圖》:自句容陸路到南京城

運河與石板路

湯水河名聲不顯,是因為偏之一隅,且沒有航道作用。秦淮盆地東與太湖流域相鄰,古代從金陵往東去太湖流域,為避開長江黃天蕩風濤之險,有秦淮盆地的兩條路可走。一條是半水半旱,先溯秦淮水路到句容,再接上跨越句容崗地的陸路去曲阿。曲阿是太湖流域的秦代古縣,唐代改名丹陽。

六朝時在句容崗地上先后順勢修過 “破崗瀆”“上容瀆”連接秦淮,成為可全程行船至太湖流域的運河,利用太湖流域物產滋養六朝都城,促成了南京歷史上著名的六代繁華。六朝運河只在湯水河的南端通過,六朝覆亡后,句容崗地上的運河段逐漸淤塞。

另有一條自古就有的旱路,自金陵向東南到上坊、淳化,再向東經土橋到句容城,然后去曲阿。土橋是湯水河流入低洼開闊地的起點,往南就不具有形成道路的地理條件,傳說土橋東面的周郎橋是因三國周瑜路過而得名,此說并非虛構,因為土橋一帶是去曲阿(今丹陽)所必經。曲阿是三國東吳的龍興之地,孫權之父孫堅戰死后“還葬曲阿”,孫策初霸江東,即以曲阿為根據地。

古代的道路基本是土路,晴通雨阻,歷代相當一部分糧賦都要走句容崗地到南京,運輸甚苦。元代句容城西始修了十里石板路,用三塊條石并排而成,以后又向東西延伸,西路在明代已經修到土橋。明朝萬歷年間,曾當過句容縣令的南京工部尚書丁賓,主持將南京經句容至丹陽的陸路全部修成石板路,后來清朝康熙皇帝南巡,曾經自丹陽走這條石板路到句容、路過土橋到金陵。(圖2)

特別的歷史文化價值

湯水河處于南京江寧與鎮江句容交錯之地,土橋鎮上有北街橋,過橋就屬句容。我在這一帶村子調查,經常要問是屬于江寧還是句容。

土橋鎮東北3.6公里的句容石獅溝村,尚存南朝梁武帝第四子南康王蕭績墓石刻,雄壯精美,仍相當完好。蕭績卒于529年,其墓址選在距離京城較遠的黃梅河畔,不知是何原因,也許當時并不算偏僻。(圖3)

在梁朝南康王墓西北1.5公里的江寧區上峰社區周良村,2011年發現一座前后三室的西晉“太康六年”(285)大型貴族墓葬,出土有十多件金器。此豪華墓比蕭績墓還要早200多年,使湯水河的歷史文化價值一下就提升了上來,給人很多猜想。

圖3 梁朝南康王蕭績墓石刻

圖4 湯山北面及南京猿人復原像

從前我們大多習慣使用“秦淮河流域”的概念,到習慣使用“秦淮盆地”概念時,就會更接近歷史的真實。句容是秦淮河兩大發源地之一,秦淮盆地約三分之一屬句容,歷史上句容很長時間行政歸屬南京,是南京古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史前大洪水時期,海平面上升,太湖平原盡成汪洋,句容茅山山脈阻擋了海水的西侵,秦淮盆地得天獨厚地延續著史前文化,也成為太湖流域史前人的避難之地。句容處在秦淮盆地與太湖流域交接處,所以,句容的史前文化含有兩個流域交融的成分,這得由句容的歷史文化愛好者來寫了。

湯山猿人洞

1990年3月,湯山有人開山采石,意外地炸出了一個古老的溶洞口,因洞形如葫蘆,故起名葫蘆洞。1992年7月,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專家在洞內采集了大批原始動物化石。1993年3月13日上午,在清理洞內時,民工鄒巧根挖出了一個“骷髏頭”,這就是后來被專家鑒定為南京猿人的一號頭骨化石,距今60萬年。4月17日,在清理已經挖過的泥堆中,又發現距今30萬年的二號猿人頭骨化石。有關研究顯示,南京猿人頭骨的特征與現代本地人不同,稱為南京猿人只是表示在南京地區發現。當時猿人究竟從哪里來、又到哪里去,目前的研究尚不能明了,當然不一定是南京人的祖先,畢竟數十萬年間地理及氣候變化很大,進化、生滅、遷徙不斷發生。

南京湯山猿人屬于原始人類的舊石器時代,一般認為這一時代距今300萬年至1萬年前,而我考察的史前遺址則是在之后的新石器時代及銅石并用的文明開端了。(圖4)

最先發現的史前遺址

第一個到湯水河流域尋找幾千年前南京人祖先遺址的,是我國著名考古學家尹煥章率領的南京博物院普查組。1957年5月29日,普查組從溧水來到句容,第二天分兵五路向句容四周調查。尹煥章親率的一路去句容城西門外,發現王家山遺址、三臺閣遺址。再去土橋,發現露水墩遺址、茅前墩遺址。后兩處屬于湯水河流域。其他小組也發現了一些史前遺址,包括黃梅河上游的小新莊神面山遺址。(圖5)

圖5 尹煥章在考古現場給學員講課(1960年) 南京博物院資料

圖6 句容戎崗頭村茅前墩

臺95 露水墩

現在通稱吳帥墩。1959年南京博物院尹煥章、張正祥《寧鎮山脈及秦淮河地區新石器時代遺址普查報告》(簡稱《普查報告》)中說:“在土橋鎮南約1公里,秦淮河的支流從遺址東南繞過。一周為水田,外圍有土崗。遺址面積約120×80米,高6米,墩周邊呈階梯形,頂平。地表灰土普遍,東部較濃。遺物多,有紅砂鬲片,黑皮磨光陶瓿片,春秋、戰國時的印文硬陶瓿片?!爆F遺址尚存,獨立于五城圩之中,地表仍可見很多碎陶片,遺址為江寧區文物保護單位。谷歌地球地標:北31°55'38",東119°4'1"(見題圖)

臺96 茅前墩

因《普查報告》中的說明過于簡略,且數據有誤,這里采用《尹煥章考古日記》里的記錄:“在句容縣城西25里石獅鄉戎崗頭村東南約500米,幾與村相接,在遺址西約4里即土橋,秦淮河東源(劉宗意注:湯水河)在它西南約200米。它的周圍都是水田與水塘,突出地面最高處約5米,東南呈漫坡,西北較高,東西寬90米,南北長200米。墩上基本平坦,唯上有水塘,有凸凹處。全墩灰土及燒土屑密布,有礪石及扁足鼎、鬲足等。另有一澗自墩東經南入秦淮河?!爆F遺址尚存,為句容市2010年發布的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單位。谷歌地球地標:北31°56'43",東119°4'19"(圖6)

臺101 神面山

《普查報告》說:“在小心莊村的西端,西南30米有一小河(劉宗意注:黃梅河)流入秦淮河。東南500米外為山崗。遺址面積約60×40米,高5米,頂平。地表灰土少,惟南部斷崖上現出1米多厚的文化層。遺物多,有紅砂陶鬲片,黑皮磨光陶片,漢代的印文硬陶罐片等?!?/p>

我推測神面山應該距離黃梅鎮不遠,便在鎮上問人,都說已經推平了,但我的考察是必須找到具體地點才能罷休的。我又走到黃梅河東,遇到一位大媽,她告訴我,神面山還有一點殘余,在省道與黃梅河水壩夾角之間,所在村后來叫尹家村,已經拆遷,她就是尹家村的。經她所指,我果然找到了一個2米高的小土堆,東靠122省道,西臨黃梅河,我在南面的菜地里撿到一只紅砂陶鬲足,這是神面山遺址殘跡無疑。衛星地圖顯示,2005年遺址尚存,2009年修建122省道時穿墩而過被毀,但神面山依然在2010年被句容市發布為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單位。谷歌地球地標:北32°0'1.42",東119°7'16.11"(圖7)

我新發現7處史前遺址

自尹煥章先生走后,湯水河流域只有南京市于2009年發布的新發現吳帥墩遺址,但這其實就是尹煥章他們早已發現過的露水墩遺址,只是名稱不同。

湯水河流域距離南京城30多公里,本來我計劃只考察1957年發現的3處遺址,歸入湖熟片區即可結束,但后來改變了計劃,我希望像在橫溪河調查一樣,在湯水河也能有新發現,離城越遠的地方,可以搶在大開發之前有新發現??疾熳兂闪苏{查,我去了十多次,新發現7處史前遺址。

南侯村關帝廟遺址

句容南侯村在土橋西北1.3公里,村東南300米有一重修的關帝廟,在當地頗有名氣,據說初一、十五開門燒香。關帝廟建在獨立的土墩之上,土墩北高南低,最高處高約4米,東西長120米,南北最寬處100米,老唐家河自西向東從北面繞過。墩表面有散露的碎陶片,在東側的斷面上可見到文化層,史前遺物明顯,據此可以判斷是一處遺址。該村現已屬句容開發區。谷歌地球地標:北31°56'52",東119°2'31"(圖8)

圖7 句容尹家村神面山原址

孟墓村大地遺址

孟墓村在江寧上峰鎮西南3.8公里,村東北130米的田里有一船形土墩,東北-西南向,長80米,最寬處60米,頂較平坦,高出東面唐家河低洼區約3米,地表很少見到碎陶片,但在墩邊撿到了紅砂陶尖足和石質堅硬的砍砸用石器。問題來了,這里是唐家河上游的丘陵地,洼地海拔也有40米,已經不同于海拔10米上下的秦淮盆地平原,怎么會有史前遺址呢?不是說史前人傍湖而居嗎?我推測,當時人已經會筑壩蓄水,營造宜居的水庫環境了。由于是在丘陵山區,這里的史前人可能更習慣狩獵。也不排除此遺址是下面史前人在這里建的“別墅”?,F屬江寧區孟墓社區,谷歌地球地標:北31°59'28",東119°0'40"(圖9)

秦淮盆地河流水量大小有明顯的季節性,過去,小支流臨河村莊都會筑壩攔水,一條河流從上至下會有多處攔水壩,每道壩都有各自的名字,久而久之,河流沒有了名字,被各段的壩名取代,你若問那條河叫什么,村民回答是某某壩。另外,河流都有圩堤,也有把圩堤名做為河流名的。

張巷村金銀崗

圖8 句容南侯村關帝廟遺址

圖9 孟墓村大地遺址

是張巷村東540米的一處高墩,北距土橋鎮1.5公里。2010年修建104國道穿墩而過,墩即被毀,但國道南北仍可見殘跡,路南地表有散露的紅砂陶碎片,撿到陶鬲足和小石器。原墩較高,東邊即臨湯水河低洼區,墩高出低洼區大約6米。似是其西邊崗地的突出高地。金銀崗東北200米即露水墩(吳帥墩),兩墩遙相望,都屬江寧區新興社區。谷歌地球地標:北31°55'29",東119°3'56"(圖10)

前孫蓋村神墩

前孫蓋村在土橋西南2.6公里,北靠土橋至湖熟的405縣道,其他三面是湯水河的小支流,村東有一臺形土墩,四面水塘環繞,上面曾有過小廟,當地叫神墩。墩高約5米,橢圓形,東西長57米,南北寬38米。墩周呈階梯狀,各種陶器殘片很多。墩東面隔水是土崗的延伸,現有水泥路橫過墩北,將村子、神墩與土崗連接起來?,F屬江寧區西埠社區。谷歌地球地標:北31°54'59",東119°2'46"(圖11)

秦淮流域不少村子叫“蓋”,方言里讀“拽”的輕聲,不知何義。當地造出有土旁的蓋字來用,但字典里沒有,故書面常寫作“蓋”。

前張村墩子山

是村東300米立于大田之中的橢圓形土墩,高約3米,南北長103米,東西寬75米,南邊有小水塘。墩頂北部地表散露大量陶器殘片,撿到9只陶尖足和扁足?,F屬江寧區西城社區。谷歌地球地標:北31°53'48.42",東119°2'55",

圖10 張巷村金銀崗殘跡

前張村高家山

在墩子山東南75米,東距盧骨塘40米,墩高約3米,墩形不規則,面積較大,東西長170米,南北最寬處130米。北半部是茶園,不好調查,在南半部田里可見碎陶片,有紅砂陶尖足。谷歌地球地標:北31°53'45",東119°3'2"(圖12)

圖11 前孫蓋村神墩

圖12 前張村墩子山、高家山

圖13 孫家邊蕩兒山

孫家邊村蕩兒山

村子在小支流的低洼區東,遺址在低洼區西邊崗地之中,相距360米,為一橢圓形高墩,有臺形遺址的形狀,但又沒有突出到洼地之中。南北長130米,東西寬100米,高出低洼區約10米。墩東沿開有新河,其他三面有幾個水塘。地表散露不少陶器殘片,有紅、黑、黃等色印文陶?,F屬江寧區西城社區。谷歌地球地標:北31°53'42",東119°1'52"(圖13)

湯水河地形及史前遺址分布見(圖14)

失望的疑似遺址

每次我都是仔細研究過地圖興沖沖而去調查的,但實地調查卻經常會有失望,我無法確定有的是不是史前遺址,總不能動手去挖吧。

甘家崗村神山:在村南90米,北距104國道860米,西距湯水河300米,是凸出于湯水河低洼區東沿的橢圓形大墩,村民叫做神山,這通常是遺址的名字,可我在墩上僅撿到幾片陶器殘片,不能達到生活居住的規模。(圖15)

吳家墩:在土橋鎮東1.2公里,是湯水河邊一高墩。早先似附近崗地的延伸,獨立于低洼區中,上面蓋滿村屋,沒有撿到史前遺物。吳家墩村南130米就是周郎橋。(圖16)

圖14 湯水河史前遺址分布圖

圖15 甘家崗神山地圖

圖16 吳家墩

圖17 蔡家墩,牯牛墩原址

蔡家墩:東距宕山村500米,西距下埠1公里。一個小村全都建在土墩上,土墩不大,高約4米,處于湯水河低洼區大埝圩之中,洼地東西寬1.5公里。我以為大水必淹,可村民說淹不上來,大概是周邊洼地開闊,分水面積大。墩上幾無空地,未見到史前遺物。東側是萬家墩村,從前也有一墩,已平毀。東南田里還有一小墩,未見遺物。

下埠村牯牛墩:在村東北湯水河與支流焦頭河的匯合處,因筑圩造田,原處于圩尖頂水處,圩堤加高后,墩已被埋在堤下。(圖17)

秦淮盆地考察的其他遺址

《江蘇地方志》雜志2015年第1期刊載的本人《史前湖熟文化——那時有個大湖》文中,有我制作的秦淮盆地史前遺址分布圖,共標注102處遺址,其中十幾處經過實地考察,其他遺址的位置,是依據原資料描述,在衛星地圖上確認或推測而得,我感到準確性不夠,尤其是不知道這些祖先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目前還存在與否。隨后,我開始對秦淮盆地里已知遺址逐個實地考察,至2018年的現在,我考察了盆地西部和北部已知遺址71處(其中陶吳1處所在單位拒絕我進入考察),每一處都要尋找到所在地點,確認是否尚存,或只剩下殘跡,或已經平毀?,F在,我對秦淮盆地一半區域的考察已結束,暫告一段落。有3處遺址不在此前考察記所寫片區里,這里做個補充:

祿口山坎村冷飯墩

為2009年南京市發布的新發現。三坎村東南距祿口中學1.5公里,村子緊鄰機場高速路西側,而冷飯墩則在路東側60米,其間有路下涵洞可通。冷飯墩呈船形,南北長70米,東西寬40米,高約6米,西面有小河向東流入秦淮河?,F為江寧區文物保護單位,屬陸崗社區。谷歌地球地標:北31°47'59",東118°50'35"(圖18)

銅山山業村柴鴿墩

為2009年南京市發布的新發現。遺址南北長180米,東西寬140米,高6米。東距銅山鎮800米,北距謝村街240米?,F為江寧區文物保護單位,屬謝林社區。谷歌地球地標:北31°41'16",東118°51'12.85"(圖19)

東山大里墅王家墩

圖18 山坎村冷飯墩

圖19 山業村柴鴿墩

2012年《中國考古學年鑒》有《南京市江寧區艾塘村周代遺址》報道,2011年南京市博物館對當地人稱為“王戈墩”的臺形遺址進行發掘。遺址為高約1.5~3.2米的近圓形高地,東西長約70、南北長60米,面積約4000平方米,發掘面積525平方米。清理出清代和宋代的幾座墓葬,另有西周時期墓葬3座,西周時期房子1處,灰坑46個。遺址是因建設保障性住房而勘查發現的,隨后這一帶成片建起住宅小區,原有村莊不復存在。我在2005年衛星地圖上找到該遺址的清晰影像,現大里聚福城怡景園小區西北角,有一處略高于平地的小公園,即遺址的原址,不復舊貌。

我在當地考察時,多位原住民說,王家墩(方言里讀作王戈墩)不屬于西面的艾塘村,而是屬于南面的大里墅村。我向轄地的大里社區工作人員詢問,得到證實,所以我將此遺址稱作“大里墅王家墩”,以便研究者容易尋找識別。谷歌地球地標:北32°0'7.54",東118°52'28.70"(圖20)

秦淮盆地西部及北部史前遺址名錄

我所考察的秦淮盆地史前遺址,全部見于官方公開的資料:1959年及以前,南京博物院(省屬單位)發現遺址58處,省文管會發現2處;2006年及以后,南京市文物部門公布所發現11處。邊考察邊調查,我又新發現遺址25處(含3處已毀而追認的)。這總共96處遺址中,目前大體尚存(包括不同程度毀壞,還能見到些許模樣)的52處,基本不存或面目已非的有12處,無存的為32處,這樣區分不知是否妥當?每處遺址的具體情況,參見我的諸篇考察記??疾鞎r尚存的秣陵中村(中莊)小墩山,已在我走后被市文物部門發掘。這份名錄當然沒有涵蓋全部,尚有文物部門已發掘而不公布地點的,以及尚未發現的。

圖20 大里墅王家墩原址

秦淮盆地史前遺址分布圖

現在我重新制作了秦淮盆地史前遺址分布圖,所標出的史前遺址共136處。圖中以白色虛線為界,左上為我考察和調查過的秦淮盆地西部和北部共96處遺址。右下為我尚沒有實地考察的盆地東部和南部已見于資料的40處遺址,分屬于南京溧水區和鎮江句容市,仍用地圖推定方法標出。由于路程較遠、公共交通不便,我自己有腰椎病,走長路已不行,只能留待以后有條件再逐一去了。(圖21)

下一階段,我將轉向南京沿江片區,其實對那里的考察早已在進行,也有所發現,也有對歷史文化的新見解??疾熘愤€很長,我會走下去。幾千年后尋遺跡,唯恐毀于一旦間。

圖21 秦淮盆地史前遺址分布圖

猜你喜歡
句容湯水秦淮
秦淮:“123”工作法打造有“情懷”的僑務工作
江蘇省句容經濟開發區中心小學
燈影秦淮
音樂家的“無理”要求
從句容的“容”到茅山的“隱士哲學”
論句容葡萄產業的發展現狀
音樂家的“無理”要求
解放思想,推動句容農業提質增效
秦淮看月記
湯之食養:煲燉在湯水里的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