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花塢里包天笑

2018-09-19 11:00◎李
江蘇地方志 2018年4期
關鍵詞:桃花塢私塾

◎李 斌

蘇州閶門內北城下,有個桃花塢。在桃花塢生活過的文化名人如云如星,楊成、范成大、曹滄州、文天祥、文震亨、文震孟、嚴家淦……十九世紀八十年代,近現代通俗文學作家包天笑搬到了這里,遂令桃花塢名人譜冊中又多一位可圈可點的才子。

包天笑(1876~1973),江蘇吳縣人,初名清柱,又名公毅,字朗孫,筆名天笑、拈花、春云、釧影、冷笑、微妙、迦葉、釧影樓主等,報人,小說家。包天笑的祖父、外祖父在蘇都有產業,但讓人奇怪的是,他的父親一直無甚穩固宅業,因此不停搬家成了他記憶里的常事。

包天笑出生于城內西花橋巷。1881年,父親把家搬到了閶門的劉家浜。劉家浜東出吳趨坊,西至石塔橫街,位于金門內,地段還不錯。父親讀書不多,后在錢莊打工,做得順風順水,據說做到“高級職員”級別,“十余年來,父親升遷得極快,薪水也很優,在我生出的時候,父親已是一位高級職員了,惜乎父親脾氣不好,和上司吵了架,結果一賭氣不干了?!本驮谶@一年(1883年),父親領著7歲的包天笑從劉家浜又搬到桃花塢。

桃花塢遠非包天笑搬家之旅的終點站。1886年,父親又搬到了文衙弄,包天笑在那里住到了15歲,然后再遷往曹家巷。后來父親去世,包天笑去了上海定居,搬家之旅終告一段落。

包天笑的童年像只不停飛翔的小鳥,在閶門的大街小巷尋找棲息地。不停的搬遷及對搬遷狀態的適應,可能和包天笑家族的經商傳統有關。包天笑的祖父開了米行,“我家祖先,世業商,住居蘇州閶門外的花步里,開了一家很大的米行,外祖父更是豪氣,在蘇州胥門外開燒酒行,而且是蘇州典當公業的總理事?!碑敃r典當工行可不是小機構,屬于半官性質,必須向北京戶部領照,在蘇州同業中地位頗高,可見其外祖父在商界的威望之隆。他為人大方,“盡量揮霍,一無積蓄”,呼朋引伴,不醉不休,弄得“燒酒行吳家誰不知道”。

行商坐賈,市井穿梭,本不看重一城一池的固守,而更愿隨勢適時、臨機應變。順時應勢的家風濡染下,包天笑也漸漸習慣甚至享受搬遷的過程,把居住位置的流動看作人生的常態,對新的環境、新的人事具有較強的適應力,所以后來移居魔都的包天笑,活得汪洋恣肆,笑傲江湖,如魚得水游弋于報刊業、出版業與電影業間,其開朗闊大之生命格局與童年時期的不停搬遷存在著某種干系。

嚴格意義說,童年時包天笑的搬家與背井離鄉不同,只是圍繞著閶門區域不同地點的轉移,搬家范圍都在城市中心與郊區徘徊,親朋好友都居于周圍。在桃花塢,包天笑仍然被家族親友圍聚著,享受天倫之樂和朋輩之歡。

桃花塢范圍

包天笑的新家桃花塢,住著一個大家族——姚家。他們在桃花塢有兩大宅,東宅與西宅。兩大宅房屋總共有百十間,明代所建,現在出租給人家居住共有十余家。房東后來還成了包天笑的私塾老師,包天笑和私塾子弟在姚宅學習和生活,倒也不覺寂寞。桃花塢地處閶門繁華地,四通八達,包天笑可以通達于親戚朋友之宅邸。史家巷的外祖父母家乃包天笑常去之所,春秋兩季,平日遇逢拜壽、問病、吃喜酒之類都要回去。在新年里回去向外祖父母拜年更是包天笑童年常事,“到史家巷吳宅吃午飯,到桃花塢吳宅吃晚點”是包天笑新年的規定動作。桃花塢成為了包天笑家族親情流遞的中轉站。

相比常常經商外出的父親,童年的包天笑更依戀操持家務、勤勉教子的母親,“常常捧著母親的面頰,勾著母親的頭頸而睡的?!钡赣H也并非完全沒有盡到照顧之責,他在包天笑的心中也還蠻有趣,像時不時出現在包天笑身邊的一個朋友。

在教育子女的態度上,父親“主張開放,不主張拘束”,有空就會帶著包天笑東游西逛,前提——你認真讀書。此時的桃花塢一帶是昆劇演出興盛之地,沈朝初《憶江南》詠道:“昆調出吳閶?!?父親常會帶包天笑去城里聽昆劇。昆劇的溫糯軟柔、余韻悠長塑造了包天笑以后從事電影音樂創作的基調。父親常說:“孩子拘束過甚,一旦解放,便如野馬奔馳,不可羈勒?!焙湍赣H的嚴肅教子相比起來,父親的教育更加松弛,這倒使包天笑在學堂苦學的同時,也有機會領略社會的風采。

在桃花塢親友簇擁的融洽氛圍中,包天笑養成了樂于交友、歡喜交游的生活習慣。他移居上海后,一個討喜的品格就是隨和、合群。他不但顯現了高超熟練的寫作、出版與編劇才能,而且展示出與作家、編輯、導演、編劇和諧相處、提攜扶助的素質。他交了一眾海上良友,提攜了許多故知新朋,包括后來大名鼎鼎的周瘦鵑。就在桃花塢酬酢交往的家族親友中,有一位中國現代文學史的重量級人物——姚蘇鳳,就是包天笑的親戚,兩人在桃花塢時有見面,后來都成了中國電影的參與者與局內人。桃花塢不僅接納了包天笑生龍活虎的青春身體,而且培育了他知人善察、敏于溝通的社會交往氣質,更提供給他支持事業發展的彌足珍貴的人脈資源。

包天笑在劉家浜住宅條件相對較好,歷史上就是大戶居住之所。與包天笑家合租的兩位伙伴并非等閑之輩,乃到江蘇來候補的大員,一個姓譚,安徽人;一個姓賴,福建人。相比劉家浜,后來租住的桃花塢相對偏向城北一些,屬于城郊,居住的多為平頭百姓。

盡管桃花塢的生活條件不如從前,但總體而言,經商的父親還是可以保證包天笑過上“小康”生活,請得起私塾,上得起飯館,聽得起昆劇,培養了包天笑比較多元的文藝素養。明清時期,桃花塢為手工業作坊的集聚地,木刻年畫作坊多達百余家;此外,還有制扇、竹木、牙雕、裝裱、蠟簽、錫器等工場,所以雖然地偏一些,但商業還是繁盛的,販夫走卒往來川流,市聲喧囂。小小包天笑游走市井,接觸到了各類人群,聽聞了千奇百怪的市井傳奇。

當時觀前街有許多書場,說大書(平話)的,說小書(彈詞)的,好不熱鬧。新年里,不讀書時,包天笑會鬧著跟大人們連聽十幾回。城中玄妙觀是包天笑兒時的樂園。露天書、獨腳戲、說因果、小熱昏、西洋鏡一應俱全,這些都是屬于文的。賣拳頭、走繩索、使刀槍、弄缸弄蓬則是屬于武的了。埋身市井街衢的桃花塢型塑了包天笑貼近大地、遠離玄虛、對平凡物什興致盎然、對里弄生活滿含熱情創作風格。

姚宅舊地——桃花塢荷花場

桃花塢的早餐

桃花塢大街民國小樓

姚宅故地鄰宅

以前住在劉家浜時,由于父親收入穩定,包天笑常能吃到好物什,當時家里會把吃不完的米就磨成粉,制糕制團,制成種種家常食品。包天笑的餐桌上,玫瑰醬是基本調料,白水粽也常常見到。后來搬到桃花塢了,雖然家道中落,但美食點心隨處可見,食客熱熱鬧鬧地聚集著,慢悠悠地品味著早點,這些大餅、油條、白粥、糍團,雖然看上去難登大雅之堂,卻充滿著讓人踏實的能量,填飽了包天笑的胃,進入了他的記憶,“晨餐是吃粥的,從不吃飯,如不煮粥,則吃點心。說到點心,那是多了,有面條、有湯包、有餛飩、有燒賣,有一切糕餅之類?!睍r至今日,桃花塢依然開有無數點心店,冒著熱騰騰的白氣。一碟鍋貼、一碗稀飯成了居民的早餐范式。

在桃花塢,包天笑有了新的朋友,新的生活,身處尋常陋巷,卻也有幾分閑情雅致。這些樂子讓桃花塢的生活充滿了市井風情。飲食男女,市井風俗,也涂抹出包天笑文藝創作的底色。

桃花塢一帶乃蘇州文脈薈萃之地,宋范成大《閶門泛槎》詩有“桃塢論今昔”,最為世人熟稔的是風流才子唐伯虎之詩:“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弊泔@桃花塢歷史之悠長,文氣之沛然。加之蘇州本有崇文重教之傳統,“士大夫寬衣博帶,大冠高履,家家禮樂,人人詩書?!彼桔咏逃L興盛,搬到桃花塢的包天笑,依然感受到了這份氣韻豐沛的文脈。

在老宅里有一處書房,里面四壁掛滿了古今名書家的對聯字軸,中間擺著好幾張大書桌,甚是古雅。書房主人是房東內侄姚孟起,江南書法家、文學家,前來學字的踏破門檻,多為名門巨宦的子弟。這所取名“松下清齋”的姚家書房,是當時蘇州無人不知的著名場所,算得上“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逼渲胁环χ奈幕宋?,如朱和羹、楊沂孫、俞樾等人。年幼的包天笑看在眼里,深深體會到了文化的尊嚴與魅力。

包天笑的親人中,做生意的多,有文化的也不少,屬于儒商。祖父就是一個文人, 喜歡種花、飲酒、吟詩;祖母也教過包天笑識過幾個筆畫簡單的字。包天笑五歲就上了私塾,他的第一位私塾老師乃陳少甫先生,后來包天笑對日本文化頗感興趣,自學了日文、英文和法文,他第一部電影改編作品即從日文譯來的《空谷蘭》,其源頭可能與私塾教育的眼界洞開有關。

包天笑搬到桃花塢后,私塾教育并未中止。私塾就在桃花塢姚宅開張,一開始老師是何先生,后由姚和卿擔任。老宅有三進,私塾就在第二進大廳,房屋高凜,門木古舊,書聲朗朗,別有一番氣韻。他讀了《千字文》《孝經》《三字經》,雖不算太認真,卻也不頑皮,中規中矩,總體是很快樂的。書讀得多了,眼睛就近視了。10歲那年,父親獎勵包天笑讀書有成,帶他去看戲,結果到了城里,發現演戲的放假了,只得給他買了幅近視鏡。也從側面說明其父還是十分在意他的學習,包天笑說父親“深恨自己從小失學,希望我成一讀書種子”。

從劉家浜到桃花塢,包天笑的知識教育未曾中斷,且讀報成習。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后,他就纏著父親講解《申報》上的戰爭新聞。除了看《申報》外,也看《新聞報》。在舅祖吳清卿指導下,每天把論說加以圈點。讀報的功課使他學到了新聞寫作的基本技巧:簡潔、聳人聽聞、迎合讀者興趣,為他的文藝創作奠定了基礎。

如果說來桃花塢之前和在桃花塢的一段日子里,包天笑還是有機會品嘗蘇式菜點的話,但其父去世后,他只有燉醬做菜度日,如有種常喝的“青龍白虎湯”,就是“把青菜、薺菜放在一起燒”,讓多年后的包天笑仍難忘懷。當然,此時包天笑已屆成年(17歲),他的目光望向了外面廣闊精彩的世界,已不會為窘迫的生活擔憂與焦慮。畢竟出生于商人世家,雖然他的生活不再像住在劉家浜、桃花塢、文衙弄那會兒富裕與悠閑,但一方面家里尚有根底,而且耳濡目染經商文化的他已開始熱衷于賺錢討生活。

桃花塢無形中接駁了包天笑與大上海、大天地的聯系,成為他走向廣闊天地的一灣溫柔港汊。離桃花塢不過一公里之處,斜橫著一條倉橋浜,三面環河,南起艙門內下塘街,北至板橋,長大后的包天笑,就在這里坐船去上海。

1906年,30歲的包天笑定居上海,他寫了很多小說,《三千里尋親記》《鐵世界》就獲上海文明書局稿酬一百元,他在很多報社都做了兼職編輯,也能帶來一筆收入,后來又成為第一個從事專業編劇的蘇州文人,在1926~1927年明星張石川導演的7部影片中,就有包天笑的4部。他的編劇報酬不低,比當時兩元一千字的小說價格高很多。隨著劇本不斷被重視,編劇行當的報酬更是水漲船高,后來電影編劇身價高貴,編一部劇本,價至數千元。包天笑的確很看重錢,可能緣于從桃花塢搬出后家道中落。不過中國現代文學領域倒是迎來了一個才華橫溢、極具商業眼光的善于跨界運營的文藝青年,將通俗文學和通俗文化接連成一道異彩紛呈的都市文化景觀。

姚孟起書法

與包天笑前后步入上海灘的一幫蘇州文人,后來都成了叱咤上海文化界的名人。最早入滬的是徐卓呆(1902),接下來有徐枕亞(1912)、周瘦鵑(1913)、陸澹庵(1919)。20世紀20年代初入滬的有江紅蕉、徐碧波,中后期來的有鄭逸梅(1927)。還有人直到20世紀30年代中后期才入滬,如范煙橋(1936)、程小青(1938)。包天笑是這群人的無冕領袖,就連周瘦鵑也要退居其后。他一手提攜了很多朋友走上文壇,成為上海橫跨電影、小說、出版界的文化大腕。

今日桃花塢不復當年模樣,桃花塢小巷已拓寬成了東起報恩寺、西至閶門橫街、與東西北街接壤的桃花塢大街。這里,已不聞書聲瑯瑯,看不到一株桃花,沒有了張嵲《桃花塢》中“三吳皆白水,處處只橫舟”的風采,卻依然有著安逸泰然、清雅幽靜的市井風貌。廖家巷弄堂幽深,西北街穿堂風習習。倘若凝神聚氣,仿佛還能隱約品味出與其地理風貌、歷史傳統與居家文化息息相關的中國現代文學大家——包天笑的文化氣韻來。

《桂名的夫妻》劇照

猜你喜歡
桃花塢私塾
傳承、創新、重構,深度融合的教學范式——以高韻老師的《桃花塢年畫中的動物——逼鼠蠶貓》為例
桃花塢木刻年畫中的動物一一逼鼠蠶貓
當浮世繪遇上桃花塢
斯詩私塾
斯詩私塾
桃花塢木刻年畫生存現狀及保護對策研究*
斯詩私塾
斯詩私塾
斯詩私塾
斯詩私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