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展壯大百色市村級集體經濟研究

2018-09-20 05:46李延曠愛萍
中國集體經濟 2018年29期
關鍵詞:發展模式集體經濟存在問題

李延 曠愛萍

摘要:近年來,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和矛盾逐漸凸顯出來。要真正解決這些問題,必須重新認識和定位農村集體經濟, 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百色市是一個集少數民族地區、邊境地區和貧困地區為一身的特殊區域,對其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研究具有一定價值。文章探尋出百色市在發展集體經濟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其制約發展原因進行深入分析,找出適合百色的發展模式,做出有利于百色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集體經濟;存在問題;發展模式

一、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意義

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結合國情看,最大的不平衡是城鄉發展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鄉村發展的不充分。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解決當前農村發展問題的關鍵,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保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長期以來,由于思想認識上的不足,許多地方村集體經濟發展滯后,出現了大量“無錢辦事”的集體經濟“空殼村”。導致黨在農村的凝聚力、號召力和戰斗力下降;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進展緩慢;鄉村治理體系的構建難度加大。這三個方面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增加了難度。因此,必須大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使農村基層政權得以穩固,農民財富收入得以增加,農村社會環境得以穩定,讓農民真正享受到鄉村振興帶來的甜頭。

二、百色市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總體情況

(一)村級集體經濟分布情況

截至2017年11月15日,全市1854個行政村中,有910個村有集體經濟收入,占總數的49.08%,較上半年增加457個村;村級集體經濟達2萬元以上的有476個村,占總數的25.67%,較上半年增加390個村。全市754個貧困村中,有497個村有集體經濟收入,占貧困村總數的65.91%,較上半年增加255個村,有398個村集體經濟達2萬元以上,占貧困村總數的53%,較上半年增加379個村。

(二)貧困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情況

截止2017年11月15日,百色市貧困村財政投入總共44942.11萬元,實際完成集體經濟收入總共1632.57萬元。其中,集體經濟收入為0元的貧困村總共有257個, 0~1萬元的貧困村共有9個, 1~2萬元的貧困村共有90個, 2~5萬元的貧困村共有315個, 5萬元以上的貧困村共有83個。

(三)村級集體經濟的主要發展模式

在我國,農村集體經濟并不是走投無路,更不是毫無價值,關鍵在于要有有效的實現形式。在百色市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過程中,各地涌現出不少發展集體經濟的發展模式,實現了農村集體經濟的內在價值。

1. 資源開發模式。資源開發模式主要是將原本低效率利用甚至閑置的集體所有的土地、資金和生態環境等資源進行整合,進而獲取經濟利益。如樂業縣幼平鄉渡口村、雅長鄉三寨村依托龍灘庫區資源,開發“釣友之家”水上休閑垂釣項目,年收益2.5萬元以上。

2. 產業帶動模式。產業帶動模式立足自身優勢和資源稟賦,通過發展某一種或幾種產業實現集體資源資產資金的升值保值和集體組織成員的增收致富。目前,右江區正在打造澄碧湖芒果產業核心示范區,由村集體成立合作社牽頭發展芒果種植,實行“種管銷”一條龍服務,提高村集體和農戶收入。同時,開發農業休閑旅游帶動周邊農戶就業增收。

3. 盤活資產模式。對于大部分農區而言,受限于地理區位、資源稟賦和資金積累,想通過某一產業發展集體經濟是十分困難的。但是,隨著農村耕地價值的不斷增加,一些村集體開始借助土地所有者、管理者的身份,通過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或者推動土地連片出租獲得收益。西林縣普合鄉新豐村通過土地流轉,盤活群眾閑置土地租給公司發展食用菌,每年租金3萬元。再將舊廠房、水面、釣臺和60畝果園出租,該村每年總收入10.2萬元。

4. 服務創收模式。服務創收模式是指為村民提供產業配套服務,增加集體收入。在右江區,大楞鄉羅甫村合作聯社將當地發展食用菌、靈芝、板藍根的專業合作社并入村集體,統一在村民合作社的管理下運營,整合資源向群眾提供農資供應、科技指導、產品銷售等服務,每年可實現集體收益6萬元以上。

5. 聯村抱團模式。多村聯合發展,之所以受到青睞,主要是解決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一村單打獨斗面臨的產業規模小、發展資金少、發展成本高、增收平臺少等現實問題。田陽縣洞靖鎮13個貧困村與五村鎮8個貧困村跨鄉鎮聯合成立聯富公司,雙方抱團投資1050萬元建設肉雞養殖集中區,與華潤五豐公司合作經營。2018年起,每年分紅收入達157.5萬元。

6. 異地入股模式。異地入股模式主要針對一些自身難于發展的地區產生的一種發展集體經濟的模式。如田東縣大石山區根據自身難于發展產業的實際,成立扶貧幫扶協會,“走出去”尋求合作伙伴,異地入股發展種植、養殖項目,最終發展了集體經濟。

7. 政企合作模式。這種模式通過引導各方參與,發展股份合作,打造利益共同體。在靖西市,政府與鑫晟繭絲綢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出資建設標準化蠶房示范基地,引進種養能人采取“種養分離”方式發展桑蠶產業,貧困戶通過入股、務工等實現多樣收入。目前擇優選出12個村作為試點,面積1萬多畝,投資100多萬元。

三、百色市村集體經濟存在的問題及制約發展原因分析

1. 基礎薄弱,先天不足,集體資源匱乏。在百色市的某些地區,大多數村集體所有的山林地早已承包到戶,使得村集體早已都無集體土地,集體資源的匱乏加劇了當地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難度。目前,全市有944個行政村是村集體經濟收入“空殼村”,占總數的50.9%。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集體資源的匱乏。

2. 各村集體經濟發展不平衡,收入渠道單一,自我造血能力差,缺乏長期可持續發展項目來支撐,過度依賴政策扶持。目前,全市有集體經濟收入的497個貧困村中,屬于入股分紅的有397個村,占比79.8%,其中155個村只有入股分紅一項收入,占比31.2%;發展光伏產業的有120個村,占比24.1%;屬于資產盤活、資源開發的有90個村,占比18.1%;屬于物業租賃型的有42個村,占比8.5%。其他發展模式收入不多,缺少產業帶動等經營性收入。

3. 貧困村與非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不平衡,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有資金、有項目,非貧困村基本無集體經濟收入,發展村集體經濟出現倒掛現象。例如,目前全市貧困村數量比例較高的平果縣,其得到的集體經濟發展的財政投入竟高達其他部分行政村的十倍之多。

4. 村集體經濟發展質量不高,目前全市1854個行政村中,有集體經濟的村共有910個,占總數的49.1%,其中,有434個村屬于集體經濟收入2萬元以下的薄弱村,占總數的23.4%。在全市754個貧困村中,雖有497個村有集體經濟收入,年收入上5萬元的卻只有83個村,還有356個村集體經濟收入未達到2萬元,占貧困村總數的47.2%,發展總體水平不高。

5. 發展資金缺口較大。由于百色市村級集體經濟基礎相對薄弱,雖然已投入大量資金,但缺口仍然較大,以至于集體經濟得不到預期的發展。截止2017年11月15日,百色市對貧困村共投入44942.11萬元用于集體經濟的發展,然而實際完成的集體經濟的收入達不到投入的10%。

6. 扶貧資金缺乏引導。在如今的扶貧形式下,有許多農村集體得到了上級撥下來的扶貧款項,然而錢有了,怎么用好這筆資金成為擺在村干部面前的難題。上級只給錢,具體發展什么項目,組織論證少,專題調研少,座談研究少。很多地方甚至直接平分了這批款項,完全沒有最大程度地發揮扶貧資金所帶來的效益。

7. 村中懂農業、懂市場、懂經營的人才匱乏。新成立的村民合作社缺乏優秀帶頭人,推廣建立企業管理制度難度大。部分村“兩委”干部觀念落后,思想認識不夠,無法有效促進當地集體經濟的發展。

8. 政府主導的多,村級自主發展能力不足。很多資源沒有得到充分開發利用。某些上級部門沒有經過深入研究、調查、論證,憑借主觀經驗,便禁止貧困村開展某些種養項目,指定要做什么。結果往往適得其反,不利于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

四、百色市發展集體經濟的對策與建議

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及原因的分析,對百色市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提出以下的對策與建議。

(一)做好發展規劃,統籌各類資源

全盤規劃,長遠布局。將“產業覆蓋”輸血與“一村一策”造血結合,重點壯大一批有經濟基礎的村,制定發展規劃,繼續做大做強。將分散在各職能部門的項目資金、分散在農民手中的土地資源和分散在各企業的技術、市場統籌起來,集中投射到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手中。

(二)明確主體職責,完善資金監管

明確鄉村實施主體責任,以村為主導,充分發揮村黨組織的核心作用、黨員的帶頭作用和農民群眾的主體作用,推動村民合作社規范運行。進一步完善集體資金監管制度,出臺村集體經濟收入資金管理辦法,確保村集體經濟資金安全。明確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用于公益事業、公共設施等,確保村級組織“有錢辦事、辦成事、辦好事”。

(三)發展特色產業,實現三產融合

產業興旺是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基礎,村集體經濟要發展壯大沒有產業的支撐做不下去。做大做強產業首先是要挖掘本地的特色產業,發展后發優勢。越是貧困地區、偏遠地區,越會有其它地區所沒有的特色和優勢,而貧困地區特色產業發展中缺的是有龍頭企業的帶動,因此,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有實力的公司和龍頭企業到村里發展特色產業,借力企業在技術、信息、營銷等方面的優勢,與村民合作社合作發展農業產業,確保村集體經濟多渠道增收。其次是要延長農業產業鏈,促進三產融合。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村集體經濟的發展與壯大必須走三產融合的現代農業之路。針對當前百色地區農業現代化水平不高的困境,在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時,不能再停留一產,而是要高水平發展一產的同時,大力發展農產品的加工與服務,壯大農村二三產業發展,提升產品附加價值,壯大集體經濟。

(四)提升村干素質,培養經管人才

村集體經濟的發展需要一大批新型職業農民。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要“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村集體經濟發展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基礎和途徑,因此,發展村集體經濟中首先要加強村支書、貧困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隊伍建設,為村集體經濟發展出謀劃策;重點從大學生村官、返鄉創業青年和農村致富帶頭人等群體中選用一批致富能人,作為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帶頭人,建設一大批農民經濟合作社、龍頭企業和農業大戶,壯大村集體經濟發展實體。

參考文獻:

[1]豐鳳,廖小東.村集體經濟的功能研究[J].求索,2010(03).

[2]羅必良.明確發展思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J].南方經濟,2017(10).

[3]徐勇,趙德健.創新集體:對集體經濟有效實現形式的探索[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01).

[4]苑鵬,劉同山.發展農村新型集體經濟的路徑和政策建議——基于我國部分村莊的調查[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6(10).

[5]呂小軍.脫貧攻堅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研究——以南寧市良慶區大塘鎮為例[J].農業研究與應用,2017(02).

*本文系廣西文科中心項目《發展壯大珠江—西江經濟帶農村村級集體經濟研究——以廣西為例 》(ZX2017004)和項目《農村三產融合下的廣西精準扶貧路徑研究》(MXT2017019)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廣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猜你喜歡
發展模式集體經濟存在問題
農村集體經濟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發展集體經濟更需完善鄉村治理
壯大村集體經濟促脫貧攻堅
我國微型金融發展中的問題與思路
基于山東生態農業的綠色供應鏈管理研究分析
我國信用評級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瞬變電磁在礦井水文地質工作中的應用
高職院校創客文化的發展模式
韓國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發展
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創建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