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期高校大學生就業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

2018-09-28 10:37李萍劉俊偉張琴霞匡英鵬李政
東方教育 2018年27期
關鍵詞:就業問題新時期大學生

李萍 劉俊偉 張琴霞 匡英鵬 李政

摘要:近年來,隨著各高校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大學畢業生的數量也隨之不斷增加,促使高校高等教育從精英化教育不斷向大眾化教育轉變,實現教育的普及化。但對于新時期的高校大學生來說,畢業生人數的不斷增加,使得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就業壓力較大,就業難問題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因此,本文從新時期高校大學生的就業現狀入手,分析其在就業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幫助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提升就業能力。

關鍵詞:新時期;大學生;就業問題;對策

在“互聯網+”這一時代背景下,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化教育不斷向大眾化教育轉變、發展,大學生就業難問題越來越突出,備受社會各界的關注。自1999年開始,我國實行了擴大普通高等本??圃盒U猩藬档慕逃母镎?,這一改革政策的實施,促使大學畢業生人數不斷增加,數量從2008年的559萬,到2017年795萬,2018年預計達到820萬,由此可以看出,大學畢業生人數驟增,與此同時就業崗位需求量不大,導致人才總量供過于求,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因此,在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的情況下,深化高校教育的體制改革,提高大學生的知識素養和實踐能力,轉變就業觀念等對高校大學生解決就業難問題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當然,促進大學生充分就業,不僅是學生個人的努力,還需要政府、高校以及社會的共同努力。

一、高校大學生的就業現狀

(一)就業崗位供不應求,就業壓力大

我國在不斷調整和變革市場經濟體制,國家對高等教育的財政投入也不斷增加,市場整體的就業形勢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據麥克斯中國大學生就業研究課題組調查顯示,近年來,我國大學生的入學率逐年上升,從1999年的高校擴招開始,到2003年首批擴招生畢業①,至2018年,我國的高校畢業生預計達到820萬。然而,政府、事業單位等在不斷精簡工作人員,國企的聘用人數也逐年減少,這就使得民營企業逐漸成為吸納畢業生就業的主要渠道,就業崗位供不應求,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就業壓力大。

(二)結構性就業難,就業狀況分布不均衡

從目前來看,我國大學生的就業狀況存在分布不均衡的現象。一方面,就就業區域的選擇來說,由于我國沿海城市的經濟實力高于中西部地區,發展速度東快西慢,許多大學生畢業后紛紛選擇到沿海城市工作,優秀人才不斷向東部傾斜;另一方面,就就業方向的選擇來說,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選擇考公務員、事業單位等,認為這是“鐵飯碗”,有保障,因此出現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現象,而一些民營企業、服務類行業等需要大量人才的行業不被畢業生重視。

(三)人才培養體制相對滯后,社會崗位匹配度不高

在開展高校教育的過程中,普通高等教育一直遵循著自己的發展規律,形成了自己的專業設置、教學模式、人才培養等穩定機制,符合專業化人才的培養需求,能夠逐步將大學生培養成為專業型人才。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僅僅局限于對某一專業人才的需求,更偏向于綜合型人才,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更加看重,并對大學生在人品、團隊合作、進取精神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F目前,高校人才培養體制相對滯后,而用人單位的崗位意識逐漸增強,使得社會崗位匹配度不高,導致供求雙方供需結構不相稱,出現了“有位無人”和“有人無位”并存的現象②。

二、高校大學生就業問題產生的原因

(一)社會層面

1、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一方面,由于我國經濟結構在不斷調整、變化,產業結構也隨之發生變化,有效需求不足,導致勞動力供求不平衡,且受到經濟形勢的影響,大學生就業崗位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約,使得大學生就業難;另一方面,我國東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東部地區經濟較為發達,中部次之,西部地區則較為落后,這就導致我國城鄉、區域間的基礎設施水平、醫療水平、生活條件和工作環境等差距較大,使得大學畢業生紛紛向東部沿海地區靠攏,中西部地區人才稀缺,許多大學生畢業后不愿意到基層、偏遠地區工作,促使就業形勢越發嚴峻。

2、市場機制不夠健全。目前,我國的人力資源配置發生了轉變,已從過去的“人才”轉變為“市場”,“市場”在人力資源配置中發揮重要作用。由于人才市場的管理機制缺乏對用人單位的保障、激勵和限制等約束機制,使得許多單位的制度和保障機制不夠合理。此外,市場機制不夠健全,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機制不夠合理,這些因素導致大學生就業困難。

(二)學校層面

1、高校的培養模式和學科專業設置不合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教育的階段,這就需要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但目前來看,許多高校的體制改革還未完全落實,教學模式比較單一,專業設置缺乏針對性,忽視了社會對專業型人才的需求。除此之外,高校的招生規模比師資隊伍的發展速度更快,缺乏師資,影響了高等教育的質量和創新性,使得學生在就業過程中不占優勢,缺乏就業競爭力。

2、就業指導體系不全面,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一是,許多高校高度重視學校的辦學規模、辦學條件以及基礎設施等硬件設施的建設,從而忽略了對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的建設,使得大學生的就業觀念淡薄,在社會中不占就業優勢;二是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不夠,高校從事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的任課老師,大多來自于輔導員或負責就業指導工作的老師,雖然能夠滿足課程的相關要求,但遠遠不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給予相對應的指導,且許多老師資歷尚淺,工作經驗不足,只能從理論層面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三是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心理關注度不夠,導致一些學生就業時心理承受能力較弱、心態差,不能以良好的心理狀態面對就業。

(三)大學生自身

1、擇業觀念有誤。大學生在擇業的過程中,總想找一份體面的工作,希望能夠考上公務員、事業單位或者大型的國企,不愿意到一些民營企業或基層、偏遠地區工作。一些大學生對自己的綜合素質、能力等認識不足,對自己期望值過高,總認為自己能找到高薪、工作環境好的工作,這些因素往往加大了就業難度,使自己處于被動狀態。

2、大學生自身就業能力不強,實踐能力較差。許多大學生經過緊張的高考,進入大學這一“象牙塔”,缺少老師、家長的約束而放任自流,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職業生涯規劃,得過且過,沒有認真學習專業知識,每到考試就是臨時抱佛腳,專業素養有待提高,臨近畢業時才開始準備就業,缺乏就業競爭力。當然,雖然部分大學生的理論基礎知識和專業水平相對較好,但由于缺乏實踐經驗,動手能力較差,綜合能力不高,不符合用人單位的招聘要求,錯失就業機會。

3、缺乏求職技巧。在高校里,大多數學生都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與技能,缺乏綜合的分析能力,加上沒有系統地進行過就業培訓等,使得其在找工作的過程中不夠自信,與用人單位交談的過程中表達不夠清楚,難以展現出自己的實力。

三、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對策

1、促進社會經濟均衡發展,健全人才市場機制

制度的變革、要素的整合以及結構的優化都是促進經濟增長的動力,這就需要政府全面推進社會改革,調整經濟結構,優化人才的培養,促進經濟一體化發展,縮小城鄉、地區之間的差距,努力提升各地區的經濟實力,并且逐漸建立健全各項社會保障制度和人才市場機制,出臺相應的激勵政策,鼓勵大學生到基層、偏遠地區工作,發展當地經濟,從而減輕就業壓力。

2、高校合理制定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就業指導服務

一方面,各高校應在現有的基礎上,綜合考慮社會經濟發展、用人單位人才需求、產業結構等方面的因素來制定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計劃,對學科的專業設置應更趨于合理化,并根據人才市場的需求,及時調整專業課程設置,避免盲目設置專業,為促進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創造良好的基礎。另一方便,高校不僅要及時掌握市場的人才需求信息,還要加強與用人單位的溝通交流,為學生提供準確、可靠的就業信息,幫助學生順利就業,而且還要樹立就業指導服務意識,加強就業指導課程的設置,專門成立就業指導的師資隊伍,保障就業指導工作有效進行。

3、引導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提升自身就業能力

在對大學生進行培養時,應將畢業生的就業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放棄陳舊的就業觀念,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自主意識,讓其明白就業形式的嚴峻,不能只將目光放在公務員、事業單位等崗位上,畢竟這些部門吸收畢業生的數量有限,應將注意力轉移到中小型企業上來。此外,應加強激勵政策,鼓勵畢業生到基層、西部地區就業,發展當地經濟。充分的準備是就業、從業的先決條件;出色能力是就業、從業的核心支點③。這就要求大學生加強專業知識學習,注重實踐能力培養,提升自己的就業能力,有目的提升職業修養,不斷充實完善自己,正確分析自己的優劣勢,為將來走向社會做充足的準備。

4、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端正求職心態

作為新時期的大學生,要有超前的思想觀念和意識,一進入大學,就要對自己的大學生活和職業生涯做出相應的規劃,認真學習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課程,掌握并運用生涯規劃工具規劃好自己的大學生活,并對自己有一個全面、清晰地認識,仔細地分析比較自己和職業要求的差距,結合自身條件,制定詳細的職業生涯規劃書,為以后就業做準備。同時,當代大學生在努力學習理論知識和提升專業素養的過程中,還應樹立崇高的職業道德和良好的就業心態,主動端正求職心態,樹立正確的求職觀、道德觀和價值觀,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和實踐水平。

總之,在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的情況下,新時期的高校大學生雖然面臨重重困境,但也充滿著機遇與挑戰。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是一項長期的過程,并不是短期就能解決的,這就需要社會、高校以及大學生自身的共同努力,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1]雷茗.我國高校大學生就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科技創業月刊,2017(6).

[2]賀平.高校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新思考[J].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1(1).

[3]劉奕琳.對高校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新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5(7).

[4]袁曉夏.當前高校大學生就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6(4).

[5]王利娥,王繼艷.高校教育轉型背景下的大學生就業問題[J].教育與職業,2016(7).

[6]姚佳,于濤,賈云虎.新時期高校大學生“慢就業”現狀分析及對策[J].科教文匯,2018(4).

注釋:

①雷茗.我國高校大學生就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科技創業月刊,2017(6).

②賀平.高校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新思考[J].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1(1).

③馮彩虹.大學生就業形勢困境及出路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7(6).

猜你喜歡
就業問題新時期大學生
大學生就業趨勢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新形勢下民辦高校學生就業問題與對策研究
關于大學生就業影響因素調查
新疆高校少數民族畢業生就業問題研究
關于職業學院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思考
新時期農村氣象觀測及防災服務探索分析
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創新研究
黨中央給大學生留下啥印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