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讀為抓手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2018-09-28 10:37羅玉銀
東方教育 2018年27期
關鍵詞:素養文章過程

羅玉銀

摘要:本文分析和研究了通過朗讀教學來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方法和對策,為提升朗讀教學質量和培養學生綜合素養提供了自己的想法和見解。

關鍵詞:朗讀;綜合素養

引言

在傳統語文教學之中,朗讀是非常重要的一種學習方法,也是非常普遍和有效的一種學習方法。歷代教育學家在探討語文綜合素養和個人整體素養提升的時候,通常會將朗讀放在首要位置上。我國很多俗語和古語也都體現了這一點,比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比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等等。新課程改革之后,語文教學標準和大綱之中也將朗讀作為一項重要教學內容安排下來,要求語文教師引導學生用普通話正確地、有感情地、流利地朗讀課文。由此可見,朗讀在語文教學之中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之一。然而,在新課程改革之后,雖然語文教師已經開始重視朗讀教學的開展,并將朗讀教學的地位提升到一定的水準,但是依然沒有從本質上意識到朗讀教學的現實意義和重要性,對學生的朗讀教學依然停留在表面階段。筆者在聽課和觀摩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在朗讀過程中經常出現念經一般、毫無節奏的情況,這種朗讀方式雖然聽起來聲音洪亮并且整齊,但是細細琢磨卻發現學生的朗讀毫無美感、沒有節奏。部分教師缺乏對自主教學的客觀認知,認為自主教學就是完全放任學生自己去做主、自己去把握,導致學生愛怎么讀就怎么讀,喜歡讀哪幾句就讀哪幾句。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畏懼范讀,又不能對學生的朗讀方式進行及時、正確的指導,導致一篇本來完美的文章被讀的索然無味、支離破碎。事實證明,有聲無情、有口無心的朗讀是難以起到朗讀真正的作用的,更不用說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了。筆者認為要提升學生朗讀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綜合素養,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提高朗讀水準,加強自身修養

要提升朗讀教學效果,語文教師自身需要具備提升自身朗讀能力的意識,在日常工作中下功夫朗讀和吟誦,明白打鐵還需自身硬的道理。語文教師自己在朗讀之中要做到吐字清晰、語音正確、不出現丟字和重復的情況、語氣連貫、節奏明確,給學生抑揚頓挫之感,讓學生在教師的朗讀中就能體會到文章要傳達的情感和價值觀念。在教學開展之中,尤其是在對低年級學生的朗讀教學開展之中,教師一定要參與到朗讀教學之中,為學生躬親示范。葉圣陶老先生一直倡導美讀的重要性。在朗讀的過程中,一樣敦促的語調、生動的語氣、升降的語調、自如的節奏都是將作者的情感通過聲音向學生傳達的直觀手段,在教師和學生之間口授耳聽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很快地加強對文本的理解和把握,并在這個過程中形成積極的思維和情感。在這之后,教師可以激勵學生結合自身的條件去創造性地激情朗讀,這樣才能讓學生自悟自得,感受到語文學習的魅力,在無形之中提升自身綜合素養。

二、營造良好的朗讀氛圍、創設良好的閱讀情境

興趣往往是最好的學習動力,同樣地,興趣也是激發學生朗讀積極性的源動力。朗讀絕不僅僅是教師在課堂上臨時起意的一種教學方式,也絕不僅僅限于學生隨意無序的練嗓和念經。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進行朗讀教學的基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地以飽滿的感情去感染學生,古語有云: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要盡力地為學生打造一個寬松、平等、和諧、民主的課堂學習環境,通過各種方法和途徑來調動學生的朗讀欲望,讓學生在課堂上產生我就是主角的自信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朗讀學習和朗讀教學之中。比如在《藤野先生》這篇文章的學習之中,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去回想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有沒有被污蔑和被誤會的時候,并說說自己當時的感受和情緒,學生們深有體會、暢所欲言。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接下來主動地引入本文章的教學,讓學生將魯迅先生寫文章時的心情和感情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同學們在事先有情緒鋪墊的情況下爭相朗讀、互相評價,在有滋有味、有情有景的背景下拉近了讀者、聽者之間的距離。良好的朗讀氣氛使得朗讀者能夠更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作者和文本傳達的情感,學生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參與意識??梢哉f,朗讀教學能否獲得成功,關鍵在于教師導讀是否得當。恰當的導讀設計能夠在讀者、作者和文本之間形成良好的共鳴,為學生人文素養和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和協調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創新朗讀方式,培養學生朗讀技巧

朗讀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教師首先要根據文章體裁和文章思想來進行節奏、語調、語氣、重音的把握。一般來講,古詩文的朗讀要更加清晰和響亮,讓聽者能夠感受到音韻之美;散文朗讀則要更加貼近生活口語,讓讀者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在備課的過程中,教師要結合教材情況和學生實際情況精心設計,設定形式多樣的朗讀形式和朗讀方法,或者默讀、或者慷慨朗讀、或者低吟、或者配樂朗讀、或者分角色朗讀。朗讀的形式要不落俗套,切不可一成不變。不論采取哪種朗讀方式,教師都要引導學生全神貫注、聲情并茂,調動眼、腦、口、耳等感官的敏感性,使得朗讀材料能夠印刻在腦海之中。內容淺顯的文章,學生可以自行朗讀;內容高深晦澀的文章,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老夫子式的讀法進行反復吟讀,在朗讀中漸漸明確文章含義。正如朱熹所言:凡讀書者必須要讀得響亮。書讀得多了,自然就理解了。

四、以讀促寫,學以致用

在長期的朗讀訓練之后,學生的頭腦將會漸漸靈活,膽子也漸漸大了起來。思維的活躍使其不再滿足于單純地朗讀優美的文章、句式和表達方式,而是想要將自己儲備的語言庫通過自己的創新表達躍然紙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口語表達和作文寫作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引用朗讀過的名言、美句,借鑒過去所學文章的寫作方式,并達到如同己出之效用。文章的美是語言、意象、音樂、意境和意蘊之美的集合。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獲得對文章的感性印象,在反復朗讀之中積累審美能力和感性認知,進而提升對形式美的細膩感受,并漸漸學會向外滲透。當集腋成裘的過程完成之后,學生將會在某一個時點茅塞頓開,獲得文學鑒賞的能力。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堅持讀寫結合、以讀促寫。

總而言之,缺少瑯瑯書聲的課堂是無趣的課堂,良好的朗讀教學是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關鍵環節。判斷一節課好壞的標準也在于教師有沒有引導學生積極的朗讀。教師在創新課堂教學形式和變革課堂教學模式的時候,一定要從細化朗讀教學著手,以期大面積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和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1]靳勇國.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考試周刊,2014(40)

[2]喬桂英.閱讀方法指導論[M].語文出版社,2012

猜你喜歡
素養文章過程
抓住本質重理解基于素養活應用
多思少箅彰顯素養
描寫具體 再現過程
一節踐行核心素養的數學拓展課
追本溯源提升素養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收獲最大的是哪些,為什么?
圓滿的過程
小排經“點化”大文章
中學生英語·外語教學與研究(2008年7期)2008-12-1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