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質壁分離探究教學的思考

2018-09-28 10:37陶言偉
東方教育 2018年27期
關鍵詞:探究教學探究能力

陶言偉

摘要:探究教學理論的代表人物有美國教育學家薩其曼、施瓦布和加涅等人。他們從不同角度論證了教學過程中“探究教學"的重要性。薩其曼(美國伊利諾大學探究訓練研究所所長J.R.Suchman)注重實踐,主張“探究方法的訓練"模式,重點是幫助學生認清事實,建立正確的科學概念,并形成假設以解釋新接觸到的現象或事物。施瓦布則試圖以“科學的結構"和“科學的結構是不斷變化的"為前提,從理論方面揭示探究過程的本質及其特性;并力圖在教學中引進現代科學的成果,使學生把握學科的結構,體驗作為探究的學習。加涅(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在“探究理論"的基礎上,研究了構成學習的前提條件。

此外,布魯納倡導的“發現學習"(discovery learn-ing)與探究教學幾乎同時產生,有許多相近之處。美國教育家蘭.本達女士教學法 “探究—研討”在對感知材料的認識上與探究教學有異曲同工之處。

關鍵詞:探究教學;細胞的吸水和失水;探究能力

筆者認為探究教學是指在教師引導下,學生主動參與到發現問題,尋找答案的過程中,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為主體的教學活動。植物細胞的失水和吸水是高中學生遇到的一個探究教學課題,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本人在教學中嘗試了幾種方法,現舉一例和同仁商榷,并小結如下:

1.探究教學的結構:

觀察現象——發現問題——收集資料——處理與解釋資料——問題解決

關于細胞的吸水和失水,教材首先根據已有知識,觀察、分析水分進出哺乳動物紅細胞的現象,認識到細胞膜相當于半透膜,吸水或失水取決于細胞內外的濃度差。植物細胞因為外有細胞壁,內有液泡,其吸水和失水的情況復雜的多。為此,教材安排了一項探究活動“探究——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這項“探究”與以往教材中的實驗“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內容相近,卻又有著重要區別。以往教材中這項實驗,重在知識的驗證和實驗的操作,因此在“實驗原理”中將原生質層和細胞壁的特性,植物細胞在什么條件下吸水,什么條件下失水講的清清楚楚。本節的這項探究,則是讓學生通過探究活動自主發現原生質層是否相當于一層半透膜,細胞壁對水分進出細胞有沒有影響等問題的答案。由于這是必修課中的第一個“探究”,學生在如何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和設計實驗等環節都還缺乏訓練,因此對這一節的教學每位教師都想盡辦法試圖要學生初步學會探究,為以后的探究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2.了解實驗探究背景,論證探究可行性

“研究植物細胞吸水的原理”的實驗目的是為了驗證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當外界溶液的濃度比細胞液濃度大時,水就會從液泡中滲出到細胞外引起細胞失水;相反,當外界溶液的濃度比細胞液的濃度小時,水就能從外界溶液進入液泡中,引起細胞吸水。教材在講述這一原理時,如果按以下實驗進行的:用兩只燒杯,一杯裝入清水,一杯裝入濃鹽水,各放入質量相等的白菜葉柄切塊。大約20min后,取出葉柄,分別稱量它們的質量,結果發現,放在清水中的一份質量增加,放在鹽水中的一份質量減少。從而得出結論:植物吸水和外界溶液濃度有關,外界溶液濃度大時,植物失水。外界溶液濃度小時,植物吸水。這個實驗是屬于典型的驗證性實驗,而驗證性實驗不利于學生科學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生很容易得出錯誤的結論:從以上實驗可得出葉柄質量的增減是與清水中是否含鹽有關,有鹽的葉柄質量肯定減少,無鹽的葉柄質量肯定增加。不能將"質量的增減"與"濃度"聯系起來,這點恰恰暴露出教材的不足,不利于學生獲取知識及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

課本把這一節課作為生物實驗探究教學來上,更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但沒有提出具體的方法,筆者通過實踐檢驗,下列方法比較可行:

3.對學生的探究能力充滿信心,有助于探究意識的培養

相信學生,使其樹立自信心,保持好奇心,饒有興趣地去探索,學生會快樂地學習,你的教學過程也會更有樂趣。我嘗試讓學生自己選取感興趣、可操作性強的知識點,哪怕是非常簡單的。自己確定實驗目的,設計實驗過程,評價實驗結果。如有一課外興趣小組同學選取了“植物的營養繁殖”這一內容,對實驗過程中植物的選材(菊、月季、玉樹、牡丹等)、莖葉的剪取方法、水分的控制、溫度的調節、實驗時間、觀察周期等寫得科學嚴謹,詳盡有致。還設計了一份實驗觀察記錄單。學生告訴我,整個實驗計劃書,是幾位同學根據自身的經驗和書本的理論共同討論,反復實踐的才逐步完善的。還說,越是失敗了,越想重新再來,我們相信自己總會成功??磥泶煺垡材芗ぐl學生的探究意識,培養了學生自尊自信、團結協作,勇于開拓,樂于思考的創新人格。

還有的學生自主地對同一知識點設計不同的實驗方案,如有一位學生對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設計了四套實驗方法,最后殊途同歸。這種發散性活動,呈點放射狀,拓寬了學生的學習思路、空間,打開了智慧之門,養成大膽追求,主動探究的精神。老師的信任,讓學生更有自信,在探究性的活動中,愉快地完成了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通過探究性活動,使學生的探究意識得以表達,激勵學生追求探究、推崇探究、樂于探究。

又如在學習了細胞的吸水和放水后,有學生問為什么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它們的味道是淡的,而且它們不會發生因為海水濃度比細胞濃度大而細胞放水;生活在淡水中的生物不會發生細胞吸水。學生的這一問題具有一定的研究性、創造性,學生敢于質疑,敢于跳出有限的知識范圍 ,這說明學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我沒有把問題解決在當時,而是鼓勵說,你能提這樣的問題,老師更相信你能找到問題的答案。從學生微笑的神情中,我知道他有了自信。果然,第二節課,學生對我說,是否海洋生物體內有一中特殊的泌鹽結構,我不禁對他大加夸獎,你真了不起。然后詳細講解海洋魚類、海邊鳥類體內排泄系統的特殊性。

構成學生學習的障礙是已知的東西,而不是未知的東西,未知是學習的動力。這好比看懸念電影,片中自始至終都有一個扣人心懸的問號牽動著觀眾的心,是懸念使觀眾邊看、邊想、邊討論,甚至爭論。同樣,讓學生帶著問題離開教室,變終結性教育為持續發展教育,變學生的維持性學習為創造性學習,把懸念、把思考留給學生,相信他們的獨立性,自主性,創造性。教師的適度期望加強了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的被動思考為愉快而主動的思考,充滿探究熱情,更添探究能力。

探究能力是探究意識、潛能的表達,探究能力也是素質的基礎、內涵。它如同深埋在地下的礦藏一樣,只有被挖掘到地面,才會閃閃發光。而這個挖掘者,不僅是老師,更是學生。我們不僅要做一個開礦者,更要讓學生學會自己開礦。也只有自己主動開礦,才能充滿激情,才能滿載而歸。

猜你喜歡
探究教學探究能力
淺析高中物理探究教學誤區
活動課中讓學生參與的探究教學
例談高中數學的探究性教學
“行動導向”背景下學生探究力的有效延伸
談高中歷史課中的問題式探究教學
加強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有效掌握科學概念的教學實踐
淺析加強物理實驗教學 培養學生實驗探究能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