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業預付卡消費的法律問題研究

2018-09-28 00:12王恩睿
智富時代 2018年8期
關鍵詞:征信預付卡消費者權益

王恩睿

【摘 要】預付卡消費是一種新型消費方式和經營方式,當下在國內商業零售和娛樂服務性行業普遍存在。由于立法不完善,監管不力,消費者防范意識不夠,預付式消費的各種法律問題隨之而來。如何化解預付卡消費糾紛,保護消費者權益,成了一項重要課題。

【關鍵詞】預付卡;消費者權益;備案;征信;監管

當下生活中,以提前儲值的預付卡消費越來越多,在美發、餐飲、教育、娛樂行業相當流行,從大型超市到小微企業中隨處可見,并且向第三方支付滲透。預付卡消費是消費者按照約定先行付款給經營者,經營者再向消費者出具相關的預付憑證(卡或券),然后分次向消費者提供產品和服務。預付卡消費繁榮了市場經濟,極大方便了消費者的生活,然而帶來的各種問題也逐漸凸顯出來。

一、預付卡消費的特點

預付卡消費深受市場青睞,規模巨大,據統計2016年中國零售業預付卡銷售規模為7673.86億元,同比增長5.39%。預付卡之所以備受推崇,對顧客而言,可以享受到價格優惠并省卻攜帶金錢的不便;對商家而言,既可以固定未來客源增強競爭力,還能夠提前獲得現金收入,迅速回籠資金,使預付卡具備融資功能。

但是,近年來預付卡消費糾紛與投訴呈上升趨勢,成為消費維權的難點,其中隱藏著的諸多“陷阱”不容忽視。實際早在2012年,商務部就出臺了《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要求單用途預付卡企業在發卡前30天進行登記備案。但實際上,街邊小店、個體戶、自然人備案的少之又少,成為跑路和消費糾紛的“重災區”。

二、預付卡消費的問題

預付卡消費產生了眾多的法律問題,主要表現為商家欺詐、消費者權益遭侵害、解釋權存爭議等等。

(一)商家失聯或涉嫌欺詐。由于資金鏈斷裂、經營不善等原因,發卡方無法繼續經營,造成卡內剩余金額無處使用。發卡方更換經營地不向預付費用戶說明,或因距離變化導致消費不便。轉讓經營權后,新經營者對原預付卡不予認可。而商家無征兆關門和突然失聯,消費者無法消費無法退費的情況也屢見不鮮,這種情況商家有可能涉嫌詐騙。

(二)消費者權益難保障。預先支付了費用使消費者單方面承擔了風險,如遇到不講誠信商家,服務質量保障難。發卡方對商品和服務進行虛假宣傳,消費者辦卡后出現如撤換專業人員等問題?;蛘呱碳乙詢灮輻l件誘導消費者辦理長期卡,而實際使用優惠又被附加其它條件,如要求增加費用或頻繁推銷產品,這類投訴以美容美發、電影娛樂行業最為常見。

(三)合同霸王條款。中消協抽樣調查發現,超50%的商家不簽訂任何形式的預付卡合同,即便簽定也有15%的合同存在“公司保留最終解釋權”“導致人身傷害概不負責”等不合理免責聲明。有的被告知“此卡失效”,隨意規定預付卡使用期限,有的合同文本含有“剩額不退”、“不得轉讓”等霸王條款,在訂協議時發卡方也未盡到告知義務。

(四)行賄和道德風險。預付卡無論記名與否,都容易轉讓,持卡消費者往往并非實際購卡者。商業預付卡金額一般不大,常常不被列入偵查范圍或難以追蹤,行賄者收賄者較少心理壓力。在近些年的反腐案件中,單用途商業預付卡已成為了貪污腐敗的工具之一。

三、預付款法律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市場主體隨意發卡。預付卡發放實際上基本是市場主體自己說了算,因而各種會員卡、貴賓卡和優惠卡滿天飛。投訴以洗衣洗車、美容美發、娛樂健身所等行業的個體經營者發卡最普遍。這類經營者抗風險能力差,資金實力不足,經營行為隨意改變。他們在推銷時往往以巨大的返利、折扣優惠的承諾,但是一旦辦了預付卡,消費者就失去了主動權,為消費糾紛埋下了隱患。

(二)相關法律不完善。長期以來對預付式消費及維權問題,我國缺乏系統性、針對性的法律條文?!秵斡猛旧虡I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要求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居民服務業備案,類似單用途的教育、健身、體檢卡卻游離于法規監管之外。新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在消費糾紛的調解上提供法律支持,但對失信商家達不到震懾效果。對發卡方所應承擔的民事賠償責任,相關法律也未作出明確規定。

(三)消費者防范意識不足。消費者與經營者之間形成服務合同,存在債權與債務的關系。消費者在合同簽訂時,或是出于信任,或者因為怕麻煩,或者放松警惕,沒有細看合同文本而草率簽字。甚至據調查超一半的消費者未與經營者簽訂涉及服務細節的書面合同,僅有一張預付卡為憑證。消費者習慣丟棄單據憑證,當糾紛發生時難以舉證,自認倒霉,一定程度縱容了不良發卡方的違法行為。

(四)消費維權艱難。消費糾紛發生后,工商部門只能套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合同法》等法律進行處理,調解難度比較大。由于預付式消費的發售和使用涉及商務、工商、金融、稅務等多個領域,多頭監管往往導致無人管理、相互推諉的現象。對于經營不善后的惡意“跑路”行為,尤其是一些小微企業,個體涉案金額不高,訴訟成本過大,相關部門執法效率不高,消費者往往無奈之下放棄維權。

四、對策建議

化解預付卡消費糾紛,維護消費者權益,需要從備案、監管、信用和金融制度、消費者意識等方面入手,織就保護網,約束預付款違約違法行為。

(一)推廣合同備案管理模式。預付款的備案要求在實際中大打折扣,例如上海全市發卡主體近10萬家,而在商務委備案的企業只有351家,占比不到4‰。所以要切實推行預付卡合同備案管理,以合同監管的方式對預付卡類經營行為實行強制備案,默認備案合同為發卡用卡雙發簽訂的消費合同。

(二)建設企業征信體系。由于我國現有信用體系不完善,對于發卡方跑路違約違法行為難追責,備案制度的風險調控作用就無法落實。建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經營異常名錄公示和嚴重違法企業“黑名單”制度,及時公布預警“黑名單”,充分發揮信用約束在規范市場秩序中的作用,形成“一處違法,處處受限”的格局,讓預付卡“老賴”寸步難行。

加大征信體系的可視化也是有效思路。據商務部消息,通過備案的單用途發卡企業,可以在其發行的預付卡正面顯著位置印制統一的信用標識,從而以多元的信用呈現、運用方式真正來保護消費者權益。

(三)接入保險金融工具。在落實預付卡資金存管制度之外,可以利用保險這個具有風險管理、經濟補償和社會管理職能的金融工具,化解風險。經營者每發行一次商業預付卡,若要求其購買保險,即為將來對價商品或服務提供保險,這樣既對消費者起到保護作用,也不影響商業預付卡的金融屬性,同時金融保險機構還可以通過共享預付卡信用平臺有效地管控風險,開拓目標市場。

(四)強化市場監管和糾紛調解。在日常市場監管中,建議全年開展2-3次預付卡類專項檢查,做好消費糾紛調解,及時發布消費警示信息。各職能部門需要密切合作,成立統一的市場監管執法隊伍,推動執法協作。消費者協會最初的調解要及時,央行、商務部門依法對違法企業進行懲罰,公安部門有責任將涉嫌詐騙的違法案件調查清楚,工商部門應加強檢查和提供共享信息等。

(五)提高消費維權意識。消費者盡量選擇證照齊全、市場信譽好的企業。倡導雙方簽訂合同,詳細了解文本內容,主動索要并保留消費憑據做維權證據。養成理性消費習慣,提高防范意識,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要敢于說“不”,借助法律保護自身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劉太然,鄭彧,論單用途商業預付卡法律監管問題[J]法制與社會,2015(27)

2、中國商業聯合會商業預付卡規范工作委員會,單用途商業預付卡行業報告2016[R]

3、徐圓圓,論單用途商業預付卡消費中的消費者權益保[D],護西南政法大學,2014

猜你喜歡
征信預付卡消費者權益
經濟法視角下預付卡消費的法律風險
從西方國家保護消費者權益政策看用戶信息消費的安全管理
買購物卡要實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