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菌渣對山地柑橘園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

2018-10-13 02:37吳韶輝溫明霞王鵬石學根
浙江柑橘 2018年3期
關鍵詞:橘園菌渣菜籽

吳韶輝 溫明霞 王鵬 石學根

(浙江省柑橘研究所 臺州318026)

土壤是柑橘生長的基礎,其所需的絕大部分養分和水均來自于土壤。豐產優質柑橘園要求土層深厚、土壤肥沃、質地疏松、有機質含量高,保肥保水性能好等條件。目前浙江省發展柑橘9.67×104hm2,且浙江省為丘陵地帶,因此大量的柑橘種植在山上。山地易受沖刷和徑流,造成有機質含量低、有效養分缺乏。另外由于大量施用化肥、除草劑、田間管理不當和酸雨等原因,橘園土壤板結、酸化、微生物活動力差、養分供應不足等現象頻發,會導致一系列問題,也不利于柑橘產業可持續發展。

菌渣是生產食用菌后的廢棄物,其含有豐富的纖維素、木質素等富碳物質以及氮、磷、鉀等多種營養元素[1],其數量大,分布廣,是重要的可再生資源,隨意堆放不僅造成環境污染,更造成資源的浪費[2~5]。隨著綠色農業和循環農業的發展,菌渣作為綠色生態的有機肥料在農業生產上得到廣泛推廣[6~10]。已有研究發現,菌渣還田可以提升耕地土壤有機質含量和養分含量,增加團粒結構,降低土壤容重[11],是一種優良的土壤改良劑和有機肥。本試驗研究不同施用量的菌渣對山地橘園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為今后山地橘園土壤改良及化學肥料的替代提供理論基礎。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材料

田間試驗在浙江省柑橘研究所山地試驗站進行,試驗地區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沛,光照適宜,四季分明,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在10℃以上的積溫為5336℃,持續日照天數247.9d,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955h。

供試果園為黃巖本地早,砧木為枸頭橙,樹冠冠幅3.0~3.5m,高3~4m,株行距3m×4m,常規栽培管理,選擇樹勢、樹齡和上一年掛果量相近的植株。試驗果園土壤為黃壤,土壤pH4.42、有機質含量2.4%、堿解氮含量115.4mg/kg、有效磷含量520mg/kg、速效鉀含量266mg/kg。

試驗材料菌渣來自臺州市黃巖區江口鎮上后村生產菇房,主要為甘蔗渣、木屑、石膏、石灰等配成,為平菇生產完后準備廢棄的材料。菌渣經過堆肥、充分發酵后使用。

1.2 試驗設計

菌渣有機肥作為基肥的形式于采果后施入,施用量參照菜籽餅的用量。同時施入復合肥,以基肥加追肥的形式分批施入,其他為常規管理。施肥方式為溝施,即分別在東、西方向樹冠滴水線處挖溝,深度40cm,將上述肥料施入溝中,覆土還原;翌年在未挖溝的樹冠南、北方向施肥。

試驗共設定5個處理。T0:常規施肥,不施用菌渣;T1:25%菌渣(1.5kg);T2:50%菌渣(3kg);T3:75%菌 渣(4.5kg);T4:全 菌 渣(6kg)。每個處理設置4個重復。試驗連續實施2年。

1.3 樣品采集與測定

1.3.1 土壤樣品采集。

柑橘成熟采收后,于12月采集土壤樣品。土壤取0~20cm、20~40cm土層,取樣在樹冠周圍,按八等分劃線,每次取樣時,以對角線的兩個等分框取若干點土壤混合均勻后,留1kg 作養分分析用。

1.3.2 樣品測定

土壤pH 用酸度計測定;有機質用K2Cr2O7滴定法[12];速效氮用氫氧化鈉-堿解擴散法[12];速效磷用氟化銨-HCL法[12];速效鉀用NHOAc-火焰光度法[12]。

土壤容重用環刀法[13];土壤團聚體測定用篩分法[13]。土壤脲酶活性采用靛酚藍比色法,單位U/g,U為每g土樣中產生1μg NH3-N為1個酶活力單位;磷酸酶采用磷酸苯二鈉比色法,單位U/g,U為每g土壤釋放1μ mol酚;過氧化氫酶用0.1mol/L KMnO4滴定法,單位U/g,U為每g土樣催化1μmol H2O2降解定義為1個酶活力單位[14]。

1.4 數據處理

試驗數據采用Excel2007及SPSS19.0進行數據計算處理及差異顯著性檢驗和相關性分析,多重比較采用LSD法。

2 結果與分析

2.1 菌渣主要營養成分分析

菌渣作為栽培食用菌后的廢棄物,養分經食用菌吸收利用后,養分相對新鮮菌糠有所降低。將其與菜籽餅的養分進行對比,結果如表1所示,菌渣有機質和氮、磷、鉀含量遠低于菜籽餅,如有機質含量僅為菜籽餅的29.1%,全氮、全磷和鉀含量為菜籽餅的13.3%、11.2%、11.5%。因此在參考菜籽餅施用量的基礎上,需增加菌渣的用量。

菌渣與菜籽餅養分狀況T3和T4則與CK 雖無顯著差異,也比CK增加43.0%、53.8%和48.0%。T4的堿解氮含量較CK有顯著提高(p<0.05),增幅達到13.6%,T2和T2也有較大幅度提升。此外,各處理的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鉀含量均有所增加,其中有效磷含量以T2和T4處理提高較大、速效鉀含量T1和T4處理提高相對較大。

表1

2.2 菌渣對橘園土壤養分的影響

由表2可以看出,施用菌渣的處理T2~T4土壤pH比CK增加0.2、0.3和0.6,T3、T4與CK達到顯著差異,T4顯著高于其他處理。菌渣處理下的土壤有機質含量比CK有所增加,其中T4純施菌渣的處理土壤有機質含量比CK增加59.7%,達到顯著性差異(p<0.05),T2、

表2 菌渣對山地橘園土壤養分的影響

圖1 菌渣對山地橘園土壤團聚體含量的影響

2.3 菌渣對橘園土壤團粒結構的影響

土壤團聚體是反映土壤理化性質和養分狀況的一個指標,是由微小礦物顆粒復合而成的穩定結構,團聚體構成是決定土壤肥力和結構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由圖1可以看出,CK和T1橘園土壤團聚體的比率以<0.25mm 的團聚體含量最高,分別占35.38%、36.71%;T2、T3和T4土壤團聚體以<0.25mm和>5mm為主,兩者含量接近,總共占團聚體總數的49.34%~50.29%;此外,0.5~0.25mm、1~0.5mm 的團聚體含量相對較低。

與CK相比,T1的團聚體含量變化較小,而T2~T4中0.5mm 以上的團聚體數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如T2、T3和T4土壤中>5mm團聚體比CK分別增加9.49%、15.58%和21.50%,<0.25mm團聚體比CK減少26.96%、33.49%和35.87%,變化均比較明顯。各處理土壤>0.25mm 的團聚體含量最少的CK為64.62%,T2~T4土壤>0.25mm的團聚體達74.16%~77.31%。

圖2 菌渣對山地橘園土壤容重的影響

2.4 菌渣對山地橘園土壤容重的影響

土壤容重直接影響土壤孔隙度與孔隙大小、分配及土壤水、肥、氣等變化,間接影響土壤生物活性及作物的生長發育和生理特性。施用菌渣后橘園土壤容重如圖2所示,結果表明,隨著土壤深度的增加,容重逐漸增加,以CK為例,20~40cm 深度的土壤容重分別比0~10cm、10~20cm深度增加了25.7%、24.5%。連續施用2年菌渣可有效降低土壤容重,數據也表明,施用菌渣的處理組土壤容重基本低于CK,并且隨著菌渣施用配比的增加而提高。其中T4效果最明顯,0~10cm、10~20cm、20~40cm 三個深度的土壤容重比CK減少7.96%、15.70%和16.90%。

2.5 菌渣對山地橘園土壤酶活性的影響

從表3可以看出,菌渣提高了土壤過氧化氫酶、脲酶、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不同的菌渣施用量與酶活性提高量之間存在一定的差別,總體可以看出,菌渣施用量越高,5種酶活性也越高。T4處理下的過氧化氫酶、脲酶、酸性磷酸酶及多酚氧化酶均與CK呈顯著差異(p<0.05),T2處理的土壤堿性磷酸酶與CK 呈顯著差異,而T1~T3三個處理間差異性不顯著。

3 討論

菌渣是栽培食用菌后的基質廢棄物,由于食用菌對培養料營養成分的利用率約為70%[14,15],因此菌渣內還殘留有眾多的可利用營養物質,如本研究選用的菌渣有機質含量高達24.0%,還含有N、P、K等元素,可作為有機肥應用到其他作物生產中;另外,本試驗采用的菌渣pH偏堿性,對于酸性土壤的酸堿度調節也有一定的作用。

表3 菌渣對山地橘園土壤酶活性的影響

菌渣不但可作為有機肥,也是一種良好的土壤改良劑,具有較高的利用價值。土壤結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不同土壤顆粒的累計,通常以土壤容重、團聚體組成等作為土壤肥力評價的重要指標。菌渣能有效改善土壤結構,本試驗中,隨著菌渣使用量的增加,橘園土壤容重降低、>0.25mm團聚體比率明顯提高,同時也增加了土壤的孔隙,給根系的生長和對營養物質的吸收提供了更好的土壤環境。施用菌渣還顯著提高了土壤中過氧化氫酶、脲酶、多酚氧化酶和磷酸酶的活性,主要原因一是菌渣中含有豐富的酶,還田后分泌到土壤中,二是還田后的菌渣促進了土壤中微生物的繁殖和橘樹根系生長,顯著提高土壤酶活性。隨著菌渣還田量的增加,微生物可利用的營養物質越豐富,數量越多,酶活性越高[16]。

值得注意的是,受栽培原料成分差異、菌種不同、食用菌培養環境等差別,菌渣的營養成分及含量差異懸殊,因此在利用過程中要測定并根據其有效營養成分的含量,合理使用。另外,菌渣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可能會有生態環境產生影響,因此在菌渣的利用過程中對果園生態環境的影響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猜你喜歡
橘園菌渣菜籽
The 2022 Report on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不同菌渣施用比例對水稻秧苗素質的影響
春天時蔬菜籽頭
互相考一考
怒江:峽谷深處的“智慧橘園”
柑橘產業工人
食用菌菌渣循環再利用途徑
提高環境效益的食用菌菌渣循環再利用方式*
抗生素菌渣熱解及氣態污染物排放特性的研究
豐收的橘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