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兒童自由發展為導向,開發詩歌校本課程

2018-10-15 19:41王銀娟
語文世界(教師版) 2018年9期
關鍵詞:課程內容校本詩歌

王銀娟

繼承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是實現我國“兩個一百年”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性力量,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亦是我國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少年強則中國強,詩歌作為傳統文化中的重要一環,對小學生文化素養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全國統一使用的部編本小學語文教材中,詩歌的數量有所增加,所錄古詩文達129篇,總體占比30%左右。詩歌本身語言凝練,節奏鮮明,音韻和諧,頗得兒童喜愛。以兒童自由發展為出發點,結合詩歌開設校本課程,成為了許多學校的不二之選。那么到底應該如何以自由發展為導向,開設與詩歌相關的校本課程呢?結合自由發展課程的定義、要求以及本校與他校已有的實踐經驗,本文總結了以下幾點實踐疏論。

一、兼顧主客體,選取課程內容

以兒童自由發展為導向的校本課程,需要在尊重學生差異性、獨特性的基礎上,滿足本校所有學生的發展需求,且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自主、自信、自律、自省的學習能力能夠得到提高。因此,選擇課程內容時,要以滿足兒童需要為先決條件,善于發現孩子的興趣點,并圍繞孩子們的共同興趣點確定課程內容的大致方向,根據方向選擇可編為系列的課程內容。

例如,在小學階段,孩子接觸最多的、最感興趣的詩歌類型為唐詩。因此,在設置與詩歌有關的自由課程時,可以以唐詩為出發點,從唐詩的內容、主題、意象、作者等方面入手開設相關的校本課程。如李白詩歌課程、杜甫詩歌課程、邊塞詩詩歌課程、探究詩歌經典意象課程等,實現自由課程的精細化與個性化,滿足學生的個性需求。此外,還可在孩子熱愛故鄉和地方重視文化名片打造的大背景下,開設與地方詩歌相關的校本課程,如李白、孟郊與溧陽的淵源探尋,地方詩人馬一龍、任蘭枝、陳名夏、虞許等人的詩歌鑒賞與詩人故事探尋等。既可通過詩歌內容帶領學生認識過去的溧陽,領略古時溧陽詩人風采,欣賞溧陽古時風光,亦可為城市建設添磚加瓦,促進共同進步,達到協同發展。

在自由課程內容的選取上,除了要考慮尊重孩子的自我需求之外,還要結合教師自身所具備的條件,即要求教師具備相應的文化素養與文化理論,具有開設相關課程的能力,進行可行性分析。判定課程是否可持續,判定課程的實施是否有其相應的價值。如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孫雙金校長的李白詩歌課程的成功開設,就離不開其深厚的知識儲備以及其對李白詩歌的個性化思考。而我?!翱鞓沸≈鞑ァ弊杂烧n程的持續開設,也離不開授課教師對教學過程的不斷反思,對課程教學的不斷探索,對新形勢的不斷追求。

因此,課程內容的選擇和開設,不僅需要遵循兒童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符合兒童的發展需求,也要求教師不斷提升自我素質,深度研究與發掘所授課程內容,提煉總結課程的分章體系。

二、參考節目形式,創新課程教學

課程內容選定之后,如何使課程實施高效,新穎,可持續,如何使學生樂于接受,樂于學習,與教師采用何種形式進行教學分不開?!笆舜蟆币詠?,越來越多的電視節目將目光聚焦到中國傳統文化上,與詩歌有關的優秀綜藝節目更是層出不窮。其中一些豐富新穎的形式,為我們的詩歌自由課程教學帶來了新的啟發。

1.借“朗讀者”,品讀詩味。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是培養學生語感的重要途徑,多朗讀,朗讀得入情入味,能夠幫助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更好地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的美學意蘊。低年級的學生十分熱愛朗讀,也熱衷于模仿和表演。因此在有關詩歌的校本課程教學中,可借鑒《朗讀者》的節目形式,每周或每一節課確定一個主題,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選一至兩名學生進行詩歌朗誦分享。通過聽讀與共讀,在充滿詩意的氛圍中,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共同成長。

2.看“婷婷詩教、經典詠流傳”,激發詩興。詩歌前身屬于音樂文學。從耳熟能詳的《明月幾時有》《念奴嬌》,到現如今詩歌譜曲的全面開花,成立一支中國的“唱詩班”,成為創新詩教的一種新趨勢,而這種新趨勢能真正幫助學生從熟讀成誦轉變為熟唱成誦。再加上唱歌幾乎是全民熱愛的一項藝術活動,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婷婷詩教》《經典詠流傳》中的優秀音頻,帶領孩子們一起吟唱。在反復吟唱中激發學生的詩性,簡化識記詩文的過程,提高學習效率,滿足所有孩子的發展需求。

3.學“詩詞大會”,感受詩趣。比賽和游戲能夠激發學生的潛力,為學生的課外積累提供動力。在比賽、游戲中,通過與同齡人的對比、交流,實現激勵學生的目的。而在與詩歌有關的校本課程中,則可借鑒《詩詞大會》的模式,以簡單常見的意象為線索,進行兩兩對詩,使學生在對詩的過程中產生成就感,體會到詩歌學習、詩歌積累的趣味。

4.開“百家講壇”,深研詩意?!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實施上更強調由控制走向開放,要求教師為學生的主動學習創造條件,鼓勵學生開展研究性的學習活動,鼓勵學生進行廣泛的學習與交流。在教學中借鑒《百家講壇》的節目形式,設立詩歌講堂,能使教學活動變得寬松、開放、和諧,使學生在輕松的研討氣氛中得到知識的啟迪。

三、借助信息媒介,優化課程評價

在“微時代”的大背景下,隨著“互聯網+”的興起,教育信息化成為教育改革的熱門趨勢之一。因此,將信息媒介引入我們的課程,能給我們的教學、展示、反饋、評價等帶來新的活力。

在有關詩歌的校本課程的開發中,我們就可借助手機應用,優化自由課程評價,改變傳統的以分數定學生優劣的評價模式,重視學生學習過程,講求學生的參與體驗。例如可以利用荔枝FM、喜馬拉雅電臺等應用軟件,引導學生成立專屬的詩歌電臺,定期分享自己錄制的詩歌翻唱與詩歌朗誦音頻,讓學生在打卡中學會堅持,在聽眾數字的攀升中享受學詩的快樂。也可以圍繞自由課程內容,組織學生向微信及微博服務平臺申請詩歌分享公眾賬號,在公眾賬號中運用其自帶的菜單欄設置,開設不同的分享窗口,比如詩文新解、詩文創作園地、詩文朗誦等等。最后,還可以利用簡書、湯圓創作等界面清楚、操作簡單的應用軟件幫助學生進行詩文的創作與發布,在提升學生創作熱情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詩文創作能力。

四、定期開展活動,促進全面發展

校本課程的可持續發展,除了需要教師以自由發展為導向,根據學生特點,結合自身特長進行努力之外,還需要學校進行適時的支持。如成立不同的詩社,將某個月或某一周定為詩歌月(周),舉辦詩歌節,開展各種詩歌品鑒或詩歌創作活動等。學校需要以開放、包容、支持的態度,在尊重教師自我與學生自我的基礎上,有扶有放,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活動形式和鍛煉自我的展現平臺,以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展現孩子個性,促進孩子的自由發展。

作者簡介:江蘇省溧陽市文化小學語文教師。

猜你喜歡
課程內容校本詩歌
基于“課程內容六要素”的繪本文本解讀路徑探析
高中地理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以閩江環境保護校本開發為例
《紅樓夢》(新校本)
《紅樓夢》(新校本)
點校本《史記》中的“曆”字
詩歌島·八面來風
學前教育專業體育課程內容的構建
依標明辨 巧用萃取——談如何將文本內容萃取成課程內容
《風電場規劃與設計》課程內容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