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可視化在博物館學習中的應用

2018-10-21 10:49汪曼
科技信息·中旬刊 2018年9期
關鍵詞:知識可視化思維導圖

摘要:博物館學習作為業界研究的重點和難點,一直沒有很好地解決傳播效率低、認知效果差等問題,該問題的解決對促進博物館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本文從知識管理的角度,采用知識可視化的方法,用思維導圖重新設計和實施博物館學習中的認知表征方式,并將該方法應用于四個博物館的具體實踐,以此來提高博物館學習中的的傳播效率,為我國博物館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出積極的嘗試。

關鍵詞:博物館學習;知識可視化;思維導圖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博物館觀念的變遷,博物館越來越成為一個成人“終身學習”,少年兒童“第二課堂學習”的場所,博物館學習進入了一個備受重視和推崇的新時期。但是,博物館學習作為業界研究的重點,一直沒有很好的解決傳播效率低、認知效果差等問題,并且隨著新時期博物館的快速發展,該問題日漸凸顯,已經成為博物館可持續發展中亟待要解決的問題。本文通過知識可視化的理論和方法,用思維導圖重新設計和實施博物館學習中的認知表征方式,為博物館學習效率的提高帶來新思路和新方法。

一、博物館學習的背景及存在問題

進入20世紀后半葉,世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面對社會的變化和現實的需求,博物館顯示出了其強大的公共教育職能。2015年,我國國務院發布第659號國務院令,公布了《博物館條例》。2016年,國務院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指導意見》。兩份重要文件的出臺將我國博物館工作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在政策的大力帶動和政府相關部門的全力支持下,博物館呈現了井噴式發展。

但是,在博物館高速發展的背后,因盲目發展帶來的問題逐漸凸顯,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博物館“質”的提升與“量”的增長并不同步,特別是在博物館學習中,對傳播策略的制定缺乏針對性,核心是缺少對觀眾在博物館學習中認知特點的認識。博物館的一切活動都是為了服務觀眾而策劃的,因此是否真正了解觀眾在博物館學習的過程中認知特點,并根據這一特點制定相應的傳播策略和方法,提高傳播效果,便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博物館傳播策略研究領域,學者們已做了諸多嘗試,取得了大量優秀的成果。在近一個世紀的研究中,世界范圍內的博物館研究經歷了由“藏品本位”向“受眾本位”的重心轉移,傳播策略也從注重“物”的保存、研究和展示逐漸轉移到注重“人”的感受、認知和體驗上來。但是依舊沒有很好地解決學習效果問題,從總體上看,博物館學習主要存在如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1)重編碼輕解碼,大多關注博物館如何通過各種媒介和手段進行展示設計(編碼),而根據觀眾的認知行為特點建立觀眾解讀行為(解碼)機制的研究較少,忽視了解碼的過程和方法,忽略了編碼和解碼之間的互動,并沒有真正對博物館物所承載的隱性知識進行立體式的分析和傳播,知識轉化率較低。

(2)重知識輕能力,博物館將大量信息盡可能多的傳遞給觀眾,但是,博物館學習并不僅是記住多少知識,更多的是通過學習引發思考,獲得思維能力的過程,這也正是博物館學習中所忽視的。

(3)重細節輕系統,由于博物館所展示的知識點數量龐大,每一個知識點細化后信息量巨大,所以觀眾往往記住的是幾個碎片化的細節性的知識點,很難對知識有一個系統化的掌握,從而導致知識深度不夠、系統性不夠。

(4)重共性輕個性,博物館的受眾千差萬別,有不同的特性和認知特點,特別是對青少年兒童或者無知識背景的人,如何有效傳遞信息?在傳播時把受眾當成了具有共性的人群,沒有對觀眾進行細分而進行針對性的傳播,這也是當前博物館傳播的缺陷之一,并且在觀眾效應評價的研究上還很少。

二、博物館學習的知識可視化策略

在解決博物館學習的認知問題時,必須要認識到,博物館學習完全不同于普通媒介(紙質、聲媒、影媒)的特點,這是傳播效果問題產生的根源。對此,國內學者嚴建強(2017)提出,博物館學習的特點在于學習場所的“空間”屬性與學習對象“物”的屬性這兩個根本特性。博物館是觀眾在特定空間里,在行走與站立交替運動中,通過觀察和操作來進行學習的場所,觀眾獲得信息不像其他媒體那樣是顯性的,而是深藏在展品的深處,沒有專門的訓練是無法自行釋讀的,屬于隱性信息。如果沒有闡釋和敘述,觀眾看到的物品只是物質在視網膜上投射的影像,并不能理解其間的文化意義,這一認識是尋找博物館學習策略的前提。

所以,要真正建立觀眾和博物館之間的橋梁,必須從博物館本身的傳播特點和觀眾的認知方式這兩個關鍵要素入手,介入與干預觀眾的學習認知過程,通過為觀眾搭建一個易于理解的觀察平臺的方法,幫助觀眾高效理解博物館物所承載的隱性信息和知識,做好隱性知識闡釋和敘述(編碼和解碼)的工作,而搭建這個平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知識可視化。

知識可視化(knowledge visualization)是Eppler,M.J & Burkard,R.A.(2004)提出的應用視覺表征的方法,指的是利用人腦超強的視覺表征能力,靈活運用圖形圖像和空間結構來構建、傳達和表示復雜知識體系的手段來幫助他人正確解讀、重構、記憶和應用知識,促進群體知識的傳播和創新。就本質而言,知識可視化的理論基礎是雙重編碼理論,通過編碼和解碼將隱性知識轉化為顯性知識,并將顯性知識生動化,復雜知識簡單化,抽象知識形象化的過程(王朝云&劉玉龍,2007)。大量的國內外實踐表明,知識可視化在認知、情感和社會緯度都會產生積極的作用

在具體實施上,知識可視化可分為:啟發式草圖(Heuristic Sketches)、思維導圖(Mind Map)、視覺隱喻(Visual Metaphors)、知識地圖(Knowledge Maps)、科學圖表(Scientific Chats)等(張會平&周寧,2007)。面對博物館學習中的現實需求以及知識可視化應用于博物館的可行性,本文主要運用思維導圖這類知識可視化手段,來探討博物館學習的可視化問題。

思維導圖(Mind Map)是由世界著名“大腦先生”東尼·博贊(Tony Buzan)在20世紀70年代發明的。思維導圖自從創立以來,受到了國內外各個領域的廣泛關注和應用,特別是教育應用方面,許多國家都將之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工具和手段,而且大量的案例已經證實了思維導圖能夠顯著的提高教學效果和知識傳遞的水平。在美國、英國和新加坡從幼兒園到大學都開設思維導圖作為必修課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倫敦大學等世界著名高校都有相應的思維導圖課程。

博物館的知識可視化策略是將觀眾參觀博物館的過程看作是一個觀眾對展品進行重新編碼、對隱性信息作出解碼,不斷獲得認知和思考的過程。因而用思維導圖的方法進行展品的編碼和解碼,對展品知識進行形式化表征,促進知識的傳播,進而提高觀眾不斷使用和創造知識的能力,最終獲得隱性知識的過程。

三、博物館學習的知識可視化應用

我們將知識可視化的方法直接應用于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中國刀剪劍博物館、中國傘業博物館、中國扇業博物館四家博物館。根據方案,對四個博物館的知識體系進行系統梳理,結合各館的特點用思維導圖的方式開發相關主題課程,以此來豐富博物館學習中的認知方式和手段,提高博物館學習的整體效率。

為了落實該方案,在四個博物館的支持下,充分調動各方面的軟硬件資源,搭建由博物館、文獻庫、主題教室、教具制作坊等組成的博物館學習認知體系。目前,對四個博物館的知識可視化方案主要通過主題課程和認知活動進行開展,主要實施如下:

(1)對主題課程設置可視化日程表

運用Mindmanager思維導圖軟件,分別對刀剪劍、扇、傘、工藝美術等四個博物館的知識點進行系統梳理,對主要知識點以主題課程和創意活動的形式進行重新設計,安排主題活動日程,并用可視化的方法展現出來。參觀者可以根據參觀和互動的進程進行涂鴉,引導參觀者根據規劃的知識路徑進行學習,但同時也能積極發揮參觀者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2)對每個館的知識點進行主題課程設置

分別對四個館的主要知識點進行設置,分別采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對觀展者進行知識點的掌握和思維的啟發,使得他們在不斷思考的過程中獲取知識,最終自己完成每個館的思維導圖的繪制,使得知識系統化。

(3)通過尋寶圖的方式掌握要點

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將三個博物館的主要知識點以尋寶圖的方式來展現,通過尋寶的形式將問題的答案找出來,在一系列觀察、思考、找尋的過程中,完成對關鍵知識點的積累,最終完成思維導圖的繪制(圖1)。

(4)通過泡泡圖探尋四個博物館之間的異同

雙層泡泡圖是思維導圖的一種(圖2),通過參觀傘博物館和扇博物館,讓觀展者在便利貼上寫上在博物館里看到的事物或記住的知識點,然后將兩個館相同的事物貼在兩個章魚中間,不同的貼在各自另一側手臂上,來積極探尋博物館之間的異同。

通過探尋各個博物館之間的異同,激發觀展者的想象力,開展“暢想未來博物館”的活動,讓觀展者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力通過博物館外觀、藏品內容、主題活動和參觀人員四個方面來創建自己心中未來博物館的樣子(圖3),最后形成了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未來博物館思維導圖。

四個博物館的主題課程從去年7月開始實施,目前已經順利實施了兩期,對博物館知識的學習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深受觀展者特別是小朋友們的喜歡。所有主題課程都是以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為了完成思維導圖,必須要求觀展者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帶著問題去參觀,積極思考,不斷求解,最后觀展者完成了各具特色的思維導圖。通過一系列的主題課程和活動,觀展者們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既系統的掌握了知識,又引發了深度思考,提升了思維能力,大大提高了博物館學習的效率。

四、總結

博物館作為特殊的傳播媒介,有著普通媒介完全不一樣的認知特征和傳播方式,因此是否真正了解博物館學習的特殊性,了解到觀眾在博物館學習過程中的認知特點,并根據這一特點制定相應的傳播策略,便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

知識可視化策略從博物館的知識傳播特點和觀眾的認知方式入手,介入與干預觀眾的學習過程,通過思維導圖的視覺表征設計從形式、內容、效用上使得博物館隱形信息顯性化,顯性信息生動化,幫助觀眾理解展品的隱性知識,提升博物館學習效果。本文用知識可視化方法去進行博物館知識的傳播,希望為我國博物館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出積極、有益的嘗試。本文用知識可視化方法去進行博物館知識的傳播,希望為我國博物館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出積極、有益的嘗試。

參考文獻:

[1]Eppler M.J. & Burkard R.A.(2004). Knowledge Visualization:Towards a New Discipline and its Fields of Application,ICA Working Paper#2/2004[R]. University of Lugano. In Schwartz(Ed.)Encyclopedia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Idea Group.

[2]嚴建強.博物館媒介化:目標、途徑與方法[J].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2016(3).

[3]趙慧臣.知識可視化的視覺表征研究綜述[J].遠程教育雜志,2010,(1):75-80.

[4]王朝云、劉玉龍.知識可視化的理論與應用[J].現代教育技術,2007,17(6):18-20.

[5]2017年4月10-11日,浙江大學嚴建強教授在“浙江大學博物館認知與傳播國際學術研討會”上關于博物館認知方式與特征的總結發言。

作者簡介:

汪曼,女,浙江湖州人,講師,博士,研究方向為知識可視化、符號認知。

猜你喜歡
知識可視化思維導圖
思維可視化在教學《函數的圖象》中的應用
小學低段語文教學中知識可視化的策略探析
小學低段語文教學方法探析
思維可視化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
論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應用
思維導圖在初中物理概念課教學中的應用
思維導圖軟件輔助初中數學教學的應用研究
巧用思維導圖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語閱讀文本中融入思維導圖的研究
知識可視化在SPOC 設計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