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公園管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思考

2018-10-21 04:27羅芬鐘永德嚴偉賓賀江華徐美劉江龍
當代旅游(下旬) 2018年5期
關鍵詞:保護地公園國家

羅芬 鐘永德 嚴偉賓 賀江華 徐美 劉江龍

2017年10月,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特別著重指出“設立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自然生態監管機構”“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完善主體功能區配套政策,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1]。國家公園是指具有國家意義的公眾自然遺產公園,它是為人類福祉與享受而劃定,面積足以維持特定自然生態系統,由國家最高權力機構行使管理權,一切可能的破壞行為都受到阻止或予以取締,游客到此觀光需要以游憩、教育和文化陶冶為目的并得到批準[2]。國家公園在我國還是一個新生事物,它不同于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及旅游景區等,需要專門針對國家公園培養自然資源管理和游憩資源利用的人才,建議教育部研究論證設置相關本科專業,培養專門人才,提高國家公園管理水平[3]。

一、培養目標與課程設置

(一)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21世紀社會發展需要,系統掌握林學、生態學、管理學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應用技能,能在林業、城鄉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森林旅游、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地等相關行業從事森林資源保護、森林環境建設、戶外游憩與公園管理的具有國際視野應用型和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二)培養能力

本專業擬采用“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學生專業、團隊、研究與創新等四種能力的培養。

在專業能力上,具備扎實的林學、生態學、管理學等專業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熟悉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政策、法規、發展并具有運用本專業理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

在團隊能力上,通過課程實驗、課程實習、假期實踐等多種方式,安排學生參與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地的資源保護、運營管理、解說服務等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利用自己專業之長參與各種專業調查和科學研究,使學生樹立合作意識、增加實踐經驗、豐富社會閱歷。

在研究能力上,了解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地的理論前沿及發展動態,掌握有關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地、自然資源利用與管理問題研究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國家公園管理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在創新能力上,在學生擁有從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規劃與設計、游憩項目策劃、訪客管理、社區管理等各層次工作基本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自然資源管理與評價、國家公園規劃、設施設計、環境與文化解說方案設計等專業的創新能力。

(三)課程設置

在學科基礎課方面,主要是突出學生林學、生態學、管理學學科基礎性知識的掌握;國家公園管理專業基礎與前沿知識的掌握;未來進一步提升性學習與發展基礎性知識的掌握。在突出林學、生態學、管理學基礎性知識的掌握上,設置《林學概論》《普通生態學》《植物學》《土壤學》《氣象氣候學》《國家公園特許經營》《自然資源管理》《國家公園法律法規》《國家公園環境評價與管理》等。

在專業課方面,主要是強調國家公園規劃、設計、管理等方面知識的掌握與應用,突出知識的前沿性、實用性與操作性,主要課程包括《國家公園規劃》《戶外游憩概論》《遺產管理》《投資決策》《自然教育》《游憩生態學》等主干課程。

在學科基礎修選課方面,突出對國家公園與自然保護地管理的多學科性知識的了解,主要課程包括《人文地理學》《生態文化》《可持續旅游》《社區管理》等。

在專業選修課方面,進一步擴大國家公園信息技術、設施創新、游客管理等內容,主要課程包括《國家公園設施規劃設計》《智慧公園建設》《公園管理與3S技術》等。

二、師資隊伍培養與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一)師資隊伍培養

實施青年教師培養工程,加快業務達標。青年教師是專業建設的新生力量,實現青年教師業務全面達標,重在培養,關鍵在引領。通過深化青年教師導師制、攻讀博士學位、學術與教學系列培訓、共學共長共進步系列活動、校院多級教學技能比賽等豐富多元的培養方式,讓每一位青年教師找到符合自身發展的個人專業發展的路徑。

加大中青年教師扶持力度,實現質的飛躍。中青年教師的國家公園管理專業建設的主體力量,實現中青年教師專業發展質的飛躍,重在重用,關鍵在扶持。通過知名專家引領、任務驅動、平臺搭建、企業鍛煉等多種培養方式,助推中青年教師早日取得優秀的學術與教學成績。

激發中老年教師發展后勁,突破發展瓶頸。中老年教師是國家公園專業建設中不可或缺的資源財富,實現中老年教師專業再發展,重在引導,關鍵在激勵。通過與青年教師結對、參加繼續教育、督學督導等培養方式,既充分發揮中老年教師專業發展認識深、科研與教學經驗豐富等優勢,又要盡快讓其走出“高原期”“職業倦怠”等困境。

(二)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構建多維度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主要由課程實驗教學、科學研究訓練、專業實習、社會實踐、畢業論文等實踐環節組成。針對各個實踐教學環節在人才培養目標中的難易程度,循序漸進、科學合理安排。特別是在大學二、三年級開展科學研究訓練的實踐課程,培養大學生認知、探索、思考與實踐國家公園管理中的相關理論與實踐問題。

構建多階段專業實習體系??紤]學生知識的學習一般遵循基礎與學科基礎課、專業課、學科基礎選修課與專業選修課的學習過程,應該重點針對“國家公園是什么”“國家公園自然資源管理、地質地貌等基礎課程綜合教學內容”“國家公園規劃設計、特許經營、社區參與等專業課程綜合教學內容”“國家公園規劃、管理與可持續發展等課程內容的實地實踐”“國家公園管理專業畢業與未來工作實習”等階段性目標任務,分別設置國家公園管理專業認知實習、基礎課程綜合實習、專業課程綜合實習、生產實習與畢業實習。

構建目標導向的實習程序。實習中要充分發揮實習指導教師的指導與引導作用,針對每一個教學實習課程目標,吸納學生參與共同編制實習計劃、召開實習動員大會、實地分組實習、實習總結匯報等實習程序。特別是通過獎懲機制,將學生實地實習效果與實習總結匯報相結合,實習對象的針對性、實習過程的責任性、實習匯報的效果性以及實習成績的榮譽性等多重因素助推學生實習的成效。

建設多樣化實驗實踐基地。(1)需要與國家公園管理行業管理部門聯動,發揮行業管理部門對學科建設的指導,籌建國家公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密切與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管理單位的聯系,建立一批實驗實踐基地或定位研究站。(3)派遣青年老師與高年級到國家公園相關管理單位頂崗實踐,實現基地與專業良性互動,助推共同發展。

三、結論

(1)戰略性。生態文明建設成為國家戰略,構建統一規范高效的中國特色國家公園體制,建立分類科學、保護有力的自然保護地體系,迫切需要培養一支擁有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綜合管理知識的專業人才隊伍,林業高校需要順勢而為,適應我國建立國家公園體制,實現保護資源、永續利用、造福全社會的目標。

(2)科學性。國家公園管理專業是目前我國林學、野生動植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旅游管理專業無法涵蓋或難以替代的。這一專業的設置,在當前生態文明戰略和國家公園體制建設中將大有可為,符合高等教育學科專業發展規律,有利于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優勢學科專業。

(3)目標性。國家公園管理專業學生應系統掌握林學、生態學、管理學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應用技能,能在國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及相關管理部門與運營機構從事資源保護、自然教育和可持續旅游的專業技術與管理工作,重點培養學生專業、合作、研究與創新四種能力。

(4)系統性。國家公園管理專業建設應該以人才培養目標為核心,以四種能力建設為支撐,以課程體系為骨架,以師資隊伍建設和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為兩翼,對接國家戰略與人才需求新變化,大力培養高素質、專業性、實踐性的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可持續利用人才。

(作者單位: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旅游學院)

作者簡介:羅芬,1979年生,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教育與旅游管理。

資助項目:湖南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課題“創新教育理念下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方法改革研究”,(項目編號XJT2016(400)-288);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課題“國外旅游管理研究生培養模式總結及其啟示”,(項目編號2015J008)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OL].(2017-10-18)[2017-10-27].http://cpc.people.com.cn/19th/n1/2017/1027/c414395-29613458.html.

[2]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OL].(2017-09-26)[2017-09-26].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9/26/c_1121727905.htm.

[3]廖小平.林業高校應協調好”涉林”學科與”非林”學科的關系——以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為例[J].中國農業教育,2017(1):6-10.

猜你喜歡
保護地公園國家
近50年自然保護地旅游研究進展與啟示
黃山區自然保護地建設與發展芻議
在公園里玩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開車去公園
全國自然保護地大檢查啟動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一見如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