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漢英翻譯中常見的邏輯錯誤概述

2018-10-21 02:38薛晶晶
當代旅游(下旬) 2018年5期
關鍵詞:漢譯英

薛晶晶

摘要:英語和漢語是世界使用最為廣泛的兩種語言之一,在漢譯英的過程中,譯者除了考慮需要漢語和英語在形式和語法上的差異,也需要考慮漢英兩種語言思維的差異,本文在高校筆譯課程的基礎上,論證了學生在漢譯英時出現幾種邏輯錯誤,分析了成因并給出了修改建議。

關鍵詞:漢譯英;漢英思維差異;邏輯錯誤

翻譯能力一直是英語專業最為著重培養學生的能力之一,全國各大高校的外語專業也都在大學三四年級開設了口筆譯課程。在英漢雙向筆譯中,相較英譯漢,漢譯英一直以來是英語專業學生的軟肋。這一方面是由于他們的L2(英語)水平遠低于L1(漢語),在對源語言的轉換和對目標語言的表述上存在較大困難;另一方便是學生的思維受到母語形式、詞匯、句法結構上過大的牽制,翻譯時較為機械、直白,沒有全面考慮兩種語言的差異,因而犯了許多錯誤。

漢譯英的主要難點不在于詞匯和語法,而在于缺乏百科知識和邏輯思維。除此之外,母語水平嚴不佳是影響翻譯質量的原因。在兩種語言的形態和表述習慣上,差異是很明顯的——漢語注重意合(parataxis),詞匯沒有嚴格意義的形態變化,在不影響大體意義的基礎上,甚至語序也可以前后調整;而英語注重形合(hypotaxis),詞匯有較為嚴格的形式變化,強調“數”“格”“體”等的一致性。這其實恰是兩種語言所承載的文化心理和思維方式不同的體現。漢語思維重視直覺,如主語、賓語位置的隨意移動因使用者當時的情緒或習慣而定,無法用語法來解釋的;而英語思維注重邏輯,反應在語言上也十分講究詞性統一,主謂一致等。

一、時間邏輯錯誤

和英語通過動詞的時態變化來區分時間不同,漢語中關于時間早晚主要是通過時間狀語來說明。例如,在一個簡單句中插入“昨天”“明年”“已經”“還沒”等詞來區分事情發生的先后順序。因為漢語在表述時間的時候動詞本身不變化,習慣于使用漢語的人在漢譯英時往往也容易忽略目標文本中動詞應有的變化。另一對學生常常分不清的時態是一般過去時和完成時。例如:“毛澤東青年時代在北大圖書館讀了很多馬克思主義的書籍。他后來回憶說,自己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就是在這一時期確立的?!边@個句子在意義上不難理解,也不含生僻詞匯,學生很容易就會把第一句譯為:“Mao Zedong read a great number of books on Marxism in the library of Peking University when he was young ”注意到句中的“讀了”,用的是過去時(字形雖然相同但發音有區別)。乍看之下這個句子結構完整,語法也沒有錯誤,但聯系上下文就不難發現他忽略了下面的影響——“自己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就是在這一時期確立的”,顯然“讀了很多馬克思主義書籍”和“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確立”有直接和長遠的關系。在英語中,表述這種過去發生的,但對現在有影響的事情應該采用完成時。如果采用一般過去時,則只表示讀書這件事發生在過去,無法體現該事件對現在的影響。經過討論和講解,改譯為:“Mao Zedong had read a great number of books on Marxism in the library of Peking University when he was young.” 看似一詞之差,文章中隱含的邏輯聯系卻得到了更好的表達。

二、歷史邏輯錯誤

除了避免在時態上犯錯,有時候還要綜合考慮文章中提及的時代背景以及該背景下的現實世界。例如:“徐霞客一生周游了十六個省,足跡幾乎遍及全國。他在考察的過程中,從來不盲目迷信書本上的結論?!瓰榱诉M行真實細致的考察,他很少乘車坐船,幾乎全靠雙腳翻山越嶺……”在這個文段的翻譯中,筆者本來預測學生會在“翻山越嶺”等四字詞匯上犯難,但學生的譯文反映這些詞匯他們倒是巧妙地應付了,而卻在“徐霞客很少乘坐車和船” 這句話上翻了船。有不少同學翻譯成 “He seldom traveled by car or ship/boat.”

由于漢語在表意時具有模糊性,詞義較為籠統,例如漢語中“車”是個寬泛的概念,泛指一切交通工具。而現代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說的“上車”“開車”通常指的是“公交車”或“汽車”。但是在原文中,考慮到徐霞客(1587-1641)是明朝人,他乘坐的應該是馬車。所以“車”翻譯為 “wagon” 或“cart”較為合適。建議將譯文改為:“He seldom traveled by wagon/cart or ship/boat.” 人們熟知的汽車直到19世紀末才由德國人卡爾本茨發明出來。

三、單復數邏輯錯誤

英語與許多西方語言如法語、德語一樣,對名詞單復數的表達上有明確的區分,且對修飾它們的動詞和形容詞都有嚴格規定。而漢語里卻很少關注名詞的單復數,一般通過在名詞后面加上一些表示復數的詞,如“人”和“人們”“人群”來區別單復數;或者通過在名詞前面加上數量詞來體現復數,如“花”和“七朵花”。在沒有特別說明的前提下,名詞單復數的表述往往模糊處理,譯者通過對語境的解讀選擇單數或復數。如“中國人喜愛飲茶?!弊g為: “Chinese people like drinking tea.” 這里的“中國人”默認為復數;而在“亨利的音樂老師是中國人?!眲t譯為:“Henrys music teacher is a Chinese.” 此句中的“中國人”默認為單數。這樣的簡單句處理起來并不難,但在較長較復雜的句子中,卻可能忽略單復數及其邏輯對翻譯帶來的影響。

四、概率邏輯錯誤

漢語和英語在表達概率時也有所不同。在表達概率為零時,漢語可以選擇將否定詞放在主語和“都”“全”之后,如“女孩子們都不喜歡打打殺殺?!?而英語在表達概率為零時常常將使用 “none”, “nothing” ,“never” 等詞做主語,而不再另外添加否定詞。值得注意的是,英語中在主語后面加上否定表示的是部分否定,而非全部否定。如果學生們不熟悉這種用法,就會犯錯誤。

五、總結

綜上所述,邏輯錯誤是漢譯英常見錯誤中隱藏較深的錯誤,譯者在克服了生詞、語法的障礙后仍然不可掉以輕心,要時刻保持理性,避免歧義和望文生義。一個句子的語法正確并不代表邏輯正確,在翻譯前要通讀全文,仔細推敲字、詞、句、段、章之間的內在聯系;翻譯時要參考全文的背景、上下文之間的關系;翻譯完成后要及時校對,發現問題及時更正,敢于推翻重來。有了嚴謹認真的態度,才有可能成就高質量的譯文,有能更好地為中外交流服務。教師在指導學生時也應當有意識地強調漢英思維和邏輯的差異,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翻譯習慣,提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欣賞鑒別能力。

(作者單位:齊齊哈爾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

[1] Jespersen, O. Language, Its Nature, Development and Origin [M]. London: George Allen & Unwin,1954.

[2] Newmark. P.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 Oxford: Pergamon Press Ltd.,1981.

猜你喜歡
漢譯英
KEYS
KEYS
Keys
后殖民語境下的翻譯人才培養
漢譯英中定語的翻譯技巧
漢譯英中的常見問題分析
論漢譯英中標點符號的處理
“第二屆連士升杯國際漢譯英大賽”獲獎名單等
新目標英語八年級(上)Unit3?。樱裕牛小。拢佟。樱裕牛须S堂通
新目標英語八年級(下)Unit?。薄。樱裕牛小。拢佟。樱裕牛须S堂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