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思考

2018-10-21 01:12馮道剛
當代人(下半月) 2018年11期
關鍵詞:思維訓練合作學習數學教學

馮道剛

摘要: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要以教學理論作指導,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積累、不斷完善和創新,讓學生在體驗中去激發興趣和思維,加之合理的教學情境,課堂就會更有活力,我們的數學課堂也會充滿生機與活力,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數學教學;思維訓練;情境構建;合作學習

現代教學論認為:應變“教”的課堂結構為“學”的課堂結構,變課堂為學堂。據報載,美國中小學校的許多教師每節課只講10分鐘,剩下的時間讓學生相互交流、提問、消化,教師引導、釋疑、解惑。無獨有偶,國內已有很多學校要求教師一節課最多只講15分鐘,其余的時間讓學生“自由選擇”,教學效果也很不錯。不同的課型有各自的基本結構模式,同一課型的結構模式,也會因教學指導思想的不同、客觀教學條件的變化而變化。如果教師就教學內容設計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適應性和開放性的情境性問題,并為學生提供適當的指導,通過精心設置支架,巧妙地將學習目標任務置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產生認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認知沖突,從而促成對新知識意義的建構。并在創造性的數學教學中,教師若能善于結合實際出發,巧妙地設置富有”彈性”的活動情境,將學生置身于“問題解決”中去,定會取得良好效果。

一、注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體驗

新課標倡導教師充分利用學生己有的生活經驗,收集整理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并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因此在組織學生學習時,為學生創設一個生活情境,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而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如我在教學生學習小數除法時,計算“11.28÷2.5”, 豎式上商4.5后,余下的3究竟表示多少,學生不容易理解。于是,我在橫式上寫出了11.28÷2.5 =4.5……3,讓學生判斷是否正確。經過獨立思考,不少學生都想到了利用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來檢驗:4.5×2.5 +3≠11.28,得出余數應該是0.03而不是3,在豎式上的余數3表示3個百分之一,即每次除后的余數數位與被除數原來的數位一致。

二、注重教學情境的構建

給學生營造和諧、愉悅的課堂氣氛。如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等等讓教師授課的內容變得新穎、有趣。比如在教學統計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水果雨”的場景——讓不同類的水果以下雨的形式呈現在屏幕上。等學生觀察以后教師可以提問:“出現了哪幾種水果?各出現了幾個?你能記住嗎?誰有好的方法來幫助大家記清楚?”就很順利、迅速的引入了統計的內容。一方面教學內容更形象直觀了,另一方面學生也會覺得課堂更富有情趣,從而讓他們感到有學習的積極性。這種活躍的課堂氣氛無疑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在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過程中,學習環境的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力是不可忽視的,為他們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是無可非議的。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首先,應從教師的自身做起,教師要主動參與其中;其次,要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正確引導他們認識學習的重要性,領悟到自己不僅是學習的主人,更是終身學習的主人;最后,可以通過自辦班級學習報、定期辦好黑板報、組織學生寫好數學日記、開展好數學興趣小組的活動、實施“超市式”數學作業、定期開展優秀作業展、組織學生參加各類數學競賽、做好培優補差工作等形式,為學生創建一個平等、和諧、民主、愉快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一些數學老師的創設情境只是一種形式,沒有合理的設計情境,覺得情境可有可無,只是一句帶過,甚至只是形象加習題,例如,老師說,同學們,今天熊大和我們一起上課,大家開心嗎,正當學生興趣高昂的準備聽課時,老師展出的卻是熊大頭像加上節的復習知識,熊大的頭像加今天的知識,整節課就是每張ppt上有個熊大的頭像,這樣不僅不會提起學生的興趣,還會讓學生覺得厭倦、乏味,學習的熱情也會被打消。

三、注重學生數學思維的訓練

鑒于小學生的思維一般地還處在具體形象思維階段,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他們要接觸并必須掌握的數學知識卻是抽象的,這就需要在具體與抽象之間架設一座橋梁。直觀正是解決從具體到抽象這個矛盾的有效手段。在教學中,教師應多給學生用學具擺一擺、拼一拼、分一分等動手操作的機會,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感知新知、獲得表象,理解和掌握有關概念的本質特征。了解學生的特點是進行教育的前提和基礎。小學階段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差、好奇心強。他們的思維以直觀形象為主,他們對具體、形象、鮮明的對象、生動活潑的形式、色彩鮮艷的目標、新奇動人的事物等非常敏感,特別是對那些能演示過程的活動教具,有更濃厚的興趣。針對小學生的這一特點,我充分利用直觀、形象的教具、學具進行直觀操作,讓學生通過眼看、口說、動手、動腦來獲取知識,實現知識由感性到理性的遷移,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如,出示一個可以讓學生明顯看出有10個空格的紙盒,讓學生數一數一共有多少個格子,再一個一個地往盒內放9個乒乓球,盒外2個乒乓球,提問:“求一共有多少個乒乓球?怎樣算?誰能到前面來擺一擺乒乓球,說一說移動乒乓球時是怎樣想的?”教師啟發幫助,把盒外的1個乒乓球放入盒內,湊成了10,盒外還剩1個乒乓球,一共是11個乒乓球,使學生初步感知了“湊十法”,從而體驗學習的樂趣。

四、注重學生的合作學習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許多數學知識需要學生動手試驗,通過分析試驗的結果發現、探究、總結規律。有時靠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需要依靠集體的力量共同完成。這時就要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挖掘集體潛能共同解決學習的問題。于是,合作學習的選擇就顯得重要,作為教師要抓住合作學習的時機,選擇合作時機應選擇在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處。在教學中,教師應在知識的關鍵處、思維的轉折處、規律的探求處,設計合作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探索知識、發現問題的能力。課堂教學中可以采取的教學形式很多,只有選擇最合適的教學時機讓學生開展合作學習才能發揮小組的優勢,決不能亂用,以免使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

參考文獻:

[1]靳貴平,淺談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學周刊,2013年15期

猜你喜歡
思維訓練合作學習數學教學
邏輯學在語文學習中的作用
生活化的數學有效融入思維訓練的嘗試
加強語言表達訓練提升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對數學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認識
淺談語文課堂閱讀教學
基于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培養的數學教學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數學學習廣度和深度探討
推進合作學習激活中職英語教學研究
合作學習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數學教學中“量感”的教學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