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長制助推生態文明建設

2018-10-21 07:39羅杰平
大科技·D版 2018年10期
關鍵詞:河長制生態文明水資源

羅杰平

摘 要:本文主要以河長制助推生態文明建設為重點進行闡述,結合當下河長制的主要工作任務為主要依據,從對河湖管理全面實施河長制、加強管理和保護河湖資源管理、加強對河長制的領導和組織、逐步完善相關制度、注重的對河長制的宣傳這幾方面進行深入探索與研究,其目的在于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完善水治理體系。

關鍵詞:河長制;生態文明;水資源

中圖分類號:TV21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344(2018)30-0187-02

引 言

水是人們賴以生存和與發展的基本,其是生產之要、生命之源、生態之基,也是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資源。全面實施河長制,是以習近平總書記為中心的黨中央和國務院提出的重要決策部署,河長制的提出是為了加強對河湖的管理與保護,有效解決我國水安全問題和維護河湖健康生命,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河長制的實施助推了生態文明的建設,對于保障水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針對河長制助推生態文明建設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1 河長制的相關概述

河長制,就是指由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擔任河長,主要負責組織和領導管理和保護河湖的工作[1]。全面實施河長制,保證河湖的生態安全,助推生態文明建設。把科學發展觀作為指導思想,堅持人水和諧的理念,做到保護優先,把政府領導、部門協作、屬地管理、社會參與作為原則,并嚴格根據明確目標,落實河長制的責任,保障經費投入,實現長效監管,嚴格考核問責。創建由行政首長負責制為中心的河長制,加大對河流的生態保護力度,促進魅力健康河流的建設,促進社會經濟環境和生態環境之間和諧發展。

2 河長制的主要工作任務

(1)統籌河湖管理保護規劃。根據河湖功能定位,堅持嚴格保護與合理利用,將生態理念融入城鄉建設、河湖整治、旅游休閑、環境治理、產業發展等項目的規劃、設計、建設、管理全過程,科學編制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各領域、各部門、各行業專項規劃。各部門與河湖環境有關的規劃應互相銜接、統籌謀劃。河湖管理保護規劃要統籌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綜合考慮地區水資源條件、環境承載能力、防洪要求和生態安全,針對河湖具體特點,實行一河一策,一庫一策,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

(2)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全面落實“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污和水資源管理責任與考核”四項制度,全面實行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嚴格水資源用途管控;建立水功能區水質達標評價體系,健全控制指標體系,著力加強監督考核。嚴格落實環境影響評價、水資源論證、取水許可和有償使用制度,積極推進水權制度改革。加快水資源監控能力建設,探索建立區域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預警工作機制。嚴格入河湖排污口監督管理,開展入河湖排污口普查。編制水資源保護規劃,劃定州、縣兩級水功能區,核定納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總量意見。實施全民節水行動計劃,加大節水載體建設,強化工業、城鎮、農業節水,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

(3)加強江河源頭、水源涵養區和飲用水源地保護。加強主要江河源頭、重要水源涵養地的水環境保護,劃定禁止開發紅線范圍,實現江河源頭保護區污染物“零排放”。依法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禁止在水源保護區內開展一切與水源保護無關的活動。推進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強化飲用水水源應急管理,建立完善飲用水水源地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4)加強水體污染綜合防治。全面貫徹國務院《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貴州省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工作方案》加強工礦企業污染、城鎮生活污染、畜禽及水產養殖污染、農業面源污染及船舶港口污染防治,落實部門職責,分頭推進防治措施。在環境敏感區、生態脆弱區、水環境惡化區域,執行特別排放限值。統籌環境保護、水務等部門現有監測斷面,統一規劃科學設置監測點位,以縣為單位科學設置出入境監測斷面。建立水質惡化倒查機制,追溯污染來源,嚴格落實整治責任和限期整改措施。

(5)強化水環境綜合治理。按照水功能區確定各類水體的水質保護目標,加強河湖水環境綜合整治,以縣級行政區域為單元實施農村綜合整治。大力推進生態鄉鎮、生態村寨和綠色小康村創建活動,積極推進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服務向農村延伸,探索多元化農村污水、垃圾處理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機制,積極推動農村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加快推進水環境治理網格化和信息化建設,結合城鎮總體規劃,因地制宜建設親水生態岸線,加大黑臭水體治理力度,實現河湖環境整潔優美、水清岸綠。

(6)推進河湖生態保護與修復。禁止侵占自然河湖、濕地等水源涵養空間。穩步實施退田還湖還濕、退漁還庫,提高水生生物多樣性和水體凈化調節功能;構建自然生態河湖。制定濕地保護修復方案,加強河湖濕地修復與保護,維護濕地生態系統完整,開展河湖沿岸及庫區綠化造林,改善河湖生態環境。積極推進河湖健康評估。編制并組織實施水土保持規劃,嚴格落實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嚴格控制人為的水土流失,加大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推進坡耕地治理、水土保持重點工程、生態清潔型小流域建設;加快水源涵養林建設,全面保護天然林,提高森林覆蓋率;因地制宜連通河湖水系,科學制定河湖水系調度方案,保證河流生態流量;以城鎮水系生態治理修復為重點,全面推進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建成一批水生態保護示范項目。

(7)加強水域岸線及挖砂采石管理??茖W編制岸線利用規劃,劃定岸線保護區、保留區、限制開發區、開發利用區,依法劃定河湖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圍和保護范圍。加強岸線管理,嚴格分區和用途管制;加強涉河建設項目管理,嚴格履行報批程序和行政許可。強化河道挖砂采石管理,完善日常執法巡查制度,禁止超時超量超范圍挖砂采石,經批準的挖砂采石作業完成后及時恢復河道原貌,禁止在河道管理范圍內堆放挖砂采石尾料或棄料。建立網格化、全方位的河湖水域岸線巡查檢查制度和違法行為監督舉報制度。

(8)加強行政監管與執法。落實最嚴格的水環境監管制度,強化行政監管與執法。建立州、縣兩級河湖執法監管機構,落實執法監管人員、設備和經費,增強河湖執法監管職能職責,切實履行河湖執法監管工作。大力開展河湖“亂占亂建、亂圍亂堵、亂采亂挖、亂倒亂排”突出問題專項整治,依法清理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違法建筑和排污口,加大河湖管理和保護范圍內違章建筑排查和整治力度,及時發現和采取有效措施制止河湖水事違法行為,杜絕危害工程安全和破壞水生態環境的活動。健全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配合機制,嚴厲打擊非法侵占水域岸線、擅自取水排污、非法采砂、非法采礦洗礦、傾倒廢棄物等破壞河湖生態環境的違法犯罪行為。

(9)加強信息平臺建設。要建立河湖大數據管理信息系統,逐步實現信息上傳、任務派遣、督辦考核數字化管理。利用遙感、GPS等技術,對重點河湖、水域岸線、區域水土流失等進行動態監測,實現基礎數據、涉河工程、水域岸線管理、水質監測等信息化、系統化。建立“河長”即時通信平臺,將日常巡查、問題督辦、情況通報、責任落實等納入信息化、一體化管理,及時發布河湖管理保護信息,接受社會監督。

3 河長制實施的關鍵

全面實施河長制,需要做到以下幾點。①需要有一個具體的工作方案。在工作方案中,把工作目標進行細化和實化[3]。例如,針對河長制的主要內容和監督考核以及組織形式等內容,需要明確由誰承擔全省的總河長和各河流的河長,并且需要對各項任務的時間表進行確定,對路線圖與階段性目標進行確定。②需要有一個完善的工作機制。河長制的主體責任是地方黨政府,加強各個部門之間的配合與協調。因此,需要創建一個完善的工作平臺和工作機制,明確相關責任單位,對任務進行明確和分工,把責任落實到每個單位身上。③要建立健全體制機制。要全面實施河長制,需要具有一套有效的工作制度,包括公眾參與、河長會議制度、驗收制度、信息共享制度、激勵制度、考核問責制度等,將制度不斷的完善和健全。只有做到以上幾點,才可以全民實施河長制,從而促進生態文明的建設。

4 河長制助推生態文明建設的措施

4.1 對河湖管理與保護全面實施河長制

對河湖管理全面實施河長制是河道管理體格重要的機制,充分發揮河長制的價值和作用,加強對河湖的管理與保護。①需要創建完善的河長制組織體系,各個鄉鎮級政府需要創建二級、三級河道管理河長制的辦公室,落實每條河道的河長,落實人員、經費、管理機構。②需要加強對河道管理的基礎工作。把水利普查作為前提,對骨干河道和二級河道以及三級河道的基本情況進行調查,深入了解河道的真實情況,并提出有效建議,為河長進行管理工作奠定基礎。③需要加強對河道管理工作的考核。注重對骨干河道考核組織的管理,對考核標準進行規定,經過考核和評估,提高河道管理的質量和水平。④需要注重對職工進行培訓和教育。定期對技術人員進行培訓,從而更好的落實河長制。

4.2 加強管理和保護河道資源管理

想要全面落實河長制,那么就需要加強管理和保護河道資源。堅持先規劃保護后開發利用的理念,結合各個河道的功能定位,制定合理的保護規劃。加強對骨干河道的巡查,實施聯合執法,由政府主導,水利部門牽頭,其他相關部門共同進行執法,嚴格根據相關法律,打擊對河道水域和岸線資源進行侵占的行為[4]。并根據分級管理理念,加強對涉河建設項目進行管理。加大投入管護的經費,注重維修和養護工程,實施檢測河道空間與河勢,從而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和河道資源環境和諧發展。

4.3 加強對河長制的組織領導

加強領導,明確責任,狠抓落實。要結合實際,制定實施河長制工作方案,進一步細化各項目標任務。強化部門聯動,各責任單位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協調聯動,依法履行河湖管理保護的相關職責,引導公眾參與,形成河湖管理保護合力。

4.4 逐步完善相關制度

想要全面實施河長制,需要逐步完善相關制度,其中需要針對工作督辦制度、省級會議制度和考核制度以及信息通報制度進行完善。針對工作督辦制度,需要通過層層督辦,加強對問題進行有效解決。針對省級會議制度,需要高位推動河長制,并協調和解決實施河長制中存在的難點問題。針對考核制度,把考評結果納入到市縣科學發展綜合考評體系中,對整治效果良好的河長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針對信息通報制度,通過對資料信息進行收集和傳遞,提供給各個河道的河長,使其可以進行有效科學的決策。

4.5 注重對河長制的宣傳

在新時代背景下,充分利用各個媒體,深入開展保護生態,愛護環境和宣傳江河湖庫管理保護的法律法規,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將宣傳深入學校、企業、社區、鄉村,提高民眾知曉率,引導公眾參與,社會共治。大力發展綠色循環經濟。進一步增強城市鄉村、企事業單位以及社會各界的江河湖庫管理保護責任意識,積極營造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共同關心、支持、參與和監督河湖管理保護的良好氛圍。

5 結束語

全面實施河長制,是黨中央交給我們的重大改革任務,要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黨政主導、公眾參與、堅持問題導向、因水施策、堅持統籌兼顧、系統治理、堅持依法監管、嚴格考核,真正實現“河長制”到“河長治”的轉變,讓河長制助推生態文明建設,從而促進社會經濟環境和生態環境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黃珍慧.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制度建設——以“河長制”全面推行為例[J].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18(2).

[2]郭寶麗.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J].內蒙古水利,2017(1):3~4.

[3]李建華.強化擔當精準推進全面落實河長制工作[J].河北水利,2017(10):18~19.

[4]殷賢華.區縣全面推行河長制應解決好幾個關鍵問題[J].重慶行政:公共論壇,2018(1).

收稿日期:2018-9-19

猜你喜歡
河長制生態文明水資源
常州市河長制工作的實踐與思考
水資源平衡調度在農田水利工程中的應用
水資源(部級優課)
淺談水資源的保護與利用
保護水資源,從我做起
我國“河長制”的起源
生態文明建設融入高職校園文化發展的思考
生態文明城市建設中花卉旅游發展策略研究
生態文明視閾下河北省循環經濟產業體系發展研究
適應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