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2018-10-26 11:00駱穎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 2018年29期
關鍵詞:課外閱讀德育作文

駱穎

摘 要:教育的本質在于“喚醒靈魂”“感動精神”“滋潤心田”。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日常的學科教學中,更要時刻把培養“人”放在工作的首位。在教學中要時刻承認學生間的差距,充分挖掘并珍視教材中的德育契機,通過豐富的活動來強化德育的影響。

關鍵詞:語文教學 德育

北京師范大學的肖川教授在他的一篇文章《受過教育的人》里指出:教育是一個價值引導的過程,一個引領學生成為我們所希望成為的人的過程。所以我想一個好的教師,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更要“喚醒靈魂”“感動精神”“滋潤心田”。教師在傳授學生文化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凈化他們的心靈,陶冶他們的道德情操,培養良好的品德修養。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我日常的學科教學中,時刻把培養“人”放在工作的首位。

一、承認學生間的差異,對每一個學生充滿期待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被很多人認為是強加在老師身上荒謬的枷鎖,但如果我們換個身份和角度來想,為人父母的我們,又有哪一個會認為自己的孩子是教不好的呢?這句話遭人詬病的原因在于“好”的程度無法界定,我們可以把這句話修改一下:“沒有不能進步的學生,只有不善于使學生進步的老師”。因為只有堅信這一點,我們在工作中才會義無反顧的擔負起一份責任;在面對學生的問題和錯誤時才能首先反思自己而不是指責學生;才會在教育教學遇到困難的時候,想盡辦法,竭盡全力;才會在平時的工作中多研究,深思考;才會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自信樂觀、不卑不亢、意志堅定、人格挺拔的人。

作為一名教師,我一直堅守的宗旨是,不能讓我的課堂僅僅成為優等生的舞臺,絕不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學生。語文學科最讓學生生畏,最能體現學生差異的就是作文了。作文講評時我會把學生的作文分成三類,作文水平比較差的同學,我一定會指出他們本次作文的進步之處,打消他們寫作的畏難情緒,讓他們有方向、有成就感;水平中等的同學,我會熱情洋溢的贊美他們作文中的亮點,鼓勵他們珍視自己的靈光乍現,力爭在作文時不斷追求,寫出一點新意;作文水平比較高的學生,除了肯定他們的作文之外,我會發動全班同學給與他們真誠的修改建議,讓他們的文章能更趨于完美。在我的作文課上,沒有被冷落的學生。在學生進行作文互評的時候,我最常開展的活動就是“尋美”。作文以小組為單位隨機分發,學生一起交流討論,發現作文中的“美”,“美”的范圍很廣泛,大到好的構思、好的選材、好的立意、好的結構,小到好的書寫、好的開頭結尾、好的用詞等等。讓學生學會發現并欣賞他人的優點,培養他們樂于分享、善于溝通,勤于反思,勇于承擔;使他們嚴正而又寬容,真誠而又練達,悅納自己,友愛他們。

二、充分挖掘并珍視教材中的德育契機

楊絳先生說:年輕的時候以為不讀書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來才發現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讀不懂書的。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吧。我想語文學習的真諦也莫過于此吧。作為語文教師,我清楚地認識到我的工作并不是教語文,而是教學生學語文,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和閱讀經驗,去讀懂文章,去指導生活和學習。語文課本中文質兼美的文章比比皆是,如果我們僅僅把它們肢解為一個個冷冰冰的語文知識點,那真是莫大的浪費,也是學生巨大的損失。學習小思的《蟬》,引導學生體會生命的意義,讓他們知道生命沒有貴賤之分,任何生命都值得尊重;學習《落難的王子》教會學生以平常心看待生活的苦難;學習《丑小鴨》讓學生懂得追求理想的過程不容懈??;學習《散布》讓學生體會父母的不易,學會分擔;學習《岳陽樓記》引導學生分辨不同憂樂觀背后的人生價值;學習《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讓學生感受窮也要兼濟的偉大胸懷;學習《故鄉》鼓勵學生在未來的道路上,勇于開拓,銳意進取。還有那情寄大鵬、翱翔九天的莊子,孤憤難平、怒沉汨羅的屈原,一腔正氣譜寫動人壯歌的文天祥,困頓拮據仍傾盡心血的曹雪芹,還有那“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空山新雨后靜立的王維,那山色水光中流連的太白,那“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蘇軾……所有文化星空中閃爍耀眼的星辰都在這里出現,它們的人格散發醉人的芳香,洋溢永恒的魅力,我想比起所謂的知識點,這些才是老師最應該引導學生去接近,感受,了解,體悟的吧。抓住課本中的德育契機,將我們的學生培養成深邃而又單純,執著而又瀟灑,真誠而又練達,勤勉而又從容,剛毅而又柔情,豪放而又儒雅,平實而又不斷地追求人生更高的生命境界的鮮活的人。

三、組織豐富的活動強化德育影響

首先就是課外閱讀。課外閱讀是語文德育實施的重要途徑,學生的課外閱讀必須是教師指導下的課外閱讀,教師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興趣愛好、思想實際,為學生推薦書目。從初一開始,我推薦學生閱讀了《平凡的世界》《老人與?!贰赌裂蛏倌甑钠婊妹半U》《追風箏的人》《中國文脈》《穆斯林的葬禮》等,豐富了學生的閱讀內容,擴大了學生的視野,讓學生三點一線的學生,有好的途徑去認識社會,了解人生,從中受到有益的感染。

組織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讀完《紅巖》我們舉行了“《紅巖》我最喜愛的人物”演講比賽;配合《唐雎不辱使命》我們舉行了“忠義之士”故事會;五四青年節舉行了“青春萬歲詩會”;學了《敬畏生命》舉辦了“保護自然”公益廣告設計比賽;學習了《偉大的悲劇》,舉行了“以成敗論英雄是否可取”的辯論賽;學習了《再塑生命》,舉行了“為我的恩師寫封信”活動;母親節舉行“為媽媽寫首詩”活動等等。豐富的活動既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結合起來,又很好的達到了塑造人格,培養品德的目的。

教育的過程就是一個不完美的人引領著另一個(或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過程。也許我們始終只能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徘徊,然而,我們眺望著理想的高地,我們不屈服于現實;我們一定會有暫時的休憩和沮喪,但我們永遠懷著尋找精神家園的沖動,且行且吟?!爸R改變命運,教育成就未來?!蔽覀兏欣碛上嘈?,用良好的教育成就的未來一定是光明和溫暖的。

猜你喜歡
課外閱讀德育作文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向
課外閱讀——寫作的源頭活水
做好課外閱讀指導之我見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實踐語文課外閱讀的幾點思考
讓閱讀像呼吸一樣自然——課外閱讀探究心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