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元文化與教育:挑戰與應對

2018-11-07 03:39費比
報刊薈萃(上) 2018年9期
關鍵詞:多元文化教育改革

摘 要:隨著改革開放帶來的社會轉型,我國文化發展呈現出顯著的多元化態勢,不同理念、思想與價值體系的共存與碰撞,在豐富社會文化拼圖的同時沖擊了現狀的穩定,帶來了文化認同混亂、道德意識淡化、教育整合弱化等一系列挑戰?;诙嘣幕砟畹慕逃枰獜母陆逃^念、推進師資建設、深化課程改革、采用多元測評等方面著手,才能更好地適應多元社會發展的需要和時代進步對人才的需求。

關鍵詞:多元文化;多元文化教育;教育改革

“多元文化”這個提法可以追溯到20世紀20年代的西方,但是直到上世紀中葉才作為一種社會思潮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當時的多元文化主要局限于殖民地和后殖民地社會的文化以及不同種族與民族的文化。70年代后,在后現代理論的推動下,“多元文化”的涵義開始由宏觀的種族、民族差異,逐漸擴展到價值規范上的微觀差異。時至今日,“多元文化”的涵義已經發生了相當大的轉變,主要包含社會階層、地域、年齡、性別、宗教在內不同群體之間價值規范、思想觀念乃至行為方式上的差異。

一、多元文化對教育的影響與挑戰

(一)文化認同混亂

教育的功能之一在于文化傳遞,社會成員通過教育過程實現文化認同。在多元文化社會中,各種文化范型共存,教育在傳播、選擇和提升文化的過程中,不僅反映社會文化差異,有時也會產生獨特的沖突范型。表現在受教育者與傳統思維模式、價值取向,交往規范等方面的脫節,受教育者無法認可教育目標中關于主流生活方式及生存意義的話語。

(二)道德意識淡化

多元文化的發展必定帶來不同的、甚至是互相沖突與競爭的各類價值觀念。在不同理念、信仰、價值沖擊下的多元社會中,群體成員容易感到彷徨失措與迷茫不安,從而導致道德失范或者價值失落?,F今學校和正規教育更多注重培養學生在意識層面上對主流與傳統文化價值的接受。在面對不同價值與道德觀念的沖擊與碰撞時,學生往往掙扎在傳統與現實的夾縫中,難以形成統一的社會價值觀與堅定的道德意識。

(三)整合功能弱化

文化整合是指各種不同的文化范式或文化要素互相適應、妥協與融合,繼而生成一個有機整體的過程。文化整合是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教育通過文化整合完成族群成員社會化。當今社會,隨著多元文化之間共存、碰撞、競爭與沖突的普遍化以及各文化群體及群體內部成員主體意識的不斷提升,要求尊重和學習不同文化的呼聲越來越高,這一切都在不斷沖擊著現存的文化形態,促使主流價值觀進行逐步的調整與變革,難以形成強大的文化合力,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削弱了教育的整合功能。

二、應對多元文化對教育影響的具體措施

現狀表明,我國多元文化教育無論在理論或者實踐上都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國家、地方政府和社會各界對多元文化及其與教育關系的認識還很不足。為了更好地迎接多元文化帶來的挑戰,今后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更新教育觀念

教育觀念的更新,是應對多元文化挑戰的第一對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建設與傳播離不開優秀文化傳統的教育與傳播,[1]因此,在旗幟鮮明宣傳主流文化的同時需要摒棄各種封閉和落后的觀念,倡導對文化多元性、獨立性、與包容性的尊重與理解,切忌以“先進、落后”的二元對立思維來看待主流與非主流,大眾與精英,漢族與少數民族等多種文化范式。除此之外,不能一味地強調社會主流意識形態,而漠視地方性文化及草根文化,更不能用簡單、強硬的手段來壓制反文化和亞文化。[2]教育只有做到對主流文化和優秀傳統的傳承,同時尊重和肯定各種差異與多元的文化類型,才能真正構建與和諧社會相適應的先進文化。

(二)推進師資建設

教師是多元文化教育能否成功實施的關鍵。教師的專業素養、教學態度、教育理念和方法直接決定著多元文化能否順利開展。遺憾的是,我國教師教育長期以來培養的是對主流文化熟悉的傳統型教師。具有國際眼光,跨文化素養,能夠認可、尊重并欣賞多元文化與異文化群體特質的教師數量依然十分有限。在多元文化社會中,教師要學會認可、尊重并肯定不同文化背景學生的需求,能夠應用文化回應性教學法積極適應不同族群學生不同的學習風格與習慣,并能欣賞與感激他們特有的文化背景對學習過程的貢獻。除此之外,教師們應該意識到多元文化教育的根本內涵或者最終目的是實現教育公平,從而主動地幫助所有族群學生爭取教育平等,特別是幫助處境不利的群體成員獲得更多教學資源和教育機會。

(三)深化課程改革

課程是多元文化教育的最有效途徑,多元文化教育應打破一元課程模式,在課程內容、教材編寫、教學方法等方面保證各群體成員教育機會均等的實現。在大綱編排與課程設計上將多元文化膚淺化為某個種族或民族不同文化特征,應該以一種全面的、動態的和發展的眼光審視文化的建構性與流動性,還應把包含但不限于社會階層、性別、宗教及其它文化群體的特性考慮在內,以全體學生作為課程實施對象發展認知、情感、意識、能力與態度。

(四)采用多元測評

采用多元的測評體系是多元文化理論能夠在教育領域成功實施的保證。傳統的測評制度是在主流文化的背景下建立起來的,常常忽視不同族群的文化差異性,以及異文化、亞文化乃至反文化的價值。測評價值的一元性是為什么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產生雖早,但在教育實踐中卻實施緩慢的最主要原因。建立在多元文化理念上的教育,應該確立新的測驗評價體系,在目標、內容、方法與手段上注重客觀性與相對性的統一,以價值、方法、結果和評價多元為標準,[3]如果沒有這種測評體系的保證,多元文化理念只會是無法付諸實際的理想。

參考文獻:

[1]鄭白玲.論多元文化對和諧社會教育的影響[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8,29(9):252-256.

[2]王熙.全球化時代背景下多元文化教育的內涵與中國特色[J].全球教育展望,2012(6):60-65.

[3]龐麗.多元文化課程實施中教學方式的研究[D].西南大學,2010.

作者簡介:費比,女,四川樂山人,博士在讀,講師,就讀于四川師范大學,任職于成都理工大學,主要研究方向:英語教育、多元文化教育。

猜你喜歡
多元文化教育改革
基于多元文化背景的藝術理論課程教學模式略論
多元文化語境下的民歌之功能
論教育與多元文化的關系
淺談“EEPO有效教育方式”
學有所悟,學有所樂
任務型教學在初中英語聽說課教學的應用研究
淺析BJD人偶的藝術性
現代室內設計的多元文化表現探究
淺談大學教改中創新型的物理試驗問題
動物醫學專業面向官方獸醫與執業獸醫教育改革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