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持續活動視角下老年人需求定位的思考

2018-11-07 03:39唐天正張朝林
報刊薈萃(上) 2018年9期
關鍵詞:社會組織需求

唐天正 張朝林

摘 要:隨著中國人口結構的轉變,人口老齡化現象日益明顯,老年人服務已經成為社會的熱點話題,但在為老年人提供服務的同時,是否能夠精準定位老年人的需求,是否能夠讓老年人獲得幸福感,則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因此,本文意在探討老年人角色轉變后的需求定位,以及社會組織提供老年服務時偏離了需求軌道。

關鍵詞:延續理論;個體特征;需求;社會組織

一、背景分析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的老齡化進程加快,目前中國人口已經進入老年型。性別間的死亡差異使女性老年人成為老年人口中的絕大多數。預計到2040年,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超過20%。同時,老年人口高齡化趨勢日益明顯:80歲及以上高齡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將增加到7400多萬人。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和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積極發展老齡事業,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的發展老齡事業的工作格局。國家成立了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確定了老齡工作的目標、任務和基本政策,老年服務事業發展迅速,社區衛生站、托老所、老年活動中心、老年學校、老年休閑廣場等老年服務設施逐漸增加,服務老年人的志愿者隊伍不斷壯大。

二、老年人階段特征

老年期常被劃分為不同的階段,我國一般將老年群體中60~69歲的人劃分為低齡老人,70~79歲的人為中齡老人,80歲以上的人為高齡老人。不同年齡段的老人在身體健康狀況、生活自理能力、參與社會活動、心理需求等方面都有很不一樣的特點,其所呈現的主要特征表現為毛發脫落、脊椎彎曲、骨質疏松、記憶力下降,身體逐漸依賴他人;思維內容偏重對往昔生活的回憶,及對角色轉變和發揮余熱的認知;社會角色發生變化;社會參與減少并越來越封閉,從而導致社會地位下降;自我整合與絕望;孤獨感、疾病等。

三、理論分析

持續活動理論又稱為連續理論,屬于發展心理學老化研究中的延緩或適應老化的理論。該理論更加注意的是老年人的個體性差異,它以對個性的研究為基礎,認為個體延續性的行為模式更有利于老年人進入新的社會角色,感受到幸福和快樂。延續理論認為老年不是一個獨立的階段,而是人生延續的一部分,老年人若能延續一生所從事的活動的水平就能在社會中生活得好。與活動理論和撤離理論不同,延續理論重視老年人的體力活動和社會活動,同時也考慮到了個性與價值觀的差異。延續理論認為人們年老的時候,不是自然而然地退出工作和社會生活,相反,他們選擇能讓自己繼續獲得滿足感的生活方式,終止那些沒有帶來滿足感的生活方式。

透過連續理論我們可以很容易的分析出老年人生活的需求傾向,老年人的角色轉變使得他們的需求也相應的轉變,但是,老年人的需求轉變并不是突然性的轉變,他有個漫長而持續的過程,在持續的過程中,老年人更需要個體的獨特性,他們需要延續自己的社會活動能力,從而消減角色轉變的不良心態以及諸多的不適應。

四、老年人服務的現狀分析

目前,老年人服務的途徑與形式多樣化,但仍然是以政府牽頭,提供資金支持,社會組織提供服務為主,而家政公司、養老組織等具有企業性質的組織為老年人提供的無償性服務仍然有限,而目前社會組織在為老年人提供的服務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服務方式上存在“實物替代服務”。一些社會組織,尤其中小型社會組織為迎合服務對象的意愿,把專業服務用購買米、面、油等生活用品替代,更有甚者將服務直接變現,這不僅違反了黨和政府以現代優質專業服務取代傳統粗放物質服務的初衷,也不符合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基本原則。究其原因是社會組織提供簡單粗放的服務不能滿足服務對象的需求,或與服務對象在需求上存在錯位。

(2)服務內容上存在“服務內容單一”。部分社會組織,尤其中小型社會組織提供服務,內容基本局限在受助人自己能夠解決的助餐、助潔、代購等簡單服務,沒有能力提供諸如資源引介、心理撫慰、常識宣傳、功能恢復等參與型、綜合性的服務。這也是部分服務對象傾向實物替代或服務變現的主要原因。

(3)服務質量上存在“服務質量低劣”。部分社會組織提供服務的質量較差服務態度不佳,尤其是助潔等居家養老服務。由于很多服務項目是以時間為單位計價的,在提供服務時,只要提供服務的時間到了,服務便宣告結束,對此服務對象有很多不滿。服務質量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提供服務的組織在服務質量上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對上門服務的人員要求不高;二是多數社會組織沒有質量監督機制;三是服務人員的專業水平和自身的服務質量意識較差造成的。

(4)資源連接上存在“協作意識薄弱”。無論是空巢老人還是失獨老人,他(她)們的需求都是多元的,任何一個功能單一的社會組織,都無法滿足一個區域老人群體的需要。大多社會組織在社會優質資源鏈接方面都是空白,機構間沒有優勢合作意識,只做對手,不做助手。沒有筑牢公益理念,差異化發展、特色化發展、共享資源互惠發展意識薄弱。

(5)基層監管上存在“監督管理弱化”。好的服務需要有效的監管體系才能發揮項目的最大社會效益,相關政府部門并未針對居家養老服務項目制訂監管制度,也并未提出有效的監管方式,導致一些社會組織提供服務處于自由放任的狀態。

以上問題,是政府購買服務項目初期必然存在的現象,是發展中的問題。隨著項目數量增加、經驗積累,這些發展中的“不規范”都將隨之解決。

五、理論應用

從上述問題可以看出,老年人在很多時候得到的服務并不是自己所需要的,相應的物質資助與居家服務并不能給老人帶來充足的幸福感,反而會降低服務的滿意度,因此,調整服務內容,創新服務形式,符合服務需求才能真正的給老年人帶來角色轉變后的所求所需。

老年階段不僅是生命的延續,也是社會角色的延續,即使角色會有轉變,但老年人參與社會活動的特征仍然在延續,因此,在為老年人提供服務時不能仍舊以傳統的、單一的方式去服務,必須轉換思維、變換形式、進準定位老年人的需求,切實為老年人提供他們需要的服務,讓他們感覺自己仍然在集體社會中發揮著能量,自己在整個社會活動中仍然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讓老年人延續自己的個性特征,延續自己的生命能量,從而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為社會和諧以及社會主義事業提供推動性的建設經驗。

作者簡介:唐天正,男,漢族,吉林長春人,長春工業大學社會工作系教授,外聘碩士生導師,長春市社會工作者協會會長,中級社會工作師。

猜你喜歡
社會組織需求
論社會組織在安置幫教工作中的功能定位
“以學習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塊教學實踐
基于云端的公共自行車管理系統的研究
從不同需求層面分析欠發達地區的發展與貧困
社會組織能力建設的總體方向與具體路徑
我國少兒圖書的供給與需求關系探究
企業文化與人力資源培訓的關聯性分析及闡述
政府主導型社會治理模式下社會組織發展理路
社會組織有效參與新型農村社區治理的路徑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