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主導下的文化傳播與國家形象塑造

2018-11-07 03:39黃媛媛
報刊薈萃(上) 2018年9期
關鍵詞:國家形象文化傳播

摘 要:本文采用解釋性、描述性以及對比的方法,從我國目前的文化傳播出發,試討論我國文化“走出去”遭遇的問題及嘗試給我國文化傳播提供一些建議。文化傳播與國家形象建設是一種正關系,文化傳播如成功,那么從很大的程度上,決定了國家形象建設能不能成功。那文化傳播應該是國家主導還是民間主導。本文以翻譯文學舉例,如沒有國家的支持,翻譯文學取得成功的可能性較小,所以在文化傳播方面,沒有國家的參與,單靠民間活動的開展會遇到很多問題甚至導致文化傳播失敗。

關鍵詞:文化傳播;國家形象;翻譯文學;國家主導

國家形象的形成也有主動選擇、主動設計、主動構建和塑造的一面(溫朝霞,2009:120)。通過對一國文化的了解,其他國家的人民能夠對一個國家的形象進行分析從而更加具體地了解。國家形象就好像是一個人的形象一樣,是需要我們人為地去構建的。大部分人都希望當別人提起自己時,對自己的形象有一個正面的積極的評價。國家形象建設成功還是不成功,文化傳播是一個相當關鍵的因素。

一、文獻綜述

在文化傳播視域下,不同于他國的意象和民俗奇觀恰是一個民族獨有的文化資源。中國需要走出去積極參與進文化交流,這樣才能實現文化傳播和國家形象建設(邵培仁,潘祥輝,2006:65)。一國的綜合國力是一國國家形象建設的基礎,同時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一國的文化影響力。國家需要對文化進行有效地整合、設計和有指導性的引導,讓大家看到真實的中國。(馮霞,2008:80)。

文化傳播其實本來是一個極為普遍和自然的現象,但是由于一些國家開始的殖民侵略在侵略他國政治經濟的同時也打破了自然的文化傳播。也就開始強勢文化與弱勢文化之分,而強勢文化奉行強權即真理,改變了文化之間的正常交流,使文化交流變成了文化的殖民主義(溫朝霞,2009:121)。因此文化傳播與國家形象建設需要有效的手段來支撐。而在文化傳播中,翻譯是不可不提的一個手段,尤其是翻譯文學,中國文學作品中有著大量的中國文化的體現,所以翻譯中國文學作品是傳播中國文化的一個持之有效的手段。全球化越來越深入,不同文化之間交流與傳播也會越來越多,而如果要長期有效地實現文化傳播,利用好翻譯這一途徑就非常必要(劉明東,何曉斕,2011:121)。

二、中國國家形象構建現狀

中國現在在加速推動崛起,所以對于中國來說,有一個良好的國家形象無疑對其更長遠的發展有著其他因素不可替代的意義。但是現實是,我國國家形象的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其一,相當一部分國家堅持對中國的國家形象進行誤讀,這種“誤讀”可以說是故意的。甚至有時候不僅僅是“誤讀”,更多的是歪曲、扭曲。我們不得不承認,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掌握著國際社會,他們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領先于我們(單波,王金禮,2005:36)。其二,我國對文化傳播在建設國家形象方面的作用重視遠遠不夠。國家形象建設成功與否,與文化傳播有著極大的關系。文化輸出的不對稱導致國家形象的建設遇到很多問題。其三,文化差異導致的文化輸出不成功從而影響國家形象的構建。所以如何讓文化差異成為國家形象建設的積極因素而不是消極因素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三、文化傳播與國家形象的構建

文化應該是“宣傳”還是“傳播”經常得到關注并引起一些研究。還有文化傳播到底應以國家為主還是應以民間組織的活動為主一直是討論的重點。

(一)文化傳播而不是文化宣傳

漢語中“宣傳”這個詞語所對應的應用單詞是“propaganda”,這個單詞在英語文化中往往有著“操縱”、“灌輸”、“洗腦”等意味,帶有一種主觀色彩。當以英語為母語的人看到這個單詞時,極有可能會想到宣傳的東西是人為刻意的,是人為來遮蓋某些不想為人知的東西。而“傳播”這個漢語詞在英語里對應的單詞是“communication”。這個單詞最常見的翻譯是“交流”,這個詞不管是漢語還是英語都沒有什么貶義意味(李慶本,2012:2)。相反,人們都挺樂于這個詞的。

不管是漢語的“傳播”還是英語的“communication”都是在強調傳達一種客觀事實,沒有人為的干涉,本來是什么樣就是什么樣。但是所要傳播的信息是可以通過傳播的一方挑選的。所以是“宣傳”還是“傳播”,答案是很明顯的,因為我們是向他國表達我們自己,是在向他國介紹我國的形象,所以在構建國家形象時,文化是“傳播”而不是“宣傳”。

(二)文化傳播應以國家為主導

民間組織的活動有一定的局限性,說這樣的文化傳播活動是在較小范圍內的,當然文化傳播與國家形象建設肯定是一步一步慢慢來的,但是如果有了國家的支持,文化傳播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大提高了。

在多元系統理論里面,“贊助人”在傳播譯作方面有很大的影響?!百澲恕碑斎徊皇莾H僅指資金的贊助,還有一些國家政策的支持,而國家政府支不支持這項翻譯活動是譯作能不能得到大范圍傳播的一個關鍵。楊憲益是中國的翻譯大家,其翻譯了《紅樓夢》、魯迅的多篇小說等。其翻譯的作品在國外廣為流傳,其中肯定首先是因為楊憲益先生的譯作貼近原文、語言流暢等譯者自身的因素,而國家贊助支持楊憲益先生的翻譯活動是楊憲益先生的譯作在國外得以廣泛接受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楊憲益翻譯了魯迅的大部分小說,而一位美國學者威廉·萊爾也翻譯了魯迅的作品。楊憲益先生的譯作在國外民眾之間有很廣的流傳度,而萊爾的譯作在民眾之間的反響并不是很大,但在學術界,其譯作影響很廣。威廉·萊爾是一位美國人,而美國國家政府是不會支持萊爾翻譯的中國文學作品的,更不會對這些譯作進行傳播。但是楊憲益先生所在的中國是大力支持這樣的活動的,甚至在一些翻譯活動的開展中是國家首先來開展的。所以文化傳播在以國家為主導的前提下,文化傳播和國家形象建設成功的可能性都會更大,而文化傳播本來就是一項公共事務,理應國家擔負起責任。國家主導引領的文化傳播活動的廣度和深度都是民間文化傳播活動不可比擬的,這樣一來,成功構建國家形象的可能性也大大提高。

四、總結

文化傳播與國家形象建設是一種正關系,文化傳播如成功,那么從很大的程度上,決定了國家形象建設能不能成功。在國家形象的建設過程中,除了政治、經濟等領域的不斷進步,還有我們對先進文化的繼承、保持和傳播。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毫無疑問有著極為悠久和絢爛的文化,但是中國文化一直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所以在文化傳播和國家形象建設中,國家應發揮起主導和引領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馮霞.北京奧運文化傳播的特點、性質及其對國家形象的塑造[J].新聞界,2008,(2):79-80.

[2]黃靜,張雪.跨文化傳播視域中國家形象塑造的路徑選擇——基于馬萊茨克模式的分析[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5,(3):204-208.

[3]劉明東,何曉斕.翻譯對跨文化傳播的影響[J].外語學刊,2011,(2):120-124.

[4]李慶本.對外文化傳播與國家形象建設[J].湖南社會科學,2012,(5):1-5.

[5]單波,王金禮.跨文化傳播的文化倫理[J].新聞與傳播研究,2005,(1):36-42.

[6]邵培仁,潘祥輝.論全球化語境下中國電影的跨文化傳播策略[J].浙江大學學報,2006,(1):65-73.

[7]吳友富.對外文化傳播與中國國家形象塑造[J].國家觀察,2009,(1):8-15.

[8]溫朝霞.跨文化傳播視域中的國家形象塑造[J].探索,2009,(3):120-124.

[9]周翎,游越.文化外交與國家形象的塑造[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12,(2):140-143.

作者簡介:黃媛媛(1994—),女,漢族,貴州赤水人,研究生在讀,主要研究方向:語言學。

猜你喜歡
國家形象文化傳播
國家形象建設需謹防哪些認識誤區
中國國家形象建設的道、勢、術
試論中國主流媒體重大事件報道的國家形象傳播策略
新形勢下國家形象塑造及對外傳播策略研究
全面從嚴治黨為中國國家形象“加分”
英語新聞中文化傳播的特色與現狀
從眼動實驗看中原服飾文化傳播與社會服務
新媒體時代我國對外傳播“搭車思維”的應用
中國文化傳播與藝術人才外語能力培養創新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