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十年來南昌起義問題研究綜述

2018-11-12 11:19張運兵
理論觀察 2018年6期
關鍵詞:南昌起義研究綜述

張運兵

摘 要:南昌起義已經過去90余載。1927年南昌起義爆發,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近十年來學術界對南昌起義的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圍繞著起義與聯共布、共產國際的關系,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視野下的研究,八一精神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究。通過對現有成果的梳理,提出一些可能的研究方向,以冀進一步推動對南昌起義研究的深化。

關鍵詞:近十年來;南昌起義;研究綜述

中圖分類號:D2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8)06 — 0064 — 05

南昌起義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有著重要地位。學術界十分重視對南昌起義問題的研究。近十年以來,隨著研究資料的不斷增加,學者們從不同視角、不同思路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成果也日漸增多。本文綜述近十年來關于南昌起義的研究情況,一方面系統總結研究概況;另一方面也拋磚引玉,以冀深化該問題的研究。

一、南昌起義與聯共(布)、共產國際的關系研究

南昌起義與聯共布、共產國際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對于二者關系研究有著重要意義。

(一)關于南昌起義的發動

中國共產黨作為當時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發動南昌起義必然涉及與聯共(布)、共產國際的關系。大部分學者都認可南昌起義從醞釀到發動受到聯共(布)、共產國際的指導這一觀點,“中央常委得悉將在南昌一帶發動暴動時候,中央常委及國際代表都表示贊成。同時開始了具體的準備?!弊C實了共產國際代表是贊成在南昌舉行暴動這一決定的?!?〕得到了共產國際的認可和支持,中共才開始起義的各項準備。有學者進一步指出,共產國際及其代表對起義思想的形成和起義計劃的制定起了積極的作用。首先,共產國際第八次執委會上提出建立革命軍隊的主張,在思想上對中國共產黨人走上武裝斗爭的道路起到了推動作用,最終發動了南昌起義;其次,共產國際的“五月指示”提出要開展土地革命,南昌起義也以土地革命為口號;最后,共產國際駐華代表在南昌起義醞釀和發動過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這份功勞不可抹殺?!?〕

也有學者提出了不同的意見,認為共產國際對南昌起義的態度犯了典型的瞎指揮的錯誤,因為他們凌駕于中國共產黨之上,但是又缺乏對中國具體情況的了解,這種失誤給革命事業帶來負面影響。南昌起義能夠發動是因為,中國共產黨經歷了大革命挫折后,已經開始逐步走上獨立思考的道路,開始摒棄對共產國際的依賴思想和迷信思想,當面對共產國際對起義明顯阻止的態度的時候,領導起義的中國共產黨人和絕大多數革命同志頂住了來自共產國際的政治壓力,并克服了種種困難,最終堅持按計劃發動了起義?!?〕

(二)關于聯共(布)、共產國際對南昌起義的態度

王新生從起義后聯共(布)、共產國際的指導出發進行研究,認為聯共(布)、共產國際在蘇聯軍事顧問參加起義的態度上有所反復,具體表現為:大革命受挫后,蘇聯駐華軍事顧問積極幫助組織南昌起義,但在起義前夕態度發生轉變,聯共(布)中央政治局發電報指示不允許蘇聯軍事顧問參加起義,引起這一轉變的原因是聯共(布)、共產國際對這次起義能否成功沒有信心;當起義成功后它們的態度再一次發生轉變,起義進展順利的消息使聯共(布)高層倍受鼓舞,進而作出了支援起義部隊的決定。他指出從當時的情況來看,聯共(布)決定以軍事人員和武器支援南昌起義軍,是脫離實際的不可取的決策,南昌起義的失敗,與聯共(布)的決策失誤有很大關系?!?〕

另有學者對當事人的回憶材料和解密檔案進行分析,指出了莫斯科的這一態度變化應該包含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當時在中國國內和國際社會上掀起了新一波反共反蘇浪潮,面對巨大的壓力,蘇共和蘇聯政府領導人首先要考慮自身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基于這樣的基礎之上進一步考慮中國問題,自然就會產生這樣的態度;第二,出于一貫的思維,蘇共及其領導人對國民黨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反之他們長期以來對中共則持一種輕視的態度,對南昌暴動能否成功存有疑慮,因此禁止蘇聯顧問參加南昌暴動?!?〕

(三)關于聯共(布)、共產國際對南昌起義的援助

聯共(布)、共產國際是否對起義有過援助?學者們對公布的共產國際、聯共(布)與中國革命的解密檔案進行了整理,明確了這一史實,并將聯共(布)、共產國際對南昌起義的援助分為起義部隊南下途中的援助和起義軍南下失利的善后兩個部分。

劉小花整理部隊南下途中的史料表明,在1927年8月至10月期間,聯共(布)中央政治局多次召開會議下發關于援助南昌起義部隊的決定,劉進一步指出,這一階段聯共(布)、共產國際對起義南下部隊的援助是十分全面的,既有軍事、人力,又有經濟方面的援助。當然,起義部隊還沒來得及獲得這些援助就遭遇了失敗,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否認聯共(布)、共產國際積極組織援助的事實。

善后部分的援助表現為,起義軍南下遭遇失敗后,聯共(布)、共產國際召開了中央政治局會議,專門討論了起義部隊的善后工作,并作出了兩個方面的決定:一是安排30名中國共產黨員指揮官進入蘇聯軍事院校學習,二是針對起義軍的失敗和農民運動的暫時低落,要求中國共產黨聯合起來到大工業中心城市和農民革命運動的主要地區,防止黨的力量分散,并提出在大的中心城市創辦黨的報刊這一特殊任務。

(四)關于進軍廣東的戰略選擇

以往學者對南昌起義部隊進軍廣東戰略的研究,主要圍繞廣東所具備建立革命根據地的客觀條件進行。周利生提出南昌起義以廣東為進軍目標,是多方面因素所致,需要重視聯共(布)、共產國際的影響。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早在大革命之前,共產國際代表鮑羅廷就指出了廣東對于開展革命工作的重要性,并積極協助孫中山建立和鞏固廣東根據地,也正因此,廣東成為國共第一次合作并推動大革命走向高潮的策源地;第二,就聯共(布)、共產國際對是否出兵北伐的問題上,經歷了蘇聯使團提倡北伐到倡議的放棄、從反對北伐到擔心北伐過分向北推進的轉變,這一系列轉變表明聯共(布)、共產國際始終考慮廣東根據地的重要性,周指出這種固守根據地而不圖積極斗爭的策略,不利于革命的推進;第三,伴隨北伐的推進,各類矛盾日益顯現,革命形勢并不樂觀,聯共(布)、共產國際及其駐華代表清醒的認識到回歸廣東借助原有群眾基礎開展土地革命的重大意義,并制定了南下廣東的策略。由此可見,南昌起義后選擇南下廣東的策略,不是偶然的,它與大革命期間聯共(布)、共產國際對廣東的持續關注和重視密切相關?!?〕

(五)關于對起義的評價問題

對于南昌起義本身的評價問題,陳毓述、蘇若群提到,聯共(布)、共產國際對起義的偉大意義給予了充分肯定,并在蘇聯報刊上進行了積極且充分的宣傳,涉及到對起義部隊和領導人葉挺、賀龍的評價時,聯共(布)、共產國際的態度則是褒貶不一,依靠著主觀想象對葉挺、賀龍作出了不切實際的評價。對于如何評價南昌起義與聯共(布)、共產國際的關系,陳、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認為我們在評價與南昌起義有關的所有決策時,一定要考慮到決策者主觀認知的局限性和客觀原因的不可改變性,不能渴求與聯共(布)和共產國際領導人,也不能苛求于中共領導人和起義領導人,南昌起義中聯共的一些決策失誤給起義帶來不利影響,但是也正是因為聯共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的支持和重視,中國共產黨人才能在挫折中積蓄力量繼而奮起。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視野下的南昌起義研究

在紀念南昌起義八十周年時,胡錦濤講話指出:“南昌起義和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是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創立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偉大開篇?!薄?〕對這一講話內容的研究和闡釋,是近十年來學者們研究南昌起義的新方向。

冷溶指出南昌起義對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在理論上有一個搞清楚“什么是”和“怎么搞”的問題,南昌起義對這兩個問題都作了深刻的回答。首先,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沒有搞清楚中國社會和中國革命的性質、特點和復雜性,無法認識到中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必須由無產階級領導,也就無法主動去掌握革命的領導權,南昌起義發動告別了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的錯誤,深化了對什么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問題的認識,這是南昌起義的重大貢獻;其次,“什么是”的問題要在“怎么搞”的探索中繼續深化,“怎么搞”的問題在武裝實踐的斗爭中逐漸提出,一是成功的實踐,起義后期朱德、陳毅在游擊戰、根據地建設和軍隊思想建設等方面的初步探索意義重大,二是起義失敗的教訓,使中國共產黨認清問題更加深刻,這些教訓經歷長時間段的認識被總結成經驗,引導中國革命走向了勝利,從這里看,南昌起義后來的失敗,也絲毫不能降低它對革命道路探索的貢獻和意義?!?〕

石仲泉認為,將南昌起義和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都視為“創立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偉大開篇”是尊重歷史、充分肯定全黨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貢獻的科學論斷。他從三個方面對這一論斷進行解讀:第一,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端,從南昌起義開始,中國共產黨才真正展開探索革命道路的歷程,是探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革命道路“偉大開篇”的一個部分;第二,南昌起義失敗了,但它為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提供了極其重要的歷史教訓,從辯證法的轉化思想看,對南昌起義教訓的總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革命道路的“偉大開篇”做了重要貢獻;第三,南昌起義失敗后,朱德率領的一部分起義軍上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匯合,為開辟出井岡山道路作出了巨大貢獻,把南昌起義與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緊密結合作為“偉大開篇”,是符合歷史的、完整的、全面的說法?!?〕

何建華從起義的醞釀爆發、決策和起義演進等方面對這一問題作了深入研究。他認為,南昌起義的醞釀和爆發是中國共產黨人探索革命新內涵、新路徑和新形式的開始,是開始走獨立自主道路的起點,是偉大轉折的開端;同時南昌起義的決策過程耗費了相當的時間,從側面反映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中國革命的勇氣和謀略,可視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的積極成果;在起義推進和南下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對土地革命、根據地建設和統一戰線問題進行了實踐性的探索,其中積累的寶貴經驗意義重大,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程的重要組成部分?!?0〕

三、八一精神問題研究

南昌起義孕育了偉大的八一精神,八一精神的相關問題是南昌起義研究的重要內容,也是近十年來研究的熱點,成果比較豐富。

(一)關于八一精神的內涵

目前學術界對這一內涵還沒有定論,學者們理解看法各不相同。有學者認為:“八一精神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不畏強暴,敢于斗爭的革命精神;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獨立自主,勇于創新的革命精神;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團結合作,共同對敵的統一戰線思想;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堅定不移的革命理想信念和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薄?1〕冷溶指出,南昌起義精神集中表現為堅定不移的革命信念、敢于斗爭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余伯流認為“八一精神”的定位是一個具有獨立形態,有別于井岡山精神的理論概念,它的的內涵應為:“敢為人先,聽黨指揮,百折不撓,為民奮斗?!薄?2〕徐兆麟將此作了進一步闡述,指出八一精神是“敢為人先的英雄氣概;聽黨指揮的堅定信念;不屈不撓的剛強毅力;為民奮斗的獻身精神?!薄?3〕鄭海吶以更宏觀的視角將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三大起義所體現出的革命精神定義為八一精神,認為八一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以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為理論基礎,以中華民族精神為家園,在不斷的革命探索中逐步形成的?!?4〕

(二)關于“八一精神”的時代價值

韓錫玲認為“八一精神”對培育當代國民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她歸納了如下方面:“一是弘揚八一精神,有利于國民樹立為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而奮斗中審的理想;二是繼承八一精神體現出來的靈活應變,有助于在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問題中機智應對;三是當代國民發揮勇于創新的八一精神,才能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向前發展;四是對八一精神實踐性的繼承,可以塑造求真務實的國民性格?!薄?5〕肖燕燕結合南昌發展對八一精神進行概括并升華出對當代的價值,她指出:“八一精神體現的堅定信念有助于推動南昌軍民關系良性發展;百折不撓的精神激勵南昌人不斷取得經濟社會發展的成就;勇于開拓、敢于創新的精神不斷刺激南昌的創新能力?!?〔16〕還有一些學者圍繞八一精神在高校和大學生中應發揮的價值作了論述,主要指出八一精神在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塑造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國防教育開展中的重要現實意義,在此就不一一贅述。

(三)關于“八一精神”比較研究

戴和杰、陳安從辯證法角度對八一精神和蘇區精神進行比較后指出,南昌起義孕育了一大批繼承“八一精神”的革命者,這些革命者在創建根據地、推動中央蘇區的形成中貢獻了巨大力量,從這個意義上說,“八一精神”是蘇區精神的先導、前驅,蘇區精神是“八一精神”的延伸和發展。戴、陳對二者的共性和個性也進行了梳理和分析,從共性上來看,堅定不移的政治信仰是基石、勇于創造的開拓意識是實質,同時還共同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質,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來源;從個性上來說,南昌起義是在大革命的緊急關頭回答了敢于堅持革命的問題,因此它孕育的“八一精神”在內涵上就側重于敢于斗爭這一特征,而蘇區精神是在革命根據地執政實踐中、在黨和人民的培育中形成的,它的最顯著的特征集中體現在蘇區干部的精神風貌和黨的優良作風上?!?7〕

李星對“八一精神”和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進行了比較,他認為,這些革命精神在本質上是相同的,都是馬列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共產黨在不同革命時期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相同之處表現為:一是都具有堅定地理想信念和共同的奮斗目標;二是都具有敢為人先的英雄氣概和百折不撓的革命意志;三是都具有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和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作風。同時這革命精神在產生的時間、表述的內容和特點上各有不同?!?8〕

學者們做“八一精神”的比較研究,思路是一致的,期望通過這種比較提高學術界和社會上對“八一精神”的認知,能夠使“八一精神”的歷史地位得到認同、現實意義得到體現。

(四)“八一精神”與南昌起義人物研究

以南昌起義領導人和參加者切入研究八一精神的孕育是一個獨特的視角,周根保通過大量文獻史料和口述回憶的整理分析,對南昌起義人物與八一精神的孕育作了深入研究。他歸納了三個方面:第一,堅定信念、聽黨指揮的高度自覺,鑄就了偉大“八一精神”的永恒靈魂,周恩來、賀龍、葉挺、陳賡、徐特立、郭沫若等一大批革命先輩用對黨的忠誠和對信念的堅定,開啟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的艱難歷程,并在主力失敗后艱苦轉戰、不屈不撓的將革命進行下去;第二,英勇頑強、敢為人先的英雄氣概,鑄就了偉大“八一精神”的鮮明特色,領導人的政治勇氣、勇于創新的精神和起義將士浴血奮戰、不怕犧牲的英雄品質為南昌起義成功奠定了基礎;第三,百折不撓、為民奮斗的執著追求,鑄就了偉大“八一精神”的核心價值,南昌起義領導人在起義決策上貫徹了救國救民的宗旨,起義及后續征程中起義將士踐行了為民奮斗的價值理念,南征途中,起義領導人表現出的百折不撓的堅定意志是“八一精神”最鮮活的體現??傊?,南昌起義領導人和起義將士們用自己的行動孕育了“八一精神”,值得我們繼承并發揚?!?9〕

四、其它相關問題的研究

(一)南昌起義重要人物研究

近十年來,南昌起義重要人物研究成果豐富,這些論著中有關于南昌起義領導人周恩來、李立三、惲代英等的研究,有關于南昌起義重要將領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歐百川等的論述,涉及南昌起義軍中任黨代表的有廖乾吾、徐特立、聶榮臻等,還包括對起義中叛離起義軍的蔡廷鍇的專門研究,這些論著詳盡的展示了南昌起義的重要人物,為更多的學術研究提供了借鑒。

(二)南昌起義與軍隊建設研究

宋清渭指出,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獨立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有三點我們必須清楚的認識到: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人民軍隊的立軍之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人民軍隊的強軍之基,敢于和善于戰勝一切敵人是人民軍隊的建軍之本。李殿仁認為南昌起義的重要經驗,是人民軍隊的性質必須將軍隊置于黨的絕對領導之下,軍隊要把黨的絕對領導作為永遠不變的“軍魂”,堅持這一領導原則是人民軍隊的政治本色,也是為了更好的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0〕

五、對研究前景的展望

從近十年的研究狀況來看,南昌起義的主要研究方向已經日趨完善,不同視角的研究也比較深入,對于未來的前景,筆者進行了以下展望。

第一,繼續加強和深化對史料的搜集和研究。新史料的挖掘有助于研究的深入,這十年來,對俄羅斯解密檔案的挖掘推動了南昌起義與共產國際有關問題的研究。但我們對南昌起義相關史料的挖掘還遠遠不夠,尤其是對報紙運用不夠,江西科技師范大學的校級科研項目“報紙中的革命史-大公報和申報視野下的南昌起義比較研究”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路,如何從當時的報紙中挖掘史料并加以運用,值得我們進一步探索。

第二,開展多時空的研究和探索,形成不同地域的爭鳴之勢。在有關南昌起義的研究中,我們不難發現,大部分的作者都集中在江西,因為江西的地域優勢和研究資源優勢,學者們很容易就南昌起義問題展開深入探索,但在信息和網絡如此發達的時代,其他地域的學者想利用這些資源并不難,如若帶有不同地域特色的學者進行相關研究,必定會碰撞出思想的火花,這對于深化南昌起義的研究有著重要意義。

第三,拓展研究思路,豐富研究內容。這十年來,研究思路得到了很大拓展,但仍有探索的空間。比如我們在對南昌起義人物研究的時候,都是圍繞著重要人物展開,關于經歷南昌起義的小人物如士兵、民眾的研究卻很難發現,通過搜集這方面的史料展開探討,對整個南昌起義的研究具有積極意義,可極大的豐富研究的內容。

〔參 考 文 獻〕

〔1〕劉小花.共產國際、聯共(布)對南昌起義的援助〔J〕.紅廣角,2010,(11).

〔2〕熊燕.共產國際與南昌起義關系中的幾個問題之探討〔D〕.江西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9.

〔3〕何池.共產國際與南昌起義〔J〕.黨史文苑,2007,(08).

〔4〕王新生.聯共(布)、共產國際與南昌起義〔N〕.光明日報,2007-08-03.

〔5〕徐元宮.莫斯科對南昌起義前后態度變化原因考察〔J〕.歷史教學,2012,(05).

〔6〕周利生.南昌起義部隊向廣東進軍戰略與共產國際、聯共(布)的關系〔J〕.江西社會科學,2009,(09).

〔7〕胡錦濤.弘揚崇高革命精神和優良革命傳統 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奮勇前進〔N〕.人民日報,2007-07-28.

〔8〕冷溶.南昌起義給我們的重要啟示〔N〕.人民日報,2012-08-03.

〔9〕石仲泉.關于南昌起義的一個科學論斷〔N〕.北京日報,2012-08-06.

〔10〕何建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視野下的南昌起義探析〔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2008,(03).

〔11〕姜廷玉.論八一南昌起義精神的內涵和歷史價值〔J〕.軍事歷史研究,2012,(02).

〔12〕余伯流.論八一精神的內涵與軍魂的鑄造〔J〕.江西社會科學,2007,(08).

〔13〕徐兆麟.八一精神內涵簡述〔J〕.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學報,2013,(04).

〔14〕鄭海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八一”精神〔J〕.北華大學學報,2009,(05).

〔15〕韓錫玲.八一精神:當代國民價值觀培育的重要途徑〔J〕.黨史文苑,2012,(10).

〔16〕肖燕燕.八一精神的內涵與時代價值〔J〕.人民論壇,2010,(29).

〔17〕戴和杰,陳安.“八一精神”與蘇區精神比較略論〔J〕.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12,(06).

〔18〕李星.論八一精神與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之比較〔J〕.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11,(05).

〔19〕周根保.南昌起義領導人與“八一精神”〔J〕.蘇區研究,2016,(04).

〔20〕宋清渭,李殿仁.南昌起義的歷史意義、偉大精神和重要啟示—“紀念南昌起義85周年”專家談〔J〕.黨史文獻,2012,(05).

〔責任編輯:張 港〕

猜你喜歡
南昌起義研究綜述
南昌起義的保密工作
從謀劃組織南昌起義看周恩來的務實作風
兒童旅游研究綜述
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文獻綜述
生態翻譯學研究簡述
英語虛擬語氣的認知研究綜述
關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綜述
紅色旅游視角下的紅色文化傳承研究
微學習研究綜述
南昌起義敵情相關問題考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