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校變革中創新教育實施的博弈分析

2018-11-12 11:16田雪
江蘇教育研究 2018年19期
關鍵詞:博弈論創新教育困境

田雪

摘要:從博弈論視角看,學校實施創新教育改革過程中的各理性參與人均依據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則而權衡、選擇策略組合,使學校創新教育改革這一多階段可觀察博弈逐漸陷入劣勢納什均衡的困境。想要化解這一困境,就必須自上而下地建立合理的博弈機制,自下而上地踐行高效的組織策略,全方位構建實現完美子博弈的創新教育共同體。

關鍵詞:創新教育;博弈論;困境;對策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8)07A-0007-04

創新教育著眼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發現學生的創新潛能。學校實施創新教育將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促進學生更好、更全面地發展。創新教育備受教育界關注,但是從“培養創新人才”這一標準來看,目前我國的創新教育成果并不盡如人意。吳康寧曾貼切地用兒童搭積木過程中一“推”一“搭”兩種行為論證了兒童創新天性的存在[1]。既然兒童是具有創新天性的,為何送入學校的熔爐中經過一番“磨煉”,培養出的學生反而“丟失”了原有的創新才能呢?筆者將從博弈論的視角出發,分析目前我國學校變革過程中創新教育的這一“怪現象”,并提出解決對策。

一、創新教育面臨的博弈困境

博弈論(Game Theory)又稱“對策論”,是研究利益相關者之間如何進行策略選擇的理論。博弈論最早的研究者是古諾(Cournot),但由于其關于壟斷定價和生產的論文被視為特例,博弈論研究并沒有引起經濟學家的廣泛關注。在1944年約翰·馮·諾伊曼(John von Neumann)和摩根斯坦(Oskar Morgenstern)合著的《博弈論和經濟行為》一書中,最早引入了通用博弈論思想。后來,約翰·納什提出了著名的“納什均衡”,豐富和拓展了博弈論,使之成為許多經濟問題分析的起點。目前,博弈論已經在經濟學、生物學、社會學、政治學、軍事戰略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博弈論的基本前提假設是每一個參與者都是理性的,理性參與者僅使用對其對手策略進行最優反應的那些策略。

在學校實施創新教育改革的過程中,每個理性的參與者——政府、學校、教師、學生及家長,必定會在對他者所選的策略組合做出理性思考后,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策略組合。因此,學校推行創新教育改革的過程,實質就是各理性參與人進行博弈的過程。

(一)博弈過程:一個漸失動力的多階段可觀察行為博弈

學校實施創新教育改革的過程,是復雜的、長期的,從理論到實踐,每一環節,各理性參與人都面臨著如何做出策略選擇。假設將學校推行創新教育改革的整個過程分為若干階段,分別用0,1,2,3,…,k表示,那么,一個多階段可觀察行為博弈就意味著:(1)所有參與人在階段k選擇其行動時,都知道他們在以前所有階段0,1,2,3,…,k-1所采取的行動;(2)所有參與人在k階段都是同時行動的[2]。政府、學校、教師、學生及家長作為創新教育改革過程中的各理性參與人,在變革進行的k階段都會依據k-1階段的觀察結果同時做出本階段的策略選擇。各理性參與人,也即學校創新教育實施中不可缺少的動力,所做出的策略組合就構成了一個多階段可觀察行為博弈。雖然在學校實施創新教育的初期,不乏積極響應的理性參與人,但在缺乏與之相配合的合理的博弈機制的情形下,不少理性參與人投身創新教育的熱情就會消減。在隨后的每一變革階段做出策略選擇之前,由于各理性參與人都會參考上一階段對手們已做出的策略選擇,加之對自身利益的考慮抑或從眾心理的影響,使本應該成為實施創新教育的動力的各理性參與人最終選擇了悄悄退出,導致學校實施創新教育改革的動力不足。這樣經過逐階段的博弈、逐階段的喪失動力,使創新教育的實施最終歸于令人失望的“無疾而終”。

(二)博弈趨勢:一個逐漸形成劣勢的納什均衡的博弈

納什在其博弈論論文中提到:“均衡點就是n個參與人的一組策略選擇,在其他人的策略選擇不變的情況下,任何人都不能通過改變策略來使其期望支付得到改善?!盵3]既然,推行創新教育的過程是各理性參與人進行的一場多階段可觀察行為博弈,那么在博弈的每一個階段,各理性參與人都會通過觀察上一階段其他參與人采取的行動而選擇本階段的策略,并且這一策略是對其他參與人策略的最優反應,即形成一個納什均衡。學校實施創新教育的困境并非單純靜態的“囚徒困境”,而是從一個無限接近優勢的納什均衡經過多階段可觀察行為博弈之后,形成一個劣勢的納什均衡的動態過程。(見表1)

由以上支付矩陣可知,甲、乙兩個理性參與人經過觀察,選擇的策略(實施創新教育或拒絕實施創新教育)并不存在哪個有明顯優勢或哪個有明顯劣勢。若甲、乙兩個理性參與人都選擇實施創新教育,則學校創新教育改革會順利完成,甲、乙兩個理性參與人均獲得變革所帶來的新收益,此為一個納什均衡。若甲、乙兩個理性參與人都選擇拒絕實施創新教育,則改革阻力重重,以失敗告終。但甲、乙兩個理性參與人依然可以維持原有利益的效用總和不變,對各方來說,也不失為一個“好結果”,此為另一個納什均衡。顯而易見,在學校變革中,若各理性參與人都選擇實施創新教育將會開發學生創新潛能,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無疑這是一個優勢的納什均衡;若各理性參與人都選擇拒絕實施創新教育,雖然大家的原有利益總和不變,但是站在學生的角度,在應試教育的重壓下學生很難燃起創新思維的火花,創新教育的目標也無法達成,因此這是一個劣勢的納什均衡。理想的狀態是,創新教育改革的順利推行,形成一個各方都能夠分享改革新成果的優勢的納什均衡。然而,常見的事實卻是:各理性參與人為了維護自身的既得利益,生怕自己在創新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有所損失,最終使學校創新教育改革的實施陷入劣勢的納什均衡之中。

二、化解創新教育實施困境的對策

(一)自上而下:建立合理的博弈機制

在學校推行創新教育改革的過程中,之所以存在擁護者和反對者,歸根到底是因為推行變革就意味著打破各博弈方原有的利益格局,重新進行資源配置。倘若在推行創新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各博弈方不但失去原有利益并且還得不到新的“好處”的話,很難想象創新教育能夠在學校順利實施。在應試教育模式下,許多地方的政府、校長、教師對學生們備受應試教育的摧殘感到無奈,卻又樂此不疲地進行著一輪又一輪的考試競賽,原因何在?就在于這些人是應試教育的獲利者。學校保持較高的升學率不但成為校長獲得晉級、名譽等利益的重要因素,也是政府官員做出政績的體現;班級的考試成績影響到教師的獎金、職稱、地位等利益?!八麄儯ㄐiL和教師——引者注)對培養目標中涉及的能力、素養以及由此對教師和學生提出的新要求并不是排斥的,只是在他們眼里,理論與實踐在很大程度上是脫節的,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他們覺得是與高考的現實相沖突的?!盵4]高考指揮棒之所以這么厲害,就是因為現有制度早已把應試教育與獲利群體的利益牢牢地系在一起。于是,成績、升學率又成為獲利群體在又一輪利益分配的拼殺中獲得屬于自己的那“一杯羹”的籌碼。若不改進現有的利益分配制度,開發學生創新潛能的創新教育無從談起。

要化解這種博弈困境,就必須改變博弈機制或者說是游戲規則。各理性參與人都知道實施創新教育終將會獲益,但卻都為了眼前的自身利益而選擇拒絕實施創新教育。唯有構建一種新的博弈機制,將博弈中的各理性參與人利益的獲得與是否積極實施創新教育聯系起來,使校長和教師的名譽、晉升、獎金、地位等利益的獲得不再取決于應試教育中的分數和升學率,而是取決于是否有效地開展創新教育,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只有這樣,學校創新教育改革才不會陷于劣勢的納什均衡的漩渦。

(二)自下而上:踐行高效的組織策略

所謂社會動員,就是廣義的社會影響,也可以稱之為社會發動。指人們在某些經常、持久的社會因素影響下,其態度、價值觀與期望值變化發展的過程[5]。有效地動員各理性參與人,使其做出積極支持創新教育的選擇,也是化解博弈困境的途徑之一,這其中又包括以優勢人群帶動劣勢人群和動員每一個理性參與人都成為變革的主體兩個方面。

一方面,以優勢人群帶動劣勢人群,擴大創新教育實施的積極力量。在特定的社會結構中,相對而言的優勢人群和劣勢人群(如優質學校與薄弱學校、校長與教師、名優秀教師與普通教師等)存在著地位及與之相關的利益獲取差異[6]。學校在實施創新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優勢人群當然是積極投身于偉大的改革嘗試之中,而劣勢人群則更多地表現出觀望、消極等待、猶豫不決等態度。劣勢人群往往會在做出選擇之前觀察優勢人群已做出的選擇,通過對優勢人群選擇結果的考量和自身利益的權衡,做出對自身最有利的選擇。因此,優勢人群做出的策略組合能否對劣勢人群起到示范效應是至關重要的。在學校創新教育改革這一多階段博弈的過程中,通過優勢人群的示范,可以逐階段帶領劣勢人群做出不斷趨向優勢的納什均衡的策略選擇。

另一方面,動員每一個理性參與人都成為變革的主體。有成效的教育變革將意味著培養出那些并不完全信任他們周圍的機構的有成效的個人[7]。人人都可以成為推動變革向前的動力,個體的力量同樣是不可小覷的。在學校創新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如果每一個理性參與人都是積極的、有成效的個體,那么就一定會形成一股變革的內部驅動力量,不斷推進變革向好的方向發展,即形成優勢的納什均衡。

(三)全方位出擊:構建創新教育共同體,實現完美子博弈

由于學校創新教育改革的過程是一個多階段可觀察行為博弈,所以每一階段都會開始一個新的適當的子博弈。子博弈的完美要求是:對于策略組合的限制從每一階段的k開始對每一歷史hk都能得到一個納什均衡 [8]。學校在實施創新教育改革的過程中,要想實現完美子博弈的納什均衡,就必須構建一個由政府、學校、師生、家長、社會共同組成的真正的共同體。真正的共同體特征體現于這一主張中:現實是共同聯系的關系網,我們只有存在于這種共同聯系中才能認識現實[9]??梢?,真正的共同體對于我們認識現實中學校創新教育改革的重要意義。在一個真正的共同體之中,各理性參與人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又是實現完美子博弈不可缺少的兩個基本要素。

一方面,各理性參與人在推行學校創新教育改革的具體方案之前彼此進行良好的溝通,將之前的不完全信息博弈轉化成完全信息博弈,即在整個博弈過程中,各理性參與人所選擇的策略組合是公開的,是眾所周知的。政府、學校、師生、家長各自對學校創新教育改革的立場、態度,以及對創新教育改革的切身收益和預期回報進行溝通,暢所欲言。這樣就避免了在每一個子博弈結束后,各理性參與人只能通過觀察子博弈結果來選擇只對自身有利的策略的劣勢納什均衡。

另一方面,學校創新教育改革中的各理性參與人還應當加強合作,把原本的非合作博弈轉化為合作博弈。在整個博弈過程中,應當切實加強政府與學校、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家長、學校與社會之間的合作,使學校創新教育改革從計劃到實行的每一個步驟都以各理性參與人的相互合作作為前提,實現整個共同體利益的共享,使得學校創新教育改革走出現有困境,走上一條良性動態的、漸行漸好的軌道。

參考文獻:

[1]吳康寧.重新發現教師[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7:112.

[2][8]弗登博格,梯若爾.博弈論[M].黃濤,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0:58.84.

[3]約翰·納什.納什博弈論論文集[C].張良橋,王曉剛,譯.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2015:15.

[4]葉瀾.基礎教育改革與中國教育學理論重建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2009:280.

[5]鄭永廷.論現代社會的社會動員[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0,40(2):22-28.

[6]吳康寧.教育改革的“中國問題”[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5:125.

[7]邁克爾·富蘭.變革的力量:透視教育改革[M].中央教育科學所,加拿大多倫多國際學院,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4:13.

[9]帕克·帕爾默.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M].吳國珍,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4:88.

責任編輯:楊孝如

猜你喜歡
博弈論創新教育困境
PBL教學法在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課程改革中的應用初探
跟蹤導練(一)
博弈論下電動汽車充電站的產量規劃模型
博弈論下電動汽車充電站的產量規劃模型
基于博弈論視角的山陜商人合作分析
基于博弈論視角的山陜商人合作分析
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創新教育
開展創新創業教育 促進應用型本科院校發展
小學數學創新教育開展研究
安吉拉·默克爾能否解救歐洲的困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