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氣”:如何更旺盛、暢達汲

2018-11-20 10:56安慶
中學語文·教師版 2018年11期
關鍵詞:壺口瀑布壺口擬人

安慶

一、有格修辭

1.朗讀,整體感知

(1)默讀。今天我們學習梁衡的《壺口瀑布》,投影:壺口瀑布是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黃河奔流至此,河口忽然收束,在不到五百米的距離內,河面寬度從數百米急劇收窄為二三十米,河水流速陡增,勢若萬馬奔騰;同時,河水從二十多米的高處,飛速跌落至直徑五十余米的大石潭中,聲如洪鐘巨雷,形成罕見的奇觀。

(2)領讀。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這榮譽了得!投影:河水從五百米寬的河道上排排涌來,其勢如千軍萬馬,互相擠著、撞著,推推搡搡,前呼后擁,撞向石壁,排排黃浪霎時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藍,宇宙間仿佛只有這水的存在。

(3)分任務讀。梁衡自己說:“散文既是一種藝術,其美是有層次的。我認為可以分為三層。第一個層次是描寫的美。第二個層次是意境的美。 第三個層次是哲理的美?!毕襁@樣美的作品,如何學?生雜然答“朗讀”,師讓勾畫出“所至”“所見”“所感”文字,分任務朗讀:師讀“所至”(游蹤)、男生齊讀“所見”(風貌)、女生齊讀“所感”(感想)。

2.“比喻”切入雨季壺口瀑布

師:本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雨季的瀑布的?主要用了什么手法?

生:作者按照從遠到近、從高到低的順序。

生:從聲音到畫面的順序。

師:寫聲音和畫面都運用了怎樣的修辭方法?

生:比喻,“車還在半山腰就聽見濤聲隱隱如雷……”“那河就像一鍋正沸著的水”。

師:你來說說他讀得怎么樣?

生:他的語氣很平淡,沒有讀出“濤聲隱隱如雷”所表現的水勢浩大,流速很快的樣子。

生:也沒讀出浪花翻滾,洶涌奔騰,水汽騰騰的狀態。

師:你試著給大家讀一下?

生讀。

師:聽出了他讀得語速快,“雷”字讀出了重讀。老師感覺“正”字后面也要稍微停頓一下,“沸”字也要重讀。下面找一位同學再來讀一讀?

生讀。

師:讀得真好!寫瀑布,按理應重點寫雨季的瀑布,可此文為什么寫雨季的瀑布文字反而這么少?

生:“正是雨季,那溝已被灌得浪沫橫溢”“水浸溝岸”,瀑布已經被浩大的水勢吞沒了,看不到了,于是就急慌慌地掃了幾眼,匆匆逃離了。這樣是為了留出筆墨,重點去寫枯水期的瀑布。

師:雖是了了幾筆,可寫得怎樣?

生:有聲有色,極為駭人,讓讀者跟著作者“心還在不住地跳”。

3.“擬人”通向枯水期壺口瀑布

(1)尋讀第三、四自然段,完成表格:

(2)賞讀擬人修辭格句

師:第三、四自然段寫了枯水期的壺口瀑布,這是本文的重點,請大家默讀這兩部分內容,看看作者總共運用了多少次擬人手法?為什么這樣運用?對表達這篇文章的主旨又有何作用?

生:太多了,數不清??!

師:看看有幾處集中運用擬人手法的地方就行了。

生:寫滾滾而來的黃河水,用了擬人的動詞有:排排涌來、擠、撞、推推搡搡、前呼后擁、霎時碎成。

師:齊讀,體會這樣擬人寫法的效果。

生:河水從五百米寬的河道擠進壺口,只有用這些擬人的動詞才能表現出那種驚心動魄的情景。

師:你再讀一讀,要讀出驚心動魄的感覺。

生讀。

生:大量的河水突然跌入只有四十米寬的壺口,“來不及想一想、一齊跌、更鬧、更擠、更急、飛轉”,用這些擬人的動詞,寫水流的聲音、橫向寬度、縱向流速等,都十分準確、全面。

生:第四段繼續寫壺口,五次“跌”,三次“碎”,細致而生動地寫出了瀑布飛流直下的動態,強化了瀑布流水的力度,具有獨特的色彩和音節效果。

師:閱讀和體會龍槽兩邊的水、水霧、彩虹的擬人描寫,說說作者“陷入沉思”之后的議論的好處。

生:龍槽兩邊的水的擬人描寫,更加多種多樣,讓我們更加感嘆作者高妙的藝術手法?!跋萑氤了肌焙蟮淖h論,也是抒情,為最終揭示黃河水所顯現的人的精神奠定了基礎。

師:寫了瀑布之后,為什么還要寫腳下的石呢?又是怎么寫的?有什么深意嗎?

生:寫腳下靜態的石,還是為了表現動態的水。

生:石的“窟窟竅竅”,千奇百怪,形成龍槽大坑,都是由于水“被壓迫”造成的,這里仍然用擬人手法,如“怒不可遏”“毫無軟弱”“以力相較”“奮力抗爭”“切”“剁”等等,既是寫水,也是寫人,而且結合得天衣無縫,十分巧妙。

生鼓掌。

師:你說得太精彩了!課文最后一段的抒情就水到渠成了,請齊讀并體會其佳妙之處。

生:作者情不自禁,高度贊美了黃河水的“個性”,從而完成了全篇文章之意的升華。

師:是啊,《壺口瀑布》這篇精美的游記散文,用精美遒勁的語言,描寫壺口奔騰不息、氣勢磅礴的黃河水,點明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哲理——中華民族歷盡艱難,不屈不撓的偉大品質。讓我們總結文章擬人手法的巧妙之處(PPT):

角度新穎,虛實相生,引發聯想想象。

擬人新奇,景物寫活,不重復舊套子。

多次擬人,貫穿全文,交織反復排比。

二、無格修辭

投影:

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認為,那種認為修辭主要是講修辭格的想法,恐怕是不妥的。修辭好比穿衣服,人體有高矮肥瘦,衣服要襯身,季節有春夏秋冬,衣服要當令,男女老少衣服的材料花色,不盡相同,總之是各有所宜,修辭就是講究這個各有所宜。至于修辭格,是好比在做領子或袖口上,滾一道花邊,或在胸前別個紀念章什么的,是錦上添花的性質,要是不管什么場合都要想方設法按上幾個格,那是小生的玩意兒,會寫文章的人是不這么寫的。

師:剛才我們分析了擬人、比喻等修辭格。那么沒有修辭格的地方,就沒有修辭現象了嗎?我們前后三人一組,可以從詞語選擇、句式選擇、結構選擇、風格選擇四者中任選一個角度進行討論,合作時各小組互相交流每一個同學寫出的內容。

投影:

可以關注一個詞語,分析一個句子,理解一種結構,品味一種風格。

1.詞語選擇

師:請“詞語選擇”組同學挑選一個自覺最好的詞,分析它為什么能特別好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生:“三跌”“四跌”中的“三”“四”能看出壺口瀑布特殊的構成,也寫出了水與石搏擊過程中的艱難與困苦。

生:“更鬧”“更擠”“更急”中的“更”這個詞用得好,突出“鬧”“擠”“急”的程度,展現河水急墜的畫面。

師:你能說說是怎樣的畫面嗎?

生:“鬧”說明聲音特別響;“擠”是說水在一起擁擠,壺口很窄才覺得擁擠?!凹薄笔菍懰还蓜诺貨_進去。

師:一般說到生動,大家都會選形容詞和動詞,但是這兩位同學選的是數詞和副詞,那么動詞和名詞呢?

投影:

排排黃浪霎時碎成堆堆白雪(白水)。

溝底飛轉(翻滾)著一個個漩渦……

生:“白雪”表現了河水在黃色與白色的交融中,所表現的視覺沖擊,給人震撼。

生:“白雪”體現排山倒海的氣勢,有畫面感,而“白水”沒有寫出水沖撞之后的變化。

生:“飛轉”寫出河水從高處跌落之后不停打旋的狀態。

生:“翻滾”的程度就輕一些,沒有準確表現水跌落之后的速度。

師:用詞語作為磚,文章好比房子,所謂修辭,就是我們用磚如何來建造房子:用哪塊磚,不用哪塊磚,這叫遣詞;怎么把這些磚排列起來,讓它們形成一定的“形體”,這是造句。我們不僅關注慣常使用的動詞、形容詞,而且不要忽視名詞、數詞和副詞。事實上,無論實詞、虛詞,都具有豐富的修辭功能。葉圣陶先生指出:“思想是有一條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絕不亂走的……作品的各要素(它的一個層次或階段)或它的特殊結構因素發揮著各種功能,它們一起揭示藝術作品的‘觀念?!倍@里的“觀念”就是從“壺口”之景、“壺口”之情到“壺口”之理的潛在意義所揭示的言語主體深層的意蘊。所以,我們千萬不要小看那一個個詞語,用到了地方,它的作用就大得不可想象!

投影:

很難替代,獨具色彩——詞意與哲思就在這里

2.句式選擇

師:下面我們請“句式選擇”組的同學發言。

生: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這個小小的壺口,怎么一下子集納了海、河、瀑、泉、霧所有水的形態,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種感情。造物者難道是要在這壺口中濃縮一個世界嗎?這樣的句子比陳述句感情更加強烈和飽滿。

師:壺口瀑布兼有水的形態,兼具人的各種感情,象征各種人性。作者以此來抒發自己的贊美之情,使文章主旨得以升華。下面大家再來看看老師改寫的句子怎么樣?

投影:

原文:河水從五百米寬的河道上排排涌來,其勢如千軍萬馬,互相擠著、撞著,推推搡搡,前呼后擁,撞向石壁,排排黃浪霎時碎成堆堆白雪。

改文:河水從五百米寬的河道上涌來,其勢如千軍萬馬,互相擠撞推搡,前呼后擁,撞向石壁,黃浪霎時碎成堆堆白雪。

生:“互相擠著、撞著”之間的頓號就表明水沖撞的短促氣勢?!巴仆妻薄扒昂艉髶怼薄白蚕蚴凇彼淖峙帕?,與前面“互相擠著”“撞著”構成了“四——二——四——四——四”的句式結構,這樣不僅展現出水流遇到石壁時飛瀉而下的狀態,而且錯落有致、音韻和諧、美不勝收。改為“擠撞推搡”,水流動的狀態就感覺不到了。

生:疊詞“推推搡搡”讀出拖音,水前進的姿態就會由聽覺訴諸于視覺,更富有立體感,增加了文章的音韻美,而且突出了河水排山倒海、湍急洶涌的氣勢。

師:你給大家讀讀。

生讀。

師:真好!你不只注意了語言形式的變化,更注意了內容的變化。老師一開始只是希望你們發現句子駢散結合的妙處,但是你們發現了簡單的語言要比復雜搖曳的句子更加促發人的想象。

生:我還覺得,刪掉疊詞“排排”,就無法體現后面作者所說的仰觀河面,濁浪奔涌,“宇宙間仿佛只有這水的存在”的奇險,修飾詞“排排”還有一種陽剛、崇高之美。

師:你們理解得太深刻了! 我國著名的美學家朱光潛先生說,“文章中每一個意思或字句就是一個兵,你在調用之前,須加一番檢閱,不能作戰的,須一律淘汰,只留下精銳,讓他們各站各的崗位,各發揮各的效能。排定崗位就是擺陣勢,在文章上叫做‘布局。在調兵布陣時,步、騎、炮、工、輜須有聯絡照顧,將、校、尉、士、卒須按部就班,全戰線的中堅與側翼,前鋒與后備,尤須有條不紊。雖是精銳,如果擺布不周密,紀律不嚴明,那也就成為烏合之眾,打不來勝仗。文章的布局也就是一種陣勢,每一段就是一個隊伍,擺在最得力的地位才可以發生最大的效用?!蓖瑢W們,寫文章就好比排兵布陣,指揮士兵要有智慧和眼光,我們一定要當一名有能力、有智慧、有眼光的指揮員?。。▽W生笑)

投影:

變化句式,獨具色彩——句式變與不變,哲思就在這里

3.結構選擇

師:下面我們來看“結構選擇”組,你們誰發現了這篇文章結構上的某個特色?

生:文章雨季瀑布的簡略描寫與枯水期瀑布的較詳細的描寫,詳略得當。

生:為了讓讀者認識到黃河“博大寬厚,柔中有剛”的個性,進而引申到“歷經磨難,方顯個性”的哲理。

師:全文有詳有略的結構特點,還有嗎?

生:我發現按照總分總的順序,第一段總寫,以下分寫了兩次到壺口,最后總結點明主旨。

生:還有全文貫穿的線索是“壺口”。開篇扣題點“壺口”;中間寫壺口瀑布之水,之石;最后由實寫到虛寫,寫了壺口之“神”。

師:我國南北朝時期的文學理論家劉勰在《文心雕龍·附會》篇中說結構是“總文理,統首尾。定與奪,合涯際,彌綸一篇,使雜而不越者也。若筑室之須基構,裁衣之待縫緝矣”。闡明了寫文章要重視謀篇布局,組織結構的重要作用。本文作者略寫雨季瀑布,詳寫枯水期瀑布,全文經過“壺口”意象的貫穿,最終把文章組織為一個嚴密的整體,使各部分的組合井然有序,我們一定要學習作家們這種構體成篇的寫作藝術。

投影:

主次分明的結構,自然而然的線索——主要與次要,意脈彰顯,哲思就在這里。

4.風格選擇

師:最后來聽聽“風格選擇”組的發言。這一組是老師給定的討論題:評論家何西評析《壺口瀑布》的語言是“暢達、清麗,比較考究”,你們感覺如何呢?

生:“暢達”表現在這篇文章對枯水季壺口瀑布的描寫,采用定點換景的寫法,立足點是“河心”,先寫水,后寫石,視角反復轉換。作者先俯視龍槽,明“壺口”之來歷;再仰觀河面,看巨瀑之源頭;然后視線隨河水由上至下,“跌入”龍槽,繼而又隨水霧由下而上,直抵青山;接下來平視龍槽兩邊,細寫千姿百態的河水;最后,視角轉換,收回腳下,描寫長年被黃河沖刷侵蝕的河底巨石。

生:我覺得是“清麗”?!芭排劈S浪霎時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藍”“亮晶晶的如絲如縷”“都隱在濕漉漉的水霧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響樂,一幅寫意畫”,這些句子盡顯“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清麗的特點。

師:那么,梁衡文章為什么是“比較考究”的呢?

生:結尾的哲理闡發是作者由景及情進而升華黃河的象征意義,讓人聯想到中華民族歷盡艱難,不屈不撓的偉大品質。

師:是的,“通俗、好懂又有哲理”是梁衡對語言形式的一大追求。梁衡極為看重文章的語言美、形式美,他認為美的形式可以強化文章內容的思想性。正如朱光潛先生說的,“在表面上重視用字的推敲,在骨子里仍是重視思想的謹嚴。唯有謹嚴,思想情感才能正確地凝定于語文,人格才能正確地流露于風格?!本渥拥拈L短、疊詞運用、擬人、比喻、反問辭格等就像花草的香味和色澤,自然而然地放射出語言的深層意味。

投影:

字字清麗,句句暢達,考究多多——形美與神美,哲思就在這里

師:孩子們,你們感受到了嗎?這不是壺口的問題,這是從“有格修辭”到“無格修辭”鑄成的——壺口瀑布的偉大精神(板書),祝愿孩子們永遠擁有壺口瀑布的偉大精神!

[評 析]

我們這里說的“課氣”是與古人所說的“文氣”相對而言的。

“氣”是中國古代哲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早在先秦時期,人們便認為“氣生萬物”,所謂“通天下一氣耳”(《莊子·知北游》)。人生天地間,自然與氣相關。不但人的生理與氣有關——比如一口氣憋不住,能舉起來的杠鈴也舉不動,精神也與氣相關,如孟子的“知言養氣”說,王充以“天氣”“仁氣”“勇氣”解釋人之品性。再后來,又有“文氣”之說,如曹丕的“文以氣為主”,韓愈的“氣盛言宜”,其間的內涵衍生清晰可辨。

文氣玄虛而切實,這只需比較一下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與戴望舒的《雨巷》便不難發現——前者文氣充沛、勁拔,后者纏綿、柔弱。只是,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很少有人注意對文氣鑒賞罷了。

不鑒賞并非意味著文氣不存在,更非意味著文氣鑒賞不必要。事實上,如果對文氣有獨到的鑒賞,無論是閱讀,還是寫作,都會有令人驚喜的收獲。

這方面,夏丏尊先生的《所謂文氣》可謂開風氣之先。在文中,他重點談了如何旺盛文氣的寫法:以一詞統帥多句;疊用相同的句子,并注意必要時善為變化——“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即是;三是多用接續詞,把文句盡可能地上下關聯。這種旺盛文氣的寫作智慧對旺盛、暢達我們語文教學中的“課氣”不無啟發。

劉兆剛老師的《壺口瀑布》教學實錄恰在這一點上極具學理闡釋的價值。

一、課眼、課脈、細節的統一

通觀整篇教學實錄,劉老師的課氣是比較充沛的,這集中表現在課眼、課脈、細節的統一上。

表面上看,課眼是“修辭”,有格修辭(比喻-擬人)→無格修辭(詞語選擇-句式選擇-結構選擇-風格選擇)構成了一條課脈;從內質上看,課眼是“偉大”,基本上按“水之形神——人之個性——民族性格”的課脈一以貫之。內外交融,文氣整體上較為順暢,盡管預設的成分較多。

特別是修辭視角的切入,卒章顯志智慧的啟悟,使文本鑒賞始終立足文本的言語形式,且不忘言語內容的相諧——感悟黃河象征的中華民族歷盡艱難,不屈不撓的偉大品質,既有力地捍衛了語文體性,也開掘了散文的哲理品格。形式與內容主次關系的把握,教學節奏與文本節奏的暗合,使得課氣連貫到高潮戛然而止,余韻悠長!

不管是“修辭”這一形式課眼的擇定,還是“偉大”這一內質課眼的統攝,均有相關細節支撐。支撐前者的是呂叔湘、葉圣陶、朱光潛、劉勰等人關于修辭內涵、修辭之美的論述——盡管這方面的引用偏于繁冗,對學生的學習腸胃恐怕吃不消,但是課眼統帥各個環節,疊用修辭理論而又善為變化所造成的旺盛課氣還是顯示出來了。支撐后者的是,所有對壺口瀑布力、勢的審美感悟,均是為感悟黃河的“偉大性格”而蓄勢,這便使課眼、課脈、細節基本上達到了統一。

美中不足的是,盡管劉老師很看重朗讀,但是“驚慌→驚喜→驚嘆”這一條情脈并未以讀凸顯出來——驚慌、驚喜都是為襯托驚嘆之情服務的,抽去任何一種情感,都會造成文脈的殘廢,也會損傷文章的曲折之美,更無法突出審智散文以情染理的特征。這是可以通過藝術還原,讓學生感悟到的。

二、文體辨識,確保逼近核心

為什么說注意辨識文體,遵體而教,也可以暢達課氣呢?

很簡單,大凡優秀作家,都會遵體而作,這便在形式上確保了文氣的暢通。一旦悖體,文氣很可能被斫傷。楊朔遵詩體寫散文,郭沫若遵散文體寫詩,留下荒唐的笑柄就是如此。

教學亦然。

劉老師將文本定位為“游記散文”,所以很自然地在整體感知時將著力點落在了“所至”“所見”“所感”文字的區分上。尋讀第三、四自然段時,再次強化這一體征——讓學生按“所至(立足點)”“所見”“景物特點”檢索課文內容。

這本可以暢達課氣的,但本篇散文游記是“表”,審智才是“里”。按孫紹振先生的理論,偏向于哲理闡發的審智散文是相對于抒情的審美散文,狀寫丑陋意象、表達冷漠情感的審丑散文,或注重諧趣表達的亞審丑散文而言的。

結合文本來看,“視點-所見-所思”這一課脈并非由審智散文的情志脈化身而來,“驚慌→驚喜→驚嘆”這條情脈才是,“水之形神——人之個性——民族性格”這條意脈才是——劉老師的講課雖然也涉及了這條意脈,但不是很自覺,所以才會出現上述用力點不精準的現象,導致課氣有些梗,有些擰。

因為文體辨識不夠深入,所以局部的教學中也露出了阿克琉斯之踵。比如,導入時用普通的說明性文字引出梁衡的個性化抒情文字,意在讓學生從描寫的美(物境之美)、意境的美、哲理的美三個層次立體地感受壺口瀑布之美,但因為缺少對兩種性質不同文字的審美甄別,直接拋出美的三個層次,使得默讀、領讀、分任務讀這三個環節之間的課氣顯得不是特別流暢。理想的做法是:學生預習中或上課伊始的審美中感受了物境之美、意境之美,再亮出梁衡的“三美”之說,強化并刷新學生的審美認知,課氣便會自然、暢達得多。

因為文體辨識不夠深入,劉老師對作者的跨體寫作也忽視了。詞語賞析時,劉老師和學生一起聚焦到“排排黃浪霎時碎成堆堆白雪”,殊不知其中的“白雪”恰恰是感知變異,情感極化所致——鄂教版第十一冊課文《壺口瀑布》一文中明確寫道:“水底懸流激蕩,這霧,這云,這煙,全部是黃色……”倘若教學中抓住這一有意味的失真,學生對破體寫作的秘妙該會體悟得多么深刻!

三、審美增潤,讓篇性更鮮明

這便涉及到篇性的審美開掘?;谖难?、意脈的篇性開掘,課氣一定是更加飽滿、酣暢的。

這方面,劉老師的教學自有出色之處——

賞析描寫雨季壺口瀑布的文字時,故意設問:“按理應重點寫雨季的瀑布,可為什么寫雨季的瀑布文字反而這么少?”此問非常精彩,因為觸及了文本層層遞進的文勢——雨季瀑布的力和勢是襯托枯水期瀑布的力和勢的,而這兩者形成的表現之勢又是為黃河偉大的性格張本的。劉老師讓學生讀出驚心動魄的感覺,更是強化課氣,課勢,乃至課美的智慧之舉。

講到詞語“一起揭示藝術作品的觀念時”,教者點染:這里的“觀念”就是從“壺口”之景、“壺口”之情到“壺口”之理的潛在意義所揭示的言語主體深層的意蘊。雖然說得有些佶屈聱牙,但是因為揭示了文脈,依然給人以渾然有力,耳目一新之感。

句式賞析部分,由于涉及了標點、疊詞、句式錯綜,且動用了還原比較法,將水之勢,語之勢,課之勢渾然統一了?!盎ハ鄶D著、撞著”之間的頓號就表明水沖撞的短促氣勢?!巴仆妻薄扒昂艉髶怼薄白蚕蚴凇彼淖峙帕?,與前面“互相擠著”“撞著”構成了“四——二——四——四——四”的句式結構,這樣不僅展現出水流遇到石壁時飛瀉而下的狀態,而且錯落有致、音韻和諧、美不勝收。改為“擠撞推搡”,水流動的狀態就感覺不到了。學生這種上乘的審美成果,正是教者順勢而為,順氣而為所致。

無格修辭的賞析,教者疊用相同的句式——

很難替代,獨具色彩——詞意與哲思就在這里。

變化句式,獨具色彩——句式變與不變,哲思就在這里。

主次分明的結構,自然而然的線索——主要與次要,意脈彰顯,哲思就在這里。

……

課氣因之顯得極其旺盛,如同音樂的鼓點,不時撥動學生的心弦,起到了很好的啟悟作用,且神奇地契合了審智的文體特征。

不過,篇性的審美開掘,依然有不夠盡情之處——

比喻抓“濤聲隱隱如雷”“那河就像一鍋正沸著的水”兩句,固然可以引導學生深入感受壺口瀑布的氣勢,但并未進一步揭示作者修辭雅馴、莊重的風格——為什么不說“濤聲如壯漢的呼?!薄澳呛泳拖褚诲仧_的水”?因為雅馴、莊重的風格與黃河“偉大的性格”更般配。

其實,寫雨季壺口瀑布,更能表現其勢能的是作者的烘托寫法——可怕的警覺:仿佛突然就要出現一個洪峰將我吞沒;狼狽的情態:急慌慌地掃了幾眼,便匆匆逃離;恐懼的心理:到了岸上回望那團白煙,心還在不住地跳…… 理智坍塌,更能盡顯壺口瀑布的力和勢。后文描寫的黑豬掉進溝底,渾身的毛被水拔得一根不剩,起到了同樣的烘托作用。

作者還有意識寫了壺口瀑布溫柔、寬厚的一面——那順壁掛下的,亮晶晶的如絲如縷……而這一切都隱在濕漉漉的水霧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響樂,一幅寫意畫……一下子改變了文本描寫的急促節奏,也寫出了黃河偉大的豐富內涵——不僅僅有剛、勇、強的一面,也有柔、纖、靜的一面,后者還是主流,前者只是在“沖過壺口的一剎那才閃現出來”。這種對“偉大人格”立體、渾融的闡釋,與簡單、平面說理的散文——如楊朔的《荔枝蜜》,一下子拉開了距離,的確獨到。如果此處進行審美的逗留,是能讓課氣更為醇厚、勁道的??墒?,劉老師耽溺于比喻修辭格的表面,未能深入到作者言語表現上的著力之處,有些可惜。

總結擬人手法之妙——

角度新穎,虛實相生,引發聯想想象。

擬人新奇,景物寫活,不重復舊套子。

多次擬人,貫穿全文,交織反復排比。

看似面面俱到,但因未能深度契合物境之美——意境之美——哲理之美的三維審美結構,還是給人力量沒用到點子上之感。

至于說梁衡的這篇審智散文與劉白羽的比,更顯含蓄;與南帆的比,更為形象——理不及南帆深刻;與余秋雨的比,更為樸實,劉老師完全忽略了,根本原因在于他始終將課文定位在游記散文上。

[作者通聯:大理大學文學院]

猜你喜歡
壺口瀑布壺口擬人
壺口瀑布:大自然的壯美畫卷
壺口瀑布
壺口放歌
擬人句
壺口瀑布
擬人句
憶秦娥·臨壺口
擬人句
學會擬人句
壺口放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