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點旋轉扳法聯合針刀序貫療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臨床觀察

2018-11-21 01:47冰,張濤,龐
實用中醫藥雜志 2018年10期
關鍵詞:扳法根型活動度

王 冰,張 濤,龐 浩

(河南省南陽市骨科醫院疼痛科,河南 南陽 473000)

本研究用定點旋轉扳法聯合針刀序貫療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共105例,均為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52例,男34例,女18例;年齡27~69歲,平均(47.96±4.23)歲;病程0.1~7.8年,平均(3.93±0.36)年;壓迫部位為C47例,C514例,C623例,C78例。觀察組53例,男33例,女20例;年齡26~71歲,平均(48.01±4.28)歲;病程0.1~7.9年,平均(3.95±0.38)年;壓迫部位為C49例,C512例,C622例,C710例。兩組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經X線、CT、MRI等檢查確診,符合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診斷標準[1];②認知功能佳,溝通無障礙;③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暈針、暈推;②非神經根型頸椎病引起的上肢疼痛;③妊娠、哺乳期。

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用電針聯合推拿治療。電針(蘇州東邦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規格0.30mm×40mm)取穴大椎、雙側天柱、雙側風池、夾脊穴、外關、曲池、合谷,取坐位,針刺得氣后連接脈沖電療儀(青島鑫升實業有限公司生產,G6805-Ⅱ型),調整至連續波,以能夠耐受為宜,留針30min。推拿取坐位,用一指禪推拿頸項兩旁、肩背部、上肢肌肉與軟組織,前臂置于患者肩部,向下用力,拇指推頂風池穴,手掌向上托下頜反向牽引,同時囑患者頸部左右旋轉、后伸前屈,雙手提拿患肢與肩頸,并給予拍打、牽抖,操作以患者舒適為宜,每次15min,1日1次。

觀察組用針刀序貫療法聯合定點旋轉扳法治療。病變側關節囊松解,取健側側臥位,暴露病變部位,確定病變節段,消毒后選用3號針刀(北京華夏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規格0.8mm×80mm),棘突旁進針直至關節突骨面,剝離、切割病變節段,感到病變組織明顯松動后退出針刀,針孔按壓止血,貼敷無菌敷料;病變側斜角肌、頭頸夾肌、半棘肌、側斜方肌及肢帶肌松解,相同體位下,選用4號針刀(規格0.6mm×50mm),分別于病變側橫突后壓痛點、頭頸夾肌、半棘肌止點處、肩胛提肌、斜方肌止點定點及肢帶肌起點處進針行切割松解,在有明顯松動后退出按壓止血貼敷料。定點旋轉扳法,取坐位,拇指觸及枕后隆突棘突與兩側,明確壓痛點,依據影像學檢查結果定位病變節段,屈曲頸部15o(3-5頸椎段)、30o(5-7頸椎段)拇指固定關節突,手掌放于下頜,單肘夾頭弧形旋轉,在拇指感到旋轉力時,向右側施力并向左側推關節突,聞及“咯噠”聲時完成,2天1次。

兩組均治療2周。

3 觀察指標[2]

頸椎活動度:頸部左右旋轉大于41o計0分,30o~40o計1分,21o~30o計2分、11o~20o計3分、小于10o計4分。

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價,分數越高,表示疼痛越強。

神經傳導速度:用丹麥生產的DISA2000型肌電圖儀檢測運動神經傳導速度(MNCV)及感覺神經傳導速度(SNCV)。

4 療效標準

痊愈:癥狀體征消失,頸部功能及肌力恢復正常。顯效:癥狀體征顯著好轉,基本不影響生活工作。有效:癥狀體征有所好轉,臂叢神經拉伸試驗可疑陽性。無效:未達“有效”標準。

用SPSS 19.0統計軟件處理,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5 治療結果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痊愈37例,顯效6例,有效5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90.57%。對照組痊愈28例,顯效8例,有效3例,無效13例,總有效率75.00%。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4775,P<0.05)。

兩組治療前后疼痛及頸椎活動度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疼痛及頸椎活動度比較 (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疼痛及頸椎活動度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 時間 VAS評分 頸椎活動度對照組 52 治療前 8.31±1.02 2.75±0.69治療后 2.96±0.51* 1.38±0.33*觀察組 53 治療前 8.33±1.05 2.77±0.70治療后 1.88±0.36*△ 0.81±0.11*△

兩組神經傳導速度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MNCV、SNCV比較 (m/s,±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MNCV、SNCV比較 (m/s,±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SNCV正中神經 撓神經 尺神經 正中神經 撓神經 尺神經對照組 52 治療前 43.36±3.31 43.45±3.40 43.59±3.52 44.30±3.36 44.41±3.40 45.03±4.06治療后 57.85±5.02* 56.22±5.20* 55.69±5.01* 55.69±4.36*△ 57.59±4.23* 56.35±4.02*觀察組 53 治療前 43.38±3.35 43.39±3.39 43.50±3.56 44.29±3.41 44.46±3.46 44.96±4.01治療后 63.02±5.39*△ 64.22±5.61*△ 64.31±5.70*△ 63.02±5.33*△ 62.39±6.03*△ 64.22±6.01*△組別 例 時間 MNCV

6 討 論

神經根型頸椎病占頸椎病65%左右[3],頸椎椎間盤繼發性病理改變及退行性病變,進而引起神經根受壓是導致神經根型頸椎病發生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現為相應神經分布區疼痛。

電針、推拿主要是通過刺激穴位、調節椎間盤壓力,促進局部肌肉放松,改善神經根與頸椎間盤關系,以止痛、緩解癥狀體征。但是治療只能起到暫時性改善。臨床研究證實,靜力平衡失代償時,頸部輕微動活動會加劇這一變化,減少對髓核的約束力,進而影響到頸椎生物力學的整體平衡。而頸椎周圍韌帶及肌肉較為薄弱,穩定性差,為適應這一改變,機體會自主調整肌肉結構,維持頸椎穩定性,但是肌肉結構的改變又會引起頸部生理曲度的改變,進而導致頸椎骨結構及周圍軟組織變化,因此治療時應立足整體,著眼局部,進行綜合調節[4]。

針刀療法能夠通過改善軟組織的張力及應力消除痙攣,通過松解粘連加速組織修復、調整神經功能。微針刀序貫療法較傳統針刀療法能夠通過逐層、逐次的松解,先里后外,消除張力及痙攣,避免代償進一步發展,更利于頸椎力線及頸椎結構的調整,作用于機體時更有條理性,治療時更為精準,避免重復操作對患者造成的損傷,同時提高了患者的依從性及耐受力[5]。但是,對于頸椎小關節出現微小移位的糾正效果較差,同時加大了損傷發生率。因此,應用時增加定點旋轉扳法,通過定位椎關節突,給予旋轉、屈伸等杠桿作用,操作具有幅度小、力度小的特點,動作更為輕巧,能夠對微小移位進行糾正,進而緩解軟組織的張力,促進頸椎力線的平衡恢復。聯合針刀序貫療法互補不足,起到增益效用[6]。

針刀序貫療法聯合定點旋轉扳法可疏通經絡、調整臟腑、舒筋活血、消炎止痛,重建頸椎力學平衡,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效果較好。

猜你喜歡
扳法根型活動度
基于TCA循環關鍵酶測定研究督灸治療早期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關節活動度的療效及機制
NLR、C3、C4、CRP評估系統性紅斑狼瘡疾病活動度的比較分析
能量多普勒評價類風濕關節炎疾病活動度的價值
扳法在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中的運用總結
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手術治療
腰椎扳法的研究進展
三針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110例
針藥結合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32例
針刺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38例
特殊針法聯合循經取穴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56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