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民居建筑思考
——對話云南省“非遺”專家施宇峰

2018-11-23 02:31吳瓊施宇峰
今日民族 2018年10期
關鍵詞:非遺民居云南

□ 文 ·圖 / 吳瓊 施宇峰

和順合院

民居建筑是云南民族文化的物質載體,豐富的民族文化疊加復雜的自然環境,使得云南的民居建筑類型尤為豐富,且各具特點。文字記載、考古挖掘和建筑遺存為我們了解云南各民族民居建筑發展的歷程及脈絡提供了堅實的資料,而對其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是對云南民居建筑保護發展的重要途徑。此次訪談旨在通過青年學者施宇峰多年調查實踐及理論研究,解讀云南民居建筑的概況、民居建筑與“非遺”的關系以及當下對民居建筑保護與發展的思考。

采訪對象:施宇峰,江蘇海門人,畢業于清華大學,現為云南民族大學教師、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專家評審委員。

云南民居:簡明、真實、有機

今日民族:首先請施老師介紹一下云南民居建筑的整體特點。

施宇峰:云南民居建筑非常豐富,各民族、各地區所呈現的民居建筑各不相同,但也有共同性,即整體特點,我認為云南民居建筑整體特點是:“簡明、真實、有機”。這不是說別的省份沒有這些特點,而是云南民居建筑表現得更為突出。

云南的很多少數民族地區建構技術和控制環境的能力不發達,在技術水平較低、交通不便的情況下,房屋的建造都會試圖以最經濟的手段獲得最大的舒適,其結果就造就了云南民居建筑“簡明、真實、有機”的整體特點?!昂喢鳌笔侵覆蛔非髥雾椉夹g的復雜,強調簡單技術的豐富組合;“真實”是強調對結構、環境、文化、生活的真實性顯現;“有機”表現為建筑內外空間靈活分隔,并和環境、文化融為一體、相互滲透。

“簡明、真實、有機”亦是云南民居建筑最有魅力的地方,它們更多體現了建筑最基本、最原始的需求——建筑僅僅是庇護所,形式上樸實無華,沒有裝飾或者盡可能少的裝飾,具有建筑功能、技術、材料的理性精神。所以說,云南民居建筑的特點很符合今天時興的“生態建筑”的概念,生態建筑是具有“適應性”的,表現為對環境的適應,即對地理環境、氣候環境、資源環境的適應,是發展水平不高時期的合理選擇。

今日民族:云南民居建筑都有哪些類型呢?

施宇峰:云南民居建筑類型繁多,這在其他省份是不多見的。類型多,主要受民族文化和自然環境兩個核心力量的作用。

民族文化方面,云南的民族眾多,民族學家根據族源、語言、風俗習慣等把云南的民族分為氐羌、百濮、百越三個系統,每個系統都有若干民族,每個民族又分為不同的支系,各個支系在各自演進的過程中都形成了各自的特點。

自然環境方面對建筑影響最大的是地貌和氣候。不同的海拔、不同的地貌(山地、平壩、濱水)、不同的氣溫氣候、不同的干濕度都有民居建筑分布并與之相適應。豐富的民族文化與復雜的自然環境疊加,使得云南的民居建筑類型比別的省份更為豐富和復雜。

村落民居與現代設計結合——2017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展 設計者:施宇峰

云南民居建筑類型雖然復雜,但也有規律可尋,主要的有“干欄式”“井干式”“土掌房”與“合院”四大類型。前三種是云南原生的建筑類型,合院是受漢地文化影響的變異。

今日民族:“干欄式”“井干式”“土掌房”與“合院”這四大類型的民居建筑各自有哪些特點?與地域、民族等方面的關系如何?

施宇峰:干欄式建筑的主要特點是底層架空、柱體承重、地板起居,良好的通風讓它適合于那些氣候炎熱、雨水較多的地區,所以干欄式建筑在濕熱壩區的傣族聚居區廣泛分布。另外在低熱的山地也有廣泛分布,干欄式建筑雖然保溫性極差,但是與平整土地這一巨大的工作量相比,適應坡地修建的干欄式建筑是更合適的選擇。干欄式配合火塘取暖,成了佤、布朗、德昂、景頗、拉祜、基諾、傈僳、怒、獨龍等眾多山地民族的共同選擇。

井干式建筑在云南稱為“木楞房”,是用層層木料堆砌而成的井狀建筑。井干式建筑墻壁緊密圍合,具有良好的保溫效果,缺陷是需要較多的木材。因此,在滇西北氣候寒冷、木材豐富的地區廣泛使用,主要使用的有納西、普米、怒、獨龍、藏、傈僳以及部分的彝、白等民族。

土掌房屬于生土建筑,厚厚的土墻讓它保溫性能極好,缺陷是不防水,這在干冷干熱的地區都是極好的選擇,彝族的土掌房、哈尼族蘑菇房、德欽藏族的土庫房都是其典型代表。土掌房性能良好、建造方便、造價低廉,具有廣泛的適應性,成為云南分布最廣的建筑類型之一。

合院并非建筑的簡單圍合,而是融入禮制,具有尊卑秩序的建筑布局,合院是隨著漢人入滇進入云南的,帶有典型中原文化的特征。因此,合院主要分布于云南腹地以及與漢族交往頻繁的壩區。主要類型有:滇中地區的一顆印,滇西白族、納西族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合院,滇東北“四水歸堂式”的彝族、漢族民居建筑,滇南建水、石屏“三間六耳”“四馬推車”的彝族、漢族民居建筑,滇西騰沖、德宏地區的“一正兩廂式”的漢族、傣族、阿昌族民居建筑。

對于這四種類型的民居建筑以圖表的方式進行表達更為直觀、具體,從“主導因素”“地形氣候”和“主體民族”三個方面對它進行概括,如下圖所示:

今日民族:云南的民族及支系眾多,民居建筑也各有特點,我們如何把握云南各民族民居建筑發展的歷程及脈絡?

施宇峰:要弄清云南各民族的發展歷程及脈絡是極其不容易的。通常來說,要搞清楚一個地區建筑的歷史和發展脈絡主要通過三個方面:文字記載、考古挖掘和建筑遺存。文字記載方面,云南大多數民族都沒有關于自己建筑發展的詳細記載,漢族文獻中關于云南建筑也只有零星的記載,文字資料相當匱乏??脊磐诰蚍矫?,歷史的遺址雖然不少,但因為云南的民居建筑材料具有竹木多、磚石少的特點,造成了保存不易。從考古遺跡方面我們也只能從柱洞的大小和分布,大致推斷出建筑的體量和布局。建筑遺存成為現在民居建筑研究的主要材料支撐,這一原因在于現存的民居建筑主要集中于明清以后,各民族傳統民居建筑異常豐富。這也讓云南的民居建筑脈絡出現了一個特別有意思的地方,即明清之前分期不明確,明清以后數量特別大,類型特別豐富。

簡明、真實、有機的云南民居

與環境協調的云南少數民族村落

石屏彝族土掌房

保護云南民居,是保護云南文化的種子庫

今日民族:您作為云南省“非遺”專家評審委員,怎么看待民居建筑和“非遺”的關系?

施宇峰:在“非遺”的類別中,民居建筑的建造技藝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建造技藝與其他傳統工藝一樣,凝結著云南人民的智慧與文化,在當今“非遺”語境下,對民居建筑的關注卻不僅限于建造技藝的保護。也就是說,傳統的民居建筑研究關注建筑本體,而與“非遺”結合下的民居建筑研究,需要更關注建筑“非物質”的部分,如:人對民居建筑的選擇、對建造技藝的把握、建造的儀式、建造的風俗禁忌等等。

其次,民居建筑不僅僅是指建筑單體,還包括建筑空間——村落。建筑空間和“非遺”相比是物質的,但又并非簡單的物質空間,它是物質空間和人類行為相互疊加、相互影響的結果?!胺沁z”活動一定會影響建筑空間的形態,建筑空間反過來為“非遺”提供了活動的場地。所以,我們在看待建筑空間時,要把建筑空間當成各項“非遺”活動的環境,保護建筑空間可以很好地保護“非遺”,事實上很多“非遺”的項目也只有在建筑空間這個環境中才能保存下來。目前我們“非遺”工作對“非遺”本體關注得比較多,相對忽視了建筑空間對“非遺”的重要性,下一步的工作應該慢慢轉向對建筑空間整體的關注?,F在一直在申報、保護的“非物質文化生態保護區”其實是對“非遺”環境關注的很好體現。

今日民族:保存下來的云南民居建筑是現在進行研究的主體材料,但是現實的情況是傳統的民居建筑越來越稀少,您如何看待云南民居建筑的保護工作?

施宇峰:民居建筑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傳統民居建筑其實也是保護傳統文化。當然我們今天提倡保護不是因為“舊”,也不是因為情結,而應該清楚地認識到:豐富的云南民居建筑是我們云南文化的“種子庫”。我們保護傳統民居建筑,為的是若干年后我們需要時,還能在這個種子庫里找到純粹的種子。

民居和古董不同,古董具有唯一性,再建的都是假古董,對于民居而言,我們只要按照傳統的材料、傳統的建造方式建出來的就是真東西。一些傳統文化在眼下相對弱勢、被擠壓,甚至可能消失,但我堅信,就算消失,百年以后它還是會復活。這是它的魅力,也是我堅持做云南研究的原因,我堅信自己做的是偉大的事業。

今日民族:您認為目前的民居建筑保護做得如何,存在哪些問題?

施宇峰:對于云南民居建筑的保護工作,有不少專家學者為此出力,但也出現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中,比較突出的是用城市設計的思路進行農村的建設。在各種場合下,我們常常能夠聽到“打造”這個詞,我認為,民居建筑保護的核心應該是“保護”,最忌諱的是“打造”,“打”一定會“打”掉真東西,“造”出來的又都是假東西。

“非遺”有兩大隱形殺手:“保護性破壞”和“設計入侵”,前者是對“非遺”進行過度挖掘,后者是藝術家與“非遺”過度結合。云南是傳統文化富集之地,我認為,設計更應該強調對傳統的解讀,是基于傳統的有節制的設計,而不是過多強調設計絢麗的部分。從民居建筑的產生來看,為什么云南民居建筑會出現那么豐富的類型?其實是一個篩選淘汰的結果,這個過程中唯一需要的是時間。對于設計師的借鑒是,在積累完成之前,設計師最需要做的是學習,而不是創新,需要擴大前期調查的比重,并形成完整項目評估報告,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設計入侵”。

保護民居,最好不要有“設計師”

今日民族:對于民居建筑保護出現的相關問題,您認為應該如何進行保護工作?

施宇峰:云南民居建筑的保護工作首先需要進行大量的、詳細的田野調查,盡可能多地進行深入的調查和比對。先把傳統村落講清楚,再制定和落實保護方案。

其次,要強調整體性保護,即從單一的項目性保護轉向與孕育項目相關的自然和人文生態的整體性保護,這也更加明確了生成環境的重要。研究方式也要從本體轉向對環境、對關系的研究。要關注農村生態、農業生產、村民生活與建筑空間的關系,因為農村生態、村民生活是建筑空間的自然和人文環境,而農業生產是民居保護的后盾,三者有機結合才能讓保護工作更加完善。

再次,村子要有自我造血功能。村落保護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量大、持續時間久,任何外來的資金都不可能長時間持續,政府的投入也應該是針灸式的和引導性的,要讓村子具有自我造血功能,只有村民富裕了保護工作才可以持續。

在村落設計方面,我不贊成有設計師,非要有,也要符合兩個重要原則:第一,不改變村落本來的樣子,尤其不能改變村落格局。第二,盡可能小地干預,并放在看不見的地方。我倡導有節制的設計,云南很多民族都會以“商量”的辦法向自然索要,因為是商量,所以有節制、有回饋。過程表現出來的是儀式,結果是與自然取得平衡。

今日民族:現代語境下,傳統建筑如何融入現代生活?

施宇峰:不要懼怕現代語境,也不要完全拒絕變化,傳統不是在過去就已凝結成型的一種“實體”,傳統是流于過去、現在、未來這整個時間性中的一種“過程”,以發展和動態的觀點研究傳統文化在設計中的表現形式。所以在實際操作中,我們應該著力對于集體深層心理的開掘,更加著眼于傳統的普遍性意義,而不是拘泥于形式?,F代與傳統因為處在同一文化圈,他們之間有很強的統一性,我們要透過其外在表現形式探究設計產生的原因,還原生成它的環境,就能找到很好的契合點。

今日民族:云南民居建筑是云南民族文化的符號,這個符號是云南人民千百年來智慧、文化所凝結而成。在當今“非遺”語境下,民居建筑的內涵進一步被挖掘,該如何保護與發展民居建筑,這一進程中也產生了不少經驗與教訓,值得我們深思。謝謝施宇峰老師的介紹與解答。

猜你喜歡
非遺民居云南
民居智庫
民居攝影
民居書畫
云南茶,1200年的發現
云南邀您來“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選擇
一圖讀懂云南兩新黨建
“非遺”走進高校
官渡古鎮“非遺”聯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