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譯與亂譯

2018-11-27 21:56張小川
新校園·上旬刊 2018年8期
關鍵詞:意譯翻譯

摘 要:意譯策略是做好翻譯的基本功之一。亂譯是常見翻譯問題之一,是隨意更換語表形式,而未能準確傳達語里意義,導致譯文與原文不相似的翻譯活動。意譯與亂譯容易混淆,二者具有相似性和區別性。意譯與亂譯研究有利于翻譯學者學習過程中有意識地運用好直譯、意譯策略,避免亂譯。

關鍵詞:翻譯;亂譯;意譯

翻譯策略體系包括譯前信息取舍策略、譯前文化導向策略、譯中語意轉化策略、翻譯方法和翻譯技巧若干。譯中語意轉化策略包括直譯策略與意譯策略,二者的熟練運用是做好翻譯的基本功之一。語言的復雜性決定了誤譯的客觀存在性,直譯策略用得欠靈活一點,就成了死譯,意譯策略用得欠規范一點,就成了亂譯,稍有不慎,就有錯譯、漏譯,防不勝防。

一、亂譯

當前譯界對誤譯、錯譯與亂譯等相似概念還存在混用現象。翻譯求似律認為,譯文應追求譯文與原文的意似、形似和風格似。誤譯指譯者用乙語轉化甲語文化信息,但信息量未能達到極似標準且對讀者造成誤導的翻譯單位或翻譯現象。按照意似、形似和風格似缺失或失真的程度,誤譯可分為翻譯腔和錯譯。錯譯即錯誤的翻譯,指譯者用乙語轉化甲語文化信息,但信息量只達到不似標準的翻譯單位或翻譯現象。錯譯是誤譯的極限,是翻譯失誤的典型代表。按照翻譯錯誤的方式,錯譯可分為亂譯、死譯、漏譯和添譯。亂譯作為翻譯的一種失誤行為,必然具備誤譯的基本特征。亂譯,即“胡亂翻譯”,指譯者將原語文化信息轉化成譯語文化信息的過程中,沒有準確理解原語文本,隨意更換了原語的語言形式,不負責任地對信息進行曲解,從而未能準確轉換語言的意義,造成譯語信息從語形、語意與語用角度都無法表達原語信息,導致譯文與原文不相似的翻譯活動。

亂譯屬于誤譯,與疾病有相似之處,但凡疾病都有癥狀,亂譯的特征即為亂譯的癥狀。語言以語表形式為外殼,承載語言的意義。翻譯時,意義的轉換是根本目的,語表形式的保留是錦上添花。亂譯具有隱蔽性強和失形失意兩大癥狀。隱蔽性強指譯者添加了原語沒有的信息,遺漏了原語已有信息,使譯語信息不斷添意、漏意。失形失意指亂譯譯文不但更換了原語語形,而且沒能準確、完整地轉換語里意義,導致原語的語表形式與語里意義都沒有得到保留,譯語與原語不對應。

二、意譯與亂譯

意譯是傳達語言的意義,而不拘泥于原語語表形式的翻譯策略。亂譯為譯者將原語文化信息轉化成譯語文化信息的過程中,隨意更換了語言形式,又未能準確轉換語言的意義,導致譯文與原文不相似的翻譯活動。從概念可見,二者容易混淆。意譯與亂譯具有相似性和區別性。

相似性指意譯與亂譯都舍棄原語形式。在歸化的翻譯觀下,意譯是最完美的翻譯策略,它既傳達了原文的語里意義,又去掉了讀者陌生的原語形式,更換為讀者熟悉的形象。亂譯中,譯者按照意譯的思維模式進行翻譯,去掉了讀者陌生的原語形式,更換為讀者熟悉的形象,亂譯的失敗之處在于沒能通過譯語中新選取的譯語形式準確、完整地傳達原語語意。從相似性可見,意譯策略的操作失當,會導致亂譯現象的產生。

區別性指意譯舍形保意,亂譯失形失意。雖然意譯與亂譯都竭力更換原語的語表形式,但二者在語言意義的轉換上卻截然相反。意譯會按照意義轉換的需要,對語言形式通過增譯、減譯、轉譯、換譯、分譯、合譯、對譯七法的處理,使新的譯語語表形式為語里意義的準確、完整傳達而服務。但亂譯卻忽略了語意完整轉換這一翻譯的根本目的,在無原則地更換了原語語表形式之后,也沒能準確完整地傳達語意,導致譯文添意漏意、失形失意。

意譯與亂譯的區別還在于亂譯具有策略濫用的特征。策略濫用指在不必要的情況下過多地對譯文進行方法性的處理。

三、亂譯規避

在分析清楚亂譯的特征之后,可以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規避亂譯問題的產生,總體步驟分為定、析、破三步。定,即確定亂譯特征。析,即分析亂譯成因。破,即修改亂譯。破解亂譯有三個方案,即透徹理解、完整轉換、準確表達。針對理解失準導致的亂譯,可從語匯、語法、文化、百科知識理解角度解決問題。理解是翻譯的基礎,語匯理解要注意短語、習語、俗語的特殊含義;針對失形失意特征的亂譯問題,可以通過正確運用直譯、意譯策略進行規避。保形保意的直譯策略為首選,確保原語信息得到完整轉換。在原語語表形式無法保留的情況下,采用舍形保意的意譯策略。針對策略濫用導致的亂譯,在正確理解原文的基礎上,通過首選全譯、直譯的翻譯策略,避免策略濫用,使譯文符合譯語規范,準確、靈活地表達原語語義。

四、亂譯影響

針對亂譯現象,不應簡單地一概否定。翻譯策略體系的第一層為譯前信息取舍策略,包括全譯與變譯。全譯追求信息的完整轉換,變譯追求運用特殊方法達到特殊效果。在全譯視角下,亂譯是衡量譯文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亂譯數量越少,譯文質量越高。但在變譯視角下,譯者根據特定翻譯目的,會對原語采用非常規翻譯方法,從而產生特定效果的譯文。在變譯視角下,對譯文的評判應跳脫出“原語語言意義、原語語言形式、原語語用價值”的小三角,而從“語際、思維、文化”大三角的角度探索該譯文產生的深刻原因及在該方法指導下產生的譯文效果,從而更深刻地意識到雙語及其文化差異。因此,當我們站在“語際、思維、文化”的角度審視許多的“亂譯”時就會發現,該“亂譯”是譯者基于某種特定目的有意為之,對其特定翻譯目的的實現有著促進作用。按照譯者層面因素,亂譯存在有意亂譯和無意亂譯兩種類別。亂譯也具有正面意義和反面影響兩個因素。

通過有意亂譯的手段,有識之士可以借題發揮,在原文的基礎上刪減對譯者想要表達的思想不相關的內容,添加譯者自己想要表達的思想內容,從而達到表達己見的目的,此時翻譯已是譯者表達觀點的手段之一,譯者已經不僅僅是譯者,更應稱其為“作者”,翻譯活動僅僅是其寫作過程中的一部分,整個翻譯過程成為了更加宏觀的寫作過程中的一部分。另外,亂譯譯文也可以在翻譯教學中充當反面教材,幫助翻譯學習。

刨除有意亂譯的部分后,對限于譯者的雙語水平,導致的無意亂譯,我們應當大力批判,這種無意亂譯譯文對翻譯質量帶來巨大的影響,通過扭曲原意亂譯使原作質量受損,降低了原作的意義和可讀性。通過濫用翻譯策略,亂譯譯文會影響漢語的規范性與地道性,使漢語在歐化的方向上越走越遠。

參考文獻:

[1]黃忠廉.科學翻譯學[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4.

[2]張小川.直譯與死譯[J].海外英語,2013(7).

[3]黃忠廉.翻譯方法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4]張小川.茶文化翻譯文本中的誤譯問題研究[J].福建茶葉,2018(1)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年度項目“服務于翻譯質量控制的誤譯問題研究”(項目編號:14E087)。

作者簡介:張小川(1982— ),黑龍江哈爾濱人,大慶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翻譯學。

猜你喜歡
意譯翻譯
淺談英漢翻譯中的直譯與意譯
淺談直譯與意譯的合理結合
本科英語專業翻譯教學改革與實用型翻譯人才的培養
淺析跨文化交際
商務英語翻譯在國際貿易中的重要性及其應用
小議翻譯活動中的等值理論
漢英動物詞“龍”與“鳳”的文化內涵及英漢互譯
大陸與港臺譯制片對英文電影片名的直譯與意譯取向研究
Shock Ini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xplosives at Near-ambient Temperatures
漢英機器翻譯中的意譯和直譯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