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直譯與意譯的合理結合

2016-12-19 13:31薛薇
文理導航 2016年31期
關鍵詞:直譯意譯

薛薇

【摘 要】在英語翻譯中,直譯和意譯誰好誰不好一直有些爭議。通過較多例子比對,本文闡述了直譯和意譯各自的優勢。而在翻譯過程中,兩者合理結合是最好的方式。本文從直譯和意譯的各自優勢及翻譯的效果出發,淺談直譯和意譯的合理結合。

【關鍵詞】直譯;意譯;直譯的好處;合理結合

美國翻譯理論家奈達認為,譯文讀者對譯文的反應如能與原文讀者對原文的反應基本一致,翻譯就可以說是成功的,奈達還主張翻譯所傳達的信息不僅包括思想內容,還應包括語言形式。譯者不能隨意增加原作沒有的思想,更不能隨意地刪減原作的思想。

1.直譯及直譯的好處

1.1直譯

直譯:指的是在語言條件許可下,在譯文中不僅傳達原文的內容, 還盡可能完整地保留原文的修辭風格及組句形式。

例: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譯文:Who knows that every grain in the bowl,is the fruit of so much pain and toil.

例:他是初生牛犢不怕虎。

譯文:He is like a new born calf which is not afraid of a tiger.

直譯出現于五四運動時期,它強調必須忠實于原文,這樣,翻譯才能實現“達”和“雅”。直譯并不是機械地逐字翻譯。由于英文和中文有著不同的結構,所以不可能都進行逐字翻譯。直譯就是既要全面準確地闡明原作的含義,又無任何失真或隨意 增加或刪除原作的思想,同時還要保持原有的風 格。有時甚至連原來的情緒或情感,比如憤怒或窘迫,挖苦或諷刺,喜悅或幸福都不應忽視。

傅斯年、鄭振鐸都主張直譯。在近現代中國翻譯史上,直譯是壓倒一切的準則。魯迅和其弟周作人的作品《域外小說集》被視為直譯的代表。

1.2直譯的好處

大凡一種語言表達一種思想,常常采用某種比喻或其他修辭手法,使語言形象、生動并富于感染力。直譯保存了原作手法,因而能達到與原文近似的語言效果,更好地傳達原作的“異域風味”。意譯只把大意表達出來,原文生動形象的比喻沒有了,效果不免大為遜色。

例:For my father knew and I know that if you only dig enough a pasture can be made here.

直譯:因為我父親知道,我也知道,只要挖到一定程度,早晚總可以在這里辟出個牧場的。

意譯:因為我父親知道,我也知道,功到自然成。

例:For Kino and Juana this was the morning of mornings of their lives, comparable only to the day when the baby had been born.

直譯:在基諾和胡安娜看來,這是他們一生中最了不起的早晨,只有寶寶出生的那一天,才可以與之媲美。

意譯:基諾和胡安娜認為,這一天非常重要。

直譯有助于我們了解西方文化,同時,也有助于傳播我們的民族文化,使西方人了解中國。通過直譯,讀者更容易了解原作的思想和風格。

2.意譯及意譯的優勢

2.1意譯

意譯:是指原文的有些內容與形式不宜用漢語直接表達,而是經過解析后以另外的形式表達出來,也就是說更著重于意思的翻譯,而不拘泥于表面文字。

例:一石雙鳥: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中文有“一箭雙雕”

例:化劍為犁:Turn swords into ploughs.

中文中有“化干戈為玉帛”

意譯則從意義出發,只要求將原文大意表達出來,不需過分注重細節,但要求譯文自然流暢。在翻譯時,如果不能直接采用原作的結構和表達形式,我們必須根據表達形式和特點改變句子結構和表達方式來傳達原作的內涵。由于原語和譯語在語序、語法、變化形式和修辭之間存在著許多差異,我們只能用適當的方式來傳達原作的意思和再現原作的效果。

2.2 意譯的優勢

在翻譯過程中,有些句子TL與SL的表達形式相差甚遠,SL所用的比喻手法不符合TL語言習慣。這時若采用直譯,保存了原文手法,但效果反而不好:或譯文不易為讀者所接受,或寓意不明,甚至不知所云這時,只能采用意譯。另外,有的句子直譯出來讀者也可以看懂,因原文寓意較深,表達的不光是字面意義,不如用意譯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特別是文學著作,因為語言基礎發生變化,所以大部分文學著作都要求采用意譯。

例:My rest might have been blissful enough, only a sad heart broke it. It plained of its gaping wounds, its inward bleeding, its riven chords. It trembled for Mr·Rochester and his doom; it bemoaned him with bitter pity; it demanded him with ceaseless longing; and, impotent as a bird with both wings broken, it still quivered its shattered pinions in vain attempts to seek him.

直譯:我的休息原來可以十分安樂,只是一顆悲傷的心破壞了它。由于張開的傷口、內出血和繃斷的弦線,心在怨訴。心為羅切斯特先生和他的命運發抖;它懷著強烈的憐憫為他悲嘆;它懷著無休止的渴望要求他;盡管像折斷雙翼的鳥兒般無能為力,這還是抖動破殘的翅膀,作徒然的嘗試,去尋找他。

意譯:我本來可以休息得十分安詳自在,只是一顆悲傷的心把它給攪了。由于受到了嚴重的創傷,我的心在衣訴。我的心為羅切斯特先生,為他的厄運顫抖;懷著強烈的憐憫為他悲嘆;懷著無休無止的渴望要求知道他的情況。我的心,好像折斷了雙翅的小鳥,已經無能為力,但還在拍打著殘翅,為了尋找他去作徒勞的嘗試。

3.直譯與意譯的結合

原文Cause things are gonna change so fast,All the white horses are still in bed(go ahead),I tell you that I?蒺ll always want you near,You say that things change, my dear?

譯文一:因為,事物變化的很快,但所有的白馬依然躺在床上,我說:“我希望你一直呆在我身旁。

譯文二:周遭如白駒過隙,變化太快;冬天還沒有到來,我想說,請守候在我身旁;你卻說,親愛的,萬事皆無常。

在原語和譯語之間仍存在著內容和形式一致的可能性,這是直譯存在的依據和理由。相反,由于英語和漢語之間存在很大差異,那么原語和譯語之間在內容和形式上必然存在許多區別,這是意譯存在的依據和理由。

直譯和意譯沒有絕對的界限,一般英翻漢的做法是:先直譯,如果譯文通順,且符合漢語習慣就可以直譯;反之,如果直譯的漢語譯文沒有邏輯,甚至是荒謬的,則需要意譯,需要準確理解原文的意思,用適當的漢語,自由靈活的把意思傳達出來。漢翻英亦是如此。

在任何翻譯中,幾乎都要用到直譯和意譯。我們很難想象,沒有其中任何一種翻譯方法的譯品會是什么樣的。因此我們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翻譯過程中,我們應該把直譯與意譯相結合。也就是找到一種平衡。這也是翻譯的藝術和趣味所在。

由此可見,直譯和意譯各有所長,可以直譯就直譯,不可以直譯就采用意譯,甚至雙管齊下,兩者兼施,才能兼顧到譯文的表層結構和原文的深層意思。

4.小結

直譯和意譯作為兩種最基本的翻譯方法,適用于不同的翻譯目的、讀者類型、文本性質和作者意圖等,因而各有其優勢和價值,但同時也都有其局限性和問題。

直譯和意譯并非互相排斥,非彼即此,而是可以并行不悖,相輔相成。在具體的翻譯實踐中,直譯和意譯往往并沒有清楚截然的界限,自覺的譯者應該考慮各種變量因素,找到直譯和意譯的平衡點,將二者結合起來使用,以達到最佳的翻譯效果。

【參考文獻】

[1]郭建中.文化與翻澤[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9

[2]許淵沖.翻譯的藝術[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4

[3]劉宓慶.文體與翻澤[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5

[4]呂瑞昌.漢英翻澤教程[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 1983

[5]黃天源.直譯和意譯新探[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1998

[6]姜倩翻譯.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

猜你喜歡
直譯意譯
淺談英漢翻譯中的直譯與意譯
直譯與意譯在英劇Townton Abbey字幕翻譯中的相關思考
英漢外來借詞(loan—words)互譯
中英文化間的成語互譯
漢英動物詞“龍”與“鳳”的文化內涵及英漢互譯
大陸與港臺譯制片對英文電影片名的直譯與意譯取向研究
關聯理論視角下的習語英譯探析
文化傳真視角下中醫隱喻的“直譯”法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