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實踐論》看當代道德危機背后的知行分離

2018-11-28 05:24
文學教育 2018年26期
關鍵詞:實踐論在實踐中統一

李 青

由于受歷史和階級的局限,歷史上的知行觀通常是簡單和片面的,有的具有唯心的本質,有的具有形而上學的性質,都不是全面和科學的。作為中國化的實踐哲學,《實踐論》立足新的思維平臺,進而超越了傳統知行觀。在《實踐論》中,毛澤東系統地清理了知行問題,并進行了深入研究,從而形成了其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觀,這對應對當代道德危機都有很好的借鑒指導意義。

一.《實踐論》中的知行統一觀

在《實踐論》中,毛澤東提出,實踐是認識的現實基礎和認識的來源。他明確指出,“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觀點”[1]。此外,他強調,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的科學命題。毛澤東在《實踐論》中系統地分析了認識如何從實踐發生,并又服務于實踐。感性認識是人們在實踐過程中對事物現象的側面反映,隨著社會實踐的繼續,人們綜合感覺的材料,將其組織整理并轉化為理性認識,形成概念、判斷和推理。然而,毛澤東認為理性認識不是認識的終點,更重要的一步是從理性認識到實踐,使得理性的認識能夠再回到社會實踐中去,應用到實踐中,看看它是否能夠達到預想的目的。通過分析認識發展的階段,毛澤東闡明了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標準。

另一方面,毛澤東在倡導實踐活動對認識的決定作用的同時,又主張認識的能動作用,認識必須要為實踐服務。人的實踐的特點是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即在一定思想支配下進行。離開了一定思想的行動是純粹的盲目行動。正是基于認識與實踐的關系,毛澤東指出,從感性認識而能動地發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而能動地積極引導革命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谧兏铿F實的實踐而產生的認識的過程是由淺入深的,包括三個階段:感性認識——理性認識——革命實踐,三個階段相互聯系,以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毛澤東把辯證唯物論的全部認識論,總結為知行統一論,這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史上是首次提出,是重要的哲學理論貢獻。

二.當代道德危機背后的知行分離

在道德生活中,知與行是兩個最基本的環節,其實質是要將兩者協調統一起來,即主體將道德規范通過認知內化為一種道德情感、信念與品質;同時,外化為一種自覺的道德行為。按照傳統的看法,一旦人們認同某一道德規范,就會產生相應的道德行為,然而在現實中卻不盡然。

當代知行關系,即主體道德認知與其行為活動的統—性問題,在如今已經成為一個老大難問題。在當今社會確實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道德危機和道德焦慮,其發生在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學校教師亂收費、媒體炒作假新聞、“啃老族”、“毒膠囊”……這些不正常的行為和現象,嚴重影響和阻礙了道德建設的進程。造成道德危機的原因有許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知與行各自的缺失以及知行的不統一。

在“知”方面,我們曾天真地認為,經濟發展和物質豐富,會使得人們的道德水平自然而然的提升上去,精神境界也會自然而然的充盈豐沛起來,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同時,對道德教育的忽視,成為導致道德認識的缺失的一個重要原因。在“行”方面,錯誤認識往往會引起不道德或反道德的行為。在道德生活中,有的人雖然思想觀念上已經熟知、了解,甚至認同社會大環境下所倡導的道德規范,但卻并不愿意付諸于行動,這就導致了“行”的缺失。同時,很多人明明都知道道德準則、善惡是非,但因為缺乏道德辨析和道德判斷能力,或迫于現實,或迷失在利益的漩渦中,在面臨道德選擇時,總是與“善”與“是”背道而馳,從而得到了“不善”甚至“惡”的結果,從而導致道德認知與道德實踐的不協調一致,不能相互對應、共同發展。

三.知行分離的應對措施

(一)彌補“知”的缺失

要解決目前的道德危機,首先就是要彌補知與行的缺失?!秾嵺`論》中這樣說道:“道德認識過程,既是知與行,認識與實踐相互促進、循環往復、以致無窮的過程,又是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相互促進、循環往復、以致無窮的過程?!盵2]我們對社會現象的認識和研究中,首先一定要把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的作用都發揮好,與此同時,不斷加深認識,將感覺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造成概念和理論的系統。例如,市場經濟機制下的生產活動使人們更容易追求經濟利益,但是不能因此否定和放棄市場經濟,要從實際出發,趨利除弊,正確認識市場經濟與道德建設的關系。

(二)彌補“行”的缺失

其次,更為重要的是,僅有對道德的理性認識是不夠的,我們還要將認識、理論付諸實踐。針對傳統知行觀的這種局限,尤其是三十年代中國革命實踐中脫離實際的唯心論和教條主義,《實踐論》著眼于“行”在求知過程中的地位,在講了兩次認識的飛躍后,又指出“許多時候須反復失敗過多次,才能糾正錯誤的認識,才能到達于和客觀過程的規律性相符合,因而才能夠變主觀的東西為客觀的東西,即在實踐中得到預想的結果?!盵3]正確的道德認知導向良好的道德行為,錯誤的道德認識會引起不道德或反道德的實踐。因此,為了深化我們在實踐中對道德的認識,在實踐中檢驗真知,國家應該深化改革。建立健康的社會機制,創造一個有利于人們恪守道德底線、遵循社會榮辱觀的健康良好的社會環境。讓人們在實踐中加深對道德的理解認識,讓道德實踐在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的循環往復過程中成為一種習慣,筑起堅實牢固的道德長城。

(三)“知行統一”

最后,就是做到知行統一。毛澤東在《實踐論》中對認識的總規律作了這樣的概括:“通過實踐而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從感性認識而能動地發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而能動地指導革命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盵4]可見,知行的統一是一個螺旋式上升過程,只有不斷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又通過實踐解決問題,最終知和行才能在實踐的運動中達成合一??陀^世界在不斷發展著,人們的認識也要跟著推移發展。認識和實踐的統一,總是具體、歷史的。因此,需要采取措施不斷進行個人完善與社會完善,與時俱進,探索無窮期。

《實踐論》唯物辯證地解決了認識和實踐的關系,從而成為科學的知行觀。從知與行的關系看,主體的道德認識、道德信仰與其行為活動的統—性問題,在當下社會中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復雜難題,具體原因主要有三點,即:知與行的各自缺失以及知行不統一。這既與主體的品德修養相關,也與其所處社會環境相關。故因注重個人完善與社會完善,這是一個相互依賴,相互促進,共同進步的過程。

注 釋

[1]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孔潤年.超越經驗論和唯理論之對立:尋找倫理學的實踐論依據[J].全國“經驗主義與實用主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9:110

[3]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猜你喜歡
實踐論在實踐中統一
中考省級統一命題意味著什么?
淝水之戰
一個統一的愛爾蘭:愛爾蘭統一的可能性正在增大
統一數量再比較
黨紀與國法在實踐中要相互契合分析
毛澤東:《矛盾論》不如《實踐論》好
本期主題:為學
淺議《實踐論》一文的幾點意義
“知行合一”與《實踐論》中的認識方法問題探析
淺談對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認識及其當代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