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敘事策略

2018-11-28 17:47
文學教育 2018年23期
關鍵詞:化妝矛盾命運

楊 雪

發表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的短篇小說《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是是一個女子的內心獨白。小說記敘的是坐在咖啡廳一角的“我”等待著男友“夏”的到來,準備帶他到“我”工作的地方去參觀時的心理活動。故事中的“我”從事著一份在殯儀館為死者化妝的“特殊職業”,而“我”的男友以為“我”是為將出嫁的新娘化妝的?,F在“我”將帶他到“我”工作的地方參觀,也許到那時一切都會結,此時的“我”的內心復雜而沉重。

一.真實與空白——內聚焦型敘述視角

視角在敘述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建構敘事文本的基點。根據法國結構主義批評家熱奈特關于“聚焦”這一概念的闡述,從對敘事文中視野的限制程度來說,可以將視角分為三大類型:非聚焦型、內聚焦型以及外聚焦型。

(一)內聚焦視角

小說《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就是典型的內聚焦型敘述視角,所謂“內聚焦視角”,即“每件事都嚴格地按照一個或幾個人物的感受和意識來呈現”。[1]“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其實是不適宜和任何人戀愛的……對于命運,我是沒有辦法反擊的?!盵2]小說的開頭就以悲觀、冷靜甚至自責的語氣開始了敘述,從敘述視角來看,這就是內聚焦型的自知視角,即通過主人公的自敘展開全文。主人公即將給讀者介紹她和男友夏之間的愛情故事,開篇的悲觀敘述給人制造懸念,為什么“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其實是不適宜和任何人戀愛的”?“我”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女子?這種內聚焦型的自知視角由于是從主人公的角度展示其所思所想,所以在閱讀中它縮短了人物與讀者的距離,讓讀者覺得小說中的故事真實可信,使人獲得一種親切感。

(二)發現空白

內聚焦型敘述視角是一種具有嚴格視野限制的視角類型,在小說《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中,視角固定在“我”一個人的視野之內,“我”只能呈現“我”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但是無法深入地剖析他人的思想。因此,這就在小說文本中留下了許多的“空白”以待讀者去發現、去思考。所謂“空白”,是指“文本中未呈現的部分,它是文本結構中的‘無’,空白的確定與實現依賴于文本與讀者的交流?!盵3]

由于受“我”內聚焦視角的限制,讀者所能知道的只有“我”的意識和敘述,讀者一無所知的他人的內心世界就是本文的一大“空白”。例如,文中的一切敘述都是來自于“我”的主觀視角,夏到底知不知道我的真實工作是什么?夏對于我的真實想法又是怎樣的?我們無從得知。這一切的“空白”都有待于讀者去挖掘,可能夏早已知道“我”的職業,可能故事不一定是悲觀的結局。

二.對話與獨白——敘述方式的相互轉化

小說《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全篇由“我”的獨白和“我”與夏的對話穿插而成,每一處獨白部分顯得完整而冗長,每一處對話部分則顯得簡明扼要,獨白與對話結合,使小說的敘述方式相互轉化。

(一)獨白

西西講故事的技巧之一在于《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中采用的獨白體的形式,小說中大段的敘述都為主人公“我”的獨白。小說內聚焦型的敘述視角由于缺乏對故事每個人物的全知全能,因此在小說中就出現了多重的心理糾結:對于夏最后的選擇,“我”是不確定的;“我”悲觀于命運的無法反擊,但是“我”又有反抗命運、渴望愛情的勇氣和希望。多重的心理糾結就使故事結局出現或喜或悲的兩種可能,也使敘述結構出現了多重性。

在小說長篇大論的獨白中,西西交代了“我”與男友夏之間的故事,以及怡芬姑母和“我”父母之間的愛情故事等內容。西西在小說中之所以會選擇如此冗長而完整的獨白來敘述故事,與主人公“我”的性格和職業有關。從“我”絮絮叨叨的心理活動中可以看出“我”內向、敏感、不善言辭的性格特征,小說中也多次出現“我是一個不善于表達自己思想的人”這類的句子。另外,遺容化妝師的特殊職業也加劇了“我”的內向性格,因為“我”長期面對的是死者,不需要經常與人交流,“我原是一個不懂得表達自己的意思的人,而且長期以來,我同時習慣了保持沉默”,[4]所以小說中大部分內容是“我”的內心獨白。

(二)對話

小說的敘事方式除了獨白之外,還有一問一答形式的對話,“那么,你的工作是什么呢。/他問。/替人化妝。/我說。/啊,是化妝。/他說?!盵5]在這段對話中,“我”在表達夏的話語和思想時,不是完全站在夏的視角來說的,而是將“我”自己置于夏的經歷之中,在時間和位置上接受了夏的視角:夏以為“我”說的“化妝”是為新娘化妝,而“我”真實的職業是為死者化妝,“我”知道夏理解錯了,但是“我”沒有跟他說明。因此,從深層次的話語模式來看,小說中的對話是一種自由間接引語。

所謂“自由間接引語”,是指“一種以第三人稱從人物的視角敘述人物的語言、感受、思想的話語模式”,[6]自由間接引語在敘述上最基本的特征是“它包容了敘述者和人物,是兩種聲音的并存?!盵7]因此,小說中“我”與夏的簡短對話,包容了“我”和夏的兩種聲音,其中還有“我”的視角帶入。與間接引語相比,自由間接引語更加具有敘述的逼真性和生動性,其話語模式也與小說長篇大論的獨白更相適應。

三.尋找矛盾——文本結構的復雜性

矛盾與空白一樣,是敘事文本的重要屬性,因此,分析文本結構的內在矛盾是批評和閱讀的關鍵。在《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這篇小說中,也存在許多的“矛盾”,從這些矛盾的二元對立之中,可以看到文本結構的復雜性,挖掘小說的深層內涵。

(一)命運——順從與反抗

“命運”是小說《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的一大關鍵詞,小說的開篇就寫到“對于命運,我是沒有辦法反擊的”,由此就給“我”與夏的愛情定下了一個悲觀的感情基調,這是源于怡芬姑母的愛情悲劇,“我”認為“我的命運已經和怡芬姑母的命運重疊為一了”?!拔摇睂τ诿\的無法反擊,這似乎是一個宿命論的觀點,正如古希臘悲劇《俄狄浦斯王》中的宿命論色彩。

雖然怡芬姑母的愛情是以悲劇結局,但是并非所有給死者化妝的人的愛情故事都是悲劇,“我”父母親的愛情故事便是一個例外。我的母親“因為愛,所以并不害怕”,“我”像“我”的母親,從她那里我有了向命運挑戰的勇氣。正是從這種對于命運的看似順從實則反抗的矛盾中,讀者可以看到“我”的頑強與斗爭。因此,雖然“我”在文中反復強調“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其實是不適宜和任何人戀愛的”,其實“我”想表達的是:“我”和其他的所有人一樣,擁有爭取幸福的權利。

(二)結局——悲觀與樂觀

尋找矛盾就是要挖掘出隱藏在作品中的深層內涵,揭示出不由自主地流露或暗示的意蘊的對抗。在這篇小說中,最耐人尋味的是結尾部分,“我”坐在咖啡廳幽暗的角落里,一開始就給“我”和夏的愛情定下悲觀的感情基調。此時,夏把陽光帶進“我”幽暗的世界,他就像他的名字一樣溫暖,給“我”帶來希望。他給“我”帶來一束花,但“我”認為這是“不詳的預兆”,因為在我們這個行業之中,花朵就是訣別的意思。但是,這里的“訣別”又有不同的理解:這意味著夏對我們愛情的訣別呢,還是意味著夏用自己的行動與世人的偏見訣別,勇敢地走向我們的愛情?這是小說《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留給讀者的思考。

小說一波多折的結尾蘊藏著豐富的內涵:悲觀——希望——訣別——希望(樂觀)?從一系列的矛盾沖突中,讀者可以看到“我”內心的矛盾與斗爭。西西也曾說:“我比較喜歡用喜劇的效果,不大喜歡悲哀憂郁的手法?!盵8]因此筆者認為,在這篇小說中,作者西西潛意識中更傾向于樂觀的結局。

西西認為“敘述只提供說者個人選擇的角度”,[9]所以,西西在作品中不斷阻止讀者不假思索的接受,也不斷消解“作品中那獨一無二權威的聲音”。[10]小說《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文本解讀的多種可能性:小說內聚焦型的敘述視角引導讀者去發現“空白”,挖掘更多未說明的語言;長篇大論的獨白和自由間接引語的對話模式相互轉化,使敘述方式靈活多變;尋找作品中關于命運與結局的矛盾,讀者可以體察出其中那些難以名狀的朦朧,理解文本結構的復雜性。

猜你喜歡
化妝矛盾命運
命運的更迭
生命的化妝
矛盾的我
愛的矛盾 外一首
命運秀
實現鄉村善治要處理好兩對矛盾
我沒化妝
命運
少女的化妝
命運是否掌控在你手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