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學徒制的組織實施與改進

2018-11-28 11:24武克華
人力資源管理 2018年10期
關鍵詞:學徒導師校企

武克華

2015年8月教育部確定165家現代學徒制試點以來,由于外部政策環境和內部合作機制問題,目前人才培養仍有一些需要破解的難題。本文對高職院校的現代學徒制組織實施若干核心難點進行研究,以期改進并完善現代學徒制的設計和機制,形成中國特色的現代學徒制。

一、現代學徒制的構建

1.學徒制的產生及歷史發展

中外傳統學徒制的歷史發展大致都經歷過前學徒制、行會學徒制、國家立法學徒制、集體商議學徒制4個階段。從父子相傳、私人性質的技能學習方式,發展為行會對學徒培訓進行監控與管理,后逐漸被國家通過立法控制和干預,進而出現學校職業教育,傳統學徒制漸趨衰敗,但未消亡。傳統學徒制在東西方歷史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技能傳承作用,對人類經濟社會發展和文明的推進有重要意義。二戰以后,以德國為代表的工業化國家,紛紛開展研究校企結合的職業人才培養機制,相關的立法、政策和項目層出不窮,搭建了校企一體雙元育人現代學徒制的基本架構。

2.現代學徒制的構成要素

研究現代學徒制,需要深刻理解現代學徒制的內涵。在現代學徒制實施過程中涉及的有六大要素:雙元育人、工學融合的“培養形式”;能力本位、工學融合的“課程建構”;工作場景、產教結合的“基地建設”;雙導師制、專兼互補的“師資培養”;情境認知、行知合一的“教學實施”;和多元參與、過程評價的“質量監控”六大要素。

二、現代學徒制特殊性要求

1.契約關系的確立與簽訂

為了保障企業長遠的利益,以提高企業參與積極性,必須以契約關系確立校企長效的運行機制,明確企業與學徒的責任和義務、保障企業及學徒雙方的利益,保證師傅與學徒在企業高質量地安心教與學。

2.校企合作的雙主體權責

我國現代學徒制并非普通的校企合作,而是校企雙主體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企業作為主體之一,全程參與學生培養,在運行中校企之間的聯合與協作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學徒制專業項目的開發、學徒制標準、人才培養方案、項目實施、考核評價等都需要企業和學校共同完成,企業的培養責任重大。

3.人才培養目標的協調

現代學徒制運行機制下,企業是強調人才在崗位上的適用性,彌補了學校單一主體培養模式下易忽略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的缺陷。但現代學徒制不可一味追求崗位技能的培養,忽視職業教育關乎人才長遠發展的“教育性”屬性,要協調好“職業性”與“教育性”、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崗位技能與通用技能的關系,做到人才培養過程的系統化、規范化、科學化。

三、高職院校學徒制組織與實施的難點

1.學徒崗位與職業發展的確定

學徒制既是一種人才培養機制,也是一種職業發展通道,必須兼顧社會的需求和學生的發展。2015年教育部遴選的首批165家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名單中,服裝設計與工藝、應用化工技術、汽車維修(奧迪維修技術)、陶瓷工藝、精密機械技術(鐘表方向)等等專業設置與企業合作培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一些通用型專業由于就業領域不確定,職業技能專門化程度低,不宜采用學徒制。

2.校企之間長期的深度合作

高職院校經歷了企業單純接受學生畢業實習、實訓階段,逐步發展到現在的校企雙主體育人和全面參與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階段。但是,相對于國外學徒制的主導力量而言,中國現代學徒制中還需要政府、各類產業園園區管理機構、行業協會、產業協會的進一步參與和組織,更需要國家法律和行業法規的規范和支持,以形成長期穩定有保障的合作機制。

3.學徒職業技術等級的健全

目前,我國尚欠缺統一的國家職業教育框架及國家培養標準,行業協會公信力的缺乏,職業資格證書的社會認可度不高。各試點院校多根據企業用人需求及自身實際情況,校企協商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及教學文件,各自為戰、缺乏統一的人才培養標準,企業師傅指導缺乏標準依據,學徒的培養質量難以保障。

4.導師甄選及考評機制的完善

現代學徒制的教學團隊是由學校、企業雙方導師組成,導師的專業能力和責任心是學徒成長的關鍵,但受現實因素的制約,缺乏科學的導師選拔、認定標準,造成導師良莠不齊。職業院校專業教師自身缺乏企業實踐能力,企業師傅教學能力存在不足,教學活動缺乏有效的過程質量監控。承擔培訓學徒任務的導師,需要工作付出更多,其積極性缺乏有效激發。

四、高職院校學徒制經驗及改進

1.營造行業企業主動參與的社會氛圍

營造行業企業參與是人才培養之必須。加強各類媒體宣傳,引導企業增強社會責任感,調動其充分參與現代學徒制,促進企業持續長遠發展;在制度層面,政府應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明確行業企業在現代學徒制運行中的責權利;在政策層面,對開展現代學徒制的企業和學校予以財政激勵、經費補貼或稅收優惠;完善現代學徒制發展的師資管理體制,打破原有的師資招聘及編制瓶頸,對企業的培訓師傅予以績效補貼,激發校企導師工作熱情及職業成就感。

2.設計“企校生”多贏的運行機制

歐洲現代學徒制的運行采取多方共贏方案,學徒制的開展為企業提供了優質勞動力,實現低成本招聘和產品高產出,企業也因參與人才培養從而顯示在行業中的實力并獲得社會認同。我國也應著力探索研究多方共贏的運行機制,使所有參與學徒制的相關利益方(學員、承擔培訓的企業、職業教育與培訓學?;驒C構,甚至更廣泛的社會領域)受益。在成本投入上,如國家能對企業予以財稅支持,適當分擔其培訓成本,地方政府開設專項基金支持、提供公共培訓基地,激發企業參與的熱情。

3.確立校企“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

全面深化校企“雙主體”育人理念,學校和企業要確立責任分工機制、培養劃分機制、經費保障機制、管理監督機制。建設由學校輔導員、班主任、學校專業老師、企業導師、學生干部等人員組成的學生管理隊伍,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地管理學生的學習和日常生活。

4.統一的職業資格體系和技能標準

當前我國現代學徒制試點運行中的職業技能標準及培訓標準,多是校企雙方協商共同制定,缺乏行業公允性。英國利用的是產業部門技能委員會體系來開發學徒制技能標準,并負責職業資格證書管理和培訓政策的制定。我們應該借鑒他國經驗,執行國家機構的統一技能標準,使培養過程科學規范。

5.探索學分互換與轉換認定制度

目前,完成學徒學業取得企業所在行業的職業資格證書,迫切需要在更廣泛范圍予以承認,并取得一定課業的認證??山梃b美國等國家的做法,學徒的技能資格證書成為大學課程的補充,通過評估和評價指導,獲得大學同等學分,繼而獲得相關學位。探索適用的學分轉換認定制度,是職業院校與行業對接的有效途徑。

6.建立學徒制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

在國家統一職業資格標準框架下,校企共同制定了培養及考核標準后,還應建立健全人才培養的過程監控與質量評價考核機制、導師遴選標準與考評機制,確保學徒制的師資質量。積極培育第三方的質量監控機構服務,監督國家職業資格及人才培養方案執行,以保證人才培養質量,提高社會認可度。

當前現代學徒制試點運行中仍存在很多問題,校企雙方應針對這些問題切實進行改進與完善,推進教育與產業無縫對接,從而使現代學徒制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

參考文獻

[1]關晶,石偉平.西方現代學徒制的特征及啟示[J].職業技術教育,2011(31).

[2]毛旭嫻.基于實踐的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之思考——以臺州科技職業學院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7(05).

[3]張啟富.高職院校試行現代學徒制:困境與實踐策略[J].教育發展研究,2015(03).

猜你喜歡
學徒導師校企
今日菜色
智慧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校企合作訂單課程中的實施與探索
對民辦本科院校應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研究
中學生生涯規劃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晉江市紫峰中學為例
中學生生涯規劃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晉江市紫峰中學為例
導師的貓
廣東鶴山實施新錄用公務員雙導師制
如何處理好干與學的矛盾
芬蘭大多數學徒是成人學習者
和諧秘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