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網絡平臺為基礎的信息化教學模式在醫學免疫學實驗課改革中的應用效果初探

2018-11-28 11:24孔軍伶邵長玲曾令娥
人力資源管理 2018年10期
關鍵詞:網絡平臺信息化教學

孔軍伶 邵長玲 曾令娥

摘要:目的 研究以網絡平臺為基礎的信息化教學模式在醫學免疫學實驗課改革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本學院需要進行醫學免疫學實驗課的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120名,根據教學模式的不同分為傳統組和改革組,各60名。傳統組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組使用以網絡平臺為基礎的信息化教學模式。使用課程滿意度評價表,使兩組學生分別對醫學免疫學實驗課的課程滿意度進行評分。評分項目包括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指導,教學規范和課堂教學效果,分值越高,表明滿意度越高。對兩組學生的期末成績進行比較分析,包括理論知識,操作技能,實驗報告和學習態度,分值越高,表明成績越高。結果 改革組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指導、課堂教學效果和總分方面顯著高于傳統組(P<0.05); 改革組學生的理論知識、操作技能、實驗報告和總分方面均顯著高于傳統組(P<0.05)。結論 在以網絡平臺為基礎的信息化教學模式中,通過以學生為主體,同時配備優質課程資源,并使教師答疑解惑,能夠顯著提高學生的課堂滿意度和期末成績。

關鍵詞:網絡平臺;信息化教學;醫學免疫學;實驗課改革

醫學免疫學是涉及基礎醫學、生物化學、臨床醫學等多門學科的醫學院學生必修課程,其主要為理論性知識,內容較為枯燥且抽象,學習起來較為困難。醫學免疫學實驗課是醫學免疫學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實驗能夠輔助學生加深對醫學免疫學理論課程的理解和記憶。但傳統實驗課教學體系中,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較低,缺乏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效果較差?,F代信息技術尤其是各種網絡平臺的發展,包括愛課程、微信、網盤、丁香園、QQ等的廣泛應用,為信息化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其能夠通過實現資源共享,實時答疑解惑,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本文以本學院2016級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為研究對象,研究了以網絡平臺為基礎的信息化教學模式在醫學免疫學實驗課改革中的應用效果,以期為后續醫學免疫學實驗課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相關參考。

一、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學院2016年9月~2018年1月需要進行醫學免疫學實驗課的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120名,根據教學模式的不同分為傳統組和改革組,其中傳統組60名,男21名,女39名,年齡17~21歲,平均年齡(18.93±2.39)歲。改革組60名,男23名,女37名,年齡18~21歲,平均年齡(19.02±1.57)。傳統組和改革組在年齡、性別比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中途退學者和不同意本研究者。

1.2方法 兩組教師均為本學院有著多年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將兩組學生各分為15個學習小組,每小組4人,設組長1名,負責課程管理和監督。傳統組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師教學時講解和演示實驗的目的、原理和方法,隨后學習小組根據實驗步驟進行相關的驗證性實驗,并撰寫實驗報告。改革組使用以網絡平臺為基礎的信息化教學模式,將學習小組和教師一起納入QQ群中,并使關注相關微信公眾號。教學時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并將課程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

1.2.1課前 ①教師 教師準備相應實驗課的課件資源、視頻資料、習題等,并上傳至QQ群或共享至百度網盤中,提前3天通知,使學生了解并預習該節課的實驗內容。同時在課前準備實驗內容相關問題發至QQ群中,激發學生的思考和討論熱情,并對熱點問題進行講解,以加深學生理解。比如在準備凝集反應實驗時,課前可在QQ群中提出相關問題供學習小組思考,包括凝集反應的概念、類型和原理,可同時思考凝集原、凝集素與沉淀反應的關系等拓展性問題,同時對于實驗中應準備的材料和儀器進行提問,比如需要準備的血清類型和原因。注意在準備相關資料時,教師應注重該堂課與醫學免疫學理論課和臨床實踐應用的相關性,以利于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了解和認知。②學習小組 每個學習小組在課前需查閱資料,觀看教師在QQ群中上傳的課件、視頻等相關資料,并進行小組間討論,準備實驗方案1份,包括實驗的目的、原理、材料、儀器、方法和結果所需表格,以及可能出現的結論,必要時在QQ群求助于教師,或在互聯網上查閱相關資料,可選擇丁香園、愛課程等媒體平臺。

1.2.2課中 ①教師 課堂中應以學生為主體,使各學習小組上臺講解實驗方案,并由教師總結和指出其中的問題。同時課堂中,教師還可結合PBL和翻轉課堂教學法,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②學習小組 各小組通過組間的討論以及教師的講解,對實驗方法均有較為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在實驗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各種操作或者結果異常等問題的發生,此時組員及組長應及時記錄,并與教師和其他小組進行討論,以找到發生原因,并對其機理進行進一步的了解。

1.2.3 課后 ①教師 根據學生課堂表現和實驗中出現的問題,教師對實驗報告進行認真批改后,將發現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發至QQ群,并發起進一步討論,以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認知和理解。比如在單向免疫擴散實驗時,涉及到做標準曲線,很多同學做的效果并不好,可能是由于試劑配制,瓊脂凝固不佳等因素相關,因此可在群里發起討論,關于制作瓊脂板時,溫度過高或過低時均會發生什么現象。②學習小組 學習小組根據教師在QQ群中提出的問題進行進一步討論,并對實驗過程、撰寫實驗報告和教師講課時出現的問題及時反饋,以便優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1.3 課程滿意度評價 使用本校自制的課程滿意度評價表,使兩組學生分別對醫學免疫學實驗課的課程滿意度進行評分。滿分100分,評分項目包括教學方法10分,教學內容15分,教學指導40分,教學規范25分,課堂教學效果10分,分值越高,表明滿意度越高。

1.4兩組的期末成績分析 對兩組學生的期末成績進行比較分析,期末成績滿分100分,包括理論知識(45分),操作技能(30分),實驗報告(15分)和學習態度(10分),分值越高,表明成績越高。

1.5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7.0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使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二、結果

2.1兩組學生的課堂滿意度評價 改革組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指導、課堂教學效果和總分方面顯著高于傳統組(P<0.05),兩組在教學規范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學生的期末成績比較 改革組學生的理論知識、操作技能、實驗報告和總分方面均顯著高于傳統組(P<0.05),兩組在學習態度方面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三、討論

通過醫學免疫學實驗課程,學生能夠對醫學免疫學知識具有更深層次的理解,認識也會更加直觀明了,同時醫學免疫學實驗能夠幫助樹立學生正確的科研觀和實驗觀,增強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為進一步深造打下堅實的基礎。而醫學免疫學實驗課程的教學體系對于教學質量來說至關重要,其能直接影響到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以及理論認知。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較為枯燥的講授方法,學生直接按照教材上的實驗方法進行實驗,缺乏獨立思考,只是為了實驗而實驗,未能將其轉化為自己的思想,對做實驗的目的、意義以及其中滲透的科研方法不甚了解。同時在教學過程中,經??吹綄W生互相抄襲實驗報告,不做實驗,只顧與課程無關的事情,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對學習效果和教學質量影響嚴重。且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不主動進行課前預習和課后回顧,看到不懂的地方得過且過,更無法直接與教師隨時進行溝通,從而造成學習效率的低下。隨著科技的進步,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教師和學生智能手機覆蓋率幾乎達到100%,且本學院無線網網速佳,覆蓋面廣,這都對本學院實施以網絡平臺為基礎的信息化教學模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信息化教學模式具有較豐富的可利用教學資源,能夠通過充分利用學生和教師的碎片時間,使交流隨時隨地,從而對課程內容的開展進行更深層次的認識和深入。近年來,網絡平臺發展迅速,包括精品課程網站、QQ群、微信公眾號等都為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后答疑提供了較為優質的資源。但是學生尤其是本科生,對課程熟知度不夠,網上資源又過于繁雜,篩選起來較為困難。教師對于其所在領域資源具有較好的掌控,清楚優質資源所處位置,因此通過教師對網絡資源的篩選,并在QQ群分享和答疑,能夠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教學質量,且教師和學生均能隨時隨地收到QQ消息,這就方便學生及時解疑答惑,避免影響學習進度。本研究發現,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通過使用以網絡平臺為基礎的信息化教學模式,課堂滿意度較高,達到95.41%,學生對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和課堂教學效果等均較為滿意。這提示良好的教學模式能夠極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其認真對待課程,積極思考問題發生的原因及解決方案,從而使教學質量提高,改革組期末成績也顯著高于傳統組(P<0.05)。范志剛等研究了手機信息化教學模式在大學課堂中的應用,結果發現通過使用手機共享教學資源,學生低頭玩手機等不良課堂習慣的發生率顯著降低,獲得了較高的學習效果。郭明廣等研究了信息化教育在醫學免疫學課程中的應用,結果發現通過構建QQ群,應用百度網盤,并使學生關注微信公眾號等措施,學生使用手機進行學習的積極性顯著增高,同時作業及時提交率和期末成績也顯著增加。

但是,在信息化教學模式中,由于對手機、電腦的使用率增加,學生可能會對手機等電子產品的依賴性增加,而部分大學生自制力較差,容易在手機和電腦上不自覺的進入游戲和看電視狀態,從而浪費大量的學習時間,因此教師和相關管理人員應在此方面加強監督和教育。

綜上所述,在以網絡平臺為基礎的信息化教學模式中,通過以學生為主體,同時配備優質課程資源,并使教師答疑解惑,能夠顯著提高學生的課堂滿意度和期末成績。

參考文獻

[1]宋巧麗,馬微,殷曉寧. 加強醫學免疫學與臨床學科教學聯系的探討[J]. 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3,8(06):580-581.

[2]史麗云,何海根,康艷華,等. 醫學免疫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與思考[J]. 基礎醫學教育,2013,15(04):376-379.

[3]胡小勇, 朱龍, 馮智慧,等. 信息化教學模式與方法創新:趨勢與方向[J]. 電化教育研究, 2016(6):12-19.

[4]李立新,張順科,孫科柱,等. 八年制學生醫學免疫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J].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3,13(01):157-160.

[5]鄭源強,包玉龍,丁楓,等. 研究生醫學免疫學實驗教學改革與探索[J]. 中國免疫學雜志,2015,31(04):548-550.

[6]陳偉,申延琴,韓曉楓,等. PBL結合網絡教學平臺在醫學免疫學教學的實踐[J]. 基礎醫學教育,2015,17(09):806-808.

[7]朱鵬威, 曹燁帆, 董天舒. “互聯網+”視閾下高校信息化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建設研究[J]. 情報科學, 2016, V34(12):133-136.

[8]叢亮. 大數據背景下高校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構建研究[J]. 中國電化教育, 2017(12):98-102.

[9]張小莉,梅雪,江華. QQ群網絡平臺在中醫藥院?!搬t學免疫學”教學中的應用[J]. 教育與職業,2013(12):158-159.

[10]官妍,汪長中,吳大強,邵菁. 《醫學免疫學》教學方法的探索與運用[J]. 中國免疫學雜志,2015,31(08):1113-1114.

[11]孫愛平,張國俊,趙鐵鎖,等. 基于網絡平臺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醫學免疫學》實驗課上的應用[J]. 中國免疫學雜志,2016,32(10):1534-1535+1540.

[12]范志剛, 李斯, 閻國鋼. 在大學課堂教學中構建手機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探討[J].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 2013(11):42-43.

[13]郭明廣, 袁玉青, 謝旭光,等. 高職醫學免疫學信息化教育教學模式探索[J]. 衛生職業教育, 2017, 35(21):49-51.

[14]任可,陳建芳,常江,等. 醫學免疫學實驗教學改革初探[J]. 中國免疫學雜志,2014,30(09):1259-1260.

猜你喜歡
網絡平臺信息化教學
網絡平臺犯罪及其治理對策
網絡平臺補短板 辦學質量穩提升
淺談信息化教學在中職餐廳服務教學中的應用
信息化教學學生學習效果評價體系的構建
淺析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信息化教學課程改革研究
常規教學模式下有限開放型課堂的設計與實踐
網絡平臺下家園互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