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鹽城國家公園體制建設研究

2018-11-28 11:24趙堅
人力資源管理 2018年10期
關鍵詞:國家公園體制機制生態效益

趙堅

摘要:國家公園是目前國際上最重要的自然保護地類型之一。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這是繼《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公布之后,對國家公園定位和作用的進一步明確,指明了新時期我國生態保護的重要方向。近年來,面對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我國提出了以建設生態文明為基礎的國家公園體制,試圖通過以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的方式,達到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平衡發展。本文主要從國家公園的內涵與認知、國外建設國家公園以及推進國家公園體制機制建設的現實路徑三個方面對鹽城國家公園體制建設進行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生態文明;國家公園;生態效益;體制機制;平衡發展

“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建立國家公園體制”,這是黨中央關于國土空間分功能使用和文化與自然遺產地管理思路的重大創新,對于按照主體功能區定位分類保護國土、改善遺產地保護利用、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有重大意義。開展國家公園建設,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實踐,也是一種全新的體制探索。

一、國家公園的內涵與認知

國家公園是指國家為了保護一個或多個典型生態系統的完整性,為生態旅游、科學研究和環境教育提供場所,而劃定的需要特殊保護、管理和利用的自然區域。這類自然保護地提供了環境和文化兼容的精神享受、科研、教育、娛樂和參觀的機會。國家公園是由國家劃定和管理的自然保護地,旨在保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兼有科研、教育、游憩和社區發展等功能,是實現資源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的特定區域。世界上最早的國家公園是1872年美國建立的黃石國家公園。

對國家公園,目前許多人在概念認識上比較模糊,尤其許多做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專家,也把國家公園等同于價值較高的自然保護地。事實上,單從數量而言,存在這樣一個關系:文化與自然遺產地>自然保護地>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絕對不同于國家公園,其有兩方面區別:自然保護區強調保護,而國家公園強調保護利用兼顧;自然保護區是生態系統發揮功能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平臺,其景觀價值不一定高,而國家公園必須具有國家級的景觀價值(當然也可能伴生較多的生態服務功能)。從世界文化與自然混合遺產武夷山就能明顯看出二者區別:作為遺產一部分的武夷山自然保護區,是中國生物多樣性的寶庫保護區中約有哺乳動物100余種,占全國同類動物總數的1/4;鳥類約400余種,占全國總數的近1/3,但已停止開展商業性大眾旅游;同樣作為遺產地一部分的武夷山風景名勝區,生物多樣性價值一般,風景秀麗,是武夷山游客的主要目的地。這兩個區域邊界,相距30多公里,明顯是兩類資源價值和功能不同的遺產地。

盡管原建設部在1980年代末與美國國家管理局初次交流時,就將中國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譯為China national park,并逐漸在國際交流與合作中成為外方廣泛認可的中國國家公園管理機構,但無論中央的“三定方案”還是相關法規,均沒有明確風景名勝區是中國的國家公園。2008年,國家林業局同意將云南省作為國家公園建設試點省份,以具備條件的自然保護區為依托,開展國家公園建設工作。同年,環保部和國家旅游局選擇黑龍江省伊春市湯旺河區進行國家公園建設試點,并為湯旺河國家公園授牌。

“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的重點在于體制,即通過新的管理體制實現國土空間的分功能使用,統籌解決管理問題。但從既有相關試點工作來看,其在體制建設上難言成功。例如,自2008年起,國家林業局進行了國家公園試點省建設(云南?。?,環保部和國家旅游局共同掛牌了湯旺河國家公園(黑龍江?。?,環保部還于2014年初批復了某些地方試點建設國家公園的要求。這兩方面試點,迄今已近6年,但對遺產地的管理,基本上是新瓶裝舊酒,在《決定》要求的“國家公園體制”上并無創新。絕大多以各種方式掛牌“國家公園”的遺產地,仍然沿襲現有其他類遺產地管理體系的體制機制,沒有保護好、沒有服務好、沒有經營好等遺產地管理的共性問題基本沒有得到緩解,有的地方不當經營現象還更加嚴重。開展這些試點工作的地方政府,本質上還只是看重國家公園品牌的經濟效益,試點情況既不規范、也不公益。這樣,無論國家公園還是國家公園體制,在中國大陸仍然處于事實空缺狀態。

二、國家公園建設的域外經驗

從國際經驗來看,強調公益性的國家公園體制可以在一定范圍內緩解這些問題,也是國際公認最佳的處理保護與利用關系的遺產地管理方式。盡管從世界范圍來看,不同國家的國家公園體制存在一定差別,建立最早、公認較好的美國國家公園體制基本可以作為典型代表,其特點有三:一是公益性理念,即根據遺產資源的價值、權屬等明確遺產資源的管理使命,確保公益性;二是分功能區管理且經營利用的空間范圍和業務范圍明晰,大范圍保護、小范圍利用,餐飲、住宿等消費彈性較大且不屬于基本公共服務的服務以商業經營方式提供;三是與理念和范圍相適應的管理單位體制、資金機制、經營機制和監督機制,如公園的所有經營活動都采用特許經營機制,以避免公園管理機構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損害公益性的情況出現。又如公園運營主要由聯邦財政支持(占其運營資金的約70%),門票、特許經營收入和社會捐贈只是補充,使得所有公園都能做到票價低廉(10美元左右的多日通票),國民進入國家公園成為基本公共服務。

阿根廷政府花數十年時間,探索出旅游開發與生態保護平衡發展的國家公園體制建設之路。阿根廷國土集中了熱帶、溫帶、亞熱帶、亞寒帶、副極地等多種氣候,是世界物種和自然資源多樣性的大國之一。為了保護本國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早在二十世紀初,阿根廷就開始興建國家公園。1903年,每年的11月6日定為全國國家公園日。1934年,阿根廷第一座國家公園正式對外開放,并于當年成立專職管理機構——阿根廷國家公園管理委員會。到目前為止,阿根廷有關建立國家公園和完善生態保護體系的法令法規已有百余項,截止2016年10月底,加上200多個省級生態公園和自然保護區,阿根廷國家公園體系下轄的保護區面積已占到國土總面積的約7%。阿根廷國家公園建設的資金分為三部分,占大頭的是聯邦政府每年數百萬美元的撥款,占到體系運營費用的58%,還有37%的經費來自公園門票和旅游服務收入,其余5%左右則依靠商業贊助等。聯邦政府既負責國家公園的主要經費來源,同時也直接負責國家公園的開發活動。阿根廷政府在國家公園的開發上堅持著旅游開發與生態保護的平衡發展的理念,在這方面,專業的公園管理人員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國家公園管理員團隊不僅需要做園區的規劃工作,還要進行保護自然資源的科研工作,以及引導和管理游客、協調旅行社和旅游開發者與公園之間的關系。在國家公園內,有一組管理員每天要記錄野生動植物種群變化和旅游活動對其的影響。另外的人要為游客服務,包括監督和制止一些因旅游引發的對公園和自然生態的破壞行為?!?934年,就專門確定每年的10月9日為全國公園管理員日,之后又成立了國家公園管理員培訓學院。目前阿根廷許多地區都建有國家公園管理員培訓學校,一些大學還開設了國家公園管理專業。學員必須通過生態保護、生物學、野外救援、旅游管理、人際關系學、歷史等多種學科的專業考試才能畢業。全國每年能從這個專業畢業的學生不超過50人。阿根廷政府致力打造世界上最好的生態保護體系??偨y把這一建設列為聯邦政府的優先工作之一,并明確表示要把阿根廷的生態環境保護打造成世界一流水平,為實現這一目標政府正不斷擴大對這一領域的投入與支持。

與域外地區國家公園比,我國目前遺產地管理的統一、規范程度較差,公益性難以得到管理體制機制支持??紤]到我國屬地化管理的遺產地在土地權屬上的復雜性、財政資金投入方面的不足,以及遺產地內部分布有數以千萬計的原住民,建議以“統一、規范、高效”為原則開展國家公園管理體制建設示范試點,按“存量自愿優選、增量嚴格甄選”的原則確定試點范圍,嘗試建設中央單一部門綜合管理與屬地化日常管理相結合的國家公園管理體制。由國務院明確(或設立)國家公園主管部門,統一負責國家公園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審批、監督等綜合管理工作,并安排與國家公園規模和日常管理需求相適應的專項資金。建議由中央綜合部門牽頭,聯合相關部委,共同制定《國家公園體制建設行動計劃》,其中詳述以“統一、規范、高效”為原則的體制愿景、準入標準、分階段工作目標并指定主管部門,將其作為落實“決定要求”相關工作的主要依據。

三、推進國家公園體制機制建設的現實路徑

1.鼓勵先行先試,推動完善立法

到目前為止,我國還沒有一部關于自然保護區或者森林公園等保護地的國家層面的法律,因為自然保護區涉及森林、濕地、荒漠以及海洋等區域,雖然研究自然保護多年的學者以及政府部門都在積極推動,但綜合各種原因,難以統一成一部完整的法律。我國目前自然保護區管理依據的是《自然保護區條例》以及相關的《土地管理法》《環境保護法》以及《海洋保護法》等,國家公園體制應該是我市自然保護事業發展的一個契機,制定出一部綜合的法來適應當前自然保護形勢,既是理順管理體制,也是給予保護工作者巨大的工作動力。我市自然保護地各級管理部門,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為國家公園體制奠定了良好的實踐基礎。要不斷推動自然保護事業走向管理科學化、建設標準化、科學研究系統化的健康發展道路,為《國家公園法》立法提高重要的樣本經驗。

2.注重生態補償,協調多方利益

由于我國國情與國外任何國家都沒有重合或者相似,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國人口密度大。我國自然保護區建設初期,并沒有過多考慮縣區的利益,很多土地權屬問題、生計資源供給問題等都形成了歷史遺留問題。經歷多年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的開展,解決了部分保護過程中的糾紛,但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縣區對保護區資源的依賴,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周邊居民進入保護區偷獵野生動物以及采摘珍稀植物等破壞行為。究其原因,還是我國自然保護體制存在一定問題,一方面是保護區管理部門,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不管是生計還是生產,二者都沒有及時關注社區的利益,比如,保護區動物損害農戶生產的莊稼,保護區認為按照《自然保護區條例》當地政府應該負責賠償;然而當地政府認為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應該負直接責任,互相推諉。此外,森林公園等形式的旅游保護地,也沒有考慮分享旅游收益給社區居民,這也造成了有的通往森林公園的必經之路被當地居民破壞;也有部分周邊社區以“農家樂”形式開展的鄉村旅游業存在過度收費問題,多種原因導致有的國家森林公園由于經營收益分配問題處于癱瘓狀態。因此,國家公園體制應該考慮當地社區居民的利益,當地居民是建設國家公園的重要參與者以及政策的執行者。國家公園帶給當地居民一定的利益,當地居民主動建設國家公園,這應該是理想的發展模式,從而走出一條具有鹽城特色的國家公園體制道路。

3.廣拓投資渠道,倡導社會參與

所謂全社會參與,就是“讓公眾進得來,再次愿意來”。就目前來看,我市已有的國家公園試點票價過高,一是不會激發公眾參與建設管理的積極性,比如森林國家公園,就目前的游憩行為來看,僅僅是一種休閑的旅游行為,并沒有得到生態環境保護的有效教育,人們也沒有自覺把自然保護的理念傳遞給周邊人群;二是企業家對國家公園的投資意愿不強,絕大部分自然保護地受捐助資金主要來自非政府組織,這也說明,我國目前保護體制存在一定問題,公眾目前并沒有主動意愿參與保護地的建設與發展。我市生態文明體制的構建,離不開公眾的積極參與,國家公園體制作為生態文明體制的“排頭兵”,應該培育公眾的生態文明自醒意識,倡導全社會的生態文明自覺行為,建立有利于生態文明的自律機制。那么如何倡導全社會參與建設國家公園,一是低票制,制定科學的發展路徑;二是廣泛宣傳,利用互聯網以及多媒體,向全社會宣傳國家公園體制的理念。因此,保障公眾對國家公園建設管理的知情權、監督權和參與權,是把國家公園體制建好的充分條件。

4.整合生態功能,推進試點工作

我市保護地體系重構涉及國家中長期生態安全保障和人民游憩福利保障,涉及自然遺產資源管理格局以及多主體多層次的利益調整,是一項意義重大而又艱巨復雜的工作,絕不能操之過急,首先要開展小范圍的試點工作。目前來看,最有條件建設國家公園的區域,當屬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如國家級麋鹿保護區、珍禽保護區,一是由于生態保護良好,擁有我國重要基因庫資源;二是人口較少,便于保護并延續生物多樣性。既整合目前保護區生態人為破碎化,也可以把生態保護文化推廣全世界,促進中國和世界的交流,必將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冠珠,白雅卿,王鐸.生態文明視角下中國國家公園體制建設的思考[J].財經界(學術版),2018(13):55.

[2]龐春雨,王俐人.國家公園體制建設的路徑分析[J].生態經濟,2017,33(12):10-13.

[3]鐘林生,肖練練.中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建設路徑選擇與研究議題[J].資源科學,2017,39(01):1-10.

[4]沈員萍,蘭思仁,戴永務.我國國家公園體制與體系建設淺析[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01):28-33.

[5]王昌海.國家公園體制建設的幾個關鍵點[J].中國發展觀察,2016(10):27-29.

[6]鄒統釬,郭曉霞.中國國家公園體制建設的探究[J].遺產與保護研究,2016,1(03):30-36.

猜你喜歡
國家公園體制機制生態效益
漫談生態效益特性
科學與美國國家公園發展
境外國家公園社區管理沖突:表現、溯源及啟示
檢察機關不規范司法行為的原因分析
高職院校深化校企合作體制機制探索
我國風景名勝區與美國國家公園管理比較研究
新時期高職院校學生黨建工作現狀研究
大興安嶺年創生態效益160億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