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學生法治素養的培養

2018-11-29 10:26
中學政史地 2018年24期
關鍵詞:初中生法治道德

法治素養是當今和未來社會公民不可缺少的基本素養。初中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加強學校法治教育,培養學生的法治素養,讓他們知法、守法,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道德與法治是初中生必修的一門基礎課程,是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提升學生法治素養的重要素材和途徑。作為初中政治教師,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幫助、教育和引導學生樹立法治觀念,提升他們的法治素養。因此,筆者在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就如何培養學生法治意識、提升學生的法治素養談一些見解。

一、法治素養的內涵及構成

素養是指一個人的修養,包括道德品質、外表形象、知識水平與能力等幾個方面。而法治素養是指人們對法律的知識內化、實踐運用,并自覺提高的能力和素質。從其構成來看,主要包括三個層次的內容:第一,法律知識。指所有現行法律條文的規定,也包括對法律精神的一種基本認識。對初中生而言,主要是指領會我國基本的法律精神以及知道與青少年相關的法律規定。第二,法律意識、法律信仰。指法律規范內化為思想觀念,對法律敬畏、服從,自覺維護法律權威。第三,法律行為。指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矛盾糾紛,用法律調節爭端,來維護自身的權益,自覺履行相應的義務。

二、目前初中法治教育及學生法治素養的現狀

目前我國大部分中小學校法治教育的現狀不容樂觀,與建設社會主義民主與法治目標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青少年學生依法保護自己正當權益的能力比較弱,法律意識、法治觀念比較淡薄。首先,道德與法治課不被重視。與其他科目相比,道德與法治學科不是主科,學生缺少學習動力,學習法律的興趣不高,直接影響到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課堂教學質量因此而受到較大影響。其次,學生的法律知識欠缺,法冶素養不高。有的學生對法律常識認識模糊,不知道自己的權利和義務是什么,生活中遇到侵犯自身權益的問題時,不懂得用法律手段解決問題。

三、課堂教學中培養和提高學生法冶素養的策略

(一)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以案說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地引用案例進行教學,選用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一些真實事件,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進而幫助他們正確理解法律和運用法律。例如,在講授合法財產及其所有權的相關內容時,我選取了《法治在線》播出的許某惡意取款構成盜竊罪被判刑的案例。進入新課前,拋出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許某因盜竊罪被判刑,給我們什么啟示呢?然后,再進入對知識點的講解,讓學生們結合案例進行討論分析。這樣,學生就很容易理解“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理解只有公民的合法財產,才屬于個人所有,而其他通過非法方式獲取的財產,都不在合法財產的范圍內。

2.結合時政熱點,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

道德與法治課具有鮮活的時代性,教師在課堂上結合一些時政熱點進行講解,有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把握。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的責任感,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他們認知、辨別、參與社會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要多關心國內、外時政熱點,并適當地引導學生聯系課本知識來分析時事。

3.創設情境,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中。

在教學中,創設適當的情境,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提高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從而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公民義務》時,八年級學生對公民的義務了解不多,對履行義務的意義知之甚少,甚至會有“履行義務是大人的事,我年紀還小,履行義務與我無關”的想法,等等。因此,我運用創設情境的方式,讓學生將圖文材料以小品方式表演出來,幫助學生樹立納稅意識,懂得依法納稅是公民應盡的基本義務,偷漏稅行為是可恥的,要受到法律處罰。

(二)聯系生活實際,讓“法”融入學生心中。

法治素養的培養和滲透,需要教師聯系學生生活的實際進行講解,將所見所聞,發生在身邊的小事,結合相關法律進行有機的滲透,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學會增強法治觀念,自覺規范自己的行為。

(三)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提高學生對法律法規的理解能力。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多媒體已經廣泛應用于教學領域。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使原來抽象、枯燥的學習內容變得直觀、形象和生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中道德與法治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對很多初中生來說,很多內容比較抽象,理解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幫助學生加深理解。例如,在講授與憲法相關的內容時,我首先通過多媒體把憲法的創立過程的專題片呈現給學生,讓學生認識到憲法的神圣,加深學生對憲法的起源、地位、特征、作用及法律效力等法律知識的理解。此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可以結合法律內容的變化,對教材內容進行拓展和延伸,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信息,從而激發學生對法律知識的學習興趣。

(四)延伸課堂,開展社會實踐,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除了挖掘教材因素外,還要盡可能地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社會實踐,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去法院旁聽,或者模擬法庭,讓學生獲得在課堂學不到的經驗和知識。

(五)以身作則,不斷提高自身的法治素養。

教師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思想進步的導師。學生在學校受教師的影響很大,只有教師自身具備良好的法治素養,才能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引導作用。所以,要加強教師隊伍自身學法、守法、用法的自覺性,增強依法從教的意識。首先,教師要自覺進行法律知識的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尤其是與教材內容相關的法律條文,這樣給學生講解時也更有說服力。其次,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將傳授知識與傳授技能相結合,制訂計劃,這樣才能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滲透法律知識。

總之,初中生正處于人格培養的重要時期,培養學生良好的法治素養對學生以后的成長至關重要,這也是課程改革對道德與法治教學提出的新要求。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內涵,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滲透法治教育,在不斷提高教學實效的同時,引導學生將法律意識踐行到生活中,確保青少年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成為德才兼備的有用人才。

猜你喜歡
初中生法治道德
“雙減”背景下初中生作業管理的實踐探究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初中生心理健康問題及應對措施
人大戰“疫” 法治為要
法治護航 守護生命之源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識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