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心設問,提高高中政治課堂效率的關鍵方法

2018-11-29 10:26
中學政史地 2018年24期
關鍵詞:設置課堂教師

一、問題應該具有層次性

例如,教師在教授西部大開發相關內容時,通常會這樣導入新課:“從幾年前開始,我國中西部的很多高科技人才、資金、物資等各種資源都慢慢涌向東南沿海地區。這種‘孔雀東南飛’的現象說明了什么問題?”

這個問題涉及的知識點較多,但教師這樣發問,會讓學生“找不著北”,不知如何下手。而如果教師把問題稍微設置得比較有層次一些,就會讓學生覺得簡單很多。比如,教師可以告訴學生,這個問題的解決辦法和我們以往回答問題的方法一樣,可以用“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三步走的辦法來逐一解決。首先,“孔雀東南飛”這一現象指的是什么?其次,為什么會出現“孔雀東南飛”這一現象?最后,這一現象帶來了什么樣的后果?應該用什么辦法來解決?這樣,就將一個大問題變化為幾個小問題,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使學生在互相合作的過程中一步一步找出問題的答案。提問的層次性有助于將復雜問題變得更加簡單,這樣不至于讓學生望而卻步,容易激起他們解決問題的積極性,最終幫助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了解和掌握更多知識。

二、問題應該具有科學性

教師在設置問題時應該注意科學性,問題的難易程度應該符合學生的知識面和能力范圍,既不能讓學生感覺高不可攀,又不能讓他們覺得淺顯直白。如果教師把問題設置得太難,學生一看就覺得很復雜,認為自己一定回答不上來,就直接放棄作答。這樣,一方面會挫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容易讓他們產生自卑心理。如果問題設置得非常容易,學生不用思考就能回答出來,或者直接重復書本上的內容就可以回答,對于這種問題從表面看學生都回答上來了,其實并沒有達到培養學生思維的目的。

例如,在講授多樣性的世界文化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將中國的端午節習俗和韓國的端午節習俗進行比較。教師可以問學生:“從文化多樣性的角度來考慮,端午節的習俗為什么可以‘和而不同’呢?”這個問題如果出現在新授課堂上會顯得非常難,即使學生明確知道了“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這個道理,面對“和而不同”這個問題依然無法下手。因此,關于“和而不同”的問題可以放在復習時提出來,在學生有了一定的運用基礎以后,再將這個問題拋出來,這時候學生就不會覺得望而卻步了。

三、問題應該具有思維性

教師在設置問題時,應該注意問題是否新穎,是否能夠啟發學生,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引發他們的思考。例如,在教學與“銀行”相關的知識時,如果教師問學生“誰知道銀行是做什么的”這類問題,因為所有學生都知道銀行的功能,所以他們不會對這個問題產生任何興趣,更別說去思考問題的答案了。而如果教師換個角度來提問,可能效果就會有所不同。教師可以問學生:“前段時間比較火的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你們都看過嗎?”學生一定會眼前一亮,爭先恐后回答“看過”或“沒看過”。這時教師可趁熱打鐵地問:“那你們一定知道里面的女主角周瑩了。大家都知道,周瑩是做布匹生意的,但是用來做生意的資金運轉是怎么操作的呢?”這時學生一定會陷入思考。如果有同學回答“銀行”,那么教師可以進一步提問:“可是那時候還沒有‘銀行’這個詞,那時候的‘銀行’叫什么呢?”這就非常直接地引出了“銀行的前身是什么”這個問題。學生經過一番思考和討論,最終一定會給出“錢莊”這個答案。這樣一來一往的有趣提問,既把學生的好奇心充分激發出來,又帶領著學生一步一步地進行思考,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問題應該具有趣味性

學生學好高中政治課的前提就是對這門課程感興趣。高中生大多活潑、好強,同時具有很強的自尊心。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用一些富有趣味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千萬不能用一些比較偏且很奇怪的題目來刺激學生,這樣會讓他們覺得無從下手,慢慢便對政治學習失去興趣。為此,教師可以尋找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材料,將其融入問題中,瞬間激發學生興趣,使其主動地進行思考和學習。

例如,教師在教授世界觀和哲學之間的關系的內容時,最好不要直接問學生“自發性和自覺性之間的區別在哪里”這類問題。這種直白且枯燥的問題會讓學生對教師的幽默感產生懷疑。而這時候如果教師說:“雖然你們都在很認真地聽講,但是我能感覺到你們中的很多同學已經肚子餓了?!边@時肚子餓的同學會覺得老師說出了自己的心聲,肚子不餓的同學會覺得老師有點滑稽,興趣就此激起。教師可以乘勝追擊地問:“但是你們肚子餓了還能這么認真地聽講,這是自發性的行為還是自覺性的行為呢?”這個問題一出,一方面很巧妙地夸贊了學生認真聽講的態度,另一方面直接引導學生思考“自發性和自覺性的區別”這個問題。因此,了解學生心理特征,找準他們的興趣點所在,是提問的又一關鍵所在。

五、提問對象應該是全體同學

教師在設置課堂問題時應該注意到問題回答對象的整體水平。一個班級學生的知識儲備和學習能力參差不齊,所以,問題的設置應該兼顧到整個班級的大多數學生,而不是只為一小部分成績比較優秀的學生服務。如果教師沒有掌握問題的度,設置的問題只能提高優秀學生的思維能力,那么大部分回答不出來的學生就不會參與到問題的討論中去。他們認為這些問題離自己太遙遠了,教師也不太關心他們的能力,以至于直接放棄了思考和討論。當然,教師也不能為了吸引全體學生參與進來而直接設置一些不經過思考就能回答出來的問題。尤其在上公開課時,很多教師為了保證所有學生能夠參與進來,營造好的課堂氛圍,就只安排一些非常簡單且完全不用思考的問題。雖然全班同學一起回答了問題,氣氛也都比較和諧,但這種偽對話的模式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起不到任何作用。失調的問題設置看似營造了課堂氛圍,實則沒有一點效率可言。

例如,教師在教授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內容時,有一個部分是通過京杭大運河的申遺困難來呈現這部分內容的知識點。這時如果籠統地把這個問題拋給所有學生,只會產生兩種情況:成績好的學生滔滔不絕,成績不好的學生閉口不答。這并不利于提高課堂效率,也沒有照顧到所有學生的能力和情緒。

為此,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三個小組,三個小組各自用不同的視角來分析申遺中的困難。在引導第一組學生討論時,教師可以告訴學生:“京杭大運河流域極其寬廣,河流兩岸的文化遺產大部分都被流落到了民間,大家整理起來是否會有一定的難度呢?”通過這個問題來引導第一組學生去思考并尋找古運河的傳統文化。教材中提到的傳統建筑、習俗、文藝和思想分別能夠從哪些方面表現出來,這是第一組學生思考和討論的重點,目的在于了解傳統文化的民族性。

引導第二組學生時,教師可以這樣講:“隋煬帝主持修建了大運河的主體,其最開始修建的目的是為了玩樂,修建的過程中花費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這個背景是否會為申遺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如何化解這些影響呢?”這樣的提問方式可以引導第二組學生用辯證的眼光看待問題,在思考和討論答案的過程中,他們會懂得任何事物都應該一分為二地看待,站在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會有不同的結論。

引導第三組學生時,教師可以這樣講:“大運河的有些河段已經干涸了,很多河段還遭到了嚴重的污染,所以大運河的作用和地位顯然不如以前了。這種情況下還適合申遺嗎?為什么?”拋出這個問題旨在引導第三組學生去思考導致大運河的作用和地位發生變化的根本原因。他們在思考和討論的過程中會感受到傳統文化無論多么經典,都應該順應時代和社會的變化,只有這樣,才能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精神需求。

教師將所有學生分成三個小組以后,又為每個小組分別設置了問題討論方向,這樣既讓問題的討論更加全面和多方位,同時又把所有學生都調動起來。他們不用毫無方向地思考與申遺相關的所有困難,而只需要把自己小組的問題分析透徹,這樣就降低了思考難度。而在每個小組內,以優秀學生為代表引導討論問題,既滿足了優秀學生的好勝心,又幫助其他學生深入思考問題。最后,將每個小組討論出來的結果拿出來分享和交流,使得所有學生都對這三個問題有了非常透徹的理解。

精心設問能夠讓政治課堂中的教學方法、過程和內容都得到優化,所以,政治教師應該多方位、多層次地去研究高中政治課堂中有效設置問題的方法,以更好地提高政治課堂效率。

猜你喜歡
設置課堂教師
甜蜜的烘焙課堂
最美教師
美在課堂花開
大山里的教師
船舶防火結構及設置的缺陷與整改
ControlUWP 讓Windows 10的設置更方便
嘻游課堂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最好的課堂在路上
欄目設置一覽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