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抗日名將陳蘊瑜

2018-12-04 07:56盧惠龍
藏天下 2018年11期
關鍵詞:天龍

文/盧惠龍

◎陳蘊瑜

陳蘊瑜,1900年2月生于貴州平壩,早年習讀講武學校,曾追隨中山先生討伐廣西軍閥??箲鹕狸P頭,他率子弟兵請纓出征,輾轉千里,在徐州會戰中為掩護十萬大軍突圍,率部與5倍于己的日寇王牌軍土肥原師團鏖戰三晝夜,于1938年5月英勇陣亡。年僅38歲。

一 六縣八任縣長心系百姓

陳蘊瑜,貴州省平壩縣天龍鎮人,生于清光緒庚子年(1900年)二月初二。

陳蘊瑜13歲那年,他背著書包離開了家鄉,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當時省城最好的中學——貴州省立模范中學,成為“模范中學里的模范生”。

1915年1月18日,日本政府向中國政府提出了旨在從中國攫取巨大利益的“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全國上下群情震動,李大釗先生的《警告全國父老書》在市間轟動,貴州模范中學學生們紛紛舉行游行、集會和演講,貴陽護國路,富水路大街小巷,留下他們匆忙興奮的身影和足跡。少年陳蘊瑜這時已經出落一副魁梧身材,鑄就靈動不息的思維,他血氣方剛,揮就戟文,誓雪國恥。

1931年起,陳蘊瑜先后任黔軍25軍上校參謀。從援桂返回貴州之后,陳蘊瑜先后還擔任過黔軍第四混成旅參謀長,復任25軍軍部上校參謀、第三師副官長、貴州全省保衛團總部副官長,兼軍警督察處參謀長、第二師副官長等職。

貴州自民國以來,社會動蕩,力求治理,當時的省長接受省府“智囊團”的建議:“任用有膽識,有智能的少壯派軍官去擔任縣長”。于是陳蘊瑜被選派分別兼任黔西、織金、水城、正安、并兩任思南、威寧縣長,在省內軍閥爭權奪利一片混戰之時,能夠脫身出來致力于地方建設保民生,為黎民百姓做事,陳蘊瑜欣然前往,六縣八任縣長一口氣干到1935年。

陳蘊瑜雖然是從講武學校走出來的一名職業軍人,但卻始終心懷愛民之心。因陳蘊瑜為政廉明,愛民如子,關心農事,賑濟災民,重視教育,發展當地工商業,加強民族團結等,六縣任內政績斐然,深得民眾愛戴,后來陳蘊瑜奉調他職,當地民眾幾次上書挽留再任,省府順應民意準其所請,又再派陳蘊瑜回思南、威寧主政,這就是兩任思南、威寧縣長的來歷。

1927年陳蘊瑜在思南任上時,其子陳先懋出生了,據說,之前思南的幾任縣長在任時都沒生過男孩,所以,其子的出生確實給大家帶來了蠻多的喜悅。滿月那天,當地各方人士都紛紛送來重禮道賀,陳蘊瑜一生為官清廉,面對琳瑯滿目的賀禮,陳蘊瑜婉言謝絕說:“首先感謝各位的光臨,大家重禮來賀本人是實感惶恐,我食國家俸祿,實不敢再多取一毫,現在托大家的福份,喜得麟兒已萬分知足了,為了感謝大家的情誼,也讓這個孩子永遠記住思南,孩子的名字就叫‘南生’了”。

關于陳蘊瑜在思南的政績,貴州省檔案館現今還保存的《民國時期思南知府、知縣、縣長政績考》中就有惜字如金的記載,“民國十五年知縣陳蘊瑜,平壩人,肅清匪類,賑濟災民,獨立教育經費?!?/p>

威寧是陳蘊瑜縣長生涯里駐足最久的一個縣,該縣地處川、滇、黔接壤處,是一個多民族邊遠地區,物產豐富,有彝、回、苗、漢等民族雜居,歷史上民族間未能和諧相處,且有歧視,甚至不惜兵戎相見,經常發生械斗,民不安寧。陳蘊瑜出任威寧縣長后,采取調處、安撫、疏導的方法,調和了民族之間的矛盾,消除騷亂根源。最為突出的是張(彝族)、趙(漢族)兩姓矛盾沖突,從紛爭到械斗,陳蘊瑜到任以后從中調解張、趙兩姓多年的積怨,張趙兩姓終于握手言和,成為當地民族團結的一個范例。當地其他民族間有類似矛盾者,陳蘊瑜以和平調解雙方矛盾,當地民眾也由此過上了安寧的日子。

威寧銅鋅鉛礦藏豐富,大量出產羊毛,但由于當地冶煉工藝和紡織技術落后,沒有形成成熟的產品和產業,陳蘊瑜出任威寧縣長以后,致力于扶持地方經濟發展,動員當地士紳富商集資設廠,分別到四川、云南等地聘請技術工匠上門傳授技藝,終于突破技術瓶頸,冶煉出優質的紅銅,生產出銅香爐、銅手爐、銅火鍋等銅質系列產品,開發出適銷對路的高檔羊毛產品。威寧“蕎酥”、“梨絲”等土特產品素有盛名,但由于民間經營方式落后,長期銷路有限,陳蘊瑜經過實地考察以后,幫助從外地引進生產設備和包裝,并幫打開了周邊數省的銷路,從而大大提高當地經濟和民眾收入。

◎ 墓志銘

二 資助家鄉教育建天龍小學

陳蘊瑜從13歲離家到省城求學,投筆從戎進入講武學堂參加革命,多年來一直駐扎在外,卻始終牽掛家鄉的情況。特別是他想起家鄉教育設施落后更是夜不能寐,方圓那么寬的地盤,卻只有早年間建的一個化行二級小學,自己讀小學的時候需要輾轉到鄰村兩所學校借讀方才接力完成,于是,陳蘊瑜決定就算傾盡自己的資產也要資助家鄉教育,他把款項交代給留守老屋的二弟來負責籌建和管理,他對二弟說“子孫如若我,留錢干什么?”囑咐二弟一定要建一所最好的學校,讓家鄉子弟在本地就得到完整的基礎教育。

在當地村民的群策群力之下,建成后的天龍小學儼然成為屯堡建筑中的杰作,主樓為恢宏的禮堂建筑,高大雄偉,大禮堂正中掛孫中山先生像,上書“天下為公”,兩邊則是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的總理遺言;主樓的后面是兩幢屯堡建筑風格的教學樓,為擴大采光,窗戶都為大圓拱形;圖書樓猶似古堡;校門為石牌坊建筑,氣勢宏大,牌坊正中“平壩縣天龍小學”的校名就是陳蘊瑜當年的親筆題字。天龍小學建好后,得到多方贊賞,被稱為民國貴州鄉村小學的經典建筑,但凡各路大員到訪,都會前去參觀,辛亥革命元老于右任曾為天龍小學欣然題詞。如今,天龍小學建筑群已列為安順市文物保護單位。

三 浴血奮戰為國捐軀

1936年,陳蘊瑜隨102師調河南駐防,任該師607團團長??箲鸨l后,開赴上海參加松滬會戰,扼守蘇州長河畔蟠龍之地與日軍血戰十余日,使敵未能前進。

1937年,七七盧溝橋的槍聲劃破了夜空,日本帝國主義大舉入侵中國,從此,在中國共產黨積極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展開了一場全民族的對日抗戰。

被第三戰區司令官馮玉祥稱為“大熔爐”的淞滬戰場上,一派沿江平原,幾乎沒有任何可以防守的天然屏障,而武裝到牙齒的日軍擁有3000多架飛機可以覆蓋淞滬戰場,在上海的黃浦江上、長江口,日軍有4艘航空母艦,黃浦江和長江有一百多條日艦。從全國各地倉促趕來的中國軍隊幾乎連像樣的工事都無法修筑就投入了激烈的戰斗,中國軍隊以每天消耗一個師兵員的速度苦苦血戰,無論中央還是地方部隊,全無派系爭斗中的推諉,全都抱有守土職責。

貴州雖然偏僻,處于抗日的大后方,但當國家民族處于生死存亡的關頭,102師這支來自偏僻山地的地方軍隊,后來成為了抗日戰場上的虎賁軍。軍人天職就是精忠報國 ,此時陳蘊瑜毫不猶豫拋下高堂老母,拋下年幼失母的兒子,拋下一切功名利祿,他率領他的子弟兵義無返顧奔赴抗日前線,面對強敵抱定必死的信念,不惜以血肉與鋼鐵相拼,以十換一去消耗敵人,明知赴死,卻又無怨無悔,用青春,熱血乃至生命來訴說男兒應有的忠魂。

1937年8月陳蘊瑜請纓率部奔赴抗日第一線,部隊剛一下火車,就遭到敵機的瘋狂轟炸和掃射,陳蘊瑜臨危不懼指揮部隊疏散隱蔽,躲過敵機空襲,部隊毫發未傷,順利到達上海莘莊,駐防在蘇州河南岸。一進入防區,恰遇日寇以裝甲汽艇和橡皮艇約20數艘,載兵五六百人,在敵機敵炮配合下,強渡蘇州河,登陸之敵向我方營地猛攻。陳蘊瑜躬冒彈雨,親自帶領部隊猛攻猛打,擊退登陸之敵,敵兵紛紛逃遁,奪船逃生,被我軍擊斃及溺水者不少,確保了我方陣地。這是淞滬戰場上中國陸軍與日海軍戰斗最激烈的一次,陳蘊瑜所率607團受到師部嘉獎,同時十七軍軍團長胡宗南致電102師,贊該師部隊“奮勇克敵,顯樹戰功,607團居首功?!?/p>

◎天龍學堂校門為石牌坊建筑,氣勢宏大,由清末進士陳延榮題寫匾額“敬業樂群”。

◎天龍學堂是屯堡建筑中的杰作,它采用屯堡人慣用的石木結構,但也不排斥瓦等建筑材料。天龍小學共分為主樓、教學樓、圖書樓、宿舍樓及伙房等建筑。圖為天龍小學的主樓。

在戰火紛飛的淞滬抗戰的戰壕里,陳蘊瑜給當時年幼的陳先懋留下了遺書:

“吾兒知之:國家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如今日寇欺侮我中華,正值國難當頭,民族危亡之時,上陣殺敵,是我軍人應盡的天職。我部奉命開赴前線抗日,此去不成功便成仁,成仁取義,為我之夙愿。若有不幸,叔父即你父,你們千萬要聽叔父的話,努力讀書,為計希望。父字十一月四日”

◎天龍小學

1938年4月,中國軍隊取得臺兒莊大捷。日軍在進攻臺兒莊地區受挫后,決定重新調整兵力部署,集中華北與華中兵力共9個師團,依然以徐州為目標,從南北兩個方向發動攻勢,以消滅中國軍隊主力。

中國最高統帥部亦決定“擴大臺兒莊戰果”,誘致敵主力于徐州方面,以爭取武漢備戰之時間,乃將大批部隊調往徐州,并控制精銳于碭山、歸德、蘭封,以鞏固第五戰區后方。102師以607團駐守碭山以南韓道口;609團駐守碭山以東黃口車站及李莊;補充團在碭山以西隴海路兩側設防;柏輝章親率師部和612團進駐碭山縣城。

21日,由徐州西進的日軍第16師團到達,日軍將102師各部分割包圍,碭山縣城也遭受圍攻,各團只得各自為戰,與敵死戰不退。

22日,守葦樓(魏樓)的607團第1營傷亡過半,情況危急。團長陳蘊瑜自韓道口率楊仁瑞第3營馳往增援,沖入寨內指揮戰斗。日軍三次增兵,將葦樓團團圍住,并用大炮、坦克輪番轟擊,寨內房屋幾近全毀,我官兵死傷枕藉,仍頑強抗擊。

23日凌晨,日軍從四面八方步步迫近葦樓外壕,土圍墻多被敵炮火摧毀,我能戰之兵不到200人,戰至午夜,仍奮勇打退日軍兩次猛攻。此時607團已彈藥耗盡。陳蘊瑜親臨陣前指揮官兵奮勇殺敵,浴血奮戰。此時,濃煙漫天,彈如雨林,殺聲震天,血肉橫飛,傷亡慘重,304團官兵在缺二營的情況下,面對手持現代化武器的敵人毫不畏懼,為國雪恥的決心使全體官兵以一當十,與敵人白刃格斗,血戰到底,終于將敵人擊退。在陳蘊瑜率部與五倍之敵激戰三晝夜后,終因敵眾我寡、彈盡糧絕,援兵無望,陳蘊瑜命令全體將士佩帶好軍階,整理好軍服、行裝,準備與敵決最后一戰。正部署突圍中,日軍在炮火掩護下發起第三次猛攻,在坦克引導下突破我軍防線,陳蘊瑜親率敢死隊20余人一手持槍、一手握手榴彈,向敵發起反沖鋒,浴血奮戰中陳蘊瑜不幸中彈陣亡,忠骨無收,時年38歲。

身居軍事委員會參謀長的何應欽,驚聞自己貴州講武學校最早的學生、貴州籍老鄉陳蘊瑜團長英勇陣亡,悲痛不已。為陳蘊瑜題詞“毅魄英姿”。國民政府對陳蘊瑜予以表彰,追贈少將。1938年10月3日,陳蘊瑜的追悼大會在天龍鎮舉行。

四 80年后的追思

80年過去,我來到陳蘊瑜將軍故居。

陳蘊瑜故居位于平壩縣天龍村"鄭家橋"至滇黔公路南側約30米的"苑子頭",始建于1923年。

與正房相對的照壁前,陳列有陳蘊瑜將軍遺像,烈士證書,犧牲前寫給家人的遺書以及犧牲后國民政府從中央到地方的黨政軍要人及地方賢達人士為紀念將軍而題贈的挽詞、挽聯復印件,還有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報刊雜志登載的有關紀念文章。

陳蘊瑜將軍衣冠冢建于1941年11月,位于天龍鎮東北角之公路左側,碑文著隸書寫:“陸軍少將陳公諱懷珍之墓”,碑聯著行書,上聯:“百戰著鷹揚葦樓壘外羞裹革”,下聯:“千年來鶴駕華表巔頭話埋衣”,聯額:“毓秀鐘靈”。

現立在陳蘊瑜衣冠冢旁的石碑《追贈陸軍少將陳君蘊瑜別傳》中記錄了當時的戰斗經過:“君以孤軍守葦樓,與敵相持兩晝夜。敵環寨而攻,車沖炮擊,并以空軍協同轟炸,我官兵傷亡過半,能戰之士不滿二百,彈且盡,知援兵不可恃,乃誓于眾曰:‘事急矣,愿與諸君同死,固然等死耳!突圍殺敵尚可生乎?望諸君共勉!若能相持至次日晨,則吾形勢可變。殊死戰,今日之勢,終不會諸君獨死,瑜獨生?!谑?,眾皆泣,君亦泣。至夜,星月明滅,四海沉沉,惟聞敵人落槍聲,君乃令眾左持手榴彈,右挾沖鋒槍,分東西向突擊。既越塹,以敵遇,刃彈齊發,肉搏逾時,所殺傷過半,卒以眾寡不敵,我官兵之突圍而出者,僅七十余人。而君竟以飲彈殉國矣!時民國二十七年五月二十三日也?!?/p>

在天龍鎮上哨上靠公路土坎建有五米高紀念塔一座,書有:“陸軍少將陳蘊瑜烈士紀念塔”。陳烈士祠建于衣冠冢前方之公路邊,一幢三間樓房,設有長門、天井、花圃,祠堂匾額由林森題:“衛國完忠”四字,門聯由蔣中正題。

2000年4月,安順地區行署將陳蘊瑜故居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向游人開放。

1986年,國家民政部表彰英勇抗日陳蘊瑜的戰績和以身殉國的愛國主義精神,貴州省人民政府追認陳蘊瑜為抗日陣亡烈士,并頒發了《革命烈士證明書》。

2005年抗戰勝利6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向陳蘊瑜將軍的親屬頒發了抗戰勝利60周年紀念章。這是陳蘊瑜抗日陣亡犧牲67周年后又一次得到國家的褒揚!

2015年,國家民政部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陳蘊瑜榮在其中。同年,榮獲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章。

陳蘊瑜是國人的榜樣,是貴州的驕傲。

猜你喜歡
天龍
一個變五個
同床異夢
再次升級,效果再度提升 DENON(天龍)110周年新品發布會在廣州舉行
110周年紀念版,支持8K,再度升級與優化 DENON(天龍)AVC-A110 8K環繞聲功放
萌娃趣語
率先邁進HDMI2.1時代的次旗艦代表 天龍AVC-X6700H
Sound United旗下天龍和馬蘭士家庭影院產品支持MPEG-H三維聲技術
只有嘴巴想睡覺
萌娃趣語
DENON(天龍)DCD-50/PMA-60CD機/功放組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