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電視新聞的故事性

2018-12-06 10:10
活力 2018年11期
關鍵詞:故事性電視新聞講故事

(七臺河廣播電視臺,七臺河154600)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我國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受到互聯網的沖擊越來越大,廣大受眾獲得信息的方式已不僅僅局限于廣播、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新聞網站、“兩微一端”等新媒體以其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等優勢,贏得了受眾的認可。電視臺的新聞節目想要留住觀眾,提高電視收視率,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必須要改變過去單調乏味的新聞報道方式,報道新聞事件時,不能只簡單的報道何時何地發生什么事,而是要把新聞像講故事一樣敘述出來,讓人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接受各種信息。電視新聞節目在保證新聞真實性的原則下,要善于在新聞中講故事,增強新聞的故事性,讓新聞更具可視性,更有吸引力。

一、打破傳統的新聞報道方式,以講故事的形式,用小切口反映時代大主題

新聞最核心的是人,永遠是因為關注人,人們才關注新聞。在電視新聞采訪中,記者要通過人物去化解宏大的命題,從人們的個人故事、個人體驗為切入點來報道一個重大的新聞事件,解釋國家的各項重大方針和政策。這里列舉一個脫貧攻堅題材的新聞,記者在采訪這類重大題材的新聞時,不能大里來、大里去,僅從黨和國家制定出臺的精準扶貧政策和措施等宏觀角度去采寫,而是要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典型的人物上,用講故事的方式,鮮活生動的講述在精準扶貧過程中涌現出的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比如,我在采訪省級重點貧困村——七臺河市嵐棒山村近幾年來調整種植結構,大力發展大果榛子產業、打好脫貧攻堅戰這條新聞時,就采用了故事性的手法。整篇報道以嵐棒山村黨支部書記李開利這個典型人物為切入點,講述了李開利帶領村民為拔窮根尋求致富門路,發展大榛子產業過程中,遇到的缺少資金、項目見效慢等各種困難。面對村民的不信任,李開利帶頭種、帶頭干,起早貪黑往山上扛水澆灌樹苗,憑著苦干和實干,三年后,嵐棒山村三千畝大榛子林果實飄香,帶動了近百位村民脫貧。在這篇新聞報道中,沒有標語和口號,只有人和細節,只有故事。一段段在大榛子林栽植現場和秋天收獲時錄制的現場聲,極大地增強了新聞報道的感染力,使脫貧攻堅這個時代大主題更接地氣,也把黨中央的溫暖傳遞到了每位貧戶群眾的心中。此外,我臺推出的喜迎十九大專欄《我的這五年》,以一個個普通市民的奮斗故事為切入點,以平實的視角,接地氣的語言講述了我市百姓五年來生活中所發生的巨大變化,全景式展現了七臺河市在經濟轉型實現全面振興歷程中所取得的豐碩成果。

二、以獨特的新聞視角觀察社會,捕捉事件和人物的細節,使新聞更具故事性,在增加新聞的可看性和感染力的同時,也讓新聞傳播更有效果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在電視新聞中,我們經常會采訪到一些老弱病殘等弱勢群體,及時幫助他們解決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困難,讓他們脫離困境,重新樹立生活的信心是記者義不容辭的職責。而關注一些社會最底層的小人物的生活,可以拉近與受眾的距離,增近親切感。因此,在采訪民生類新聞時,我們要多一些人文關懷,及時捕捉最新的動態事件,抓住事件和人物的細節,用故事化手法,使新聞報道的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記者采寫的系列報道《姐妹遇窘境 愛心助脫困》就是故事性較強的一部新聞力作。它講述了勃利縣一對可憐的小姐妹在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幫助下脫離困境,并重獲新生的感人故事。新聞節目在一開始時就設置了一個懸念,在勃利縣通天一林場有一對可憐的小姐妹沒有衣服穿,六七歲了還不會說話,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事情果真如此嗎?帶著這樣的疑問,記者趕到了那里進行實地采訪。接下來,記者用一組長鏡頭的現場,記錄下了兩個蓬頭垢面的女孩滿院子跑的場景。記者經過了解得知,兩個孩子從小與雙腿截肢的姥姥一起生活,她們的父母智力都不健全,由于長期的封閉,孩子的自理能力受到嚴重限制。整期新聞中,記者關注了姐妹倆在困境中生活的許多細節,如用手抓飯吃、光著小腳、抱著柴禾等等,具有強烈沖擊力的視覺畫面,直擊人的心靈。節目播出后,愛心如潮涌向小姐妹,許多愛心志愿者帶來了衣服、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并把小姐妹送到了特殊教育學校學習,幫助她們脫離了困境。整期新聞節目感人至深,故事講得有聲有色,充滿了人情味,姐妹倆的命運時時牽動著觀眾的心,引人入勝。這條新聞體現了濃厚的人文關懷意識和平民意識,通過姐妹倆重獲新生的故事傳播了正能量,也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故事化的電視新聞,從標題到結構都要體現故事性,一個人物或新聞事件中,要有一條故事主線,把人物或事件串聯起來并貫穿到新聞的全環節

喜歡聽故事是人的天性,我們每個人都是聽著故事長大的,提倡講故事的新聞寫作手法,符合人們的心理需求。記者在采訪一個新聞事件或一個新聞人物時,首先要找到新聞的故事點,人們都有獵奇的心理,新、奇、特的人或事,必然受到廣泛的關注,起一個故事性強的新聞標題,能緊緊抓住人們的眼球,把他吸引到新聞里。比如這幾條新聞標題《教練媽媽》、《一位老人和 11個棄嬰》、《乞討遇好人 親如一家人》《礦工撿奇石 不知咋處理》《好心借人卡 反被拿走包》等等。這些新聞的事件和人物都具有典型性,所以我采用了故事性的寫作手法。以《教練媽媽》為例,這條新聞主要講述了短道速滑世界冠軍張杰在家鄉七臺河做公益教練,用母愛般的辛苦付出,幫助市特殊教育學校的孩子們進行短道速滑訓練,并培養出了三名世界特奧短道速滑冠軍的感人故事。在這條新聞里,記者以張杰這個人物作為故事的主線,運用長鏡頭,全方位、多角度地記錄下了張杰和這群特殊孩子們一起訓練的場景,一個簡單擁抱、一張開心的笑臉、一個起跑手勢,一本訓練日記、手把手地示范、幫隊員系鞋帶的動作等等,這些生活和訓練中的點滴細節,反映了殘障孩子進行短道速滑訓練背后的艱辛,生動傳神地刻畫出了公益教練的形象。整個新聞從頭至尾都在講故事,隨著情節的不斷深入,人們被教練媽媽張杰鍥而不舍、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深深地打動著,也為殘障孩子們的進步和康復而由衷的高興。

總之,電視新聞報道中采用故事化敘事增強報道的故事性,是提高電視新聞收視率、吸引受眾的一種有效手段。作為一名電視記者,我們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在保證新聞真實性和時效性的前提下,講好新聞故事,反映時代大主題,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p>

猜你喜歡
故事性電視新聞講故事
聽冬神講故事
新媒體視域下電視新聞創新發展的幾點思考
小說敘事如何充滿故事性
基于受眾需求談電視新聞編輯如何創新
散文的“故事性”
創作談:場景
講故事
電視新聞的三大功能性硬傷
電視新聞解說詞發展三趨勢
聽媽媽講故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