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對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能力的培養
——由2018年全國卷得到的啟示

2018-12-06 11:21遼寧于鳳東
教學考試(高考地理) 2018年5期
關鍵詞:含沙量洪峰坡面

遼寧 于鳳東

2018年高考已經落下帷幕,縱觀全國卷文綜地理試題,不難發現:試卷除了堅持體現“立德樹人、服務選材、引導教學”的高考核心功能外,還按照教育部考試中心發布的《考試大綱》要求,凸顯了對考生學科能力的考查,參照下表:

試卷能力 全國新課標卷ⅠⅡⅢ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4、7、101、4、5、8、111、4、9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基本技能2、5、6、7、101、6、7、9、112、6、9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與規律1、4、112、8、103、8、10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3、8、935、7、11

而這些能力的高低恰好決定了考生能否在高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下面筆者結合高考試題,重點談一談如何在一輪復習中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

【案例】(2018年全國新課標卷Ⅱ)地處黃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來植被覆蓋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異常增多,表1為當月6次降水過程的時長、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況。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極高。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降水序號降水歷時(天)降水量/mm汾川河洪峰情況1253.0無明顯洪峰2480.3無明顯洪峰35100.1無明顯洪峰4273.2無明顯洪峰5290.7洪峰流量346m3/s6254.4洪峰流量1 750m3/s

表1

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蓋率大幅度提高能夠

( )

A.減小降水變率 B.減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徑流量

2.第5次降水產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

( )

①歷時長 ②強度大

③下滲少 ④植被截流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第6次降水產生的洪水含沙量極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 )

A.河床 B.溝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蓋坡面

【解析】本題組以黃土高原汾川河流域為背景,通過數據統計表呈現了2013年7月的6次降水信息,考查降水后水文特征的變化及植被對徑流量和含沙量的影響,主要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第1題,我國降水量和降水變率的大小主要受夏季風強弱的影響,與植被覆蓋率關系不大,故A,C項錯誤;植被覆蓋率提高,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能力增強,能夠減少河水含沙量,故B項正確;植被覆蓋率提高,涵養水源能力提高,汛期河流徑流量會減小,故D項錯誤。第2題,與第2、3次降水相比,第5次降水歷時并不長,①錯;第5次降水歷時較短,但降水量在幾次降水中接近降水最多的第3次,說明降水強度大,②對;前面連續的幾次降水導致地下水含量增加,無法容納更多的地表水,大量降水以地表徑流形式匯入河流,形成洪峰,③對;植被主要是阻礙地表徑流,降低匯流速度,對每一次降水的阻礙作用沒有差異,④錯。故B項正確。第3題,河流形成洪峰沖刷河床和溝谷的泥沙,能夠提高河流含沙量,第5次降水形成洪峰,但含沙量小,說明河床和溝谷的含沙量較小,故A,B項錯誤;裸露坡面植被覆蓋率低,每次降水都會出現水土流失,導致河流含沙量增大,前5次降水河流含沙量都比較小,說明該流域裸露坡面少,故C項錯誤;一般來說,植被覆蓋率高的地區不易產生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小。實際上本題中第6次降水比第5次降水少,而洪峰流量卻比第5次多,洪水含沙量極高,原因是前5次降水過程中被植被涵養在土壤中的水分趨于飽和,多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徑流把植被覆蓋坡面植株之間的枯枝落葉沖走,導致土壤裸露,第6次降水沖刷土壤,引起水土流失,增加河流的含沙量,故D項正確。

【答案】1.B 2.B 3.D

由上面的案例,筆者不禁感慨,試題設問角度和考查內容均立足于本學科知識體系中核心和主干知識,內容不偏不怪,但為什么考生經歷了三年的學習在考試中還會做錯呢,那是因為近年來高考試題注重考查考生對地理規律的理解和應用,即注重考生能力的考查。如果能力不夠,必然在高考這種選拔性考試中被淘汰。所以廣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考生地理學習能力的培養。

一、注重傳授知識的內涵和外延

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前提是掌握扎實的地理知識。不僅要掌握知識的本質屬性(內涵),而且要知道知識的適用情境(外延),而這些都來自于日常授課。以2017年全國新課標卷Ⅱ的1道小題為例:

19世紀50年代,淮河自洪澤湖向南經長江入海;黃河結束奪淮歷史,改從山東入海。

目前,在洪澤湖以東地區,秦嶺—淮河線

( )

A.無劃分指標依據 B.與自然河道一致

C.無對應的自然標志 D.兩側地理差異顯著

如果考生只關注因突出特征和明顯區域差異而形成的地理界線,如秦嶺—淮河線,而較少關注區域界線的過渡性,忽略區域差異在區域分界處往往表現為較寬廣的過渡地帶這一內涵,甚至忽略區域界線所在地區的實際情況(無相對應的自然地理事物),必然不能做出正確解答。因此教師在授課時要做到:第一,研究《考試大綱》、教學內容,特別是新課程改革后課程標準、課程內容的相應變化,明確教學目的、教學重難點及要求;第二,鉆研教材,創設問題情境。教師在授課時要用心設計教學環節,設置高效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得出結論。與此同時,要利用教材案例并構建恰當情境,培養學生辯證地看待、分析、運用知識的能力;第三,研究學生,研究教學目的、教材內容和學生知識能力之間的內在聯系,找到能讓教學內容適應學生發展的教育教學途徑和方法。

【答案】C

二、提高考生的地理學習動機,養成質疑的好習慣

美國教育家布魯納認為:“知識的獲取是一個主動地過程,學習者不應該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崩纭景咐恐猩婕暗闹R:本來植被恢復有利于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削弱洪峰,但是隨著降水次數的增多,盡管降水量減小,但依然出現了巨大洪峰和極大含沙量。如果考生平時缺少質疑精神,就會誤解這道題而導致出錯。因此考生在一輪復習時要養成建立各章節間知識聯系的好習慣,即鍛煉綜合思維能力。在獲取結論的過程中要善于質疑:答案本身是否正確、答案與題干哪些地方有關聯、如果改變題干會不會得出同樣的結論、如果換一個角度思考是否更簡單等??忌挥袑⒌乩硭季S能力提高了,才能符合高考試題人才選拔的需求。

三、鍛煉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

高考試題往往使用嶄新的材料和情境,將地理知識與“生活中的地理”聯系起來,考查考生的核心地理素養。當試題信息涉及的新概念是考生沒有學過的,材料會對概念或原理給出闡釋,這就需要考生會解讀信息,甚至有時試題提供的情境與考生原有的常規認知產生“沖突”,就更需要考生基于新的問題情境下調用解讀和獲取信息的能力,破除解題中的困惑,具體要做到以下兩點:第一,從不同的信息載體中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在高考試題中,常見的信息載體有文字材料、圖像或表格。文字性信息是最基本的信息方式,考生在做題時要畫出關鍵詞,著重分析文字信息前后的邏輯關系,推測文字所表達的意思,與問題建立必要的聯系。解讀圖像信息時,要認真篩選與設問無關的信息,并會挖掘圖像的隱性信息。判讀表格信息的一般步驟為讀表名—析要素—讀數據、找關聯—調原理。第二,精選精練,加強對考生信息收集能力的培養。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長時間的訓練。因此教師在上習題課時,一方面要多多給予考生講題的機會,加強考生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的訓練;另一方面要從正面引導考生逐句分析題干的含義,或者由已知答案返回查找題干中與之相關的描述。只有有意識地將所獲得的信息與相關知識建立聯系,在訓練中不斷提升解題技巧和感悟,才能使復習更科學和高效。

猜你喜歡
含沙量洪峰坡面
遼西春季解凍期褐土工程堆積體坡面侵蝕特征
深水坡面巖基礎施工方法
光電式含沙量測量儀器的校準方法及結果評定
0.6 H 層含沙量與垂線平均含沙量代表性探討
地表粗糙度對黃土坡面產流機制的影響
淡定!
固化劑對提高黃土邊坡坡面抗沖刷性的試驗研究
Overview of Urban PM 2.5 Numerical Forecast Models in China
昌馬水庫排空過程泥沙含量的計算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