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領春風 書寫立德樹人新篇章
——關于2018年高考地理試題的思考

2018-12-06 11:14江蘇曹銀兵
教學考試(高考地理) 2018年5期
關鍵詞:命題試題考查

江蘇 曹銀兵

今年參加高考的考生大多數出生于2000年前后,是名副其實的“世紀寶寶”。借助于這個特殊的機緣,今年的地理高考命題,緊貼考綱,結合地理學科的實際,深入挖掘地理內涵,選取新穎題材。年年歲歲理相似,歲歲年年題不同。今年的高考地理命題,無論在命題形式、考查內容及試題難度等方面都不落俗套,設問視角令人耳目一新,命題風格穩中求新、平和大氣,試題難度適中,總體質量較高。就如清風撲面而來,命題過程中既能做到聯系時代背景和學生的生活實踐,弘揚社會正能量,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書寫立德樹人新篇章;又通過一系列人地關系案例的剖析,傳遞人與環境關系的和諧之美,著力考查學生的核心素養,對引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改革走可持續發展之路起到了積極的示范作用。

一、凸顯時代特征,弘揚核心價值觀

2018年的高考地理試題的命制無論是全國卷還是單獨命題卷,皆能緊扣新時代的主旋律,著力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突出體現世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符合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能依據地理學科的教學實際狀況,主動聯系時事和社會熱點精準設計試題情境,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家國情懷、全球視野及合作共贏等理念于高考地理試題之中,使地理高考試題成為既具備為高校選拔人才的功能,也成為開闊學生地理視野的重要載體,具有鮮明的學科特色。

2018年全國新課標卷Ⅰ第36題從探究中俄兩國在天然氣勘探開發、液化、運輸等合作項目中的各自優勢入手,以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偉大戰略和當今世界政治經濟全球化趨勢日漸加快為背景創設鮮活的試題情境,融時代熱點于地理區域之中,引導學生用地理眼光結合重大的時事背景走向世界,從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可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對我國和世界帶來的一系列的重大影響,從而啟迪學生客觀全面地評價當代中國近年來社會經濟發生巨變的原因,深刻感受時代和社會的日新月異,凸顯地理學科在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國際合作共贏中的應用價值及地理試題水到渠成突出立德樹人的過人之處。命題過程中十分重視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如2018年北京卷第40題(1)以京杭大運河、第41題(1)以廣州欽州市坭興陶文化為載體,注重引導學生分析其中各自蘊含的地理原理,以地理視角辯證地分析傳統文化的內涵,讓學生站在更高層面上去思考重視保護優秀傳統民族文化對當今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產生哪些積極的影響,從而使優秀傳統文化具體化,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自信心和自尊力,立德樹人潤物細無聲。

2018年全國新課標卷Ⅱ第43題、2018年全國新課標卷Ⅲ第3~5題中及時呈現十九大報告中關心的鄉村振興戰略計劃,從國家層面上實施產業扶貧戰略,從地方層面幫助農民脫貧攻堅的措施具體化、多為老百姓創設就業機會,使精準扶貧有了新高度,使抽象的鄉村振興行動戰略具體化,讓農民行走在奔向小康的路上,從而使學生對如何走區域可持續發展找到可借鑒且行之有效的具體方法。第36題以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與多米尼加等拉丁美洲國家在經濟文化方面交流合作為背景,從多米尼加的地理環境、社會發展方面為切入點展開合作探究。幫助學生拓寬國際視野,提示學生時時關心全球問題、增強全球化和國際理解力意識,養成關注及走近地方、國家和全球地理問題并積極探索走可持續發展有哪些切實可行的措施。

2018年江蘇地理卷緊扣時代脈搏,有機切入國家和社會發展的熱點,試題情境鮮活。涉及“一帶一路”倡議、西部大開發和長江經濟帶等國家發展戰略、生態文明建設以及產業結構調整等,試題涉及文化基礎、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的學生發展的素養要求,凸顯核心素養考查,尤其關注區域認知與地理實踐力的考查。

二、貼近生活氣息,側重生活體驗

2018年高考地理命題呈現的情境貼近生活氣息,引導關注社會生產生活的實際及地理實踐能力貫穿始終,強調學生時刻關注社會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和地理問題,鼓勵學生結合地理原理和地理學科思想多進行深入的思考,有利于解決日常實踐中經常出現的問題。試題著力點在于考查學生應對社會實踐問題的素養和能力,選取富含生活氣息的素材,注重學生的地理實踐力,側重生活體驗。以引導學生留心當前社會生產、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和地理熱點問題,做到學以致用,以避免學習、考試與社會生活實際脫節。

2018年全國新課標卷Ⅰ第9~11題以小明乘長途客車從重慶經遵義至畢節旅游為背景資料,試卷上呈現豐富生動的地理情景,通過借助“長途客車選座”來討論日出方位的季節變化,引發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地理原理分析和解釋現實生活中的地理問題,體現了“對生活有用的地理”這一地理學科的理念。2018年全國新課標卷Ⅱ第4~5題,以澳門半島地圖信息為載體,輔以文字材料對澳門半島的地形特點和不斷填海造陸的事實進行介紹,讓學生提取地名蘊涵的歷史背景、環境變遷等多種信息。注重學生地理實踐能力,全面考查“生活中的地理”。2018年全國新課標卷Ⅱ中的“我國第五個南極科學考察站的建立”引入全球變暖效應,以及2018年全國新課標卷Ⅰ中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依托“一帶一路”倡議和全球化合作為背景,用身邊的案例考查學生整合地理知識、探求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

鑒于目前中國的國情,人口、資源、環境問題,都是高考關注的熱點問題,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2018全國新課標卷Ⅰ更側重于呈現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地理問題的材料。如大數據產業布局的展望、“龍卷風追風人”的現象,開展地理考察、地理實驗、地理觀測等實踐活動,加強學生地理學習的體驗。第43題的選修題是旅游地理的試題,其材料來源于剛發生的九寨溝地震,引導學生探究地震對景區帶來的影響,以及九寨溝旅游業的發展給當地對社會、經濟、生活帶來哪些變化。2018年北京卷第10題和第11題主要考查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及原因,學生除調用圖文信息和城市空間結構等相關知識回答問題外,還需要結合生活實際幫助思考。

三、貼近學科實際,發掘地理內涵

2018年高考地理命題緊抓主干知識,強化重點內容。今年高考地理命題的核心知識點、考試的重頭戲有大氣運動、自然地理環境整體性與差異性、人類的生產活動與地域聯系、區域資源的綜合開發。今年的地理高考命題,對每道題的命制都做到精雕細琢,注重對地理學科能力的考查,對“地理”二字的理解深入到位,重點在“理”字做文章,注重對學生分析、推理及說理能力的考查。

材料及圖像信息豐富厚重,都是以“意料之外的情景材料”,著重考查“情景之中的主干知識”,這是今年試題的一大亮點,地理圖像既是地理知識的重要載體,又是解決地理問題的有力工具,體現了地理學科的特色。讀圖能力一直是地理學科在高考考查中的重點,不僅要求學生會讀圖,更要求學生從圖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組織相關答案,具備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盁o圖考圖”在今年的試卷中也有所體現,要求學生做到心中有圖,回放對于解決問題的一些相關圖像信息,使記憶、理解、應用三個層面逐漸升級。2018年北京卷第7題,要求學生回憶課本氣壓帶與風帶的分布圖,將試題中具體實際的問題與地理原理結合起來,要求學生能有效進行知識遷移。2018年全國新課標卷Ⅰ第4題和第5題“近十年來我國某直轄市戶籍人口與常住人口的數量變化圖”,引導學生將人口和城市部分的知識點有機結合,快速從題目中提取關鍵信息,進行綜合加工分析,引導學生深化對于人口和城市的認識。

2018年高考地理試題,立足學科特色,考查地理核心素養,注重用地理環境整體性的觀點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全國新課標卷Ⅰ第37題(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烏裕爾河排水受阻卻形成沼澤濕地,據此推斷扎龍濕地的地貌、氣候特點”。該題要求學生能運用所學知識科學探究自然環境各要素之間是如何“互動”的,分析出他們的異同點,深化對地理環境整體性的認識。試題設問注重走進學生的生活經驗及情緒體驗,也貼近學生的認知水平,使學生面對此類試題有似曾相識的獲得感。全國新課標卷Ⅲ第37題,涉及學生比較熟悉的鋒面、氣旋的知識是常見的天氣系統,但此題與以往試題相比不同的是,將來自西北、快速東移南下的冷鋒與氣旋相疊加,要求學生不僅掌握所學的氣旋知識,同時還必須具備空間想象力,對目前氣旋中鋒面分布特征異常進行解釋。內涵豐富,給學生以充分的思考時間和思考空間。

區域是地理命題的重要載體,加強對區域認知能力的考查,也是今年命題的又一亮點。大尺度區域的考查重點在引導學生從區域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方面獲得感知。2018年北京卷第5~7題選定全球范圍的半球和大洲尺度,突出北京名片。中等尺度區域考查的重點在引導學生對專題要素部分的理解和判斷。北京卷第10題和第11題以某城市區域為例,涉及城市的功能分區和城市對地理環境的影響等知識點。小尺度區域的設置,兼顧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等多方面的考查。北京卷第9題通過小尺度的村域范圍內地物的方位解讀,鼓勵學生從真實地理情境中觀察、感悟、理解人地關系。

四、貼近學生實際,體現選拔功能

2018年高考地理試題重點在考查地理學科的關鍵能力和思維品質,為高校選拔基礎扎實、具有創新潛質的學生。以推進素質教育、提升地理學科素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情境設計聯系實際,貼近學生的認知水平,反映時代主旋律,弘揚社會正能量。通過強化試題的綜合性,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通過加大試題的開放性,提升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通過提高試題的探究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作為2018年地理試卷的又一亮點,提高開放性試題的比重,做到內容、呈現形式親和開放,允許接納不同的聲音,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見解和設想,讓學生從標準答案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2018年全國新課標卷Ⅱ第43題(2)要求學生設計依托“佛手山藥”的旅游項目。學生通過信息提取和加工,可以從旅游活動的食、住、行、游、購、娛等多方面進行思考,旨在引導學生把握問題的思路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并提出對策和建議等。對該小題設問的解答沒有唯一答案,可留給學生足夠發揮空間,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給分。

2018年高考地理試題打破常規和思維定勢,加大試題的探究力度,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全國新課標卷Ⅱ第9~11題以汾川河流域異常降水為切入點,通過提供氣象、水文資料,探究在極端條件下,降水、徑流、含沙量、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關系,本題旨在通過對地理活動過程由量變到質變的辯證認知,引導學生科學認識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最終使思維得到進一步深化和升華。

2018年江蘇地理卷重視學生地理思維能力和核心素養的考查,在題目設計時,十分注意問題的層次性和邏輯性。讀圖分析題遵循“讀圖—析圖—解圖”的思維過程;綜合題按照“現象—原理—運用”的能力提升要求,層次清晰、邏輯嚴謹,有利于提高試題的區分度,更好地實現試卷的選拔功能,體會到地理學的應用價值。這樣的設計,既可以充分發揮考試的導向性,也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素養。

五、倡導綠色發展,堅持人地和諧

2018年高考地理試題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注重通過人地關系,傳遞人與環境的和諧之美,培養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在落實立德樹人這一目標時,使高考的思想教育和價值引領作用得到進一步強化和凸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2018年高考地理試題傳承生態文化,樹立動態平衡的人地協調觀,提高學生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如全國新課標卷Ⅲ第44題,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一種傳統的捕魚作業模式——塹秋湖為案例,要求學生分析“塹秋湖”捕魚模式對鄱陽湖區候鳥越冬的積極和消極影響,并針對其消極影響提出改進建議。

2018年高考地理命題過程中以遵循自然規律、樹立因地制宜的環境修復觀為載體,增強學生生態環境建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如全國新課標卷Ⅰ第43題,考查震后重建規劃措施對九寨溝旅游發展的意義;全國新課標卷Ⅱ第44題以素有“華北之腎”之稱的白洋淀為案例,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建設雄安新區,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復好、保護好”的指示精神,考查白洋淀所具有的重要生態服務價值。

猜你喜歡
命題試題考查
2021年高考數學模擬試題(四)
創新視角下高考中關于統計的考查
創新視角下高考中關于統計的考查
2019年高考數學模擬試題(五)
《陳涉世家》初三復習試題
2019屆高考數學模擬試題(二)
例談氯及其化合物的學習與考查
釩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2012年“春季擂臺”命題
2011年“冬季擂臺”命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