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體育新聞傳播研究熱點分析

2018-12-13 02:47鄭淑珍
新聞世界 2018年12期
關鍵詞:體育新聞聚類體育賽事

鄭淑珍

【摘 要】采用文獻計量和可視化分析等研究方法,主要對新聞傳播類期刊中發表的體育新聞傳播研究成果展開現狀、研究熱點等的分析。研究發現,體育新聞業務研究在新聞傳播類期刊中以關注實踐與業務為主的期刊占比較大;研究主題集中在體育新聞、體育文化和體育賽事傳播三大方面;相比于新聞傳播類期刊,體育類期刊中體育新聞傳播研究的學術成果較多。

【關鍵詞】體育新聞;體育文化;體育賽事;研究熱點

一、問題提出

互聯網自1994年進入中國以來迅猛發展,根據CNNIC《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7》數據,“截至2017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7.72億,手機網民規模達7.53億,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到4.22億”。[1]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帶來了新的媒介生態環境,也為體育新聞傳播研究提供了一片沃土。作為一門體育學與新聞傳播學交叉的學科,體育新聞傳播學的理論和研究方法主要來源于新聞傳播學,但其研究的對象和內容又表現出與母學科的不同。體育新聞傳播相關研究在新聞傳播類期刊中的“市場份額”如何,體育新聞傳播研究在大數據、虛擬現實、全媒體等背景下有哪些核心問題,相比于體育類期刊中的體育新聞傳播研究成果有何差異性體現,這些都是本文要探討的問題。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量化和質化相結合的方法,以呈現我國2015-2017年體育新聞傳播研究的熱點。

文獻資料法?!皩W術研究領域所認可的核心期刊,其代表的是一個學科的前沿動態和最重要的成就”。[2]本文將新聞傳播類核心期刊和CSSCI來源期刊中的學術論文作為研究對象,時間截取2015至2017年,以“體育新聞”“體育新聞報道”等為關鍵詞進行人工篩選,最終獲取517篇研究文獻。

內容分析法。將已獲取的數據導入SPSS軟件,以圖表的形式呈現體育新聞傳播相關研究在各新聞傳播類核心期刊中的分布情況,并進一步分析時間與發文量之間的相關性。

文獻計量與可視化分析。借助基于科學計量和數據可視化背景發展起來的CitespaceV軟件,繪制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和時區視圖分析我國體育新聞傳播領域的研究熱點主題。

三、研究結果

(一)體育新聞傳播研究在新聞傳播類期刊中的分布情況

由表1可見,《新聞戰線》刊發的體育新聞傳播相關研究文獻最多,占新聞傳播類核心期刊和CSSCI來源期刊的67.89%(N=351),其次是《青年記者》(10.25%)、《電視研究》(4.84%)、《傳媒》(4.64%)、《新聞與寫作》(2.51%)、《新聞愛好者》(2.51%)等以關注新聞傳播業務實踐為主的期刊。而由國內新聞傳播院校主辦的、側重于學術探討研究的CSSCI來源期刊,如《新聞與傳播研究》(N=0)、《國際新聞界》(N=0)、《新聞大學》(N=3)、《現代傳播》(N=9)卻鮮有體育新聞傳播類的研究成果,僅占比2.3%(合計N=12),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體育新聞傳播這一研究主題并未進入到國內傳播研究的核心領域。另一方面,在年份與刊名的相關性分析中發現,三年間國內各新聞傳播類期刊中體育新聞傳播的相關研究呈現下降趨勢。

(二)新聞傳播類核心期刊中體育新聞傳播研究熱點主題

將CNKI中的517篇研究文獻導入CitespaceV可視化軟件進行數據轉換和除重處理,共獲得513篇文獻。根據研究目的,對時間切片Time Slicing(From 2015 To 2017,#Years Per Slice 1)、節點類型Node Type(Keyword)、數據抽取標準Selection Criteria(Top30)、剪枝Pruning(Pathfinder)等功能進行參數設置,最終繪制得到90個節點、148條連線、網絡密度為0.037的關鍵詞共現圖譜以及高頻關鍵詞。

如表2所示,關鍵詞出現頻次與其中心性并不呈現正比關系。當中心性大于等于0.1時,表明該關鍵詞在該研究領域的重要性??梢?,“新媒體”是近年來我國體育新聞傳播研究中中心性最高(Centrality=0.50,以下簡稱“C”)的關鍵詞,其次為體育文化(C=0.24),此外體育賽事的中心性雖然只有0.19,但其出現頻次僅次于體育新聞,因此三者間接地呈現了近年來體育新聞傳播研究的焦點,即新媒體與體育新聞、體育文化、體育賽事傳播的相關研究。

媒介技術的發展對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從紙媒、電視和門戶網站,到“兩微一端”(微博、微信、新聞客戶端),再到直播、視頻、VR、機器人報道、數據可視化、H5等,新媒介技術的發展帶來了體育新聞新的報道格局,也為新媒體環境下的體育新聞傳播研究提供了大量素材。另一方面,作為國家文化軟實力構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體育文化建設是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因素。在當前的新媒體環境下,如何通過新媒介技術傳播我國優秀傳統體育文化及塑造國家形象,成為體育文化傳播研究的關注點。此外,體育賽事也是出現頻次和中心性較高的關鍵詞。特別是如奧運會、亞運會等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對于一個城市、一個國家的發展將會產生巨大推動作用。而作為媒介事件的大型體育賽事,如何利用新興傳播媒介與賽事進行互動成為研究的熱點,同時,體育賽事新媒體轉播權也成為該研究領域的重要議題。

選擇聚類視圖Cluster View,可繪制模塊值Q=0.5764(>0.3)、平均輪廓值S=0.6148(>0.5)的顯著、合理的聚類圖譜。由表3可見共形成9個聚類,其中聚類號與聚類大小成反比。

根據上述關鍵詞共現頻次和聚類圖譜,可見三年來新聞傳播類期刊中發表的有關體育新聞傳播研究熱點主要表現在體育新聞、體育文化、體育賽事等三方面。

1、體育新聞報道研究

體育新聞是“大眾傳媒對體育運動進行及時的報道和傳播,具有大眾性、娛樂性、情感性、全球性等特點,不僅是吸引受眾的最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各類媒體擴大自身影響力、爭取受眾群體注意力的必要新聞品種和報道內容”。[3]從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到微博、微信、體育新聞APP等新媒體,當前“以新媒體為核心的體育新聞傳播媒介新格局已經形成”。[4]這一主題的研究主要包括聚類0、1、2、3、8,在新聞實踐中表現為奧運會等綜合性體育賽事以及世界杯等單項賽事中的數據可視化報道研究,其影響主要體現在“體育新聞數據多樣化的呈現方式,數據圖形成為主體,數據新聞應用更加輕量化”[5]、“新聞中的數據與故事更適合當下的視覺閱讀趨勢,使受眾收獲更好的閱讀體驗”[6]等。新媒體的不斷發展促進了體育新聞傳播實踐,并推動著體育新聞傳播學理層面的研究,如《融媒時代的體育新聞傳播》《體育新聞傳播的特征與轉型路向》等。此外,還體現在對體育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的研究,如鞠峰認為“全面的新聞專業技術、具備與新媒體思維融合的專業態度、深厚的體育新聞專業知識和內外兼備的體育新聞專業能力是新媒體背景下對體育新聞人才的要求”[7],而王湛卿從體育院校新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上認為“樹立以國際化、復合型、個性化為核心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養目標,創新以體育、新聞、外語、人文為合力的課程體系,打造以體育、新聞、學術、技能為中心的師資團隊,搭建以政府、媒體、企事業單位、學校為一體的實習基地”[8]是當前體育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的必要路徑。

2、體育文化傳播研究

“體育文化”和“體育文化傳播”也是體育新聞傳播研究領域中的重要議題,主要包括聚類5和聚類6?,F代體育的發展至今不過一個多世紀,因其本身具有的魅力和大眾傳媒的推動,體育話題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中的重要內容。正如英國學者大衛·羅提出的,“體育、文化和媒介之間的關系,它們總是無處不在地發生作用,以永動的斷言和反斷言的方式影響對方或被對方所影響”。[9]大眾媒介已經成為當今體育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作為當下社會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體育文化的傳播載體已經逐漸多元化,如體育賽事、運動品牌、體育明星、全民健身等等”,[10]而這些體育文化形態的傳播對國家形象的建構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三年來體育文化傳播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新聞戰線》《青年記者》等主要關注新聞傳播業務實踐的期刊,共有32篇。探討的議題可分為三類:一是分析新媒體環境下的體育文化傳播問題,如《論微博在體育文化傳播中的特征與作用》《新媒體促進體育文化發展路徑探析》《體育文化傳播如何塑造國家形象》等;二是討論新媒體對于我國傳統體育文化傳播的作用與途徑,如《新媒體對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優勢傳播》《論媒體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播》等;三是探析校園體育文化傳播中新媒體的作用,如《新媒體環境下的校園體育文化傳播》《體育傳媒對我國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影響》等。

3、體育賽事傳播研究

“體育賽事”是三年來體育新聞傳播研究中出現頻次排名第三的關鍵詞,“大型體育賽事”出現次數雖靠后,但其中心性并不低(0.03)。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辦后,大型體育賽事如青奧會、亞運會、羽毛球世錦賽等在我國各大城市相繼舉辦。媒介手段的介入讓受眾擺脫了特定空間的局限,使世界各地的人們成為體育賽事這一“媒介事件”的見證人,經歷一種不在場的“現場體驗”。因此,新媒體時代的體育賽事傳播就成為當前的研究熱點,主要包括聚類4和聚類7,共有《門戶網站大型體育賽事移動化傳播邏輯創新》《微博大型體育賽事的傳播路徑研究》《大型體育賽事微傳播發展的局限與對策》《互聯網思維下的電視體育賽事報道模式創新》等20余篇文章。除此之外,2014年9月國務院常務會議作出的“取消商業性和群眾性體育賽事審批,放寬賽事轉播權限制”[11]及同年10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使得從法律角度等探討體育賽事轉播權備受關注,三年來的相關研究達15篇以上。其中,南京體育學院的李金寶連續三年發表了與此相關的文章,如《體育賽事轉播權法律性質認定的困境》《體育賽事新媒體轉播權的三大關鍵議題》等。

(三) 體育新聞傳播研究成果在體育類和新聞傳播類核心期刊中的差異性體現

體育新聞傳播作為體育學和新聞傳播學兩門學科的交叉領域,其在兩類期刊上發表的文章也表現不同。從上述分析可見,新聞傳播類期刊是我國體育新聞業務方面研究成果發表的平臺,多以實踐應用為研究點,在理論層面探討的后勁稍顯不足,僅有幾篇從傳播學、符號學等視角對體育現象進行研究,如《儀式傳播視域下的NBA賽事電視傳播》《體育奇觀的生產與消費——以女子網球運動員李娜為例》等。而在體育類期刊中,體育新聞報道、體育文化傳播以及體育賽事傳播這三大熱點主題更多地呈現了“理論+實踐”的維度,即研究議題既與當下“一帶一路”倡議、體育文化建設等實際問題保持一致,又從不同學科的理論視角進行論證。此外,這種差異性還體現在體育類期刊中對中西體育新聞傳播研究的梳理性總結,如《現狀與未來:對我國體育新聞與傳播研究的思考——基于2012—2015年發表的學術論文》《機遇與挑戰:國外體育新聞研究進展及其啟示》等。

四、研究結論

體育新聞傳播學作為新聞傳播學和體育學的交叉領域,其研究對象和內容與母學科仍有相似之處,如近年來“媒體融合、社交媒體、數據新聞”[12]等熱門話題,也是體育新聞傳播研究的關鍵主題。通過文獻計量和可視化分析等研究方法,發現體育新聞業務研究在新聞傳播類期刊占比較大,主要集中在《新聞戰線》《青年記者》《新聞與寫作》《新聞愛好者》等主要關注新聞傳播實踐與業務的期刊,而在國內主要新聞傳播類期刊如《新聞與傳播研究》《國際新聞界》等中體育新聞傳播類研究鮮有體現;研究主題主要集中在體育新聞報道、體育文化傳播、體育賽事傳播等三方面;相比于新聞傳播類期刊,體育類期刊中的學術性體育新聞傳播研究成果較多,并注重梳理該研究領域的成果。

注釋: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2018-03-05).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803/t2018030

5_70249.htm.

[2]段青.核心期刊評價的基礎理論研究[J].情報科學,2009(01):75.

[3]郝勤.體育新聞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4.

[4]譚秀湖.新媒體發展對體育新聞傳播影響分析[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5(03):64.

[5]付曉靜,張德勝.體育新聞數據可視化的新趨勢——基于2016年體育新聞實踐的分析[J].新聞與寫作,2017(09):96.

[6]付曉靜,張曉斌.大數據時代的體育新聞報道——以巴西世界杯報道中的可視化數據新聞為例[J].青年記者,2015(09):46.

[7]鞠峰.新媒體時代體育新聞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J].新聞戰線,2015(24):145.

[8]王湛卿.體育新聞傳播人才培養路徑探究[J].新聞戰線,2017(24):128.

[9]大衛·羅.體育、文化與媒介:不羈的三位一體[M].呂鵬 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8.

[10] 譚清芳.體育文化傳播與國家形象構建[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4(02):19.

[11] 李曉鳴.淺談對體育產業發展的認識[N].中國體育報,2015-05-08(006).

[12] 周海娟.2017年新聞傳播學研究的十大熱點[J].新聞與寫作,2017(12):38.

(作者:成都體育學院碩士研究生)

責編:姚少寶

猜你喜歡
體育新聞聚類體育賽事
基于新媒體環境的陜西體育賽事傳播策略分析
體育賽事項目管理對體育賽事形象及其管理的影響
試論我國體育新聞傳播在社會轉型期的價值取向演變
成都市體育賽事旅游發展策略探究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評出2019年國內十大體育新聞
基于模糊聚類和支持向量回歸的成績預測
基于流形學習的自適應反饋聚類中心確定方法
基于密度的自適應搜索增量聚類法
網絡與電視體育新聞的優勢與劣勢
暢聊體育賽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