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航空產業最強的西安,是要臨淵羨魚還是退而結網?

2018-12-19 07:48劉曉斌
西部大開發 2018年11期
關鍵詞:大都市樞紐西安

文 / 劉曉斌

對于硬科技,盡管還有很多人并不能充分理解這個新理念的價值與意義,但它已經實實在在得到了更多方面的重視:

10月30日,“2018上海國際創客大賽” 落下帷幕,大賽主題就是“硬科技·創未來”;10月28日,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獲得者聯誼會主辦的首屆“硬科技”創新創業大賽在倫敦開幕; 10月9日,2018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上,中關村管委會正式對外發布27家中關村硬科技孵化平臺……

去年的全球硬科技大會上,西飛董事長何勝強提出的一個問題:“ 我干大飛機十年時間,西安地區沒有一個供應商主動找上門來,除了我們行業內自主配套的以外,都是外地企業和國外企業來推銷自己的產品和技術?!?/p>

“ 為什么陜西本地企業沒有主動加入航空產業鏈?”

何勝強之問看似簡單,但卻沒那么好回答。

陜西是我國名副其實、無可爭議的航空產業第一大省,是全國唯一的具有兩個整機研制生產企業的省份。產業資源、資產規模、生產總值、人才總量和各級成果均占全國1/3左右,而且這些航空產業資源,半數以上集中在西安航空基地周邊,有非常好的產業聚集度。

西安航空人才的培養和儲備讓很多城市都眼紅。西北工業大學今年80周年校慶,“史上最牛航空班”都不只是刷屏,簡直是“霸屏”。1978級的5381班一個班走出了殲-20的總設計師楊偉、運-20的總設計師唐長紅和殲-15的副總設計師趙霞。西安不僅有西北工業大學這樣頂尖航空人才的成長搖籃,還擁有西安航空學院、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等一批航空類中高等院校,每年可以為企業輸送上萬名航空人才。

西安航空基地

西咸新區空港新城西部飛機維修基地

國產大飛機C919起飛前往西安閻良

西安擁有我國唯一以航空為特色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在這里集中了全國最大的飛機制造企業——西飛公司,全國唯一的大中型飛機設計研究院——第一飛機設計研究院,全國唯一的飛行試驗研究鑒定中心——試飛院,全國唯一的飛機強度測試中心——飛機強度研究所。

說起航空產業資源,西安不可謂不豐富,但在產業發展中,西安卻在面對異乎尋常的競爭壓力。圍繞國產大飛機C919,全國多個城市展開的競爭可謂是創意迭出、花樣翻新,這個過程中,西安在產業、技術和人才等方面的優勢都不再是決定性要素。在民用航空領域,幾乎所有省、自治區、直轄市都發布了通航產業發展規劃,而且政策措施含金量水漲船高,催生了通用飛機制造熱和通用航空產業園區的爆發式增長。

航空制造業集中度很高,而且長期以來都是國家隊唱主角,盡管軍民融合呼聲很高,但實際上放出來的產業蛋糕并不多。西安雖然已經攢了一批邁進門檻的航空制造配套企業,但始終處于吃不飽長不大的尷尬境地。而受制于低空空域的開放度,通用航空產業也始終沒有迎來市場的大爆發。

在另一個方向,西安也在面臨激烈競爭,航空樞紐城市的競爭。

據最新發布的消息,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將新開通鄭州、永州、佳木斯、西昌,新增西安至美國洛杉磯、西班牙馬德里、葡萄牙里斯本等多條直飛航線。截至9月,客運量增速排名十大機場第三,國內航線網絡通達能力居全國第二。 預計到今年年底,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將邁上4500萬量級,航線網絡將拓展至國內外200個城市近350條航線。這個成績單應該說很不錯,但競爭對手們的表現也很搶眼。

成都今年先后開通直飛圣彼得堡、萬象、倫敦、富國島、特拉維夫5條國際定期客運航線,以及至法蘭克福、芝加哥的2條國際定期全貨機航線。重慶上月一口氣開通了至芝加哥、多倫多、加德滿都等城市的3條國際航線。昆明的殺手锏是對東南亞市場的“全覆蓋”,到去年底,其58條國際(地區)航線中有53條是亞洲航線,幾乎涵蓋了東南亞與南亞的主要航點。

西安航空基地綜合保稅區

身處中國大陸的幾何中心,西安想打造“中國孟菲斯”,有同樣的夢想還有鄭州和武漢。

鄭州航空客運不及西安,得益于富士康的加持,貨運量遠超西安,而且在規劃建設方面發力很猛。最近《鄭州國際航空貨運樞紐戰略規劃》獲河南省政府和中國民用航空局的聯合印發,《規劃》提出,鄭州機場要成為輻射全球的國際航空貨運(綜合)樞紐,航空貨運、客運吞吐量進入全球前列,形成4小時覆蓋全國、20小時服務全球的機場貨運綜合交通體系。

武漢是中部地區第一個通達五大洲,國際及地區航線最多的城市。湖北專門為之出臺《關于加快推進武漢臨空經濟區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到2030年武漢要成為僅次于北京、上海、廣州的全國第四臨空經濟區。湖北還與順豐集團聯手在鄂州開展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項目建設,目標是打造為全球第四、亞洲第一的航空物流樞紐,項目預計2021年建成。在武漢和鄂州的城市一體化中,鄂州機場將成為武漢競爭航空物流樞紐強有力的幫手。

在航空“客運量”、“貨運量”兩項指標中,綜合排名前10的內地城市有: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深圳、昆明、西安、重慶、杭州、南京。這些城市大多有雙機場,甚至是三機場。廣州、深圳、昆明、西安還沒有第二機場,但廣州已經開始規劃建設第二機場——廣州正果國際機場。昆明在《昆明城市區域綜合交通體系規劃》中對第二機場有了明確提法,已經有了備選地。西安的第二機場還沒有進入規劃,只是在人才吸納計劃提到了將“適時建設第二民用機場”。

不管在航空制造業還是航空樞紐方面的競爭,西安都既有優勢又有不足,但總體上來說,不能有效聚合資源、形成競爭合力,可能是最大的不足。

高校、科研院所、生產廠商、地方政府、開發園區以及機場和相關行業管理機構,各有自己的行事邏輯和價值評判體系,大家都在發力做事,但著力點和方向卻不一致,結果如同寓言中的螃蟹、龍蝦、天鵝一起拉車,感覺都在用力,但前進效果卻并不怎么好。

“何勝強之問”就存在這方面的問題。加快推進軍民融合、搭建更加開放的航空生產協作體系,既符合中央的要求,也有利于通過開放競爭提升效率,符合產業發展的趨勢方向,但打破“舊圈子”是大難題,沒有更高層面的協作機制建設、制度體系建設和產業協同建設,僅靠地方政府和產業園區的積極主動,很難實現有效推進。如同大家開玩笑時所說的,不促成基礎條件的達成和改善,有些事情光靠挽著袖子加油干是沒用的。

航空樞紐建設也存在同樣的問題,機場建設、航線開拓、樞紐協同、產業聚集、產業補貼等等都涉及多方利益協調,如果各方資源和目標不能有效聚焦,必然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那么,可不可以把西安的航空制造業的發展需求和西安航空樞紐的建設需求結合起來,構建更高層次的目標協作體系呢?

答案或許藏在“航空大都市”這個概念之中。

2011年3月,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授約翰·卡薩達的《航空大都市——我們未來的生活方式》一書出版,“航空大都市”這個詞立刻被廣泛關注。 航空大都市和傳統的航空樞紐之間的差別,在于把樞紐建設和產業發展連接起來,強調有效利用機場的樞紐價值,實現各類相關產業的高度聚集。如今,航空大都市已經成為許多城市競爭的著力點之一,國內就有廣州、鄭州、昆明、長沙等城市提出了建設航空大都市的目標。

西安對“航空大都市”這個概念其實也不陌生。早在2014年,西安就曾提出過相關的發展思路和理念,不過當時受制于西安、西咸、咸陽三大主體并存,有土地的沒資源,有資源的對土地沒有支配權,很難在土地、資源和發展目標之間找到一個協同點,建設航空大都市的呼聲也就不怎么高了。但時光流轉,一些基礎條件終于隨著大西安建設的實質性推進得到根本性改善,“航空大都市”也有了再次拿出來討論和思考的意義。

西安要建設國際化大都市,涉及的要素和指標很多,但最為基礎、最為核心的指標有三個,就是航空、金融和產業,也就是說,要成為國際化大都市,西安首先就得是一個“航空大都市”。

最近看到閻良航空基地的一份產業調研報告,報告提出:

西安可以做“西雅圖+孟菲斯”的綜合性航空大都市,就是把航空制造業發展與航空樞紐建設結合起來,構建西安參與競爭的綜合優勢。

其實,航空制造業與航空樞紐建設,本身就是航空產業鏈上兩個互相密切銜接的鏈條:制造鏈和服務鏈,把兩個鏈條連接起來協同發展更符合產業發展的規律。而且,在西安的產業地圖上,這兩個鏈條銜接起來,將是一條巨大的產業走廊,想象空間極其巨大。

而且,當前陜西強調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建設“綜合性航空大都市”可以很好的把三個經濟的發展要求體現出來。

有專家認為,成為航空大都市必須具備四個基本條件:一是具備一定規模的客貨流量;二是包括地理位置、綜合交通條件、基礎設施等豐富的區域資源;三是較好的發展基礎;四是政策支持。

把這幾個條件與西安一一對比,可以發現,西安前三項基礎很好,最缺少的反倒是第四項——政策支持。

2017中國國際通用航空大會在西安舉辦

航空產業少不了四個密集:制度(政策)密集、資本密集、技術密集、人才密集。與草根盛行的互聯網產業不同,沒有制度和政策層面的充分設計和建設,一個區域的航空產業就會遭遇發展空間的不足和大量不可預見風險。軍民融合之間的圍墻不消失,航空制造業的產業蛋糕就釋放不出來;低空空域的開放度不提高,通航產業就始終是“別人家的孩子”,的確很好但是跟你沒啥關系,類比歐美的機場數量、飛行器數量、飛行員數量和產業產值都是畫餅充饑。

西安的航空樞紐建設與航空制造業發展,一方面需要在政策和制度層面開展更為積極的建設,為發展營造更為厚實的政策基礎,釋放更為巨大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也需要做系統性的統籌與規劃,為多主體的、散落的產業資源搭建一個能夠實現充分溝通、高效協作、互利共贏的合作平臺。這個平臺既需要縱向打通,打通國家部委、陜西省、西安市、開發區之間政策溝通通道,也需要橫向打通,打通航空制造企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機場和相關產業的產業協作通道。這個平臺的建設,難度一定很大,但是如果缺少這個平臺,僅僅希望靠產業端的自身努力來推動西安航空產業的快速發展,無異于緣木求魚。

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西安雖然有一點兒航空產業的家底,但如今產業發展的現實是速度比體積更重要。西安在航空產業發展的政策和制度建設方面已經有了很大欠賬,如今只有奔著更高的目標來發力,才有可能搶回競爭的主動權。

硬科技理念誕生在西安是西安的幸運。硬科技理念得到重視,全球硬科技大會得以舉辦是西安的機遇。不斷強調硬科技,是希望用新的產業思維刷新這座城市,為它構建新的動力內核。

航空產業,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主心骨”產業,也需要硬科技理念的刷新和加持。西安,的確需要升級航空產業的發展策略,用“綜合性航空大都市”建設這樣的新目標來統籌各類資源、梳理發展路徑、重建競爭優勢。

猜你喜歡
大都市樞紐西安
西安2021
Oh 西安
Battle for Bohemia
濟南、青島物流樞紐成功入選2020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
大都市
樞紐經濟拓展發展空間——“三個經濟”特別報道之一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來?
樞紐經濟連通發展動脈
樞紐經濟的“三維構建”
City of Dreams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