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析馬列主義的民心觀

2018-12-20 10:41楊春海
贏未來 2018年17期
關鍵詞:馬列主義人民群眾

楊春海

摘要:基于對馬列主義民心觀的研究。首先,分析馬列主義民心觀重要作用,其中包括充當橋梁媒介、充分反應政治變化。然后,對馬列主義民心觀觀點進行分析,其中包括主體性觀點與主動性觀點等。最后,我國政黨要學習馬列主義民心觀,從而為人民群眾謀取更多福利。

關鍵詞:馬列主義;民心觀;人民群眾

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民心觀當中,對人民群眾的意愿與需求展開及時全面了解,并且對人民群眾面臨的問題進行及時解決,這一直以來都是馬列主義的最終目標。在我國基本國策當中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將人民的利益放在工作首要位置,要對人們生活狀況、生產狀況等進行及時了解,并給予一定幫助。因為人民群眾才是推動我國更好發展的動力,將人民群眾的智慧與力量集中,促進我國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要做好人民群眾思想政治工作,使人們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與價值觀念。而本文將針對馬列主義民心觀進行相應分析與闡述,從而為國家更好服務人民提供幫助。

一、馬列主義民心觀重要作用

(一)充當橋梁媒介

馬列主義民心觀可以將理論與實際、政黨與群眾之間相聯系,在其中充當橋梁媒介的作用。無論是政黨的政治綱領還是階級政治綱領,政治主張以及政治思想理論體系的形成等,都需要通過民心這一關鍵環節,最終才能將其轉化為人民群眾的實際行動,從而達到最終想要結果。但是若它無法被民心所吸引,那么則無法對人民群眾進行有效掌控,進而在實踐中將無法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1]。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擁有較為先進的思想意識,同時具有深刻性與抽象性的特點,因為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涉及到知識內容較為深刻,所以,無法被人民群眾普遍理解。如果理論想要對人民群眾進行有效掌控,那么則需要與人民群眾的思想意識相結合,所以需要通過民心這一橋梁與人民群眾的思想意識與靈魂相結合,進而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以及思想、信念的指明燈。

(二)充分反應政治變化

經過相關調查顯示,人民群眾的心理狀態將會對政治生活有最為直接的反應,如果人民群眾的政治心理狀態發生明顯變化,那么大多數情況下都可以在政治生活當中找出人們心理狀態發生變化原因。如果社會政治發生變化,政局產生動蕩,那么人民群眾的政治心態將會很快做出反應。通常情況下,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會遇到新的挑戰、機遇等,而人們都會被這些問題所困擾,進而產生新的心理以及態勢。盡管人民群眾所反映出的政治心態,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真實性與科學性,但是它會隨著社會以及時代的變化而形成龐大的社會力量與精神力量。所以,可以將民心看作是社會政治形式的一面鏡子,能夠將社會政治形式真實展現。我國執政黨可以利用民心這一條件,對人民群眾的思想觀念進行及時了解與掌握,盡早發現存在其中的問題,從而給出有效解決措施。

二、馬列主義民心觀觀點

(一)主體性觀點

在歷史唯物主義當中有一觀點,認為人民群眾是國家歷史的首要創造者。而產生這一觀點主要有三個思想:第一,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過程,可以將其認為是生產發展的過程[2]。而在人類不斷發展變化當中所應用的生活資料以及物質資料等,都是人民群眾在日常生產生活中利用智慧創作出來的,所以可以將人民群眾看作是促進社會生產發展的客觀因素。第二,人民群眾在日常生產生活中創造出社會精神財富,而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是由人民群眾利用直接或是間接方式所創造。人民群眾所創造的精神財富為現在藝術家以及科學家等的研究與生產提供便利條件。第三,人民群眾在社會變革當中發揮重要作用,人民群眾會對社會當中的量變產生直接影響。人民群眾如果能夠將自身創造性與主動性的價值發揮到最大,那么將會對社會變革產生積極作用。人民群眾內心的需求將會充分體現出時代的需求,并且是未來國家發展的主要方向與目標。社會歷史活動從根本上而言,是人民群眾所從事的事業,這也是馬列主義民心觀當中的主體性觀點。

(二)主動性觀點

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當中,尤其注重人民群眾的歷史主動性與主觀能動性。通常情況下,人們都會對自己所想以及所預期的事物進行勇敢追求,從而創造屬于自身的歷史。而人們按照自身不同思想方式,以及對外界各類因素作用的合力可以將其稱為歷史。如果想要對歷史人物背后以及構成歷史的各項因素進行深入探究,那么涉及的范圍十分廣泛。無論是個體還是較為出名人物的動機,還是廣大人民群眾,乃至整個民族,都是歷史發展的動機[3]。它并不是短時間內突然的爆發,也不是曇花一現,而是較為長久,引發歷史變動的行動。對那些動機以及動因進行探討,可以了解國家歷史發展以及各時期的變化等。如果人們想要做出某一行為,都需要經過大腦思考。因為這一點原因,才將無產階級最終的精神視為社會主要發展動力。無論哪一社會階級想要對社會進行解放,需要燃起自身以及人民群眾的斗志。人民群眾與整個社會階級之間相互協作,相互支持。無產階級革命相較于傳統革命,它將大多數人民群眾利益放在首位。所以,我國政黨需要深入基層,對人民群眾的生活以及生產狀況等進行及時了解,這樣才能站在人民群眾的角度開展工作。與此同時,還要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將環境因素與人為因素進行改造,從而符合社會以及人民群眾發展。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國家的快速發展,我國政治結構以及社會狀態等在不斷發生變化。所以,為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心理需求,推動社會更好發展,需要及時轉變發展觀念。而馬列主義民心觀,將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發展的創造者。而人民群眾的政治心態變化將會對國家發展方向以及目標制定產生直接影響,人民群眾在社會發展當中占據重要作用。所以,我國政黨要做好人民群眾的工作,為人民群眾生活提供便利,從而使人民群眾為社會更好發展提供力量。

參考文獻:

[1]李賢利.共享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最新理論成果[J].中共成都市委黨校學報,2018(02):23-27.

[2]曾曉麗.延安時期毛澤東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建設述論——從“歷史文化的維度”[J].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50(02):41-46.

[3]李賢利.共享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最新理論成果[J].學習月刊,2018(02):20-23.

猜你喜歡
馬列主義人民群眾
《馬列主義五大名著匯刊》:見證劉少奇尋找真理之路
“行政不作為”現象探析
馬克思主義哲學視域下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啟示
從天長市人民群眾看軍隊改革所作出的思考
毛澤東群眾路線與當代價值研究
網絡黨建工作研究
用馬列主義基本原理指導實踐
解讀“四個全面”與執政為民
馬列主義視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性探討
共產黨指導思想的來龍去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