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古民居裝飾文化保護與美麗鄉村建設研究

2019-01-06 02:12熊晨徐琦琦李田
現代農業研究 2019年12期
關鍵詞:保護利用

熊晨 徐琦琦 李田

【摘? ?要】 江西省景德鎮樂平市被稱為“中國古戲臺博物館”,擁有412座古戲臺,是樂平市乃至我國重要的文化遺存,坊間更有“古戲臺——北有山西臨汾,南有江西樂平”,這一說法。本文通過對樂平古戲臺的發展歷程、建筑布局及裝飾構件特征的研究,揭示古戲臺價值內涵,找尋地域優秀裝飾文化,提出可行性保護利用建議,使樂平古戲臺的價值在文脈傳承中提高和發展,推動美麗鄉村建設進程。

【關鍵詞】 古戲臺;裝飾文化;保護利用

Study on the Protection of Ancient Folk Houses Decoration Cultur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in Jiangxi Province

Xiong Chen? ?Xu Qiqi? ?Li Tian *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Art,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330045)

[Abstract] Leping City, Jingdezhen, Jiangxi Province, is known as the "Museum of Ancient Chinese Theater", with 412 ancient theatres, which is an important cultural relic in Leping City and even in China, and there is also an "ancient stage-Linfen in the north and Leping in Jiangxi in the south".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course, architectural layout and decorative compon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cient stage, this paper reveals the value connotation of the ancient stage, looks for the excellent decoration culture of the reg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feasibl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so that the value of the ancient stage of Leping can be improved and developed in the context inheritance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

[Keywords] ancient stage; decorative cultur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江西省樂平市是一座具有歷史文化底蘊和豐富人文氣息的千年古城,其戲?。ㄚM?。┖凸艖蚺_在國內外都享有盛名,樂平古戲臺的建造最早可追溯到明清,跨越500余年,融建筑、雕刻、工藝、美學、文學于一體。樂平古戲臺建筑技術以其精湛的裝飾工藝,華麗的觀賞美學和優美的建筑風格,被國務院批準并被文化部認定為第四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1? 樂平古戲臺概述

1.1? 樂平古戲臺發展歷程及歷史成因

考諸歷史,樂平古戲臺誕生和發展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其一,樂平市得天獨厚的地理和人文環境為樂平戲臺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富饒的環境資源推動著樂平市的經濟發展,使得樂平物阜民豐。與此同時,樂平的文化繁榮昌盛、人文薈萃、人才輩出,例如,南宋名臣洪皓、元朝學者馬瑞臨,被人們稱為“洪公氣節,馬氏文章”,是樂平乃至江西重要的文化標志。

其二,為維系宗族關系,從而誕生的用于酬神祭祀、議事、宗族間交流、娛樂的場地——宗祠。在明清時期,戲曲表演盛行,成為大眾喜愛的娛樂活動,也被人們認作為供奉神仙和祖先的祭品,祠堂臺作為祠堂的附屬建筑由此誕生,這也是樂平古戲臺種類中較早出現的。

其三,戲曲文化的廣泛傳播及樂平人民迷戲癡戲。自元代開始樂平便產生了雜劇,被后世稱為“藍田美玉”雜劇作品便出自于當時文學家趙善慶;樂平當代著名劇作家石凌鶴先生將樂平腔、昆腔和亂彈腔三大腔的優點結合創立江西地方劇種---贛劇[1]。隨著戲曲傳播流行以及人民對戲劇的喜愛,戲臺作為承載戲曲表演活動的場所空間便隨之發展。

1.2? ?樂平古戲臺的分類

樂平古戲臺主要分為宅院臺、廟宇臺、會館臺、祠堂臺和萬年臺五大類,因為建筑歷史悠久、維護不力,宅院臺、廟宇臺及會館臺已不復存在,現今常見的為萬年臺和祠堂臺及由祠堂臺向萬年臺過渡時期產生的雙面臺。

祠堂臺建于氏族宗祠之內,是祠堂的附屬建筑,也是樂平較早的戲臺類型。戲臺大多面對祠堂而建,祠堂坐北朝南,戲臺面南朝北。祠堂為宗族追憶祖先、祭拜神靈等活動的場所,聯系著氏族血緣關系,象征著家族興衰與地位與宗族勢力,因此,樂平人興修祠堂,極盡財力物力使其成為村里最輝煌氣派的建筑,祠堂臺作為祠堂的附屬建筑其營造技藝自然也在不斷修建的過程中得到了發展。樂平祠堂臺有:雙面臺,顧名思義由兩面構成,一面面向市井、街道、廣場等公共區域,另一面向祠堂,與祠堂相連,雨天時亦能在臺上演出,因此又稱之為晴雨臺,兩臺中間用做工精美的屏風隔斷。萬年臺是獨立的主體建筑,寓意萬年不衰、經久不倒,往往坐落于村莊中心,面朝街道、廣場,這種做法有利于接納大批觀眾,同時方便集散,因此,在現存戲臺中萬年臺數量相對最多,分布也最廣泛。

樂平古戲臺歷史悠久,建筑氣勢宏偉,裝置構件雕工精細、內涵豐富、獨具特色。更是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滸崦名分堂戲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韓家萬年臺、 坑口雙面臺,以及昭穆堂戲臺(樂平唯一現存的明代戲臺)、車溪敦本堂戲臺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2? 樂平古戲臺的建筑裝飾構件與空間分布

2.1? 建筑裝飾構件

樂平古戲臺聞名于世的原因不僅在于其歷史悠久,更在于它的建筑裝飾構造,如滸崦戲臺就被中國傳統民居學術委員會給予“構筑奇巧復雜,裝飾豪華艷麗”的評價。[ ]樂平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豐沛并常常伴有暴雨,因此戲臺多為開放式結構,一般用磚石木作建筑材料。古戲臺前期多為三面透空的伸出式樣,后期多為一面透空的鏡框式樣,便于更多觀眾更多角度觀看戲劇。通常木質或石質的柱子支撐屋頂,木材有利于雕刻戲文和圖騰,下部通常為架空式的干闌式構造,以便通風去潮,增長建筑壽命。屋頂的反翹弧度大,這種做法在建筑美觀的同時又可以保護戲臺臺基被雨水沖擊磨損。戲臺大多由臺基、臺板、臺頂、后臺廂房四個部分組成,其中屋脊、天花藻井等的構造又具有代表性,楹聯與匾額的內容更是意境深遠、耐人尋味,以下我將逐一進行簡要說明。

樂平的古戲臺一般為三間四柱,多檐多翹歇山頂式。如滸崦戲臺,三間四柱三樓式、歇山頂;橫路萬年戲臺,三間四柱三鳳樓,重檐三翹歇山頂式;坑口雙面臺,三間四柱三鳳樓兩硬山、歇山重檐頂式等等。此外,還有三間四柱硬山頂的韓家萬年臺。談到戲臺的屋脊,不得不說的就是矗立在其中彩色寶頂。寶頂,我國傳統建筑中亭臺樓閣屋脊中心的圓頂,一般用于封護屋脊免受雨水等侵蝕以及加固屋頂,同時兼具一定的裝飾功能。寶頂中插鐵叉或方天畫戟,直指云天,又似一座微型寶塔,不僅寓意豐富、形象美好更有避雷裝置的實用價值。寶頂的形象成為樂平古戲臺建筑裝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僅作為戲臺形象的重要標識,也寄托了當地百姓驅災鎮邪保一方平安的祈望。

天花藻井位于建筑內頂部,呈穹窿狀,用花紋、彩畫、雕刻裝飾,同時也起攏音和反射音的作用,類似于音響調節裝置。這有利于擴大聲樂的響度以及提高清晰度,使其更好地向聽眾投射,也有助于舞臺上戲曲演員表演的改善。藻井常設在臺中央天花之中,通常為螺旋形和多邊形兩種,有的戲臺在中央藻井兩側各設一藻井。樂平幾乎每一個古戲臺都有著結構復雜、造型精美的天花藻井。

樂平戲臺的楹聯和匾額的題寫和創作多出自樂平當地鄉儒,裝飾手法上用石木雕刻和字體描金居多,這些題字在視覺上不但美感十足,在意境表達上更是耐人尋味。字跡娟秀工整,書寫蒼勁有力、揮灑自如、字字珠璣。有的在點評戲曲表演及戲臺,如“咫尺天涯評論是非功過,須臾歲月歷數萬古忠奸”、“要知今事通古事,欲曉世情看戲情”;有的講的卻是做人做事、待人接物,如“眼界抬高不怕前頭遮住,腳跟站穩何懼后面擠來”,反映民俗風情、歷史典故、戲曲表演。在已統計的400余座樂平古戲臺中鑲嵌了千余副楹聯,這些楹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教育宣傳,寓教于樂的作用,賦予了戲臺更為深刻的思想文化內涵。匾額的內容大多是贊頌先祖、光耀門楣、勸誡警醒以及對戲曲戲臺的贊美等方面。如坑口雙面臺匾額上寫道“曠懷希古”、滸崦戲臺中的“久看愈好”、徐家古戲臺中的“百看不厭”和華家古戲臺的“頂可以”,一語雙關,不只是說戲臺還是說戲亦或是指唱戲聽戲的人,耐人尋味。這些楹聯匾額為戲臺畫龍點睛、錦上添花,增強戲臺藝術魅力,它們不僅僅是作為裝飾的存在,亦是對樂平歷史、文化、人民生產生活的見證和記錄。

2.2? ?建筑空間分布特點

戲劇源自人們對神靈、祖先、英雄的祭祀表演活動。隨著戲劇流行和發展,戲臺營造技藝也得到迅速發展,至今都仍有許多可取和值得借鑒之處,例如包含戲臺在內的戲臺建筑群體的空間上的分布特點以及戲臺建筑形式與周邊場地、觀眾視角的關系。

戲曲發展之初的一大功能是娛神,作為特殊祭品供奉神靈,更有“演戲敬神,為世俗之通例”這一說法。因此,起初的戲臺建筑與宗祠廟宇緊密相連,如祠堂臺。戲臺在空間布局上通常位于宗祠廟宇等建筑群中軸線的外端并與主體建筑呈嚴格的主次關系。在戲臺的發展過程中,隨著娛樂、集會和教育功能的不斷增強,一些戲臺建筑并沒有完全脫離主體建筑仍隸屬于宗祠或廟宇,但由于建筑單體大且裝飾精美,在功能和視覺上反客為主,如雙面臺;有些戲臺已經演變成獨立的主體建筑,氣勢宏偉且自成體系,如萬年臺。

3? 樂平古戲臺的保護與利用

在針對類似農村公共場所規劃設計時,我們可以與古戲臺的保護和傳承利用相結合。古戲臺自古以來便是農村重要的公共建筑和娛樂活動場所,這一功能與如今鄉村建設中的“文化活動中心”如出一轍,要發揮古戲臺在公共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必須在其現有的建筑空間形式上合理進行,并非大拆大建而要因地制宜分情況考慮。同時還要結合當地風俗文化、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方法對其進行保護和利用。

針對建筑群體保存完好的戲臺,以列入重點保護單位的,按各級保護單位的相關法律法規進行保護;未列入重點保護單位的,在規劃設計中可以保留其空間格局,并與鄉村景觀和公共設施相結合,根據村民需求及環境進行合理設計。針對建筑群體遭到破壞僅保留戲臺建筑單體的戲臺,可以結合現代鄉村規劃中文化大禮堂、陳列館、活動中心、茶室等公共建筑的布局,將新老建筑整合在一起。[ ]這類戲臺建筑的利用,重點可放在強調古戲臺建筑單體的保護,以及戲臺觀演社交功能的恢復。針對建筑結構遭受嚴重破壞的古戲臺,我們可以使用一些現代技術手段對古戲臺進行數據建模復原,將戲臺重現并將有關的戲劇和民間故事的保存起來。在古戲臺的宣傳和展示過程中,使用VR等技術對戲臺原貌進行投影重現,使戲臺的保護和宣傳更具創新性和吸引力。

4? 結語

樂平古戲臺建筑裝飾是當地民居建筑文化中的重要代表與組成部分,樂平古戲臺的保護與利用研究,對當地戲曲文化傳承、居民建筑形態研究及地域文化的加強有著積極的作用。深入挖掘古戲臺建筑裝飾的本質是保護傳統民居、研究和建設美麗村莊的有效途徑。積極研究傳統古民居裝飾的表達方式,將其內涵豐富、極具象征寓意的好的部分予以提煉,融入現代藝術中的含義。此外,針對古戲臺的建筑布局、空間形態和遺留現狀,制定適宜的保護與利用方案,使古戲臺作為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傳播的介質,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起到有效地現實利用。

參考文獻:

[1] 吳炳黃. 樂平古戲臺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9.

[2] 徐 進,張曉顏.樂平古戲臺的建筑藝術研究[J].山西建筑, 2014,40(36):1-3。

[3] 余慶民.江西樂平鄉土戲臺普查紀要——兼論樂平鄉土 戲臺建筑藝術與歷史傳承及其文化成因[J].南方文物,2009 ,(04):177-186.

[4] 桑軼菲,應佐萍.浙江古戲臺建筑空間形態分析及利用[J]. 浙江建筑,2018,35(12):2-6.

猜你喜歡
保護利用
德江縣林木種質資源現狀及保護利用
三楊莊遺址保護現狀及發展前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