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學生主體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

2019-01-06 03:39李燕
新課程研究·中旬 2019年9期
關鍵詞:教學策略小學數學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小學數學教學強調以生為本,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與綜合能力。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仍存在忽視學生主體地位的問題,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尚未得到全面深入的貫徹落實。文章從學生主體化教學的價值分析入手,針對當前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不足,提出因材施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強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的關聯等方法,以期為優化小學數學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學生主體化;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李燕,湖南省懷化市實驗學校教師,研究方向為構建高效課堂。(湖南? 懷化? 418000)

中圖分類號:G622.0?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1-0568(2019)26-0073-02

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減少學生自主學習的阻力,提升課堂學習效率。但當前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在落實學生主體的教學要求方面仍存在不足。本文在分析學生主體教學內涵和價值的基礎上,分析了基于學生主體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狀,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優化策略。

一、學生主體化教學的內涵和價值

學生主體化是核心素養教學背景下的一種教學理念。與傳統的以教師為核心的教學方式不同,學生主體化教學理念強調教學中要把學生置于主體地位,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在教學中落實這一理念,需要教師充分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綜合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身心發展情況和認知水平及知識積累情況??傮w來看,學生主體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價值如下:

1. 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就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發揮。借助學生主體化教學理念,教師可采用有效方法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增進課堂教學效果。

2. 實現因材施教,達成教學目標。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忽視了對學生學習水平的考查,教師采用簡單粗暴的“一刀切”教學手段,未能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無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實施學生主體化課堂教學模式,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認知水平,展開針對性教學,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獲。

3. 促進知識遷移,增強學習效果。數學是一門較為抽象的學科,但仍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數學學科旨在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以傳授知識為教學的主體內容,忽視了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的結合。實施學生主體化教學,能夠促使學生主動將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加速數學知識遷移和應用能力提升。

二、基于學生主體化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基于學生主體化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具有重要價值,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與核心素養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但這一教學模式在運用中尚存在不足,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改進。

1.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組織課堂教學。有些教師在開展基于學生主體化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時,缺乏有效的教學方法,導致課堂教學氣氛沉悶,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還有一些教師由于專業化水平不足或教學理念保守,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教學方法單一、知識講解不明晰、教學形式僵化刻板等問題,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要真正實現學生主體化的預定教學目標,教師首先要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入手,著力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扇形統計圖”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等教學輔助手段,為學生展示扇形統計圖的繪制方法和繪制原理。這可以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如,在教學“分數乘法”一課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由討論,小組討論的學習形式既充分尊重并凸顯了學生的課堂學習主體地位,又能增進課堂教學的互動性,活躍課堂教學氛圍,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

2. 全面掌握學生情況,開展因材施教。有些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基于學生主體的教學時,沒有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需求,致使課堂教學缺乏針對性,教學效果不佳。要實現學生主體化教學目標,教師需全面掌握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需求,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認知水平等方面的差異,避免“一刀切”的教學模式,要因材施教,開展針對性教學,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

例如,在“圓柱與圓錐”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事先把教學目標分為三層:學困生應掌握圓柱與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學習能力尚可的學生要掌握計算公式的推演過程;學有余力的學生要完成拓展訓練。分層設置學習任務充分體現了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根據學生特點因材施教,使所有學生均學有所獲。

3. 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助推知識遷移。當前部分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基于學生主體的教學時,忽視了學生數學知識的遷移。要切實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教師應積極推動學生進行知識遷移,改變以數學教材為中心的授課方法,引導學生將所學數學知識與自身生活實際相結合,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并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鞏固所學知識,最終促成知識遷移,實現學以致用,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筆者認為,小學數學教師要在教學中充分認識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之間的潛在聯系,以此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例如,在進行“百分數”相關知識的教學時,不少學生對于百分數的原理不甚明了,教師可以引入個人所得稅相關知識作為輔助,幫助學生在了解社會熱點事件的過程中深入學習百分數相關知識并學會運用。此外,教師也可鼓勵學生認真觀察生活,發現百分數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通過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的結合,學生能夠深入理解數學知識,增強復習鞏固效果,培養自身的自主探索精神和數學綜合能力。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成為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在此背景下,數學教師要全面開展基于學生主體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加速學生的知識積累和知識遷移,培養他們的數學綜合能力與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 侯梅芳.基于學生的主體作用以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17).

[2] 李冉冉.小學低年級數學游戲教學實施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研究[D].錦州:渤海大學,2016.

[3] 趙賽男.小學中高段數學前置作業設計初探[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16.

[4] 華麗英.基于差異教育理念下小學數學隨堂卡的實踐研究[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12.

責任編輯 袁靜琴

猜你喜歡
教學策略小學數學
高中化學反應原理學習難點及教學策略研究
識字寫字結合教學策略探析
初中數學絕對值概念教學策略
培養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三項教學策略
基于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作文教學策略
關于提高小學生識字實效的教學策略
數學錯題的自主管理與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研究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