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田玉米高產種植技術

2019-01-14 02:43索貴昌鄒開福劉慧
吉林農業 2019年24期
關鍵詞:高產技術玉米種植研究

索貴昌 鄒開福 劉慧

摘要:在玉米種植過程中,要加強技術研究與實踐能力,本文通過對大田玉米種植技術的研究,總結了高產技術措施,在有效的分析過程中,要科學地進行播種,加強玉米種植密度管理,積極做好水分管控,才能為玉米生長提供有效條件。本文結合進一步研究,旨在不斷提高玉米種植技術水平,從而為玉米產量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玉米種植;高產技術;研究

中圖分類號: S513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 ? ? ?DOI編號: ? 10.14025/j.cnki.jlny.2019.24.009

為了不斷提高玉米種植水平,種植過程需要采取相應的管理辦法和管理措施,利用科學的種植模式,提高單位面積內的玉米產量。本文總結了玉米高產種植技術,提出了玉米病蟲害防治策略,希望能夠為相關技術人員提供有效技術參考。

1玉米高產種植技術

1.1科學播種

玉米種子發芽時受到溫度、水分等因素的影響,因此提升種植發芽率的關鍵步驟就是重點控制相關因素,在種植時需要選擇適宜的土壤,擇優選擇適合種植的溫度。通常情況下,最佳的玉米發芽溫度便是6℃~8℃,若溫度過高將影響玉米的正常生長速度,因此,需要控制播種時期的發芽溫度。在此過程中若需提升幼苗的生長速度,保證玉米生長質量,需要在控制溫度的同時控制玉米播種的深度,要保證4~6 cm的深淺度。在玉米播種前,需要合理選擇種植土壤。若此時黏土性質過重,墑情良好,需要淺些播種;若地質疏松,則可適當增加播種深度。當播種土壤深度較大時,播種出苗時間較長,但過晚出苗會影響幼苗的生長率,因此,需要保證精準播種,提升播種質量,選擇準確的行距,保證下粒均勻,良好覆土,保證深淺一致性,但要避免種子、肥料相混合。

1.2合理密植

在玉米種植過程中,要提高對于密植的認識,密植程度將直接決定玉米的產量和質量,而玉米的密植則受到多個因素的影響,包括土壤肥力、當地的天氣情況等。根據以往的經驗來看,在糧食種植過程中,除了小麥的種植密度較大以外,以玉米為代表的其他農作物種植密度都較小。因此,通過適度提升玉米種植的密度,能夠在單位面積上產出更高的產量。根據測算來看,每畝玉米產量在500kg以上的種植地,緊湊型玉米每畝定植在4500~6000株,非緊湊型玉米每畝定植在3500~4000株。

1.3適當間苗

在玉米生長過程中,要及時進行合理的間苗。在此過程中,需要保證苗根系的間距合理,不發生擠壓現象,控制種植過程中土壤內的水分與養分,保證幼苗茁壯成長。此時需要根據育苗幼苗的具體生長情況,及時進行間苗,并選擇科學的間苗方法。在此過程中,需要均勻留苗,留苗的原則以“去小留大、去弱留強、去病留健”的原則為主。間苗過程中,需要根據土壤肥力、種植品種、管理情況、生產目標等具體確定種植需要的密度,進而保證生長空間充沛。若種植階段生長種植過密,將影響幼苗生長的正常養分與水分,甚至引發幼苗倒伏等問題,導致玉米生長整體質量受影響,若種植密度稀疏,難以實現高產目標。

1.4加強水肥管理

水肥管理在玉米種植過程中十分關鍵,為了獲得更好的產量與質量,需要進行良好的施肥管理。在玉米苗期時,切忌盲目施加肥料,因為玉米的幼苗相對較為脆弱,如果肥料過多則會引發玉米幼苗燒苗的現象產生,反而不利于其生長。而在種植的中期,即玉米呈現大喇叭口的狀態過程中,則需要進行氮肥的追加,幫助玉米更好地生長發育。在玉米出穗的時候,要觀察田地的實際情況,適度進行額外肥料的追加。除了追肥以外,灌溉水分的把握也是玉米種植過程中的關鍵。在玉米抽穗開花后,需要維持土壤水分在70%及以上,此時需要農戶進行額外的澆水處理。但遇到降水較多的情況,則需要積極排水,避免出現澇害的情況。

2玉米病蟲害的防治

玉米在生長過程中,難免受病蟲害的威脅,因此需要重點關注,通過有效的控制病蟲害問題,提升玉米植株的產量,保證玉米植株正常生長。最常見的是玉米蚜蟲。嚴重影響玉米的果穗、莖干、幼葉等,導致玉米植株受到大面積的影響,造成直接經濟受損,甚至傳播疾病病毒。

在防治蚜蟲時,可選擇以天敵防治的方式為主,利用食蚜蠅、瓢蟲等蚜蟲天敵消滅并預防蚜蟲。最小幅度地減少治療害蟲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同時,也可以選擇化學治療的方法。

防治蚜蟲,主要是通過配比樂果乳油、抗蚜威可濕性粉劑、辟蚜霧、吡蟲啉可濕性粉劑等方法,選擇噴霧防治的方式,提升病蟲害的預防效果。防治粘蟲時,可通過配比菊酯類農藥的方式有效預防相關病蟲害,按照質量配比有關試劑,在實際種植中,常見使用敵敵畏乳油噴霧的方式進行防護。

大斑病是玉米生長過程中常見的病害,有極大的影響性,其主要表現在玉米葉片上出現大面積斑塊,危害玉米苞葉。病害初期階段,白斑逐漸擴大,甚至會影響葉脈,大斑病發展到中期,玉米根莖表現為黃褐色,甚至在葉脈邊緣也會呈現卷曲,葉子隨時間推移干枯甚至凋零。常見的除病方式,包括及時摘除、換茬播種、倒翻土壤等,有效地抑制大斑病??刂撇⒂行П苊庥衩装装卟〕霈F交叉感染,可結合藥物治療的方式,噴灑500倍的多菌靈液提高防治效果。

3 結語

通過進一步總結,提高了對于玉米種植技術的認識,在科學地進行大田管理過程中,要從多方面入手,積極結合實際,有針對性地提出更加完善的種植技術,以保證玉米種植產量,希望結合本文研究,能夠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有效的技術參考。

參考文獻

[1]高學利.關于玉米高產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措施研究[J].農家參謀,2019(16):79.

[2]左春英,張紀明.高產優質玉米種植技術措施[J].吉林農業,2019(16):40.

[3]張相斌,陳朝輝,姚保民,韓峰杰.玉米高產栽培技術要點及推廣方式研究[J].山西農經,2019(12):88+91.

作者簡介:索貴昌,本科學歷,高級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技術推廣、培訓與指導。

猜你喜歡
高產技術玉米種植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玉米奪豐產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玉米的種植及田間管理技術
楊樹栽培高產技術及應用實踐研究
規范玉米種植技術 保障玉米增產增收
重慶玉米種植高產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