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稻高產栽培技術

2019-01-14 02:43王鐵剛
吉林農業 2019年24期
關鍵詞:高產栽培技術水稻應用

摘要:優質高產水稻栽培技術一直都是我國各地水稻產區所追求的,但種植栽培水稻必須做到因地制宜,結合地方實際狀況實施高產栽培技術,發揮地方水稻種植優勢。水稻是吉林市船營區搜登站鎮的主要農作物之一。隨著傳統種植模式的打破,先進的種植技術不斷應用與推廣,促進了水稻的高產穩產,增加了農戶的收入。

關鍵詞:水稻;高產栽培技術;應用

中圖分類號: S511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 ? ? ?DOI編號: ? 10.14025/j.cnki.jlny.2019.24.010

1 種植環境概況

搜登站鎮位于吉林市西部28公里處,幅員289平方公里。年平均有效積溫2800℃左右,無霜期135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670毫米,多集中在5~9月份。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對水稻生長十分有利,但在水稻生長中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主要是綜合配套技術不夠完善,一些農民還存在著缺少高產栽培技術的問題。實施此項栽培技術,就是要提高水稻高產生產能力,挖掘增產潛力,提高單產水平,是增加水稻產量,提高水稻質量,達到豐產豐收的有效技術措施。

2 水稻育苗技術

2.1 品種的選擇

品種熟期要比當年平均枯霜期提前45~50日,大致在8月10日前出穗的中晚熟高產抗病良種。

2.2 床土施肥、調酸和消毒

床土選擇是水旱田表層土,pH值在4.5~5.5之間,拋秧缽盤一般每盤用土2.5公斤,插秧盤每盤用土4公斤,旱育苗更多。苗床土化肥的用量是每100斤土施入純N 15克、P2O5 15克、K2O 15克。酸性土壤能夠抑制立枯病菌的繁殖;用辛硫磷稀釋1000~1500倍液,澆深10厘米。

2.3種子處理

選種:風選、清水選種導致種子重量、干物質營養不一,吸水速度、萌發、離乳期不一致,易發病,不利于培育水稻壯秧,鹽水選種較好,用比重1∶13的鹽水。曬種:選晴天翻曬2~3天。發芽:取種適量,用清水泡一天,把水倒出蓋上濕布,保持30℃~32℃,3天發芽率應在80%以上,7天發芽率應在95%以上。苗床土的消毒種子浸種和催芽:浸種時水應高出稻種10厘米以上,浸種和消毒一起進行時每天翻動一次,為防止水稻惡苗病必須進行種子消毒。催芽的最適溫度為33℃,出芽80%左右時,晾種降溫待育苗。

2.4播種

播種前一天澆水是出苗好壞的關鍵,要反復澆,澆透10厘米以上,一定要把上面澆的水和地下濕土連接起來。要想培育壯苗,每平方米播種量要低于300克覆土:盤育苗和拋秧盤,覆土至與盤的上邊持平就可以。旱育苗和隔離層育苗,先覆土0.5厘米使種子看不到為止,然后用細眼噴壺澆一遍水,覆土薄的地方露籽時,露籽的地方補土,最后再覆土或河砂0.5厘米。

2.5苗床管理

2.5.1溫度管理 ?出苗前25℃時就應打開風口,從出苗到2.5葉前,棚內溫度控制在30℃以下,秧苗長到2.5葉后開始棚內溫度控制在25℃以下。

2.5.2水分管理 ?澆水最好在清晨,看秧苗是否吐水再澆水,并且,澆就澆透,澆水不宜過頻、過多。但簡塑缽盤育苗,由于缽孔容量小,失水快,尤其到育苗后期,隨著通風加大、氣溫升高,要隨時注意苗床水分情況,及時補水。

2.5.3 追施肥料 ?通常采用育苗調制劑,不需施肥,但是可根據苗情在移栽前2~3天酌情施用送嫁肥,以保證秧苗健康成長。

2.5.4防治病蟲害 2.5葉期前后為秧田苗期的易發病時期,防治立枯病等秧田病害,及時發現,及時用藥,及時防控病害的發生。

3田間管理技術

3.1 提倡秋翻地

春耕用旱耙或旋耕,然后灌水,達到寸水不露泥的插秧狀態。翻地前隔年施農家肥(有機肥含量8%以上)每畝1.5~2噸。

合理種植采用機械化,雙壟寬行插秧,密度為30厘米×26.7厘米,1.1~1.2萬穴/畝,每穴移栽3株,一穴莖數可達30棵。合理施肥:為了提高水稻產量,結合搜登站鎮實際情況公頃按照8000~10000公斤產量,施用純氮150~175公斤,純磷70~100公斤,純鉀70~120公斤,氮肥提倡采用底∶蘗∶穗=5∶3∶2方法,并根據水稻長勢情況,酌情施粒肥。鉀肥以底肥和孕穗分期分兩次追肥,各50%為宜,磷肥可一次性全層施入底肥。不同肥力土壤可酌情參考施肥??茖W管水:一般采取淺—曬—淺—間歇方法進行,可節約用水,又可提高土壤溫度,促進水稻早生快發。

3.2 病蟲害防治

3.2.1潛葉蠅 稻葉呈現不規則的白色條紋。兩手指抓住葉子可以感覺到葉面上有凸起的地方看到幼蟲或蛹。防治方法是用40%氧化樂果乳油800倍液,插秧前1天噴或秧苗移植后,危害初期放淺水防治。

3.2.2稻瘟病 水稻從發芽到收獲各個時期都有可發生稻瘟病。由于侵染時期和部位的不同,可分為苗瘟、葉節瘟、穗莖瘟、谷粒瘟等。搜登站鎮稻區發生危害重的稻瘟病主要是葉瘟和穗莖瘟,其中以穗莖瘟影響最大。葉瘟主要發生在成株的葉片上,一般以分蘗盛期、拔節期、幼穗期為多發期。主要分為普通型、急性期、褐點期和白斑型。穗莖瘟主要發生在穗莖和枝梗上,開始是水漬狀黑色小點,環狀發展,最后變成墨綠色而引起白色死穗。

上述藥液最好在葉瘟初期及時噴霧一次,隔5~7天再噴第二次。防治穗莖瘟、葉瘟提倡預防為主,可在抽穗5%左右時進行噴霧,如噴藥后遇雨,及時補噴一次,藥量可酌情減半,齊穗后再噴一次。并且做到對發病中心、發病地塊和生長茂盛地塊進行重點防治。用藥參考時間,應在上午露水過后10點之前或下午15點后,畝用水量不低于2壺。

4 收獲

以黃花完熟率達到95%以上為指標,適時收獲,精收細打,減少割拉打的損失,損失率不超過2%。

參考文獻

[1]王立舒,楊廣林,戚國強.黑龍江省水稻栽培管理智能系統研究[A].農業工程科技創新與建設現代農業——2005年中國農業工程學會學術年會[C].2005.

[2]楊彩玲.免耕水稻的氮素利用特性及土壤水分的調控作用[D].廣西大學,2014.

作者簡介:王鐵剛,本科學歷,農藝師,研究方向:水稻。

猜你喜歡
高產栽培技術水稻應用
什么是海水稻
水稻種植60天就能收獲啦
一季水稻
水稻花
淺析冬小麥超高產栽培技術
雜交中稻一種兩收全程機械化高產栽培技術
GM(1,1)白化微分優化方程預測模型建模過程應用分析
煤礦井下坑道鉆機人機工程學應用分析
氣體分離提純應用變壓吸附技術的分析
會計與統計的比較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