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蒙古族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的教育管理研究

2019-01-14 02:32海梅
教育教學論壇 2019年52期
關鍵詞:蒙古族工程技術學業

海梅

摘要:高等院校要構建符合學校實際的、科學完善的教育管理模式,才能為國家培養出適合社會經濟發展的工程技術人才。因此,在民族地區工科院校蒙古族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培養思想的指導下,應該改革傳統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式,努力提升高等院校教育管理水平和效果。

關鍵詞:民族地區;蒙古族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教育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2.0?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52-0016-02

當今我國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產業結構轉型時期,在“一帶一路”倡議和“中國制造2025”制造強國戰略的視域下,以新技術、新業態、新型模式、新型產業為性質的新經濟踴躍發展的現狀,對高校工程科技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要求和推進方向。作為內蒙古唯一工科專業類大學,內蒙古工業大學應當主動結合內蒙古支柱產業發展和科學技術任務,面臨新機遇、新挑戰,以明確學校辦學定位,能夠不斷完善學校的人才培養制度和模式,優化學科專業布局,創辦具有民族區域特色,符合自治區社會發展需求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培養機制,提供高質量創新創業能力的人才是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一、蒙古族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的意義

習近平強調:新時代新形勢,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對教育和學習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1]據此表示,中國社會發展對高?,F代化的要求、科學知識與創新型卓越人才的需求和愿望比任何時候都要強烈。因此,為了全面提升工程科技教育質量,進一步加快本科教育主動對接國家發展進程,主動服務自治區新型工業化建設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以著力培養“優秀的蒙古族工程技術人才”為辦學重要任務和使命,積極開展和改善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切實結合內蒙古區情,積極發揮民族地區工科學院校的獨具優勢,有力發揮學科優勢,極力探索與研究實行民族特色的培養模式,為內蒙古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慧方案。

二、蒙古族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培養過程中教育管理現狀

(一)教師教學內生動力不足

教師對教學及教學改革的投入精力不足、教師潛心教學教改、教研的內生動力不足,主動性、積極性不高,“以學生為本”、成果導向和持續改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沒有普遍建立,“教”與“學”嚴重脫節,增強學生的向學力,培養學生批判思維、創新能力和學習能力等方面探索不夠。也存在教師的指導能力和工程實踐經驗缺乏,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結合不到位的現象。

(二)教育的資源配備還不盡合理

目前學校師資隊伍結構和數量不盡合理,各專業教師配比不平衡,蒙古族工程技術人才培養中,缺少蒙語授課的蒙古族專業技術教師和思想政治德育課教師,具有工程背景和行業背景的教師比例偏低,不能充分滿足人才培養需求。辦學資源配置不均衡、教室資源緊張,缺乏信息化水平高、條件優越的混合式教室和智慧教室,難以滿足小班化、研究型、研討式教學需要。

(三)教風學風建設有待加強

學風建設系統性不夠,全程化學業指導和管理不足,專業認知教育膚淺不成系統,未能有效培養學生專業興趣和學業規劃能力。學生主動學習意識不強,存在思想散漫、貪圖享樂、抄襲作弊屢禁不止等不良現象。尤其是民族班的學生大多數來源于邊疆、基層和經濟文化欠發達的牧區和農村,由于語言障礙和交流等原因,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會出現迷茫、不自信、產生自暴自棄的念頭或沉迷于網絡游戲不能自拔等現象。

三、關于蒙古族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培養中教育管理的思考

習近平指出: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要深化辦學體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發教育事業發展生機活力。[1]面臨機遇和挑戰,探索和創新研究蒙古族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培養中教育管理模式極為重要。

(一)著力提升教師教書育人的能力

其一,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為辦好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深化專業教師與管理崗位所有教師的思想政治意識工作、強化教書育人的責任,完善教育引導、制度規范、監督約束、教育警示的師德建設長效機制。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學生人生中的筑夢者和引路人,在教育教學中要做到“四有好老師”,“四個相統一”是責任和義務。其二,加大人才引育力度。積極爭取國家、地區專項資金和“草原英才”等政策的支持,結合學校實際,引進人才,合理配備少數民族生教育管理師資,同時加大對現有師資培養、提高在職教師攻讀博士學位、出國研修、訪學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優化專任教師隊伍結構,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和育人能力、促進學生教育管理和人才培養目標的落實。

(二)大力提升課程教學實效

蒙古族工程技術人才培育過程中,必須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教學水平。其一,要在黨的教育方針政策下,在專業課程標準中融入思想政治內涵,促進課程思想政治和專業思想政治的協同育人功能,有力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把正確的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積極挖掘各個教育行業中的德育元素,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導作用,推出更適合學生和學校發展的示范課堂,打造全校全方位全員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其二,推動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習革命。依托教改立項等大力推進課程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改革,引導教師注重教學設計和根據培養學生的專業和學生特點來設置個性化教學方案,積極探索由“講全”、“講細”、“講透”到“精選”、“精講”、“精練”,由“填鴨式、滿堂灌”到“啟發式、討論式”等教學方法,通過現場教學、案例教學、體驗式教學等創新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學習,改變傳統的理論教學方法陳舊、形式單一的現象,打造“教”與“學”融合師生共同體教學模式。其三、加強教材編寫與教學內容設置管理。組織民族教育經驗豐富、專業職稱較高的蒙古族教師,形成教學科研團隊、編寫特色教材和講義,受到少數民族預科學生的喜愛和認可的教材書籍,有效助力蒙古族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培養教育管理工作。

(三)協同促進學業過程管理

正確教育引導學生腳踏實地地學習、掌握真學問,練就真本領,幫助完成學業是學校的責任和義務。其一,加強學生學業過程管理。蒙古族學生在文化背景、生活習慣、成長環境、受教育條件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大部分來自草原牧區,基礎教育階段主要接受本民族文化教育、與漢族學生相比基礎薄弱,學校把握教育規律、建立全程化學業發展指導體系。蒙古族學生的教育管理要從入學教育抓起,加強學業過程管理、培養學生學業規劃與就業發展意識,協同推進“學業導師”、“民族生輔導員”、“學業警示”制度、助力形成良好育人氛圍。其二,加強學風建設。學生學習效果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和質量,要以學生課堂學習為切入點,以師德師風為引領,加強學生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和主動態,全面系統地推進學風建設,形成以健全的制度保障學風、以有效地管理引導學風、以優良的教風帶動學風、以校園文化促進學風的良好格局。其三,加強校園文化與環境建設。高校不僅要通過思政課、校報、宣傳櫥窗、墻報宣傳、校園社團等傳統輿論陣地,還要借助網絡、微信、QQ、“易班”等新媒體構建高校思政教育平臺、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滲透融入校園文化氛圍。由校團委,黨委學生工作處等學生管理工作部門要結合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民族習俗和習慣,積極組織開展“青年馬克思主義”教育、“榜樣的力量”、“民族特色運動會”、“大學生演唱會”、“蒙古族學生博客那達慕大會”等地區具有特色的學生活動、以校園文化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導教育;基層黨組織要積極開展主題黨日活動來挖掘革命文化的育人內涵,打造具有內工大特色的大環境,增強大學文化氣息,濃郁學術氛圍,營造更加多元、立體、豐富的學習空間。

總之,為少數民族大學生營造一個積極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環境氛圍和教育管理模式,對加強和提升學生的思想意識和愛國主義理想信念,為國家的建設發展奮斗起到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EB/OL].http://www.mod.gov.cn/shouye/2018-09/10/content_4824603_2.htm.

猜你喜歡
蒙古族工程技術學業
艱苦的學業
工程技術矩陣
工程技術研究院簡介
黑龍江蒙古族古籍考錄
音樂提升學生學業表現
樹起學業擔當之心
淺析古代蒙古族的信仰
對磁浮工程技術的一些思考
35
逆向工程技術及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