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新課導入藝術

2019-01-17 06:00郭玲玲
新課程·小學 2019年12期
關鍵詞:設疑類比鋪墊

郭玲玲

摘 要: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課的成功與否和課堂導入密切相關,教師應靈活掌握新課導入藝術,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設疑;情境;興趣;鋪墊;類比

悅耳的旋律要有前奏,好聽的戲曲要有序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更要講求藝術,巧妙的導入,能激活學生思維,明確學習目標,建立知識關聯,發現數學本質,喚醒求知欲。精彩的課堂導入往往出自教師看似無意、實則匠心的教學智慧里,彰顯在孩子欲罷不能、急切學習的新知探究中。

一、設疑導入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設置問題時,要以學生為中心,精心設計有意義的數學問題,開啟思維,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在教學“周長和面積”時,筆者是這樣導入的:話說憨厚的小熊和狡猾的狐貍各有一段長度相等的籬笆,它們準備各圍一塊菜地。小熊向狐貍請教:“狐貍大哥,我該怎么圍才能使菜地更大呢?”狐貍想了想,眼珠子鼓溜一轉:“熊老弟,反正我倆的籬笆一樣長,不管怎么圍,菜地的大小都是一樣的,你還是圍一塊長長的菜地吧?!蓖瑢W們,你們覺得狐貍的說法對嗎?猜猜狡猾的狐貍會圍一個什么形狀的籬笆,為什么?這樣設問,對孩子來說,有更大的研究興趣,對研究結果有更大的成就感,學生會全身心地融入新知的探索和學習中。

二、情境導入

從心理學的角度考慮,行為來源于動機,而學生學習的欲望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誘發的。在教學設計時,教師要從兒童的視角出發,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起點,創設一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生活情境、與探究有關的問題情境、與猜想有關的矛盾情境、與實驗有關的操作情境等,讓學生自然地融入新知探究中。

如《用字母表示數》,教者創設了一個“生活化”的情境:不知大家發現沒有,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在不斷地將復雜問題變簡單。廣告上說得好:“將復雜問題變簡單那是貢獻!將簡單問題變復雜,你們感覺咋樣?”“太累、太煩!”“生活中,為了將復雜化簡單,常常用字母和字母的縮寫表示特定的標志。誰來說說CCTV、SOS、M、WC這些字母分別代表什么?誰還知道一些相似的例子呢?”孩子們發言積極,還有孩子爭先恐后地說:撲克牌中的A、J、Q、K分別代表1、11、12、13這些數字。老師順勢說: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用字母表示數》,寥寥數語便將學生引入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幫助學生進一步建立符號化思想。

三、趣味導入

興趣是孩子學習的原動力。教學時,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齡特點,適當引入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趣味數學、數學童話、智力游戲、數學謎語、數學家的故事等來導入新課,讓孩子們體驗數學不再是“枯燥和單調”的代名詞,而是趣味十足和有思考價值的,促使其處于“憤悱”狀態,激發學習興趣。

如在教學“比例尺”時,教師故作神秘地說:“今天早上我把15歲的兒子裝在口袋里帶來了,想不想認識一下!”“??!怎么能裝下呀!”學生驚奇地問。老師立即掏出兒子的照片,“看看,就這么簡單,把人按一定的比例縮??!”要想知道怎么變小就一起來探究“比例尺”。學生在驚訝中不知不覺地感受這節課所學習的內容,從而積極主動地進入學習狀態。

四、鋪墊導入

新課導入時,根據不同的課型,選擇學生感興趣的題材,以靈活多樣的方式復習舊知、做好鋪墊,然后再引出本節課要學習的新內容,通過比較,找出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嘗試用舊知識或已知的策略解決新問題,降低學習坡度,達到知識遷移,享受自主探究的成功喜悅。

在教學《植樹問題》時,師生同唱“我有一雙勤勞的手”,孩子們沉浸在愉悅之中,老師伸出手說:正如歌曲里所唱,同學們都有一雙靈活的手,幫我們學習、畫畫、干活,誰也離不開它,但不知大家發現沒有,它里面還蘊藏著豐富的數學問題。于是孩子們和老師一樣舉起自己的右手。五指伸直、張開,你發現了什么?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有5個手指”,可老師還看到了數字4,在哪里呢?有的說4個指縫,有的說4個間隔。能給大家說說什么是間隔嗎?哪位“火眼金睛”能找出手指數和間隔數之間的關系?誰能再舉出生活中類似的例子?由于有了前面“手指數和間隔數”的鋪墊,便在現實情景中激活了學生的經驗,為學生自我建構“植樹問題”搭好了支架,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五、類比導入

類比導入就是在引入新課時通過類比猜想、對比分析、合情推理,發現新舊知識之間的相似點,由已知的知識類比未知的知識,以簡單的現象類比復雜的現象,化抽象為具體,啟發孩子們積極思考、深入學習。

如學習《不規則的物體體積》新課伊始,老師說:“生活中除了規則圖形之外,還有如雞蛋、西紅柿、石頭等不規則的物體,它們的體積該怎么求呢?看誰能用以前學過的方法或借助一定的工具解決這個問題呢?”有學生說:我小時候就學過“烏鴉喝水”的故事,如今又學了體積的有關知識才真正悟出:烏鴉之所以能喝到水,是因為石子是有體積的,把水“擠”上來了。于是老師組織大家合作探究,提出方案,動手試驗、觀察記錄、解釋交流,最終找出了求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方法:將雞蛋或西紅柿等不規則物體放入裝有水的長方體、正方體或圓柱杯內,上升的水的體積就是不規則物體的體積。孩子們通過回憶“烏鴉喝水”的故事,發現了蘊含在數學故事里的數學思想和知識模型。

參考文獻:

[1]秦鄆,閆淼.數學教學的趣味奧秘設計[M].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04.

[2]余文森.小學數學名師高效教學設計藝術[M].西南師范大學版社,2010-03.

編輯 李建軍

猜你喜歡
設疑類比鋪墊
我的年度漢字
——宅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導入方法淺探
于“平?!碧幵O問,在“無疑”中生疑
引導學生做好閱讀理解題的鋪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