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十九大以來“時代新人”研究述評

2019-01-18 23:18周建超
探索 2019年3期
關鍵詞:時代新人培育時代

周建超

(1.泰州學院,江蘇 泰州 225300;2.揚州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 揚州 225009)

“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的重要育人戰略目標[1]34。之后,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全國教育大會和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又反復強調“要把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作為重要職責”[2],自覺承擔起“育新人”“塑造新人”的使命任務,勉勵廣大教師要“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3]。這是以習近平總書記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發出的時代號召、明確的戰略目標定位。隨即學術界關于“時代新人”的討論便迅速成為研究熱點,研究成果不斷涌現,進而把以往對“新人”問題的研究推向一個新的歷史節點。為了從學術上厘清和闡明“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研究成果,本文以中國知網為數據庫來源,以1982年4月至2019年3月為時間節點,以國內專家學者有關“時代新人”研究為主題進行文獻檢索,共獲得期刊、會議學術論文和報紙文章287篇。從文獻發表的時間節點來看,1981年4月至2017年9月共65篇,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共222篇(共中,2017年10月至12月20篇、2018年154篇、2019年1月至3月48篇),從月發文的均值為看,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從文獻發表的載體來看,在黨的十九以來有關“時代新人”研究的222篇論文中,CSSCI來源期刊34篇、中文核心期刊17篇、一般期刊87篇、報紙文章84篇。這些研究成果集中體現了學術界對“時代新人”的主體構成、科學內涵、路徑方法和重要意義等方面的探索思考,內容豐富,見仁見智,為深入研究這一問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目前關于“時代新人”的主體構成、科學內涵、實踐路徑方面研究尚未達成一致共識,同時學界對“時代新人”提出的哲學基礎,以及從整體性和實證性等視角開展的研究也相對較少。因此,有必要及時梳理已有研究成果,以從學理和實踐上對這一重大課題的研究進行進一步的深入與拓展。

1 “時代新人”的主體構成

黨的十九大報告依據新時代對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要求,提出了“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戰略目標,為新時代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為此,學術界首先對“時代新人”的主體構成展開了討論,有學者認為,“時代新人”主要是指青年群體,特指價值觀與人生觀尚在形成的青少年,并非所有人[4],強調青年群體是“時代新人”隊伍中強勁的人才支柱和生力軍[5]。另外,從“時代”的時間特性、我國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來看,“時代新人”主體不僅僅是指當下社會主義建設的主體承擔者,更是指未來的“接班人”,同時符合這二者的核心群體就是當代青年、當代大學生[6]。也有學者認為,新時代全體中華兒女都肩負著民族復興大任,每一個人都應做時代新人[7]。因此,“時代新人是一個有機整體”[8],是涵蓋全黨全社會的集合概念,也是涵蓋黨員、公民的個體概念,是一個全方位、覆蓋的立體化、系統化概念,包括各級各類機構、各種各樣群體、各級各類公務人員、各行各業工作人員,以及不同年代的成人、不同年齡的孩子,所有社會主體都要將自己鍛造為“時代新人”[9]。

從實踐的主體性建構出發,有學者認為,“時代新人”實質是“具有歷史感、時代感和‘類’特征的實踐主體,是一種通過實踐活動不斷超越自身的自由自覺的人,是一種統觀歷史面向未來創造自己生活的人”[10]。當然,有學者更明確提出,“時代新人”就是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1]。對此,也有學者認為,這兩者不能簡單等同,應適度區分:“時代新人”是新時代黨和國家對青年一代培養目標的最新定位,是作為“社會主義新人”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歷史階段的最新表達,是一個特定范疇,具有歷史特殊性;“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作為黨和國家教育事業目標來呈現的,它貫穿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始終是我國教育事業重要而艱巨的任務,具有歷史普遍性。但是,兩者也都統一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進程,在本質上具有一致性和連續性,因而兩者是“特殊性”與“普遍性”的關系,相互蘊含、彼此作用[12]。

2 “時代新人”蘊含的科學內涵

在人類思想史上,任何一種關于人的發展理論都應回答自己理想狀態中的人的價值形象,以此觀照真實世界生活中處于現實狀態中的人,并通過相應的路徑把現實狀態中的人轉變成理想狀態中的人?!皶r代新人”無疑是理想狀態中的人,現實生活狀態中的人與“時代新人”還有差距,因而,必須通過努力使人從現實狀態走向理想狀態。從這個意義上說,厘清“時代新人”的科學內涵就顯得格外重要,這既是培育“時代新人”中必須解決的方向性問題,又是決定培育“時代新人”成敗的關鍵問題。對此,學者們依據各自的理解,從不同的視角與層面闡釋了“時代新人”的科學內涵。

有學者以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對青年提出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1]56為標準,認為“時代新人”就是這三者的體現,其中“有理想”即有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高尚的道德理想、為民服務的職業理想、健康向上的生活理想、符合時代需要的素質理想;“有本領”即有專門技能和具備通用、再造、創造、認知、交往、決策和執行等能力;“有擔當”即是民族復興大任、建設現代化強國、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擔當者[4]。因此,“時代新人”要在理論自覺中堅定理想信念,在實踐探索中練就過硬本領,要在改革創新中錘煉擔當精神[13]。還有學者從我國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新時代育人理念及新時代青年成長目標三個維度對“時代新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科學內涵進行了詳細解讀[14]。也有學者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的“六個下功夫”為標準解讀了“時代新人”的具體內涵,即“時代新人”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崇高的品德修養、寬廣的知識見識、不懈的奮斗精神、過硬的綜合素質,可以說“六個下功夫”進一步明確了“時代新人”的基本要求[15]。

由于沒有達成統一的共識標準,在闡述“時代新人”基本內涵的過程中,學者們還提出了其他見解,如要突出“時代新人”在理想信念、思想水平、道德品質、文化素養等方面的時代新意[6],認為“時代新人”要有崇高的理想志向,有高尚的道德品質,有齊備的法制紀律觀念,有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16]。也有學者從人才培養的核心素養角度出發,提出“時代新人”應有理想信念素養、有擔當責任素養、有勵志勤學素養、有奮斗奉獻素養、有開拓創新素養[17]。

總之,“時代新人”是具有多種品質素養“有機統一”的現代復合型人才,其內涵就是有理想與立足現實有機統一的實干家,有本領與服務人民有機統一的奉獻者,有擔當與全球視野有機統一的搏擊者,有自信與開拓進取有機統一的奮進者,有道德與政治意識有機統一的堅定者[5];就是要實現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的有機統一,實現價值認同和價值轉化的有機統一,實現“頂天”理想和“立地”實干的有機統一,實現堅守規范和勇于創新的有機統一,實現文化自信和政治自信的有機統一,實現中國貢獻和世界貢獻的有機統一[18]。值得一提的是,有學者提出,要弄清“時代新人”的豐富內涵,不僅要著眼于它的內容的豐富性,更要著眼于其所包含的豐富內涵的不同維度或向度,即應從素質構成(包括理想信念、愛國情懷、道德品質、知識見識、奮斗精神、綜合能力等)、精神狀態(包括堅定、自信、奮進、擔當等)、使命作用(主要是擔當起在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三個維度才能對其科學內涵有全面和立體的認識[19]。

3 “時代新人”培育的路徑方法

提出具體的理想目標還只是培育“時代新人”的前提,對實現這一目標的路徑及其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的研究是具有重要意義的研究重點。如前所述,“時代新人”是一種理想的人格模式,現實生活中的人與“時代新人”的要求是有距離的,這就決定了培育“時代新人”必然會遇到諸多現實困擾。培育“時代新人”將面臨理想信念與社會實踐的疏離、科學文化知識學習與本領提升的疏離、理想的意圖與責任擔當的疏離等困境[14];也會面臨像青少年道德修養底蘊不足、自我中心意識過強、社會責任意識淡薄、是非觀念相對弱化、心理承受能力差等問題[4]。因此,只有直面這些矛盾困境,才能找到化解這些矛盾困境的科學路徑和方法,從而完成培育“時代新人”的歷史重任。對此,學者們從不同的視野對培育“時代新人”的路徑方法進行了探討,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3.1 以高校教育為切入點培育“時代新人”

學術界認為,高校是培育“時代新人”的主陣地,也是新時代中國大學的重要使命,因而必須高度重視高等教育在這一過程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具體來說:

一是培育“時代新人”要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為陣地,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培育“時代新人”的精神導向、主體激勵和實踐引領等多維價值功能,以增強其思想定力、提升其自我境界、激勵其奮斗作為[20]。正如習近平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所強調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我們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3]。同時要“堅持和加強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不斷提升思政課教學親和力和針對性”[21]。二是培育“時代新人”要發揮高校在教育功能、教師專業優勢及學生主體作用方面的整體效應[22],要加強時代新人的馬克思主義教育以提升其認知能力,發掘中華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以鞏固其文化基礎,加強歷史觀教育以堅定其道路自信[23],要著力從“歷史之維、國際之維、責任之維和實踐之維”的教育上下功夫,以拓展和深化時代新人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趨勢的認識,在國家比較視野中堅定中國自信,更加明確歷史使命和時代責任,做到腳踏實地、知行合一,“以實踐的教育鍛煉能力、服務社會”[24]。同時,要著力培育“時代新人”的精神狀態、信心勇氣、意志毅力和責任擔當,引導“時代新人”在思想上體悟“知”、在心理上涵育“情”、在品質上滋養“意”、在事功上踐履“行”[25]。三是培育“時代新人”應注意各高校的具體場域,從高校教育隊伍、方法、內容、環境等方面同時發力,做到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事而新[11],要立足高校自身特色,主動肩負新使命,堅定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探索內涵式發展新路徑,開創立德樹人新局面[26]。

3.2 以思想價值引領為切入點培育“時代新人”

在從何入手培育“時代新人”的相關研究中,學者認為:一方面,要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培育“時代新人”的引領作用,因為它“決定時代新人的政治底色、明晰時代新人的價值追求、彰顯時代新人的責任使命”[27],為時代新人的培育“確定了堅定的政治原則、樹立了正確的價值導向,明晰了基本的道德規范”[28];同時,還要注意破解包含交往信息化、視野全球化、價值工具化和認識多元化在內的社會轉型的復雜影響,立足大學生實際生活,有針對性地轉化價值理念,只有破立結合才能更好地培養時代新人[29]。另一方面,要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以唯物史觀引導“時代新人”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30]。因此,有學者基于道德價值的功能,分析了道德價值在強化信念、規范行為、塑造人格等方面的作用影響,提出培育道德情感、形成道德理性、鍛造道德信仰是形塑“時代新人”的新路徑[31];也有研究結論認為,道德榮譽感也是培育“時代新人”的著力點,應當遵循淡泊名利的價值導向、秉承知榮明辱的教育理念、堅持精神物質并重的獎勵原則,通過完善榮譽獎勵制度、強化恥感教育力度、重視榮譽觀的引導培育等方法來達到培育“時代新人”的戰略目標[4]。

3.3 以其他多視角為切入點培育“時代新人”

有學者認為,基層黨組織是培育“時代新人”的又一陣地,應從理論與道德教育、能力塑造及組織紀律建設三個方面挖掘和培養黨員干部中的“時代新人”[32]。也有學者專門探討了軍隊中“時代新人”的培育路徑,認為要從育人著力重點、育人目標指向、育人有效手段、育人科學理念四個方面下功夫[33]。培育“時代新人”既要從宏觀之維回應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也要轉向人的發展的微觀之域,回歸“以人民為中心”的主體視野[6]。當然,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從文藝作品的視角謳歌、塑造和培育一代又一代的“新人”一直是文藝界的積極倡導和歷史重任,因而有學者認為必須通過反映新時代的文藝作品來塑造富有魅力的“時代新人”形象,以之引領人民前進[34]。

4 “時代新人”提出的重要意義

“時代新人”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關鍵時期出場的,它的提出展現了我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的新力量新主體,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一是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意義。學術界一致認為,培育“時代新人”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深切召喚,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迫切需要,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長遠發展,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體工程[9]。二是對新時代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意義?!皶r代新人”深刻回答了新時代教育“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性、全局性問題,明確了當今教育新的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為未來我國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35]。三是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意義。黨的十九大強調,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以培育“時代新人”為著眼點,這就將培養什么樣的人與培養什么樣的價值觀緊密結合,進一步明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豐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深化了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規律性的認識[17]。四是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義。培育“時代新人”揭示了新時代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問題,指明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著力點[36],也是推動高校共青團工作改革創新的關鍵點和突破口[37]。五是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意義?!皶r代新人”的提出符合新時代青年全面發展的需要,對促進當代青年的全面發展具有極強的實踐價值[38],也有利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解決人的現代化問題打開了新視野,拓寬了新途徑[9]。

5 深化“時代新人”研究的思考展望

黨的十九大以來,學術界從不同的視角和層面對“時代新人”展開了熱烈探討,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創新性的學術觀點,在研究視域、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上取得了諸多研究成果,呈現出鮮明的特色,為推動這一課題的研究奠定了基礎,但仍需要對許多問題開展進一步的探究。

5.1 關于“時代新人”的整體性研究

一方面,整體性研究主要是對“時代新人”這一育人目標的生成背景、主體構成、目標模式、內涵特征、現實困境以及實踐路徑等問題展開宏觀的立體性研究,以更好地從整體上理解和把握“時代新人”的出場視域,以及我們黨和國家對民族未來命運的深層次思考。目前,學術界對“時代新人”的研究大多是從某一角度進行論述,這固然有益于對論題相關層面的深入,但仍缺乏整體觀照。另一方面,整體性研究還應將“時代新人”的生成脈絡放到近代以來中國“人的現代化思想”變遷,以及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進程中進行整體考察。事實上,“時代新人”是對近代中國先進思想家所從事的人的現代化思想研究與實踐這一未竟事業的深入探索與推進,是中華民族追求人的現代化思想與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某種意義上講,人的現代化是中國社會現代化事業中最關鍵、最深層、最艱難的工作,是一切現代化建設的前提與基礎。因而,近代以來面對中國積貧積弱的國民素質,從嚴復、梁啟超,到孫中山、魯迅等無數先進知識分子都對如何重構現代新國民新靈魂、實現人的現代化這一重大課題進行了不懈探索,但由于經濟社會發展的時代限制,仍未能科學理性地解決這一艱難而復雜的歷史課題。中國共產黨成立后繼續前人未竟的事業,從毛澤東、鄧小平,到江澤民、胡錦濤,再到習近平,幾代領導人都就如何改造國民性、形塑社會主義新人、實現人的現代化做了大量的探索與實踐,為培育“時代新人”留下了寶貴的思想資源,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因此,系統梳理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和中國共產黨追求人的現代化歷程和思想,并分析這一思想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統一性、差異性和特殊性,對于全面理解和把握培育“時代新人”的生成軌跡,揭示其蘊含的歷史價值、時代意涵和發展規律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5.2 關于“時代新人”的主體內涵研究

由于學術界對“時代新人”的主體構成這一至關重要的問題還未形成共識,這也就導致對其科學內涵和實踐路徑的解讀結論見仁見智。同時,在“時代新人”的內涵和外延上,還存在“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三個概念交替使用的現象,這恰恰說明人們對“時代新人”主體內涵的認識還不盡一致。那么,習近平總書記黨的十九報告中提出的“時代新人”以及后來他所論述的“育新人”“塑造新人”的主體內涵究竟指向誰、如何來判定、是否有明確的標準或依據、“時代新人”與“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之間存在怎樣的關聯?

對這些基礎性問題亟須展開深入研究。如若不能深入探索并回答好這一系列問題,就無法對“時代新人”的科學內涵和培育路徑進行具體闡釋。因為,作為“時代新人”,青年、學生、農民、工人、知識階層、軍人、黨政干部等基本素質要求和形塑的理想人格形象是不盡一致的,因而實現的路徑方法也不盡一致。無論從理論還是實踐上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每一個中華兒女,包括現實社會中各個階層、各類群體、各個年齡段的人的歷史重任,并不單一指向青年群體,因而“時代新人”是一個內涵豐富、博大精深的概念,它與毛澤東時代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和鄧小平時代的“四有新人”等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其根本任務都是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既揭示了“時代新人”的政治內涵和素質要求,又體現了“時代新人”在育人目標上的新時代特點。

因此,我們在厘定“時代新人”主體內涵時,一定要把它置于新時代的歷史方位和具體語境,置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歷史進程中,以及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總體趨勢中來考量來審視,并且對“時代新人”這一時代集合概念進行階層、群體、職業、年齡的科學區分和綜合研究,探尋其蘊含的差異性和統一性,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進而達到歷史與現實、理論與邏輯、動態與靜態相結合的科學研究。

5.3 關于“時代新人”的理論資源研究

任何一種新的思想理論的產生都是在繼承前人思想理論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同樣,“時代新人”的提出也具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它既來源于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又與以往黨和國家領導人提出的有關“社會主義新人”思想直接相關。對此,學術界已有所論及,認為“時代新人”既繼承了馬克思恩格斯人的全面發展的人格理想[16],也是中國共產黨人一以貫之、代代相傳的重要使命[38],但都只是提及,未能展開深入探討。

也就是說,“時代新人”與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所指向的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究竟存在怎樣的深厚淵源,前者在哪些方面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又在哪些方面超越了后者,實現了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并呈現出鮮明的時代特色,這些問題仍有待深入研究。這些研究的開展無疑將有助于從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宏觀視野展開對“時代新人”發展脈絡的梳理、歸納和闡釋,從而正確認識和科學把握“時代新人”的哲學基礎與理論淵源,這是學術界應當努力的方向。

當然,從中華文化發展的歷史長河來看,“時代新人”還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新”[39]31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要把我國歷史文化和國情教育擺在青少年教育的突出位置”[39]426,這是對培育“時代新人”發出的使命召喚,也是學術界所承擔的以文化人的時代課題,需要我們共同努力與研究。

此外,還應關注“時代新人”與習近平總書記個人在長期成長奮斗和治國理政實踐中形成的關于人的全面發展觀的研究,從而更加歷史地闡釋“時代新人”生成的思想資源??梢哉f,這方面的研究尚屬空白,但是以此為視角展開的研究對于我們探討如何基于個人成長成才過程進行“時代新人”培養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5.4 關于“時代新人”的實證性研究

對“時代新人”的研究還不能僅滿足于在內涵要求、目標設定、意義彰顯和路徑方法等理性層面的定性闡釋,還應關注對這一重大課題的田野調查和實證分析定量研究。

從當前呈現的研究成果來看,多數還是報刊宣傳、理論解釋和時評文章,未見有份量的厚實的可操作的實證性學術論文。如就培育“時代新人”的實踐路徑來說,學術界還主要圍繞高校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展開,宏觀論述層面的居多,其他角度的考量較少,而針對“時代新人”不同主體的具體培育路徑考量更少。也就是說,我們如何通過深入的田野調查取得相關可信的具體數據,并在詳細分析這些數據的基礎上尋找破解培育“時代新人”遇到的矛盾困境,繼而有針對性提出培育“時代新人”的有效路徑,使理論研究與現實操作、應然與實然達到有機結合,是對這一課題進行科學研究的必要前提。因此,我們應當充分運用多學科的理論與方法,就“時代新人”的綜合素質要求、指標體系、操作路徑、考核評估,以及與政治、經濟、文化、社會之間的復雜關系等問題開展詳實的抽樣調查研究,并對獲得的第一手資料數據進行整理、歸納、分析和研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針對性為培育和塑造“時代新人”提供真實的依據和可供操作的學術成果,這也是時代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

猜你喜歡
時代新人培育時代
時代新人的成長環境
高等教育要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敵人
如何讓十九大精神浸潤學子心平
未來或可培育無味榴蓮
立德樹人與初中地理課堂的親密接觸
e時代
e時代
e時代
念好"四部經"培育生力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