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論中國北方游牧文化與草原區域古代墓室壁畫

2019-01-18 02:56
內蒙古藝術 2018年4期
關鍵詞:游牧民族墓室壁畫

(內蒙古師范大學雕塑藝術研究院 呼和浩特 010010)

中國北方游牧民族文化是其在適應生態環境、地理條件和生產資料的過程中經過長期的探索學習,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逐步創造和積累的寶貴財富,是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正是在這種獨特的文化及其審美的作用下,中國北方民族地區的墓室壁畫與相同時期的不同地區的墓室壁畫有所不同。以北方民族為主體所創作的墓室壁畫,在題材、內容、風格等方面也無不向我們展示北方民族特有的區域文化與審美情趣。中國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對北方地區墓室壁畫的影響巨大,研究其影響的同時可以以墓室壁畫為切入點,更深層次了解中國北方游牧民族及其文化的獨特成就。

一、中國北方游牧文化及其審美

(一)中國北方游牧民族的概念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由多民族組成的國家,北方游牧民族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鞍凑瘴幕瘏^域界說應有的系統性與嚴肅性,北方文化區域,指大興安嶺以東以南以西,天山以東,燕山、陰山、秦嶺、祁連山、阿爾金山、昆侖山等山脈以北,阿爾泰山以南的高原、丘陵、大漠、森林、草原、綠洲為主的廣闊狹長地帶;蒙古利亞華北型為主的人類圈,以阿爾泰語系為主的各民族和部落聯盟”。[1]“中國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族群范疇是一個涵蓋復雜的大系統,中國北方游牧民族是一個以游牧經濟、游牧社會及其文化等為前提的歷史范疇,多與中原農耕經濟、農耕社會及其文化相對應的一個民族概念”,[2]他們一般會被泛稱為中國北方民族。林幹先生將北方民族從廣義上劃分成為五個系統:“匈奴系統——匈奴、北匈奴、南匈奴、屠各、盧水胡、鐵弗;突厥系統——丁零、高車(敕勒)、鐵勒、突厥、回紇(回鶻)、薛延陀、黠戛斯、畏兀兒;東胡系統——東胡、烏桓、鮮卑、柔然、契丹、庫莫奚、室韋、蒙古;肅慎系統——肅慎、挹婁、勿吉、靺鞨、女真、 滿族;西域各族——因各族在語言、文化、經濟生活和族源、族屬等方面各有不同,并非屬于同一族系,僅僅稱之為‘西域各族’?!盵3]

從林幹先生對北方民族五大系統的劃分,可以看到北方民族的地理區域范圍基本涵蓋了我國東北、北方和西北三大區域,也就是從歐亞草原的中西部到東部并涉及了歐亞草原東部的松遼平原以東、以北的廣大區域。在本文中提到的北方游牧民族將以活躍于蒙古高原上的,如匈奴、鮮卑、契丹、蒙古等民族為主要對象,相對林幹先生對北方民族的廣義分類,可以說是更為集中地指向北方游牧民族諸部。

(二)中國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特征

中國北方游牧民族文化是中國歷史文化發展史上重要的文化形態之一,這種帶有民族特色的獨特的區域文化是北方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創造和積累而成的。我們可以從地理環境、生產方式、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等方面來進行研究,綜合這些方面因素便可了解認識中國北方民族文化特征。

1.原生性與生態性

北方游牧民族大體上是以內蒙古高原為中心,多在這個范圍內生存活動。這片區域處于歐亞大陸的東北段,海拔較高,山脈和高原被良好的土壤和植被所覆蓋,屬于典型的高原大陸性氣候,冬季嚴寒,夏季酷熱,風較大而降水量小。在這樣惡劣的地理環境和氣候環境中,他們的命運無法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所以他們崇拜自然、敬畏自然,認為自然界的萬物都是有靈性的并且可以主宰人類的命運。北方游牧民族開始通過膜拜、祭祀自然如天地、日月、星辰、山川等以求得到庇佑和幸福生活。例如,北方游牧民族信奉的最早、最原始的宗教薩滿教,其核心思想便是天父地母,萬物有靈。隨著時間推移,便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自然崇拜文化。其原始性與生態性成為北方游牧民族文化早期形成與發展中的重要內涵,也是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及藝術屬性上最具有個性的特征之一。

2.開放性與包容性

中國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開放性與包容性與其本身的生活方式和民族性格氣質有著極大的關系,他們充滿生氣,豪邁陽剛,善于吸收異質文化。在歷史的進程中,北方游牧民族通過通婚、遷徙、貿易、戰爭等方式進行文化互動,使得本民族文化與中原文化交流交融。既促進了北方游牧民族社會物質文明的迅速發展,也使北方游牧民族形成了獨特的區域文化,例如,在鳳凰山1號墓內墓室西壁中的壁畫,詳盡地反映了當時的莊園經濟形式。在墓室西壁左側繪有庭院圖,庭院門外繪有車騎出行圖,院內角落有彈琴舞樂場面,空中繪有5只白鷺,白鷺下有3名男子舉著弓射向天空中的飛禽。中部畫面有些殘損導致畫面有些模糊,但仍可看到種植的農作物。畫面右側則是山間放牧場景。這類特有的莊園經濟畫面是鄂爾多斯地區漢墓壁畫中的主流元素之一,同時也可以反映出當時社會生活和農牧經濟的發達,各種文化之間的相互影響和包容。

3. 復雜性與多元性

中國北方地區從古至今就是多民族共同生存居住的區域,如匈奴、契丹、鮮卑、蒙古等民族,他們構成了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創造主體,從這個角度來講,可以說其形成的文化相對復雜。同時這種復雜性也決定了文化的多元性。北方游牧民族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文化形態包含的種類較多,其中有草原文化、森林文化、游牧文化以及少部分的農業文化。它并不是由一種文化形態構成的,而是由多個文化形態共同融合而成的,并且對其他類型文化進行吸收和交流。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具有復雜性與多元性是歷史條件與客觀條件所造就的,從而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

(三)中國北方游牧民族的審美特征

李崇輝教授就北方民族的審美特征曾這樣講,“因其游牧民族在整體經濟模式與生產生活方式基礎上,形成的生產組織與軍事組織乃至信仰組織高度重合的社會結構與歷史脈絡中,向人們展示出游牧文化的一種獨特的風韻:日常生活的信仰化、宗教信仰的藝術化和藝術創造的生活化。三者環環相扣形成草原民族文化鮮明的審美特征,并在不同的時代都鑄就出新的時代特點”。[4]以李崇輝教授的觀點為基礎,我們可以把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審美分為以下三點特征來加以延展。

1. 崇尚自然的審美特征

中國北方游牧民族審美特征與崇尚自然、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理念有著一定的關系,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體現。如遼代的墓室壁畫的內容多數是以對神靈的敬畏及崇拜和日常游牧生活為主。中國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飾和家裝用色比較艷麗,通常以藍、白、黃、紅、綠等顏色為主,內涵豐富。藍色是天空的顏色,象征著永恒;白色是白云的顏色,象征著純潔;黃色代表著大地的顏色;紅色象征著火神;綠色則是草原的顏色。這種對色彩的審美運用是中國北方游牧民族把自然與生活結合統一的表現,同時也是對大自然崇拜敬仰之心的體現。這與上文中李崇輝教授提到的“日常生活信仰化”的觀點相一致。所以說,中國北方游牧民族的審美是來自于自然融入于生活之中的,不論是在社會生活、民間工藝美術、宗教信仰等方面都可以感受到其對自然的敬畏和熱愛,當然這與他們所生活居住的環境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2. 民俗信仰的審美特征

中國北方游牧民族在原始社會時期就形成了自己的宗教,他們認為萬物都有靈性,敬畏自然,這就形成了最原始的、最初的宗教意識。隨著社會的發展,北方游牧民族的宗教經歷了自然崇拜、神靈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等階段,在此過程中,他們在石頭上進行刻畫以表達自己的思想和信仰。例如,巴日松古敖包壁畫墓1號墓中墓室北壁,畫面的右側為一輛由棗紅馬牽引的黑蓋軺車,車內左側坐一位黑衣男性,車后有侍女跟隨,軺車之后是一輛由白馬牽引的黑輿車,白衣御者坐在車前,已經成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這是對墓主人生前生活的描繪,可以看出中國北方民族宗教信仰生活化,已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 生存理想的審美特征

中國北方游牧民族的造型圖案從藝術審美、造型觀念和北方人民的傳統思想中產生、發展到完善,它早已不僅僅是一種圖案造型,更是在整個民族傳統與文化中影響滲透,體現出具有中國北方游牧民族的性格和民族精神。例如蒙古族是一個英勇善戰的馬背民族,崇尚武力。由于艱苦的生活環境影響,使得蒙古民族形成了勇猛堅強團結的民族性格,最能體現力量的服裝圖案非動物圖案莫屬。

動物紋不僅僅代表著動物勇猛的特性,也代表著動物超強的生存能力和繁衍后代的能力,如龍、獨角獸等神獸圖案或是虎、豹等兇猛動物,都是北方游牧民族以動物紋圖案造型為載體對于力量的崇尚,不僅成為蒙古民族的審美體現,也是蒙古族對自然環境和人文社會適應和征服精神的力量體現。同時這也與上文中“藝術生活化”的觀點相呼應。

二、中國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對北方古代墓室壁畫的影響

中國北方墓室壁畫是中國古代壁畫具有特色且重要的組成部分,其本身的題材內容、造型、繪畫技巧等方面都在向我們傳遞中國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及其審美特征,從中可了解到中國北方游牧民族的經濟生活、宗教信仰、政治制度等方面內容。

(一)內容與圖像

墓室壁畫的內容一般以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寫照、神靈圖等為主。墓葬建筑是為墓主人去另一個世界而修建的,因此墓室壁畫首先是宗教圖像,然后才是藝術圖像,這些圖像是通過考古手段而獲得,因此墓室壁畫也是考古圖像。這樣來看,墓室壁畫的內容及圖像是一個多元結構的體系。中國北方游牧民族墓室壁畫的內容與圖像因受到中原文化的影響,中原農耕文明喪葬文化習俗中裝飾美化的多數壁畫內容在這里有所體現,所以有著強烈的北方民族特色。如星象、云氣及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圖;祥瑞圖;車馬出行圖、幕府官寺屬吏圖;宴飲圖、百戲、舞蹈、庭院樓閣及莊園生活圖等等。由于中國北方地區獨特的區域位置和歷史發展路徑,同時也恰恰是因為該地區的獨特性質,北方游牧民族的墓室壁畫還展現出與眾不同的內容,如東漢時期的鳳凰山1號壁畫墓、米拉壕壁畫墓等處出現的北方游牧民族特色鮮明的放牧場景,這是其他地區同時期壁畫墓中少見的題材。又如,遼代墓室壁畫的升仙思想與驅邪祈祥的星象門神圖、蟠龍圖、飛鳳圖等等,這類壁畫當中表現內容集中在天堂仙境、神靈祥瑞、鎮墓辟邪等,在題材內容、圖像、結構布局上與漢代以來的中原墓葬壁畫有著較為緊密的聯系。其次則是表現北方游牧民族生活方式的內容,其方式即是契丹民族的游牧生活,是遼代墓壁畫中較為主要的內容。其中反映墓主人生前生活方式有許多方面,如群牧、出行、騎狩獵、宴飲、散樂等。遼代喪葬習俗不僅受到中原文化的影響,甚至也包括北亞和東北亞地區的影響,這既體現了遼代時期民族間文化互動的關系及對于文化的貢獻。[5]例如,敖漢旗羊山1號遼墓壁畫的內容是備茶圖,惟妙惟肖地刻畫了為主人備茶、烹飪的場面,還有人們勞動協作時的表情都通過圖像直接、生動地展現在我們面前,是當時飲食活動的真實寫照,也真實地記錄了當時遼代的飲食文化。畫面中桌子上的饅頭等面類食物是大塊的,喝酒并不是用杯子而是碗,可以看出北方游牧民族的豪爽,沒有繁文縟節的飲食習慣。

遼代墓室壁畫中一般圖像表現兒童通過兩種方式,第一種方式是把他們當作家庭畫像的一部分,其次有些兒童的畫像是有寓意的至少是帶有一定的寓意。如圖一中的一男一女兩個小孩,都被描繪得天真可愛,應該是多子多福的象征。[6]

(圖一 敖漢旗羊山1號遼墓 《備茶圖》)

(二)題材與意象

中國北方草原地區的墓室壁畫的題材與意象的選擇上與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同樣有著密切的聯系,表現草原風光和日常生活題材明顯增多,日常的家居生活會經常出現在壁畫中。契丹民族的文化是以捺缽文化為主體的草原游牧文化,它作為一種活動習俗,是指遼帝在一年之中從事的與契丹游牧習俗相關的營地遷徙和游牧狩獵等活動,并不是契丹人刻意而為,而是遵循著自然規律而進行的,后來這種生活方式被納入契丹貴族的政治生活之中。在墓室壁畫的題材上,“慶東陵以四季山水來象征皇帝四時捺缽和庫倫1號墓墓道壁畫出行歸來圖代表契丹貴族的捺缽活動以外,遼代墓葬中還有很多不同形式來表現捺缽文化的圖像,例如與捺缽有直接關系的氈車、獵犬、海東青、鷹、牽馬圖等內容大量出現在墓葬中,這些圖像從不同的角度象征著契丹族捺缽文化的不同側面”。[7](參見圖二)圖中展現的是四季捺缽的春季圖,其中描繪的花草樹木和水鳥等十分生動,透露著早期山水畫質樸的特征。同時在遼代墓室壁畫中經常會出現大量的牽馬圖(參見圖三),這種意象是主觀的“意”和客觀的“象”二者相結合來寄托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創作出的藝術形象既能聯想到現實的具體形象,又不完全是對現實形象的模擬和再現,給人留下聯想和想象的空間。這些意象的出現展現出北方游牧民族人民精神的一種寄托,同時以上意象在北方地區的生活中是常見并且不可缺少的。所以,從遼代墓室壁畫題材和意象上的選擇可以看出北方游牧民族敬仰自然,遵循自然規律,這種感性為先的主觀意志奠定了中國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尊重自然的生態性。

(圖二 慶東陵 四季山水圖 《春》局部)

(圖三 關山遼墓 《牽馬圖》局部)

(三)造型語言與風格

藝術風格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 在美學中對它的定義是指藝術創作的整體上所呈現出來的代表性特點,是由藝術家的主觀方面的特點和題材的客觀特征相統一所形成的一種獨特的藝術風貌。具體到壁畫的創作,它可以體現在壁畫選擇題材、主題、塑造形象、筆墨線條及色彩的運用等諸多方面。雖然墓室壁畫與當時畫家所進行的藝術創作有所區別,但終究也是以繪畫作為其表現形式,因此,要把握墓室壁畫的藝術風格,也要在結合其地域與時期的基礎上,透過這些具體要素進行探討。中國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對該地區的墓室壁畫的造型影響相對較明顯,例如巴日松古敖包1號墓頂的天象圖,就是把龍和鳳兩種瑞獸融為一體,前段為龍首、龍身,而且還將龍首左右對稱平面展示,后段則是鳳翅和翎尾,也就是把兩種瑞獸和人們的精神世界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此時的漢代墓室壁畫處于中國傳統繪畫的早期階段,其造型體現出一種質樸、幼拙的外相,甚至還殘留著某種質樸和原始的風格,但是這也恰好構成了漢代墓室壁畫簡潔大氣、靈動傳神、質樸優雅的風格。

造型藝術再現了占有一定空間的、構成有美感的具體形象,中國北方游牧民族對物象的描繪以簡練、概括為主,注重內在的動勢與神態,并且在造型上主次分明。其墓室壁畫造型特點總結有以下幾方面:首先,描繪神靈要取材于動物形象,雖然比較寫實,但同時也會表現出一些古樸的氣息;其次,比較注重大形態的體貌描繪,忽略細節的刻畫,傳達出一種簡潔干練的風格;最后,對動態中的物象把握準確,喜歡用極度夸張和變形的手法來營造故事情節的高潮部分。中國北方游牧民族的墓室壁畫在藝術風格上由稚拙到成熟的發展過程,正是我們反觀該地區文化演進過程的一個側面。

三、小結

中國北方游牧民族文化是中華文明重要的組成部分,墓室壁畫藝術更是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直接載體。近年來的相關發現與研究成果彌補了中國北方區域古代文獻史料的不足,為對當時的社會生活、文化思想和宗教信仰的深入研究,尤其是美術史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了珍貴的第一手資料。同時能夠為進一步了解北方游牧民族文化與中原文化的關系,為民族區域的歷史研究提供新的視角和方法。以墓室壁畫藝術研究推動深入挖掘北方游牧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工作,對于建設區域民族文化有著重大的意義。

猜你喜歡
游牧民族墓室壁畫
敦煌壁畫中的消暑妙招
“共同性擴大”:北方游牧民族歷史演進規律再認識
敦煌壁畫中的消暑妙招
敦煌第302窟佛座方格紋圖飾的表里漫談
壁畫上的數學
墓室探秘
北朝、隋唐壁畫
新疆農耕與游牧民族的飲食禮儀探析
中國內蒙古巴丹吉林沙漠曼德拉山巖畫考察
自我的游牧民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