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建設

2019-01-28 17:53萬國望
成長·讀寫月刊 2019年1期
關鍵詞:機械設計實驗室實驗教學

【摘要】在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21世紀,社會需要專業化的機械設計和自動化的人員。首先從機械設計專業改革的背景出發,確定改革的目標和方向,在新的時代,社會對本科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需要扎實的理論知識,還需要有一定的應用能力。如此就必須要加強實踐教學改革與應用,隨著科學知識的快速發展和教育大眾化,傳統的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本文就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建設進行探討。

【關鍵詞】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建設

一、改革背景

進入新世紀,我國的機械制造業發展迅速,是我國工業的支柱產業之一。在政府宏觀調控之下,機械工業的發展已向著先進自動化、現代信息管理技術的方向不斷持續發展。所以相關的從業人員也必須要具有應用應用能力。而現階段,高校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教育模式仍然停留在傳統的傳統模式,教育方式不健全和不完善,沒有制定出適合專業的課程體系,而且教師的教育方法十分單一,沒有在注重理論教學的同時重視學生的應用能力,使學生實際的應用和應用能力。為了能夠幫助機械設計專業培養更多應用型人才,確保他們畢業后能夠適應社會的需要,需要對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

二、確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與規格

在機械自動化的時代,對相應人才的要求也變得更高,在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熟練技能的基礎上,而且需要有應用信息技術、實踐能力和合作的能力。機械設計制造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的目的是分析專業教育改革的背景。培養的目標:將機械設計基本理論系統化,同時學習計算機信息技術和微電子技術,與現代機械工程師一起培訓,發展各類專業基礎[1]。

人力資源開發目標的定位:本專業培養人才的目標是為了我國的科學技術發展和國民經濟發展,培養各方面全面發展,有應用素質和發展技能,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應用能力的人才。能夠從事于機電產業的改造和銷售以及電氣設備的管理和生產之中,使電氣設備的技術不斷向前發展的先進應用型技術人才。體現了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對本科人才階段的要求。強調了機身組合和工藝的應用,這樣才能更好的服務于生產的前線[2]。

三、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措施

(一)教學改革的硬件措施

教學設施是進行教學活動的基礎,加強教學基礎設施建設是進行實驗教學應用改革的第一步。正因如此,我們要加強實驗室的建設。對實驗中心的網上辦公系統建設進行補充和改造,讓實驗中心的教務處理變得更加便捷,二是對實驗室進行改造升級,進行擴建和擴容,盡量可能增加每個實驗室的功能和面積[3]。同時,在裝修過程中,除了配備了常規的配電、排氣、攝影、網絡等設施中,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多個電腦資料檢索室,方便學生查閱學習資料,能夠更好從而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提高。

多媒體教學現在成為教學方式的主流,是學習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學不可缺少的工具。

(二)實驗室管理制度

完整的管理制度包含有人員管理和設施管理等方面,這樣才能保障規范化的管理,制訂了專人管理,賠償制度以及消防措施。在最大程度上對各項管理責任進行了規定,避免出現管理問題。

(三)改革教學的教學方法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是一門有較強實踐性的學科,實驗教學必須和實踐相結合。教師在進行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實驗教學應用方法改革時,必須培養學生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化學知識的實踐技能,體現在這些方面。首先,在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實驗教學方法改革過程中,將實驗教學和理論教學結合在一起,。然后就是在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教學模式改革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實際教學實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重點在教授未來能用得到的知識。最后就是在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實驗教學應用方法的改革過程中,要注重網絡多媒體的應用,這樣就避免講課的枯燥無味,不失為一種良好的教育方式。

(四)以學生為中心,開放實驗室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及效果

開放實驗室是適應時代對人才的新要求。傳統教學重視重視集體而會忽視個人的發展,打破傳統教學重視理論教學而實踐環節薄弱的缺點。實驗教學不僅僅局限在課堂之上,在課外也能有實驗鍛煉的機會,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不僅僅能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還提高了學生的自主應用精神。

這樣才是真正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在滿足學生的實驗需求的基礎上間接的擴充了課程的學習時間,利用空余時間向學生們開放實驗室,當然在這期間必須要有指導老師和實驗室的管理人員在場,避免出現一些突發事故或損壞實驗設備的情況出現。

在開放實驗室的學生是自主進行學習的,有濃厚的學習氛圍。他們利用自己的知識應用和實踐探索按自己的想法。同時,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和諧交流的平臺已經建立,學習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在開放實驗室的學生不是簡單的、被動的驗證理論知識,而是激發學習主動性。

綜上所述,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 智能技術在社會生產和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滿足人力的需求,而且在效率和準確性比人類更高,這種應用直接降低生產成本,節省人力物力,還能對企業的資源配置進行科學合理的優化,節省企業的人力物力。為中國科學技術研究和社會生產的各個方面做出來貢獻。目前,在機械工程中,掌握自動化技術成為了每一位員工的必修課。隨著科學知識的快速發展和教育大眾化,傳統的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本文就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建設進行探討。

參考文獻:

[1]唐川林,明興祖,劉金華,et al.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建設[J].教學研究,2011,34(6):67-70.

[2]王瑞明,童闖.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建設[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30).

[3]王玉勤,史良馬,許雪艷,et al.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建設[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6(9):73-76.

作者簡介:萬國望(1995.10-),男,湖北省武漢人,本科,研究方向: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猜你喜歡
機械設計實驗室實驗教學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探究
電容器的實驗教學
關于三維CAD技術在機械設計中的應用
幾何體在高中數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機械設計中減震降噪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